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 《黄河颂》教学设计精选合集_黄河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黄河颂》教学题目)

《黄河颂》教学设计精选合集_黄河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黄河颂》教学题目)

时间:2024-04-09 作者:本站作者 来源:网络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是培育了一代又一代有志气的中国人的母亲河,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民族。《黄河颂》是一首表达了对我国母亲河的赞美的诗歌。

黄河流域是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世界各地大都处在蒙昧状态的时候,我们勤劳勇敢的祖先就在这块广阔的土地上斩荆棘、辟草莱,劳动生息,创造了灿烂夺目的中华文明。

学无止境。无意,或有意,行路读书,几年来,陆续积累出有关黄河的颂歌。

《黄河颂》教学设计精选1

教学目标:

1.掌握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蕴含在其中的思想感情;

3.感受诗中所表现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2.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体会黄河的文化内涵。

2.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说起黄河对于我们生活在兰州的人来说,谁都不陌生。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孕育了五千年中华文明古国的灿烂文化。它以博大的胸怀滋养着勤劳朴实的炎黄子孙,又以惊涛拍岸的气势鼓舞着中华儿女。那么,同学们知道哪些有关于黄河的知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光未然的《黄河颂》。

二、黄河印象

以幻灯片的形式投放黄河的图片。

三、字词积累

1.注音

磅礴( páng )( bo )

澎湃( péng )( pài )

气魄( pò ) 高山之巅( diān )

狂澜( lán ) 哺育( bŭ )

浊流( zhuó ) 屏障( zhàng )

2.解释词语

宛转:弯弯曲曲地流过。

屏障:像屏风那样起遮挡、护卫作用的东西。

狂澜:巨大的波浪

山巅:山顶

哺育:喂养

滋长:生长

澎湃:波涛相击,激流澎湃,涛如雷鸣。(课前预习检测)

四、整体感知

1.我们该怎么去朗读这首激情澎湃的诗歌呢?且听名家朗诵,让我们一起领略其中的奥秘。

2.题目《黄河颂》中关键字是什么?

“颂”——赞颂、歌颂、颂扬。表达了对黄河的热爱和歌颂。

5.全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黄河颂》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表达了对黄河的热爱和歌颂,同时也表达了一个炎黄子孙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五、具体分析

(一)序曲:朗诵词

1.在第一段中黄河表现出我们民族什么样的精神?作用是什么?

伟大坚强;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板书:序曲赞美黄河伟大坚强

2.序曲部分和尾声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

本诗首尾呼应,但序曲部分重点在“黄河”上,尾声部分重在“中华儿女”上。

(二)主体:绘黄河

3.歌词部分在“颂黄河”之前,对黄河进行了怎样的描写,哪一个词总领,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

对黄河进行了远镜头全景概写、近镜头特写、俯瞰全景式总写、纵向描写、横向展开,由“望”字总领,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

4.诗人在这里运用拟人手法把人身上所特有的精神品质及情感特征赋予了黄河,首先我们来看诗人描写黄河的形象和气势的诗句。诗人对黄河形象及气势的描绘从哪里到哪里?从“我站在高山之巅”到“劈成南北两面”

5.这部分内容在文中可由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

“望”。

6.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诗人使用了哪些词语来描绘黄河的形象和气势?

滚滚、奔向、惊涛澎湃、万丈狂澜、宛转、九曲连环、劈成等。

7.“颂黄河”之后,作者又加了一个尾声,想想看,这一尾声起什么作用?

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以此全诗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六、美 点 寻 踪

1.黄河美,美在生动形象的修辞……

(1).你是我们民族的摇篮!

(2).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2.美在写作手法上……

象征:诗人采用象征的手法表面上歌颂黄河,实际上是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3.美在写景之处……. 多角度(近景特写、俯瞰全景横纵展开等等),

重修辞,情景交融。

4.美在黄河精神……

表现了一种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勇敢坚强、顽强奋斗的精神,势不可挡、不畏艰险的精神

七、探索现实意义

1.今天学这首诗有什么现实意义?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英雄的儿女,维护了祖国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为祖国歌唱。让我们以黄河为榜样,团结奋斗,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3.小结:

同学们,先辈们用血汗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希望你们珍惜短暂而宝贵的学习生活,热爱生活,热爱我们的祖国。

八、作业

1.欣赏《黄河大合唱》,写心得与感悟。

2.搜集描绘黄河的图片、文章、诗词、乐曲,欣赏交流。

九、板书:

