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因此我们应该要珍惜自己宝贵的生命,学校也应该担起责任积极引导学生提高爱护生命,保护好自己的意识。
守护生命教案一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框内容是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九课《珍视生命》的第一框题,本课时首先旨在引导学生理解并践行对生命的敬畏,珍爱自己的生命,关怀他人生命,自觉走上道德的生活。其次,结合初中学生的日常生活,帮助学生学会从爱护身体和养护精神两方面来守护生命,引领学生既要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培养维护健康、危急情形下自救自护的意识和能力,又要追求充盈的精神生活,满足生命的精神需求。这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守护生命》在本课中处于重要地位。
(二)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中学生比小学生有了更丰富的知识,更开阔的眼界,获得的信息量较大。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生命的意义何在?本课时就是针对中学生这种特定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来设计教学内容的。通过教与学、活动与体验等,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和情怀,使学生从认识生命到探究生命的意义,明白要珍爱生命,守护生命,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生命价值观,实现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珍视生命,对生命负责任,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爱护身体,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
认同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自觉守护精神家园。
(二)能力目标
提高安全防范能力,能够进行基本自救自护。
学会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以真善美为标准,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
(三)知识目标
知道怎样爱护身体,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知道怎样养护精神,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提高安全防范能力,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
教学难点:养护精神,认同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自觉守护精神家园。
四、课 型:新授课
五、板书设计:
生 意 珍 守 传
活 识 视 住 统
方 能 生 心 文
式 力 命 灵 化
爱 护 身 体 养 护 精 神
守
护
生
命
守护生命教案二
第1课时 守护生命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爱护身体和养护精神的一些基本常识
能力目标
学会珍视生命的一些具体做法,掌握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健康生活意识,树立珍视生命、维护健康的积极情感;追求真、善、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扬民族精神的爱国情怀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一些自救自护的常识和方法,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守护精神更需要关注精神的养护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照片拍摄于2015年,照片中的小孩名叫hudea ,拍照的时候只有4 岁。他在哈马轰炸后失去了父亲,随后他和母亲以及三个兄弟姐妹一起住到了土耳其边境的一个难民营。“他的脸立刻收紧。他咬着下嘴唇,慢慢地举起了手。他一言不发地站在那里。要宽慰这个把照相机当成手枪的孩子并不容易。”
读了这个故事,你对守护生命有什么认识?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爱护身体
1.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
(1)展示关于爱护身体的名言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孝经·开宗明义》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毛泽东
忽略健康的人,就是等于在与自己的生命开玩笑。——陶行知
健康是对于自己的义务,也是对于社会的义务。——富兰克林
(2)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你是怎样对待自己的身体的?举例说明。
教师总结: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
2.爱惜健康,拒绝不良生活习惯
体育课后,大汗淋漓地冲进教室
小李同学迅速打开空调,温度调到最低16℃。站在空调口处吹风乘凉,心满意足地喊着:“热死我了!好凉快!”其他同学也纷纷凑过来。空调的风又强又冷,小张同学却用校服把头包起来,一边喝水,一边在教室里溜达。很多同学看到小张的样子,乐得前仰后合,说:“哇!看,多像翠花儿!”
(1)小李和小张谁做得对?
提示:运动后直吹空调是严重损害身体健康的,小张同学做得更好,因为,他懂得如何爱护身体。爱护身体首先要爱惜健康,拒绝不良的生活习惯。
(2)请大家说一说不良生活习惯有哪些?
教师归纳:同学们身边的不良生活习惯有:不爱喝白开水,着迷喝饮料;爱吃垃圾食品;暴饮暴食;不吃早饭,熬夜等等。
3.正确面对他人评价,豁达宽容待人。
小张同学并没有因为同学笑话他为“翠花儿”而闷闷不乐,坚持自己的正确做法。
(1)请大家说一说,小张优点有哪些?
提示:小张同学不仅懂得坚持做正确的事,对同学的玩笑和笑话也很宽容,他能够正确地面对他人评价,豁达宽容待人。
教师小结:随着年龄增长、心智发育,我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
4.守护生命要提高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大比拼
1.发现有人煤气中毒,应该()
a.逃跑 b.立即报警 c.先关闭阀门,再报警 d.直接给他做人工呼吸
2.为避免煤气中毒,我们应该()
a.不用煤气 b.离开房间时,检查一下煤气
c.报警 d.尽可能少用煤气
3.当正处在滑坡山体上时,以下哪一种做法是正确的( )
a.朝着滑坡方向跑 b.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
c.朝着滑坡两侧跑 d.不知所措,愣在那里
教师小结:掌握安全自救方法,提高防范能力,可以更好地守护生命。
目标导学二:养护精神
1.集中营遗存的儿童画作(教材p102—103)
(1)展示遗存的绘画作品。
(2)在集中营里,女画家费利德为什么要教孩子们画花卉、人物和窗外的风景?
(3)人们为什么将这些儿童的绘画作品称为“人类文化皇冠上的钻石”?
