一节课,要想将知识更好的教授给学生,就需要老师用心的准备,比如课前先写好教学设计,这样才会更有准备。整理了一些关于人教版《自然界的水循环》的教案,有需要的朋友,可以看看。
人教版《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使用人教版教材,内容包括相互联系的水体、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两个主要部分,教材中设计了黄河断流的原因与对策的探究,教学内容总体上看比较丰富。
水循环的内容涉及地表四大圈层,教学上既有对前面学习的气候知识的运用,也有对后面将要学习的地貌知识的启发,学生既要掌握自然界水循环运动原理,也要思考人类活动队水循环的影响。
【设计思路】
一、知识与技能上:
1.突出读图、画图能力培养,在图中落实水循环的类型与环节、意义。
2.突出探究能力培养,运用水循环原理分析黄河断流的原因与对策,并在分析中加深对水循环的理解。
二、教学方法上:
1.先学后教:运用问题引发思考,贯穿水循环的知识。
2.合作探究:锻炼学生阅读、思考、表达的能力。
3.教学手段的融合:利用板图和电脑各自的优势,突破难点、落实知识,构建体系。
三、思想情感上:
1.培养珍惜水资源、避免水污染观念。
2.培育学生尊重自然规律,正确运用自然规律的价值观念。
3.挖掘水的精神力量,培育真善美的情感。
【学习目标】
1. 相互联系的水体:了解水圈的构成、水体之间的相互联系。
2.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理解水循环的类型、环节、意义
3.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教学过程】
3.1 自然界的水循环
【学习目标】
1. 相互联系的水体:了解水圈的构成、水体之间的相互联系。
2.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理解水循环的类型、环节、意义
3.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课前预习】 15分钟
阅读教材54--56页《自然界的水循环》,积极思考:
1. 水资源主要是指目前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目前揭阳使用的水资源主要来自哪里?
2. 榕江参与了哪些类型的水循环?主要有哪些环节?
3.阅读教材的“活动”,结合学案的补充材料,思考黄河断流的原因与对策。
【课堂教学】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读图3.2“陆地的水体及其相互联系”,完成读图思考:
(1)河流补给是指河水的来源。图中河流的补给可能涉及哪几种水体?
(2)河流与湖泊的关系十分密切。假设河流水位与湖泊水位有差异,分析它们之间的补给关系(请用箭头填出河流汛期与枯水期时,河流与湖泊之间的补给关系)。
河流汛期 河流枯水期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填图:在下图中填注水循环的类型与环节。
2.总结:水循环的意义:
三、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合作探究】黄河断流的原因和对策
要求:个人积极思考,小组合作讨论。
阅读课本55-56页“活动”的材料,结合下面的补充材料,分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举例说明,人类能够干预或控制水循环的哪些环节?
(2)黄河下游断流可能与哪些自然因素有关?(讨论组一)
补充材料一:黄河流域多年年平均降水量466毫米,多年年平均蒸发量700—1800毫米。黄河流域冬春干旱,夏秋多雨,其中6~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70%左右;盛夏7~8月降水量可占全年降水总量的四成以上。流域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也十分悬殊。【对比:榕江流域年降水量2000mm左右。4—10月多雨】
补充材料二:黄河下游气候示意图、黄河下游地上河示意图。
(3)黄河下游断流可能与哪些人为因素有关?(讨论组二)
补充材料三(左上图):黄河流域很早就是中国农业经济开发地区。上游的宁夏平原、内蒙古的河套平原、中游山西陕西的汾渭谷地以及下游华北平原都是我国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黄河流域的水电站日渐增多。
补充材料四(左下图):黄河沿岸主要工业城市分布图。黄河沿岸工业多属于高耗水的化学工业等工业部门。
补充材料五(右图):部分国家水价对比图,单位:美元。
(4)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缓解或者避免黄河断流?(讨论组三)
四、我的知识网络
留下空白,给学生自己整理知识网络。
五、应用训练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代号所对应的水循环环节正确的是( )
a.①-降水 b.②-水汽输送
c.③-蒸发 d.④-下渗
2.下列水循环的各环节中,目前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
a.地下水位上升 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c.蒸发量增加 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4.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地下径流增多 b.植被覆盖率增加
c.降水下渗量减少 d.城市热岛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