黄河颂

光未然

序曲------>主体------->尾声

赞美黄河------>描写黄河--->歌颂黄河--->学习黄河

伟大坚强--->形象、气势--->巨大贡献--->精神

《黄河颂》教学设计精选2

【教材分析】

《黄河颂》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五课。本单元是一组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的文章,教学要求是注重涵泳品味,不仅要调动学生的体验与想象去感受作者的情怀,还要学习做批注,记下自己的点滴体会,提高精读的能力。

【教学目标】

1、把握诗文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2、理解本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主旨。

3、品味语言,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阅读欣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和品味,把握内容要点和情感。

教学难点: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用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被誉为母亲河的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大家看,这就是黄河。(播放黄河颂vcd,边播放教师边深情朗诵)黄河以其雄浑的气魄、高远的形象,入诗、入画、入曲。人们歌咏她,因为她古老,她孕育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她厚重,本身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还因为她沧桑,她与她的人们一起经历过苦难与抗争。在上个世纪,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民族危在旦夕,黄河又以她磅礴的力量,激励她的儿女奔赴抗日前线。那是在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战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出示光未然、冼星海相片和人物简介幻灯片)在听到这篇作品的朗诵时,心情异常激动,连续用六天时间,写出了史诗性作品《黄河大合唱》。这首歌唱彻了大河上下,长城内外,激励中华儿女,抗战杀敌,为祖国的尊严而战。

《黄河大合唱》共8个乐章,其中流传最广的有《黄河颂》、《黄水谣》、《保卫延安》。(出示8个乐章名字幻灯片:1、《黄河船夫曲》;2、《黄河颂》;3、《黄河之水天上来》;4、《黄河对口曲》;5、《黄水谣》;6、《黄河怨》;7、《保卫黄河》;8、《怒吼吧,黄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歌词《黄河颂》。

二、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

作者介绍: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

创作背景: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全国掀起抗日救亡的高潮。诗人光未然奔赴延安,随八路军将士在黄河两岸抗击日寇。雄奇壮丽的山川,英勇抗敌的战士,强烈的感染了诗人。激动之余,光未然于1939年初写下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传唱全国,极大的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

三、预习检测

请几位同学上黑板听写字、词,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同步听写,在此基础上对容易混淆的字词进行音形义的提示。

(1)字音

山巅(diān) 澎湃(pénɡ) 狂澜(lán) 浊流(zhuó) 宛转(wǎn)

筑(zhù) 屏障(pínɡ) 哺育(bǔ) 滋长(zī)

障(zhànɡ)屏障 嶂(zhànɡ)重峦叠嶂 澜(lán)狂澜 斓(lán)斑斓

(2)词义

气魄:气势,魄力。

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狂澜: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

哺育:喂养,比喻培养。

一泻万丈:形容江河水流迅速;也形容文笔奔放、流畅。文中指前者。

浩浩荡荡:水势大。形容气势雄壮,规模宏大。

四、诵读感知

1、全班同学齐读诗歌,感知诗歌的思想内容。

2、谈谈读完全诗后自己对诗歌的初步理解和感受。

五、品味研读

1、再次朗读诗歌,进行圈点批注。

2、找出诗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出来,且说明喜欢的原因。

3、学生相互评价,教师评价指导。

六、合作探究

(一)、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二)、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了解黄河精神:伟大坚强,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

(三)、歌词部分在“颂黄河”之前,对黄河进行了怎样的描写,哪一个词总领,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

对黄河进行了近镜头特写、俯瞰全景式总写、纵向描写、横向展开,由“望”字总领,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

(四)、品尝“颂黄河”部分。

1、歌颂黄河的部分能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那些方面进行赞颂的?

以“啊!黄河!”为标志分为三层,分别从黄河的历史贡献,地理特征,自然特点这三方面歌颂了黄河。

2、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3、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较易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五)、“颂黄河”之后,作者又加了一个尾声,想想看,这一尾声起什么作用?诗歌最后两句采用什么修辞方法,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感情?

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是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充满了战斗的决心,反复起强调作用,表达了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也表达了必胜的信心。

(六)、1、品赏诗歌的语言特点和风格。学生谈一谈:你认为这首诗的风格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明确:本诗属于直白抒情、风格豪迈类,因为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多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的感情,充满雄浑豪迈之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2、、小结。(大屏幕显示下列板书)

序曲:描绘雄姿和气势

主体:歌颂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英雄的业绩、伟大坚强团结一致的精神。

尾声:表达强烈的愿望和坚定的信念。

黄河——(象征)——中华民族

课文中值得学习借鉴的表现技法主要有:(1)呼告(2)反复(3)比喻拟人

七、作业布置

为《黄河大合唱》写一段朗诵词

附板书设计:

