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总投资85亿元,其中世界银行贷款4亿美元,联合融资3.22亿美元,国内股东资本金32.2亿元.
实施日期:1999年11月-2004年9月
案例研究提供者:上海市财政局 上海外高桥第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摘 要
上海外高桥电厂二期工程利用世界银行贷款,为国家“十五”规划能源建设重点项目、上海市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二台900mw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首次引进国外更环保更先进的发电机组,建成时为国内单机容量最大,技术水准最高的火力发电机组.两台机组分别于2004年4月和9月投入商业运行.它的建成标志着我国的单机容量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大幅缓解上海市能源不足现象,为上海新一轮大发展奠定了基础.世界银行官员在项目检查中称赞本工程为“世界银行在中国最为出色的火电项目”.
一、原先的发展挑战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和经济城市,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上海电网也是华东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除崇明岛、长兴岛以外的整个上海地区电力供应任务.随着上海经济的快速发展,用电负荷逐年递增,电力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为与快速增长的用电需求相适应,不断加快电源和电网建设速度的紧迫性日益体现 .
1993年末项目开展可研之时,上海本地发电机组容量为630.9万千瓦时,而按当时对上海国民经济所作的增长速率及上海市各行业用电预测,到2000年电网最高用电负荷将达到1160万千瓦,年增长11.3%,上海将面临严重缺电局面.
随着上海市用电量迅猛增长,电网装机容量不足的弊病在可预见的将来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建设一组具有先进水平的发电机组十分必要.作为上海东部地区的一个重要的大型电力供应点,外高桥发电厂二期工程的建设被提上日程.
二、项目设计
(一)项目构成:本项目主要分为总平面布置、建筑设计、土建结构设计、锅炉设备及系统、汽轮机设备及热力系统、电气与热控自动化系统、化学水处理系统、水工结构、输煤系统、灰渣系统、暖通系统、环境保护系统、消防系统、码头以及脱硫项目等十五个子项目.
(二)项目建设具体目标:
1. 缓解上海电力供应压力;
2. 建造国内首台百万等级超临界燃煤机组;
3. 运用“气泡”(总量平衡)理论,抵消项目二氧化硫排放;
4. 降低输电故障率,改善上海地区电力分配.
(三)项目创新:
1. 第一次引进大型超临界燃煤火力发电机组,提高燃料使用效率
2. 为建设更环保更先进机组起到示范作用
3. 首次利用“气泡”(总量平衡)理论,使环境保护的成本效益最大化
4. 实现上海地区500kv输电线路双回路环线连接完整,显著改善供电可靠性
5. 促进针对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创新性多样化融资模型开发,提高电力实体国际融资市场准入
(四)项目实施机构:
1. 项目法人:股东原由上海市电力公司、申能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华东电力集团公司三方组成,分别按40%、40%和20%比例出资.国家电力体制改革后,股东三方于2002年1月调整为申能股份有限公司、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按40%、40%和20%分配股权.
2. 项目实施机构:上海外高桥发电厂二期工程筹建处
3. 项目设计单位:华东电力设计院
4. 参与项目咨询机构:美国萨金.伦迪(s&l)公司、美国bvi公司
5. 主要设备供应商:阿尔斯通(alstom)公司、西门子(siemens)公司、日立(hitachi)公司、德国穆勒(muller)公司、日本三菱(mitsubishi)公司等
6. 监理单位:中国电力工程咨询公司
三、项目交付
(一)项目选址遵循科学、环保、便捷的标准,为项目基建奠定扎实基础.
上海外高桥电厂二期工程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东北端,长江入海口南岸.厂址范围的地震基本烈度7度,厂区地势平坦开阔、紧靠长江,其岸线、出现走廓、取排水、卸煤等具备较好的条件.厂址周围交通便捷,厂址水运条件优越,水路通黄浦江可与市区相连,出海可达我国沿海各大港口和世界各地,内河航运也较发达.
上海外高桥电厂一期工程建设时已为二期扩建预留了建设场地和公用设施,在此基础上连续建设二期工程具有投资省、见效快的特点.并且此厂址是上海东部地区靠近负荷中心的唯一的一个大厂址,厂址条件优越,可满足安装4台大型机组,灰渣可围江造田及综合利用.
安装大机组,机组台数少,单机总容量大,可以加快建设总工期,也能尽快满足供电需求,因此建设安装外高桥二期工程2?900mw大机组具备条件.
(二)国内资金与国外世界银行贷款相结合,保证项目资金充足并且合理使用.
1995年12月,经原国家计划委员会同意,本项目列入世界银行1997财年贷款项目,本项目内资部分除资本金外由中国工商银行贷款解决,外资部分由世界银行贷款和世界银行牵头的荷兰银行与日本国际协力银行联合融资筹集.
其中世界银行贷款主要用于国际竞争性招标和国际购买程序采购的货物、海外培训和国外咨询公司咨询等;荷兰银行欧元贷款主要用于采购汽轮发电机及辅助设备中的出口信贷部分;日本国际协力银行贷款主要用于采购配套300mw机组的脱硫设备.
工程动态概算总投资104亿元,概算单位投资为5806元/千瓦,实际最终完成总投资85亿元,实际单位投资为580美元/千瓦(按当时汇率折算).而依据世界银行报告数据,类似的燃煤机组,德国单位投资为1400美元/千瓦,美国为1060美元/千瓦,成本优势明显.
