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一生修身养性,共有十三套学问,各记录了他一生的修身、齐家、从政的重要思想,其内容易懂、思想深刻,很值得我们学习。
曾国藩还留下了许多的人生感悟以及为人处世的格言警句。
有这样一幅对联,是曾国藩当年赠给朋友的,对联只有16个字,却包含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只要读懂半句,人生就能够一帆风顺。这幅对联就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群居守口,独居守心。”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世间所有的事情,大抵都可以分为两步走,第一步是计划,第二步是实施。
如何计划谋划一件事?曾国藩告诉我们应该“大处着眼”。大处着眼,是一个人的眼界,是一个人的心境。“志当存高远”,做一件事,应该有着高远的志向,有着超远的规划,有着开阔的视野。小到一件事,大到整个人生,都要有大局观。
定下目标,做好计划,如何去做一件事?从小处着手。实践出真知,做事谨记切勿眼高手低。既然制定了目标,谋划了方案,就要逐步去实施方案、实现目标。小处着手,是一个人的态度,一个人的品性。“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无论多么远大的目标,都要靠着双手双脚去实现。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人生亦是如此,眼高手低者夸夸其谈,眼低手高者难成大器。只有明确了人生目标,端正了人生态度,理想付诸于行动,方能成就一番事业。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告诉我们做事的人生哲理。
群居守口,独居守心
人是一种动物,是一种有思想的高级动物。或是群居,或是独处。
出门在外,工作办事,如何和大家相处?曾国藩告诫我们“群居守口“。俗话说“沉默是金”,言多必失。这些哲理,并不是告诉我们闭口不言,而是告诉我们在说任何话之前,都要深思熟虑,斟酌再三,能不说的尽量不去说,能不发表意见和观点,就尽量不发表。清朝宰相张廷玉,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不倒,他的生存哲学就是八个字:”万言万当,不如一默。“意思就是说,就算你说的话十分合适、万般正确,但是一旦说出了口,就覆水难收,所以不如不说。张廷玉就是靠着八字真言,最终配享“太庙“,成为清朝唯一获此殊荣的汉人。
儒家经典著作《大学》中说道:“故君子必慎独也。“在《中庸》《礼记》等著作中,也都有说到“慎独”二字。“慎独”,顾名思义,是说一个人在闲居独处的时候,也要谨慎行事,遵守道德准则和社会规则。曾国藩说的“独居守心”,表达了就是“慎独”。慎独,就是修身和修心,越是一个人的时候,越要表里如一。曾国藩告诫他的子女晚辈“慎独则心泰”,只有做到慎独,才能心安。做人不可人前一套,人后一套;做事不能当面一套,背地一套。韩愈说“仰不愧天,俯不愧地,内不愧心”,君子当如此。
守口、守身、守心,慎思、慎言、慎行。言行一致,知行合一,心底有规矩和准绳,行事有准则和道德,如此做人方能圆满。
“群居守口,独居守心”告诉我们做人的人生哲理。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群居守口,独居守心”,简简单单的十六个字,是曾国藩对历代前人思想的总结和凝练,也是他自己做事做人的准则和原则,更是对我们的一种告诫和劝导。人生也是如此,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慎思笃行、知行合一。如此,便可事业顺利,幸福美满。
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
这句话出自《曾国藩治兵语录》,很喜欢《曾国藩家书》《曾国藩全集》,买了几套不同的版本放在家里的书柜上,以便随时想到就能翻到,也曾经买过音频来听,喜欢他性格中的“稳”,喜欢他做事的睿智,喜欢他待人的胸襟。他的故事中透露着他的处事智慧,他的言语中隐藏着他的人生哲学。这16字箴言被很多人作为人生格言,所以很多人把它裱起来放在家里,我更希望自己能把它放在心里。
物来顺应
事情已经来了,就顺其自然,不要愤怒,不要郁闷,也不要拖延和逃避,顺应事态的发展,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事情总归会有解决的办法,负面的情绪会对我们造成很大的消耗,更多时候我们不是被事情所累,而是被处在这个事情中的各种情绪累垮了,事情本身并不可怕,遇事在慌乱状态中做出的不理智决定才是最可怕的。所以,遇事如果觉着自己带有情绪,最好不要做任何决定,让自己平静下来才是重要的,要知道该来的依然会来,该走的依然会走,顺应时势,平和坦然,不去焦虑,不去抱怨,这能让我们在平静安稳中有足够的力量把事情做好。
未来不迎
杞人忧天的人很多,没有发生的事是不值得我们去忧虑的。事实是很多时候事情还没有发生,我们已经去用忧虑把自己刺透了,还美其名曰的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有远虑的意义是在于提前筹备,在于做准备的行动上,而不是在忧虑上。忧虑大多并不能给我们任何帮助,只会让我们负重前行,畏首畏尾,裹足不前。而且“墨菲定律”也就在这样的状态下产生了(墨菲定律: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
当时不杂
我们总是会在同一个时间想要的太多,想做的太多,但是精力有限,那么就失去平衡了,焦虑就来了,任何时候都要认清楚自己的有限,一个时间只能专下心来做好一件事。常常能看到,银行的办事窗口,医院挂号窗口,随时都有很多人排队取号,排好队有顺序的一个一个来会比好多人拥挤到一个窗口高效很多。做事也一样,一件一件的做,做一件事就专心去做,享受这个全身心投入的过程,不要做着这件事还想着其他一堆的事,受影响就不能专注,不能专注就做不好事。16字箴言的前半句是这么写:“当读书,则读书,心无着于见客也;当见客,则见客,心无着于读书也。一有着,则私也。”专注的做好一件事会带来很大的成就感,这种感觉我们可以叫它“小成功”,每一个“大成功”的背后都有很多“小成功”在助力。
既过不恋
有时候我们会为了没有做的事伤心,为了没有选择的事后悔,为了没有做好的事懊恼,类似的事在投资上就会更加常见,当平安的股票是33元的时候,豆豆爸说想买一些但是并没有买,现在再看看平安的股票,高点的时候已经突破80元了,那懊悔的人可就多了。反过来想,如果每个人都在33的时候买了,80的时候卖了,那一定还会有新的问题出现,为什么不多买?为什么不借钱买?这也许就是有些股民倾家荡产的原因吧,万事皆有因果,没有发财也许是认知不够,也许是胆识不够,也许没有抓住机遇,找到原因就有针对性的提升自己,而为已经过去的事产生任何情绪都是愚蠢的,过去的事已经过去了,做好了也行,没有做好也罢,都已经变成了经历,这些经历会在以后的做事中给我们很多借鉴,这已经足够了,做个“事后诸葛亮”再品味一番,只不过是浪费时间,毫无意义。
生活中的大事小事,那些能影响我们的事情太多了,往往走着走着眼睛就浑浊了,脑子就不清醒了,我们常常要和自己对话,弄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为什么想要?不想要什么?为什么不想要?。这是一种智慧和能力,单靠自己去悟会很难,借助一些外力事情就简单多了,比如读史使人明智,读传记使人通达,天地之间并无新事,我们能从历史中以及历史人物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因为我们经历的他们也同样经历过,我们遇到的困难可能他们也遇到过。怎么才能少走弯路,快速学习到他们经历生活的多年打磨之后总结出的人生智慧,没有捷径只有阅读,万变不离其宗,阅读吧小伙伴们,为自己储备无限智慧和力量,那将是一个多么让人期待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