黄河颂

————————赞———————

| | |

序曲——————主体—————尾声

| | |

伟大坚强—— 望 颂————学习

| |

|—————— 民族精神————|

《黄河颂》教学设计精选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语句并联系时代背景,理解黄河的象征意义。

2、通过对比阅读的方法,感悟诗歌借助象征含蓄表达的写法。

3、运用象征手法,仿写、创写小诗。

【教学重点】

理解黄河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诗歌的仿写与创写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写过诗吗?你们觉得写诗难吗?(1—3名学生谈对写诗的看法)其实写诗并不难。大家都用过筷子,如果我这样说:这筷子很直。(是诗吗?明确:只是抓住事物特特点,没有写出对生活的感悟)

如果这样说:哪怕尝尽酸甜苦辣,却还那么正直。(是诗吗?为什么?明确:将筷子人格化既抓住了筷子的特点,又写出了对生活的感悟)

师:有点意思吧,今天我们就通过《黄河颂》一诗的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板书:黄河颂 光未然 )

2、师:看到“黄河颂”这个题目你会提出哪些问题?

1—3名就文章题目提出问题。(为什么颂黄河?颂黄河的什么?怎样颂黄河?)(板书:颂什么 为何颂 如何颂)

过渡语:今天我们就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对黄河颂的学习。

二、初读诗歌,感知内容

1、师:我们先来解决大家提出的第一个问题“颂什么”。请同学自由朗读诗歌,边读边思考:诗中都歌颂了黄河的什么?

2、生自由谈自己的看法。

说明:如果生谈不到点儿上,教师引导:大家看这首诗分为朗诵词和歌词两部分,谁来为大家读一下朗诵词部分(生范读朗诵词),紧接着追问:在这部分歌颂了黄河的什么呢?(教师提示:要注意朗诵词部分“气魄”和“精神”这两个关键词。)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气魄·精神)

3、师:我们将朗诵词部分齐读一遍,注意把刚才划出的关键词重读出来。

4、追问:诗人到底赞颂了黄河怎样的气魄呢?你是从哪一诗节看出来的?(引导学生重点分析歌词部分的第一诗节)你来给大家读一读这一诗节(生范读第一节)。

5、师:老师将歌词部分的第一诗节做了稍稍的改动,谁来读一下改动后的诗(生范读改诗),要求:同学边听边思考,改动后的诗与原诗相比,在用词上哪个更好些,为什么?

(设计理念:通过改字法让学生品味诗歌凝练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流向东南。

惊涛澎湃,

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流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分成南北两面。

6、生围绕用词来谈原诗的好处。

7、教师小结:这些词语体现了黄河不可阻挡的气势,不难看出一首好诗字词的锤炼是多么的重要。拓展:大家学过的诗或文中有没有特别注重词语锤炼的?

(说明:如果生一时举不出来,教师可适当举一两个例子,如“春风又绿江南岸”“僧敲月下门”“红杏枝头春意闹”“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等等)有时候可能仅仅就是一个字的差别,就成就了你的一首好诗。

师:让我们带着不可阻挡的气势,将这一诗节齐读一遍。

小过渡语:黄河的气魄如此的雄浑壮阔,它又具有怎样的精神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歌词的第二诗节,边读边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有答案了吗?(根据学情或让学生直接回答或让学生交流1分钟后回答)既然同学答案不太明确,那就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8、生交流后在班内展示成果。

9、教师根据学生展示情况进行小结:这一诗节歌颂了黄河哺育、保护、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

过渡语:黄河的气魄如此雄伟,精神如此伟大,作者写这首诗的目的就是为了歌颂它的精神和气魄吗?

三、品读诗歌,提炼主题

1、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回答。

2、师:同学的回答有一定的道理,但还够深入没有触及到本诗最根本写作意图(目的),请同学观看视频短片结合诗歌内容再深入思考一下(播放《背景》视频短片)。

3、同学联系诗歌背景谈作者的写作意图。

4教师小结:这首诗是有特定的写作背景的,诗人歌颂黄河,就是想通过诗歌唤醒民众,鼓舞斗志,团结抗日。这是他写这首诗的根本目的(主题)。(板书:唤醒鼓舞)明白了诗歌的主旨,我们也就解决了大家提出的第二个问题“为何颂”。

5、师:黄河颂是黄河的颂歌,时代的颂歌,更是民族的颂歌,让我们带着由衷的赞美之情大声的歌颂黄河吧!

