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 【化验室安全分享小案例】_实验室安全事故典型案例(化验室安全技术)

【化验室安全分享小案例】_实验室安全事故典型案例(化验室安全技术)

时间:2024-05-05 作者:本站作者 来源:网络

化学实验室里,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它常常潜藏着诸如发生爆炸、着火、中毒、灼伤、割伤、触电等事故的危险性.虽然知道许多化学药品易燃易爆,一些化学药品对身体有害,但是每天都要接触这些东西,安全意识也就逐渐淡漠了.有因人员操作不慎、使用不当和粗心大意酿发的人为责任事故;有因仪器设备或各种管线年久老化损坏酿发的设备设施事故;有因自然现象酿发的自然灾害事故;爆炸性事故的发生,多为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引燃易燃物品,或仪器设备或各种管线年久老化损坏酿发的设备设施事故,易燃爆物品泄漏,遇火花引发爆炸.

1-封管事故

李某在进行实验时,往玻璃封管内加入氨水20ml,硫酸亚铁1g ,原料4g,加热温度160℃.当事人在观察油浴温度时,封管突然发生爆炸,整个反应体系被完全炸碎.当事人额头受伤,幸亏当时戴防护眼睛,才使双眼没有受到伤害.

事故原因:玻璃封管不耐高压,且在反应过程中无法检测管内压力.氨水在高温下变为氨气和水蒸汽,产生较大的压力,致使玻璃封管爆炸.

经验教训:化学实验必须在通风柜内进行,密闭系统.

2-误操作事故

李某在准备处理一瓶四氢呋喃时,没有仔细核对,误将一瓶硝基甲烷当作四氢呋喃加到氢氧化钠中.约过了一分钟,试剂瓶中冒出了白烟.李某立即将通风橱玻璃门拉下,此时瓶口的烟变成黑色泡沫状液体.李某叫来同事请教解决方法,爆炸就发生了,玻璃碎片将二人的手臂割伤.

事故原因:由于当事人在加药品时粗心大意,没有仔细核对所用化学试剂而造成的.实验台药品杂乱无序、药品过多也是造成本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经验教训:这是一起典型的误操作事故.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都必须仔细,不能有半点马虎;实验台要保持整洁,不用的试剂瓶要摆放到试剂架上,避免试剂打翻或误用造成的事故.

3-实验室微生物感染

在东北农业大学实验室感染事件中,28名师生被发现感染布鲁氏菌—— 一种乙类传染病(与甲型h1n1流感、艾滋病、炭疽病等20余种传染病并列).曾令全社会恐慌的2003年的非典疫情,也曾一度传出病毒源自实验室泄露的说法.虽然并未得到证实,但在新加坡、台湾和北京,后来发生的三起实验室感染非典事故,都是实验员未能严格执行生物安全管理与病原微生物标准操作.

4-仪器安全检查不到位

4.1某化验室新进一台320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在分析人员调试过程中发生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将窗户内层玻璃全部震碎,仪器上的盖崩起2m多高后崩离3m多远.当场炸倒3人,其中2人轻伤,一块长约0.5cm碎玻璃片射人另1人眼内.

事故原因:仪器内部用聚乙烯管连接易燃气乙炔,接头处漏气, 分析人员在仪器使用过程中安全检查不到位.

4.2某化验室正准备开起的一台102g型气相色谱仪柱箱忽然爆炸.柱箱的前门飞到2m多远,已变形,柱箱内的加热丝、热电偶、风机等都损坏.

事故原因:2个月前一名维修人员把色谱柱自行卸下,而另一名化验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开启氢气,通电后发生了这起事故.幸亏这名化验员站在仪器旁边,幸免了伤害事故.化验员在每次开机前都应该检查气路,仪器维修人员对仪器进行改动后,应通知相关使用人员,并挂牌,而两人都没按规程操作.以上安全事故,都是违反操作规程、疏忽大意造成的,既伤害了自己,又伤害了别人,值得深思.前车之鉴, 后事之师,大家在今后工作中应引以为戒.

5-误操作

5.1有一次样品前处理高速离心时,忘了把离心机的内盖盖上,就开始离心了,当时设定的转速10000rpm.不一会,就听到离心机发出隆隆的响声,整个实验室都能感到震动.放入的离心管在高速下,飞出了离心机内的转子,幸好有个外盖,离心管没飞出来,盖子内壁严重磨损,离心机也烧坏了.

5.2一位同事忘记关加热套,温度过高,超了温度计量程,“嘭”温度计裂开了.

5.3一位同事给冰箱换插排后,忘记打开电源开关,第二天发现:冰箱里的样品全坏了, 昂贵的药品,基本上全报废了.

5.4某大学气相室发生爆炸!原因是:采用的是系列进样,且整个上午都不在实验室,可能是载气不纯造成的,结果同一楼层实验室的人遇难!!

6-一不小心

1)夏天由于太热,进入分析室后,看桌上放有矿泉水(刚取回的二甲苯),拿起就喝,结果导致中毒!!

2)同事在实验时,把高氯酸看成了稀释的硫酸溶液,猛然"碰"的一声,爆炸了.

3)配洗液,应该用重铬酸钾和硫酸,可当事人用错了,加了高锰酸钾,硫酸喷溅出来,造成面部严重烧伤.

