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教育看台>>教育工会>>教工之声>>正文 >
市“家庭事业兼顾型”先进个人张炳林老师事迹
热
市“家庭事业兼顾型”先进个人张炳林老师事迹 [ 作者:gh [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5073更新时间:2013-1-15审核:工 会 ]
一个对家庭和事业都负责任的男人
张炳林老师热爱教育事业,为人师表,乐于奉献;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是“事业家庭兼顾型”的现代优秀教师之一.自1996年调入凤凰山中学以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还担任多年的工会主席.所带班级曾被评为湖州市优秀班集体和县级优秀班集体,为凤凰山中学教学质量的提高立下了汗马功劳.
一、班级治理严谨有效,成绩喜人
张炳林老师从教34年,担任班主任达30年之久,一直以治班严谨而著名.究其原因,是张老师对工作细致入微,对学生关爱有加.据家长反映,孩子在张老师班里特别有信心,成绩稳步上升,家长非常放心.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
几年前,张老师担任104班班主任时,班里转来一个外地学生,因为不适应新环境,天天哭着要回家.张老师利用课间休息时间找他谈心,陪他聊天.当张老师从学生的家长处了解到那个学生爱打篮球后,就发动班里的其他学生和他交朋友、陪他打篮球.张老师的关爱与同学们的友善温暖了那个孩子.渐渐地,他融入到了集体中,学习特别努力,成绩在年级里名列前茅.家长曾无限感慨地跟张老师说:“我儿子说,张老师就像疼儿子一样爱我,以后不管我走到哪里,我都不会忘记他的!”
许多家长在子女要选班时,都希望转到张老师班里.
事实也证明,张老师确实不负众望,在历年的中考中,他所带的班均有出色的表现,考取安吉县高级中学的学生数总是在年级前列,2011学年所带的303班,竟然有13人上安高录取线,班级的综合升学率高达98%,令其它班望尘莫及.
由于张老师工作得法,他当班主任的班级不仅后进生少,尖子生多,而且班风好、学风正,所带班级承揽了各级、各类的教研活动,并开创了班级考试无人监考,照样能做到鸦雀无声的先例,成为学校典型的模范班级.所以,他也经常为学校挑重担,担任初三班的班主任,今年就是如此.
张老师认为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为此,他充分协调好任课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做好平衡工作.他们都深深感受到了在张老师当班主任的班里工作与学习得开心、舒心和放心.
每天到校最早,回家最迟.兢兢业业,全心投入,这是张炳林老师工作的特色.
二、面向全体,不对任何学生轻言放弃
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初中是人生的关键时期.高中虽不是唯一的道路,但中考的成败却会影响到他们今后的人生.面对中考,他们或成竹在胸,或怨天尤人,或自暴自弃,或随波逐流.最重要的是要点燃他们心中的希望,相信自己,我能行.学期初的每一次班会,张老师总是耐心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告诉他们,只要努力,每一个人都能顺利升入高中,实现自己的梦想.当然高中的大门只会为勤奋的人打开,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在学期初一定要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并且一定要坚持到底,永不放弃.每次月考之后,找每一个学生谈话,及时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让每一次考试都成为一针强心剂,一个加油站.
毋庸回避,现在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很差,也许,他们都想努力学习,但很少有人能靠自己的毅力来坚持,所以就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学习质量.首先,制定详细的时间表,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休息时间;然后,全程监控,不给学生放纵自己的机会.也许,这样做不利于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但是没办法,非常时期,就得有非常策略.
张老师的治班原则是:进步的、优秀的一定要鼓励表扬,而做错了就要个别谈话,绝不放任自流,要让学生懂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就事论事,事后清零.无论对错,事情过后,就重新开始,大家还是一样的,错误不该累计.事实验证,这种做法,还是可行的,学生既不会无所顾忌,胡作非为,也不会一失足成千古恨,给学生的心理带来阴影.
张老师还非常善于做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后进生大致分成三种类型:一是学习差,表现为无心向学,沉闷寡欢.二是思想品德差,表现为沾染上不良风气,违反校纪班规,随心所欲,难以自控.三是“二合一”的双差,人数不多,但负面影响很大.而这样的学生又以留守学生居多,家庭隔代教育不力,往往导致这些学生任意放纵.并且在大多时候又很难取得家庭与学校教育配合统一,对待这些学生更需要班主任倾注心血和爱心,使其转化.
张老师在差生转化工作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争取家长配合,发挥家庭教育作用.采取家访,召开家长会等形式,汇报学生在校的表现,争取家长支持配合.
2.对差生分层次、分类别教育.对待特殊的学生提出特殊的要求,并通过开展各类有益活动,发挥特长,转移兴趣.
正因为如此,张老师班里的学生,成绩都能稳步提高,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他是数学组的楷模
宋代朱熹有诗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善于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才能永葆生命的活力.
张老师在教学中一直精益求精,不断进取.今年尽管已经55岁,但张老师仍然担任初三年级的教学工作.大家知道,教初三数学,必须每天解题.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先做,所以,张老师每天都在不停地解题、答题.
正因为张老师的勤奋努力,他才能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难题.他所教的班级,数学成绩也总是遥遥领先.
他还积极辅导学生参与各类竞赛:每年都有学生在安吉县的数学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四、关爱家人,是家庭的顶梁柱
张老师不仅是受人尊敬、爱戴的好教师,而且是家庭的顶梁柱.积极承担着家庭的责任与义务,使家庭之舟在逆境中转危为安.
张老师的妻子,是原化纤厂的职工,后来化纤厂倒闭,她也下岗回家.最让人揪心的是2006年末,正当儿子要全力备战高考时,突然得了白血病.这无疑是晴天霹雳.那年的春节,他和妻子都是以泪洗面,内心的痛苦难以言喻.
为了给儿子治病,张老师只得四处筹钱.张老师平时为人宽厚,亲友及同事们都及时向他伸出援助之手,安吉县递铺学区的老师和学生们均给予无私的捐助,曾经教过的学生闻讯后也纷纷赶来,献上自己的一份.
当时,儿子张拓被送往杭州治疗,张老师担任初二班的班主任.为了不耽误教学工作,他只能利用休息日来往于杭州和学校之间,从不轻易落下一节课.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儿子患病治疗期间,他的母亲也因为高血压中风而瘫痪在床.于是,他又须到医院照顾母亲.等母亲出院,接回家后,必须有人全天侍候.直到现在,他的母亲生活还是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只能靠三个儿子轮流照顾.张老师是唯一一个吃国家粮的,他的任务自然也是最重.
不久,他的妻舅也得了癌症,先前向他们借的钱,又得想办法赶紧归还.儿子的病稍有好转,他便又要去照顾母亲,忙妻舅的事情,真是焦头烂额.
作为一个男人,他一直顽强挺立,逐一处理好这些家务.
那些年他任教的班级,期末考试成绩在学区一直是遥遥领先.
张老师所在的凤凰山中学,是一所处在递铺镇的农村初中学校.十几年来,教学成绩一直非常优秀,在安吉县一直处于初中学校的前三位.这也正是因为有像张炳林这样的老师,起着无形的引领作用.有人说得好:“凤凰山中学唯一不能调出的是张炳林老师.”他确实是凤凰山中学的一块宝.
但是张老师一直非常低调.每次评选先进,他总是让给别的老师.默默地奉献自己的一切,所以,在他的荣誉栏,至今还是空白.
张炳林,这个集老师、父亲、儿子责任于一身的男人,事业家庭兼顾,这正是我们的社会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