6、生配乐齐读全诗。

过渡语:同学们的朗诵激情澎湃令人热血沸腾,我们眼前仿佛浮现了黄河奔腾不息的形象,诗人又是借助什么样写法使这一形象更加感人呢?让我们再次走进歌词部分的第二诗节。

四、赏读诗歌,感悟写法

1、师:我们分角色读一下这一诗节。(男 女 合)有人也曾这样赞美过黄河,请看大屏幕,老师找一位同学读一下(生范读改诗)。

啊!黄河!

我要赞美你,

赞美你哺育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啊!黄河!

我要赞美你,

赞美你保卫中华民族的英雄气魄。

啊!黄河!

我要赞美你,

赞美你凝聚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

2、追问:和原诗相比你更欣赏哪种写法呢,为什么?

3、生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分析。(追问:原诗把黄河比作什么?赞颂黄河的什么精神呢?)

4、再次追问:诗人为何不直接把所要赞美的内容写出来呢?

5、(生谈自己的看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诗人用象征的写法,借赞美黄河来含蓄地赞美了我们伟大而坚强的民族精神。【注意回扣开头的筷子-----还记得导课时老师用筷子赞美什么吗?(正直坚强的人)。】(板书:象征·含蓄)

6、机动:这里有一处老师还是不大明白,诗中“巨人”和“臂膀”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诗人为何这样去比呢?

(生根据自己的认识理解“巨人”与“臂膀”之间的关系。)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点拨提升:这样的比喻实际上是抓住了黄河主干与支流的关系,很形象。同时让我们联想到我们是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就如同一条条支流,共同汇成了中华民族这个奔腾不息的大河形象。这是典型的象征写法,同学以前接触过这一写法吗?

7、(生谈自己对象征写法的认识)师:我们生活和写作中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在运用着这一写法如我们以“春蚕”“蜡烛”象征无私奉献的精神,以“蜜蜂”象征辛勤的园丁,以“老黄牛”象征无私奉献者……

黄河在诗人光未然的心目中是“摇篮”是“英雄”是民族精神的象征,那么黄河在你的心目中又是怎样的形象呢?你能仿照第2诗节以“啊!黄河”为开头,写一两个句子来赞美一下黄河吗?

8、仿一仿:啊!黄河……(生根据对黄河形象的把握,仿写句子)

过渡语:同学用自己虽然稚嫩但却充满真诚的文笔表达了自己对黄河的赞美之情,如果将同学们的所写的内容连在一起就是很好的一首赞美黄河的小诗。我们大家能不能也借鉴象征这一写法,通过抓住黄河以外的其他事物的特点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呢?

五、借鉴写法,激情创作。

1、范文引路:老师带来了一首我前几天曾在北京101中学上课时学生创作的一首小诗,请大家欣赏一下。(思考:这首诗抓住了白鹅什么特点?它要表现什么?)

白 鹅

清水也白

浊水也白

千百年的污秽

却不能染黑

懂也歌

不懂也歌

歌唱的权利

谁都无法剥夺

不屑于受宠

不屑于冷落

曲颈向天

并非让苍天认可。

2、(生带着问题欣赏小诗。)教师明确:这首诗抓住了白鹅“曲颈向天歌”的特点来写,写出了一个有个性,有思想,有追求,又不从俗的新时代中学生的形象。

小过渡语: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操练起来吧!

3、学生激情创作。

写一写:选取生活中最触动你的一个小事物,进行简单的现代诗创作。要求:运用象征的写法,借所写事物的特征,表达一定的人生感悟。

参考事物:水滴、蜡烛、电风扇、茶杯、红对勾、红叉叉、竹子、荷花、石头、泥土、萤火虫……

4、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5、机动师:听着同学们的展示,老师也心里也有些痒痒,我前几天也写了一首小诗给大家展示一下,这首小诗反映了我准备《黄河颂》这节优质课时,由迷茫困惑到突然顿悟的一个心理变化过程,有一天夜里我做了一个梦,梦中进入一片桃园,一个又大又红的桃子砸在了我身上,(我将它拿起美美的吃了起来,突然铃声响起,惊醒了我的美梦)于是突发灵感就写出了下面的小诗。

梦桃

常刚

红红的笑脸

踏着朝霞

闯入了

我的怀抱

抚摸着

你的脸颊

亲吻着

你的芳泽

不知趣的铃声

惊扰了

我甜甜的梦

唇边

依然留着你的体香

香气

慢慢慢慢地扩散

突然

钻进了我的心。

2016年11月23日5时写于北大蔚秀园

6、课下作业

请你捕捉生活中的诗意细节,试写一首小诗,内容自选,主题自定,题目自拟。要求:要以触动你情感的某一意象作为切入点,写出对生活的真切感悟。

结束语:生活自有诗意,

让我们

轻叩诗歌的大门

学会

诗意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