4)操作人员对废液性质不了解,把双氧水以及一些碱性溶液、有机溶液、无机溶液等混合在一个玻璃废液桶里,并拧紧了盖子,然后在某个下午玻璃瓶发生爆炸.废溶剂的处理,绝对不要将酸性液体和碱性液体、氧化性液体和还原性液体、有机溶液和无机溶液混装.

5)消化时,浓硫酸加得太快,与样品剧烈反应,从瓶口冲出来,手被灼伤;消化快到终点时,没人看守,后来酸液被蒸干,发生爆炸,劈劈啪啪像放鞭炮一样;

6)做污水cod,加热回流时没人在现场,中途停水, 当发现时瓶中的溶液已经蒸发大半,试验失败.

7)卸货的的人不带防酸手套,有一桶氢氟酸盖子没盖紧,溅到了工人手上一点儿,当场用大量的水洗,然后被送到医院,尽管很及时,但被腐蚀得露出了骨头.

8)酒精灯不慎摔掉地上而引发附近的沙发起火,他一着急就用穿着凉鞋的脚踩熄火源.结果火未踩熄脚却被烧伤.

9)化验员在开启0.2mol/l硫酸溶液时,由于磨口塞与瓶口粘连,用力旋转,不慎将瓶颈拧断,左手食指一根筋断裂,不能自由弯曲,手术后治愈.

10)学生晚上在做旋转蒸发浓缩实验,临走时停止了实验,把冷凝水管拔开,可匆忙中忘记了关闭自来水开关,导致水漫实验室.

11)往酒精灯里加酒精时,酒精外泄,实验台、手和袖口上都洒上了酒精.又急着点燃了酒精灯,结果实验台、手上和袖口的酒精燃烧,手被烧坏.

12)配制稀硫酸时错将水倒入浓硫酸中,结果发生猛烈飞溅,面部严重烧伤.

13)配溶液,通风橱里有两个大试剂瓶,当时没注意看,随便抓了个瓶子,直接把浓硫酸往里面倒,里面装的是氨水,结果溶液直接喷出来,幸好把玻璃拉下

14)一瓶新的硫酸开盖,当时戴了一次性手套,内盖很紧,旁边又没镊子,觉得内盖上没多少硫酸,所以就拿手抠.启开的瞬间,硫酸溅出了几个点,脸上和眼睛顿时生疼,跑到水池边用水冲,疼了好一会,第二天脸上留了几个小疤

14)某大学一工作人员,误将冰箱中含苯胺的试剂当酸梅汤喝了引起中毒,原因是冰箱中曾存放过工作人员饮用的酸梅汤.直接原因是实验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将食物带进实验室.

15)师兄在实验室用鼓风干燥箱烤馒头,半年后患胃癌离开了.

16)用浓硫酸刷瓶子,然后用大量水稀释,在往废液桶里倒时,竟然喷了出来,满脸都是,马上用大量水冲洗,还是起了泡.

每天离开实验室应该注意的八件事:

1.该放回冰箱的东西是否放回了,冰箱门是否关严了.

2.公用的东西是否还原了.

3.要清洗的仪器,瓶子是否泡上了.

4.仪器的电源是否关掉了.

5.试验台面是否清理了.

6.试验记录是否及时写了.

7.明天要做什么心里是否有个谱!

8.门窗是否关好了.

2018近期实验室安全事故案例

实验室安全一直是科研工作者和学生们关注的重点问题。在近期,我国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发生了一些实验室安全事故。这些事故不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威胁,也给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带来了挑战。以下是一些近期发生的实验室安全事故案例。

一、火灾事故

在2018年4月,xx一所高校的实验室发生了一起火灾事故,造成1人死亡、3人受伤。该实验室是一家生物制药公司的合作实验室,事故原因是实验室内的化学品发生了爆炸引发了火灾。据了解,该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不到位,化学品储存和使用存在问题,加上实验室内的消防设施不完善,导致火灾无法及时扑灭。

二、中毒事故

在2018年5月,xx一所高校的实验室发生了一起中毒事故,造成7人中毒。该实验室是一家医药公司的合作实验室,事故原因是实验室内的有机溶剂泄漏导致空气中毒。据了解,该实验室的通风设备存在问题,且化学品储存和使用不规范,导致有机溶剂泄漏。事后,该实验室被责令停课整改,同时对相关人员进行了处理。

三、爆炸事故

在2018年6月,河南一所高校的实验室发生了一起爆炸事故,造成1人死亡、3人受伤。该实验室是一家新材料公司的合作实验室,事故原因是实验室内的化学品混合不当引发了爆炸。据了解,该实验室的化学品储存和使用不规范,且实验室内的安全防护设施不完善,导致化学品混合不当,最终引发了爆炸。

四、割伤事故

在2018年7月,广东一所高校的实验室发生了一起割伤事故,造成1人受伤。该实验室是一家电子公司的合作实验室,事故原因是实验室内的玻璃器皿意外破裂导致了割伤。据了解,该实验室的玻璃器皿储存和使用不规范,且在实验过程中未按规定佩戴防护手套,导致实验人员被玻璃器皿划伤。

以上实验室安全事故案例反映出当前我国实验室安全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在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应该加强对实验室操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规范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加强实验室安全防护设施的完善,增强实验室的安全意识,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实验室的安全和正常运行,为科研工作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