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 天才亦凡人——揭秘爱因斯坦背后的故事(天才和凡人的关系)

天才亦凡人——揭秘爱因斯坦背后的故事(天才和凡人的关系)

时间:2024-04-26 作者:本站作者 来源:网络

1951年,爱因斯坦在普林斯顿的家中休息. 摄影: ernst haas, hulton archive/盖帝图像

撰文:dan vergano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天才的人生亦是如此.除此之外,我们与爱因斯坦还有别的共同点吗?

本月5号,爱因斯坦数字图书馆发布了这位著名物理学家的几份手稿,或许你会从中找到答案.“爱因斯坦数字图书管”项目由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开启,他们将转载并翻译了爱因斯坦的手稿,还做了颇具历史洞察力的注释,深入剖析了爱因斯坦的早年生活.

“这是爱因斯坦成名前的生活,”diana kormos-buchwald说道,她是加州理工学院的历史学家,也是爱因斯坦文档项目的负责人,该项目由普林斯顿大学,加州理工学院及希伯来大学合作完成.“过去的25年里,我们仔细甄选了这些资料,并做了相应的注释.”

这些存档的信件,演讲稿,及其他文件带我们回顾了爱因斯坦的一生,文件中有他的出生证明,1923年44岁生日时写的书信,1921年刚刚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荣耀.如果你认真阅读了这些文件,你会发现这位20世纪的伟人其实与我们有很多相似点,至少在某些方面很相像:

1. 他痛失了梦想的工作

1902年,爱因斯坦在一位朋友的帮助下成为了瑞士专利局的审查员,他本来想应聘大学教授的工作,可惜没应聘上,失望过后他接受了朋友的帮助.

“主要原因在他自己——他并不是一个好学生,”纽约大学的历史学家matt stanley说道.“他不太尊敬自己的导师,还经常翘课,因为他知道自己肯定会通过考试.所以当他向导师索要推荐信时,被教授一口回绝了.”

听起来耳熟吗?或许你能从中受到鼓舞:枯燥的工作并没有阻挡爱因斯坦追逐梦想的脚步.

“爱因斯坦的家族经营电器生意,他很熟悉专利局的工作,”麻省理工学院的历史学家david kaiser说道,他还是《嬉皮士如何拯救物理学》一书的作者.

在瑞士专利局工作期间,他不顾清贫的生活,坚持不懈地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科学研究.1905年,爱因斯坦在物理学方面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发表了关于光电效应、布朗运动理论的论文,推导出了著名的质能方程公式e = mc²,这一年可谓是爱因斯坦的“奇迹年”.

2. 他喜欢偶尔的放纵

“我们俩喝得酩町大醉,钻到了桌子底下,”这是1915年爱因斯坦送给朋友康拉德.哈比希特的明信片上写的一句话,这里的‘我们’指的是他和妻子米列娃•玛利奇.

哈比希特和爱因斯坦以及他们的好友索洛文自发成立了一个科学研究团体,命名为奥林匹亚科学院,他们经常到奥林匹亚酒吧聚会,讨论哲学和科学问题.

“年轻的爱因斯坦其实也很放荡不羁,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种圣人,”stanley说道.他们经常组织聚会,“那时的年轻人都会那么做;他们常会聚集在酒吧里,就时间和空间的本质问题争论不休.”

爱因斯坦后来说过,奥林匹亚酒吧对他的事业有着莫大的帮助.

爱因斯坦与他的第一任妻子——米列娃•玛利奇的合照. 摄影:diz muenchen gmbh,照片摘自南德日报,alamy 3.他经历过情感危机,有一段失败的婚姻

1903年,爱因斯坦与物理学家米列娃•玛利奇结为夫妻.结婚前一年,他们有了一个女儿,名叫丽瑟尔.关于丽瑟尔的命运有着诸多猜测.到底是这对夫妇放弃了孩子的抚养权,交由他人抚养,还是丽瑟尔在襁褓中就已经夭折,历史学家至今都未弄清这个问题.

这对夫妻从1912年起就有了隔阂,1919年,他们选择了离婚.爱因斯坦同意将自己的大部分收入交给前妻,包括还未到手的诺贝尔奖金,为孩子积攒的教育基金等.现在你还能在档案中看到这份离婚判决书.

“我们在信件中认识的青年爱因斯坦与老年爱因斯坦并没有太多不同,都不喜欢因循惯例,有自己的主张,有点叛逆,很有女人缘.”stanley说.“他曾发展过几段恋情但都没有成功,我认为后来他也学到了一些经验.”

我们不都是这样吗?

1919年,他离婚的同一年,与自己的表姐结婚了.

4.他的孩子是调皮鬼.

他在1922年的信中就是这样描述两个儿子的,汉斯•爱因斯坦和爱德华•爱因斯坦,他从日本返家的途中让儿子们用西班牙语给他写信.爱因斯坦很喜欢他的两个儿子,他会在旅途中给他们写信,询问他们的家庭作业.不幸的是,爱德华的命运在20岁时发生了悲剧性的转折,他被诊断患有精神分裂症.

爱因斯坦很器重大儿子汉斯•爱因斯坦,让汉斯帮忙管理他的资产,1922年,他账户里多了一笔意外之财,他委托汉斯去苏黎世银行了解情况.

孩子和经济问题永远是我们生活中的主角.

爱因斯坦一生都用德语写作,这封给大儿子的信就是用德语写成. 照片来自:历史档案拍卖行, corbis 5.公路旅行!

爱因斯坦没有出席诺贝尔奖颁奖仪式,他去了远东地区旅行.

“我本来下定决心不再环游世界;但我还能反悔,对吧?”他从日本回来后给儿子的信里写道.

与我们大多数人不同,爱因斯坦去旅行并不是只为了逃离世俗的生活:据档案记载,爱因斯坦承认,右翼极端分子对德国外交部长瓦尔特•拉特瑙的刺杀行动深深地触动了他,最终他决定暂时离开德国.

为了躲避纳粹的迫害,爱因斯坦移民到了美国.

这些危险的遭遇被其他的档案掩盖了,kormos-buchwald和她的同事希望能在明年将这些掩藏的事实发布出来,以此纪念广义相对论问世100周年.

关于爱因斯坦,还有许多未解之谜.他死后的60年里,历史学家仍在研究他为我们这个时代留下的印记,当然还有更多谜题等待历史学家揭开.

“你可能认为学者们已将所有档案整理完毕,但材料实在太多了,我们的任务并没有完成,”kormos-buchwald说道.

爱因斯坦数字图书馆团队希望能有更多的历史学家去探索爱因斯坦的世界,也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爱因斯坦人性的一面,尽管他是一个天才,名利双收,但他其实与我们一样,时时刻刻都在与生活抗争.

(译者:陌上花开) 本文内容为国家地理中文网原创或者授权编译,未经正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或使用.

凡人 天才 背后

微博评论 网站评论 发表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