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设计 行业动态 山东
6月8日,山东大学正式公布了该校中心校区南大门重建和大成广场、稷下广场设计方案公示说明.其中,备受关注的南大门将进行重建,新大门将采用主次塔楼连接柱廊的形式,两侧主塔楼高度为11米,呼应山东大学建校110年校庆这一主题.
山大新校门效果图
稷下广场效果图
新校门主塔楼高11米呼应山大建校110周年
据了解,中心校区南大门重建是山大校园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原有的中心校区南大门造型别致,但是与山东大学的文化氛围和中心校区的建筑风格不协调.大门位置紧靠并不宽敞的山大南路,门前空间狭小,门内交通路线曲折,行人与机动车交叉行驶,交通组织和门禁管理没有空间,极易造成交通拥堵.
限于当时的建筑技术,大门建造过程中采用的是水泥粘贴大理石板技术,大理石板脱落隐患严重,已多次出现脱落.另外,按照校园改造方案,大门基础部分要求进行去坡取平,把路面高度降下来,也必须调整大门位置.
塔楼的形式则呼应校园主建筑知新楼,将知新楼的部分元素应用到设计中,使校园整体风格和谐统一.细节上加入部分文化符号,突出校园的文化氛围.两侧主塔楼高度为11米,呼应山东大学建校110年校庆这一主题,为山东大学在这具有历史性的时刻留下见证.
大成广场效果图
“山”字形校门将弃用.
新校门将于校庆日前完工已有校友愿出资重建
据介绍,山东大学为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校园文化环境水平,以新的面貌迎接110周年校庆,根据学校校长办公会议决定,自2010年起,该校实施了校园环境整体提升计划.前期,学校对中心校区大门重建和大成广场、稷下广场建设问题,邀请专家进行了多次论证,广泛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初步确定了相关设计方案.
目前,设计方案正在进行公示.在设计方案公示期满最终确定后,将进入实质性的建设阶段.按照计划,新校门将于今年10月份110年校庆之前完工.由于校门重建也是广大校友的愿望,目前已有山大校友表示将资助大门的重建.
按照规划,新校门将位于山东大学中心校区南广场南侧校园中心轴线上,为山东大学中心校区的主门.在新方案的总平面设计中,“怀抱”这一理念成为了设计的主要思路.新大门采用主次塔楼连接柱廊的形式,以中心轴线为轴对称,形成一对坚实且舒展的臂膀,在南侧入口处形成环形广场,寓意着山东大学朴实厚重、胸怀博大、广纳四方贤才.
大成广场体现“礼乐”稷下广场延续小树林文化
位于中心校区南部的大成广场是山大中心校区的中心广场,是该校文化、礼仪及休读的重要场所.但其现状没有突出的轴线关系,文化内涵表达不明确,缺少百年名校的历史感和人文性,亦缺少水景,使“山之魂,海之韵”的山大文化无从表达.
新的改造方案以儒家思想核心“礼乐”为大成广场景观重构的导则与要素,强化轴线与序列,体现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气质与厚重的鲁文化.其水系景观的设计,力求体现“山之魂,海之韵”的山大文化以及“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校训,展现了百年名校的历史脉络与人文内涵.
稷下广场位于中心校区北门学生公寓东部,为师生提供了一个上佳的休憩与交流空间,也是山大“小树林”文化的延续.但其现状缺少空间变化,地势平坦单调,缺少交流空间,两侧的交通干道对其形成干扰,虽谓“稷下”,却缺少齐文化“百家争鸣”的内涵.按照这次改造方案,明确稷下广场的功能分区、疏密分布,利用齐文化墙、下沉广场和大型跌水,形成多个类型的交流空间、休读区和礼仪性空间.采用稷下学宫的镂空雕塑、“智泉”、十圣石和玉琮等景物突出齐文化的文化内涵.
延伸报道不少师生对“三角尺之门”挺留恋它曾是山大标志性建筑
据山大工作人员介绍,现在山大中心校区的南大门是1990年新建的,建设的目的是为了迎接山大90年校庆.兴建这座朝南的校门前,山大中心校区(当时山大还未合校,该校区被叫做山大新校)有西门、南门、北门三座校门,这座校门建成后成为学校的正门和南大门,原来的南门就成了现在的西南门.
据介绍,当时并没有像现在这样面向社会公开征集设计方案,而是学校邀请了山东省建筑设计院和济南市建筑设计院两家单位进行设计,最后选择了山东省建筑设计院的设计方案,校门设计旨在体现齐鲁文化“一山一水一圣人”之意,并同山大校徽的理念一致.设计方案确定后,1990年4月份该校门开始动工,9月份竣工,整个校门投资约42万元.
