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大意义:
改革开放以前,东北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和最发达地区。改革开放以来,东北经济发展也取得了不小成就。但相比经济发展更快的地区,东北地区经济发展还是慢了些。gdp和工业增加值由改革开放初的近15%和20%下降到现在的10%以下。这几年,国家逐步正式明确提出东北地区振兴战略。随着振兴战略实施,东北地区加快了发展步伐。
实施振兴东北战略任重道远,需要不断创新思维和行动。首先,以提升区域竞争力引领振兴东北战略。巩固和提升全国最重要的商品粮食生产基地、重要林业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机械工业和医药工业基地地位和功能,是振兴东北地区的关键基础。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和全球化发展,这些基地产业均面临来自国内其他地区或跨国公司的日益强烈竞争。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能够在全球化竞争中建立起竞争优势。国际经验表明,一个产业竞争优势决定于其所在地区的区情,而在众多区情中,起决定性作用是生产要素、需求条件、产业配套条件以及企业战略行为、组织和同业竞争四个方面相互联系所构成的“钻石体系”。传递并丰富“钻石体系”力量,培育区域竞争力,是建立起产业竞争优势的关键。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就一直在采取措施支持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发展,但总体上来讲过去主要是就工业论工业。因此,振兴东北地区必须跳出就工业论工业、就产业论产业的思想,借鉴国际经验,从丰富和传递东北地区“钻石体系”力量高度,去建立产业竞争优势,从而巩固和提升东北地区经济地位和功能,实现东北振兴。这就是说,要以提升区域竞争力引领振兴东北地区战略。
东北地区能源、矿产和土地资源富裕,国有计划经济条件优越,利用这种资源和条件具有相对高的比较利益。由于这种比较利益的存在,使得转向依靠知识、技术和发展非公经济的转换成本很大。因此,振兴东北地区战略关键在于降低转换成本。要鼓励民间自主创业,通过民间创业推进产业和城市转型。建议调整国家资金投入方式和方向,实施国家东北地区创业专项支持计划,通过各种形式的创业特别补贴,大力鼓励和支持东北民间创业或国内外创业者与东北民间的联合创业活动。要进一步从强调项目投资、技术改造和脱困向强调企业改制的思路转变,把最大限度降低转换成本、增加转换收益作为国企转制的基本原则之一,在特别财政政策的配套支持下,采取股份制改造、租赁、并购等多种途径,改制国有企业。
加快实现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重大意义:
1、东北地区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和我国重要的工业与农业基地,拥有一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资源、产业、科教、人才、基础设施等支撑能力较强,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
2、东北地区区位条件优越,沿边沿海优势明显,是全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在国家发展全局中举足轻重,在全国现代化建设中至关重要。
3、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举措,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打造新经济支撑带的重大任务,是优化调整国有资产布局、更好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客观要求,
是完善我国对外开放战略布局的重要部署,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打造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有力保障。要充分认识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定不移地把这项宏伟事业推向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