在资金利用时充分考虑汇率影响、提款方式、支付方式等以达到节约概算的目的.例如在利用国内贷款时,经与银行协商,采用信用额度按需提款方式,以及采用续借方法,使借款期限不超过一年,最大限度降低贷款利率和利息支出,而在外资支付时采用特别承诺信用证及专用账户两种支付方式,工程主要岛供设备合同采用世界银行特别承诺信用证支付,工程外资零星采购、咨询和技术援助通过世界银行专用账户直接支付,使货款支付期限延迟,相应节约融资费用,具有较强主动性.
(三)通过国际招标,与知名公司合作引进国际先进机组设备,保证了发电机组设备的高质量.
由于本公司项目被列入世界银行贷款项目,根据世界银行采购导则的规定和本工程项目设备在国际范围内供货特点,分别采用国际竞争性招标(icb)和国际采购(is)方式采购,其中包括锅炉岛、汽机岛在内等11各个系统和设备采用了国际竞争性招标方式,500kv线路保护、反渗透系统等9个零星系统设备采用了国际采购方式.
在1996年至2002年期间,经过招评标工作,并委托中国电力技术进出口公司和中国技术进出口公司为主设备及相关辅助设备的代理,按国际竞争性招标进行采购.经报国家及世界银行审批后,主要供货商包括:汽机岛中标商为德国西门子(siemens)公司,锅炉岛中标商为德国(evt)公司(现更名为alstom),仪控设备供货商为日本日立(hitachi)公司,除灰岛中标商为德国穆勒(muller)公司,500kvgis岛中标商为日本三菱(mitsubishi)公司.
本工程的建设采取了“小筹建、大监理”模式,在设备采购及设计阶段,聘请了美国萨金.伦迪(s&l)公司担任咨询顾问,协助业主在世界范围内采购设备,并对技术和价格进行论证,共同参与招标工作.在工程施工方面,通过招标方式选择了美国bvi公司担任施工咨询,监督工程在安全、质量等方面出现的问题,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四)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问题,多方通力合作及时解决问题降低实施风险.
1997-1998年因东南亚金融危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的实施,由于世界范围需求的下降,设备价格较低;市场环境的恶化使电力公司很难在股票交易市场上市,并且由于1999/2000年电力需求暂时下降,政府暂停批准新建火力发电项目.这使得设备采购停止并造成了合同管理上的主要困难,从而又拖延了政府批准和项目生效.
上海电力公司和外高桥发电公司采取主动措施在合同管理、施工进度和成本控制方面进行加强管理,通过努力,2年的滞后期缩短为6个月,将项目延期执行的影响降到最小.
四、取得的结果
本项目经过多方的努力成功建成两台900mw燃煤超临界火电机组以及配套的500kv输电线路及变电站.项目2台900mw机组分别与2004年4月20日和2004年9月22日投入商业运行后,成为上海电网的“主力军”,并发挥了电网“中流砥柱”的作用.2005年和2006年发电量分别为110亿度和107亿度,各占当年上海发电总量的20%左右,有效缓解了上海地区电力紧缺的情况,为确保上海经济和社会稳定、健康发展作出了贡献.
通过在外高桥一期安装烟气脱硫设备,成功地试验了以成本效益最高的方式降低二氧化硫排放量的气泡理论.两套烟气脱硫装置目前均处于成功的商业运行中,该项目降低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约为46075吨/年,远高于抵消外高桥二期的年排放量,成为上海“气泡理论”的示范项目.
该项目对于建立中国电力部门大型基础设施投资的创新型融资模型是一个成功的示范.促进了针对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创新型多样化融资模型的开发,并提高电力实体的国际融资市场准入.
这一涉外工程是中国首次引进、建设百万千瓦等级超临界火电机组,成为了中国百万等级火电机组建设、运营的源头,在中国电力工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项目建设过程中引进了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相关经验为国内同行所借鉴.外高桥三厂的技术和管理人员通过在外高桥二厂的实践积累,为外高桥三厂改进技术、成为世界最先进的火力发电技术打下了基础.
五、可持续性和可靠性
1. 作为国内首台单机容量百万等级的燃煤发电机组,从项目设计、实施到建成,其全过程积累的管理理念及相关研究成果,填补了我国百万等级大机组的空白,为电力行业发展提供借鉴和示范,为未来大型电厂建立了模型.
2. 通过吸收世界银行先进管理模式和理念,比如在业绩评价方面管理,工程招投标管理等,不仅保证了工程质量并降低了成本,同时这些管理模式为项目后续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也可以被同行业所借鉴和运用.
3. 在项目资金运用中,公司在外资管理方面边实施边总结经验,项目采用资本金、国内贷款、世界银行贷款、联合贷款相结合,按信用额度提款、特别信用证、专用账户支付相结合方式,贷款的高效运用,为项目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并为概算节约做出贡献.
4. 项目“中西合璧”运行方式,一方面升级了国内电力设备制造能力,为电力行业发展提供“硬件”;另一方面项目培养了大量人才,参与到了后续建设的1000mw级电力项目,“软件”也得到提升.
六、经验和教训
(一)主要经验:
1. 超前的计划、合理的安排是完成项目目标的有力保证.
2. 资金的合理使用,不仅是项目有序进行的保证,也能体现概算节约效益.
3. 汲取国际先进管理概念及模型,从实际出发,有效破解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难点.
4. 人才的储备是项目后续推动的最大动力.
(二)主要教训:
项目周期较长,从1993年开始可研到2004年投入商业运行,期间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对项目进度造成了影响,例如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图纸设备交付脱期的影响、设备设计修改的影响,自然条件的影响等,都对项目按期完成提出了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