当时,校门墙面采取的是钢结构干挂石材技术,但现在贴面出现了问题.该校门的建筑材料是花岗岩贴面,目前碱化现象严重,加上黏合剂的问题,有时会出现掉下石材的情况.考虑到安全因素,“山”字形校门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不对车辆开放了.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这座大门融入了数学智慧,很多山大师生也叫它“三角尺之门”.在百度搜索引擎上点击“山东大学”,在搜索页面上首先出现的就是这座“山”字形校门的图片,这足以说明该校门已经成为山大的一座标志性建筑,是每个山大学生初进校园或者毕业时拍照留念的首选“景点”.
至于大门透露出的设计理念,山大师生有很多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提及率很高“山”字形校门修建时,数学家潘承洞时任山东大学校长,他的一些理念被融入学校正门的设计中:例如整座大门呈非对称状态,像一把45度角的三角尺和一把30度角的三角尺拼合而成的,墙面上还有一系列虚实结合的几何图案.在采访中,提及校门重建的话题,不少师生都流露出对这座“三角尺之门”的留恋.一位老师说,“每次仰望上去,都体会到那个倾斜向上的角度,简单而不乏味,稳重却蕴含变化.”1990年,年届不惑的王小舒再次回到母校山大,攻读文学博士学位.此时恰逢山东大学90周年校庆到来之际,校园硬件设施改造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之中.“我来的时候,现在这个校门正在建造,不光比原来的高大,而且非常有个性.”王小舒说,由于新校门壮观、气派,“这么大规模的校门,在国内也是能排上号的”,王小舒和当时的山大师生对新校门感觉非常好,“很自豪”.
“山”字形校门造型独特,校门是一个抽象的山字,因此整体向东倾斜.走进校门,是两条向10点10分方向延伸的路.自诞生伊始,其设计理念便引来多种猜测.王小舒教授提供了另一个版本的说法,“当时听说这个校门是根据闻一多先生的一个雕塑设计的.是否有这事,我没考证过.”
山东大学出校门申请
尊敬的领导:
我们是山东大学的师生代表,向您提交一份关于山东大学中心校区南大门重建的申请。随着山东大学建校110年校庆的临近,我们认为现有的校门已经无法满足我们学校日益增长的发展需求和校庆的氛围营造。因此,我们希望能够重新设计和建设一个符合学校形象和特点的新校门,以更好地展示山东大学的品牌形象和内涵。
一、校门设计方案
新校门的设计方案由专业设计团队制定,经过多次讨论和修改,最终确定了以下方案:
1.门型设计:新校门采用主次塔楼连接柱廊的形式,两侧主塔楼高度为11米,呼应山东大学建校110年校庆这一主题。主塔楼采用现代化的建筑风格,显现出山东大学的创新精神和时代特色。柱廊采用传统的建筑风格,呼应着山东大学多年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2.门面颜色:新校门的主色调为白色和蓝色,白色代表山东大学的纯洁和高雅,蓝色代表着山东大学的创和.新未来。门面还采用了山东大学的校徽和校训,体现出山东大学的传统和文化底蕴。
3.门前广场:新校门的南侧入口处形成一个环形广场,寓意着山东大学朴实厚重、胸怀博大、广纳四方贤才。环形广场的中央设置了一座雕塑,代表着山东大学对未来的无限期许和前进的信心。
二、改造方案
为了配合新校门的建设,我们还提出了大成广场和稷下广场的改造方案。具体如下:
1.大成广场:大成广场将体现“礼乐”文化,通过庭院的形式呈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将在广场中央设置一座大型雕塑,以展示山东大学的品牌形象和文化底蕴。
2.稷下广场:稷下广场为师生提供了一个上佳的休憩与交流学习的场所。我们将在广场中央设置一座文化墙,展示山东大学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同时在广场周围种植小树林,强化轴线与序列,体现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气质与厚重的鲁文化。
三、建设资金
为了建设新校门和改造两广场,我们已经得到了多位校友的资助和支持。他们在这个特殊的时刻,表达了对母校的深厚感情和热爱。我们将筹集足够的资金,保证新校门和两广场的建设质量和效果。
四、申请意义
新校门和两广场的建设将对山东大学的品牌形象和文化底蕴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将成为山东大学的一个重要标志,向外界展示山东大学的特点和优势。同时,新校门和广场的建设也将为师生提供更加优美、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提高师生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因此,我们希望领导能够支持我们的申请,批准新校门和两广场的建设计划。我们相信,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山东大学将会更加美好。
谢谢!
山东大学师生代表
20xx年xx月x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