提示:
(1)因为在她看来,保护人类内心纯真、善良和美好的世界,保存人的创造欲望和想象力是最自然和最重要的事情。她想引导孩子们的心灵走出集中营,追寻外面美好的世界。
(2)因为在集中营恶劣的现实条件下,她坚持让这些孩子们的精神生活在一个正常的世界里,虽然身体被囚禁,但精神还是健康和自由的,因而人们将这些儿童的绘画作品称为“人类文化皇冠上的钻石”。
教师总结:我们每个人活着,除了要关注生理需要和身体健康,还要过精神生活,满足精神需求。
2.精神发育与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关系
材料一: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莫言童年时期虽然过着贫困的生活,但是他酷爱读书,他读过的书包括《封神演义》《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青春之歌》《破晓记》《三家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莫言在小学五年级时辍学,在农村劳动长达10年,主要从事农业活动:种高粱、种棉花、放牛、割草。在无书可看时,他甚至看《新华字典》,尤其喜欢字典里的生字。
材料二:有些中学生以拥有高档电子产品、名牌产品为荣,但是当遇到为有需要的人捐款捐物时,却认为与自己无关而漠视。
(1)材料一中莫言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仍然坚持学习,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说明了什么?
(2)材料二对我们养护精神世界有什么启示?
(3)小军和小芳看了莫言的经历后,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请你辨析下列观点。
小军:莫言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仍然坚持学习,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见我们的精神发育,不受物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
小芳:我们现在的生存发展条件越来越好了,精神发育肯定越来越好。
教师总结:我们的精神发育,需要物质的支持,但不完全受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即使在物质贫乏、外部环境艰苦的情况下,只要我们守住自己的心灵,仍然可以看到真、善、美。相反,过度的物质追求、物质攀比,容易使我们丧失对真、善、美的体验,丢失精神世界的财富。
4.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
守护精神家园,我们不能丢失优秀的民族文化,需要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维护健康的重要性和要求,学会了自救自护,懂得了守护生命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也许我们的理解还太感性,还不太成熟,有待完善。但不容置疑的是,我们一定要爱护生命,把握好生命中的每个阶段,积极进取、奋勇直前、充实人生。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坚持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以学生的需要和感知为出发点,尊重与理解学生,力求使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对生命能有所感悟,懂得爱护生命。教学形式上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纵观这节课,不足之处主要是:
1.活动与情境设计完成后,教师应注意妥善安排各活动之间的次序,做到环环相扣,突出整体效果。
2.在教学过程中,语言表达不够精练,教学过程中的调控还需进一步完善,学生的心理体验还可以更深入,这将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
守护生命教案三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意识,树立珍爱生命,维护健康的积极情感;追求真、善、美,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发扬民族精神的爱国情怀。
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合作探究、交流分享等教学手段,让学生能够学会珍爱生命的一些具体做法,掌握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会分辨优秀文化和腐朽文化。
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爱护身体的一些基本常识,传承优秀文化,发扬民族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爱护身体。
2、教学难点:如何在艰苦的情况下养护精神。
三、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合作探究、交流分享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某中学一名学生由于考 试不够理想,压力过大,留下遗书后,跳楼身亡。对此,人们议论纷纷,纷纷表达对这名花季学生的惋惜之情。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一事件的看法。
预习检测:检查课前预习,下列引导问题有无勾画,勾画出重难点知识,标记疑点,独立认真完成导学案。
1、守护生命需要做到哪些?
2、爱护身体应注意什么?
3、守护生命为什么还需要养护精神?
4、精神发育和物质支持的关系是怎样的?
5、我们为什么要守护精神家园,弘扬民族精神?
探究新知:
活动一:合作探究
海伦·凯勒,著名的美国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在十九个月时因患急性胃充血、脑充血而被夺去视力和听力。1899年6月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1968年6月1日逝世,享年88岁,却有87年生活在无光、无声的世界里。在此时间里,她先后完成了14本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人生故事》《石墙故事》。她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了许多慈善机构,1964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二十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
海伦接受生命的挑战,用爱心去拥抱世界,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最后又把慈爱的双手伸向全世界。
从材料中你能得到什么?
答案提示:海伦凯勒没有向困难低头,以坚强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对自己的生命非常负责。
活动二:合作探究
2016年9月26日,kimi抑郁症自杀,kimi这次自杀其实并不是第一次了,也许前几次还舍不得离世,可能舍不得父母,舍不得好友陈乔恩,舍不得种种事情。
但是,这一次他真的走了。乔任梁生前就已经有自杀的倾向,自残留下的伤口,更是让人触目惊心。在一次的节目录制中,颈部很明显绑着创口贴,这一事情很快引起了关注,不过kimi解释:拍戏的时候不小心弄到的。当时众人也就并没有在意,也许很早乔任梁就失去了活着的信心。
对于乔的死亡说法有很多,但是他最终的选择是否正确,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答案提示:乔任梁最终的选择是错误的,人的一生中有很多挑战,也会遇到很多挫折,但是我们应该珍爱我们的生命,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
活动三:情景再现
(1)发生火灾时该怎么办?[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zxxk]
(2)发生地震时该怎么办?[来源:学科网zxxk]
答:(1)①要镇定,大部分在火灾中丧生的人都不是烧的,而是被烟熏的。②尽快找到毛巾,用水打湿了捂住口鼻,如果有时间,可以打湿一条床单,可以遮在身上逃生,以免灼伤。③不要乘电梯。如果在楼上,马上到楼梯口(尽量低着身子),闭上眼睛,一手摸着楼梯栏杆,一手捂住口鼻,慢慢下楼。如果在楼下,就往高处逃生,或在有窗户的地方等待救援。
(2)①大地震时不要急,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②人多先找藏身处。③远离危险区,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活动四:阅读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一所名为特莱津的纳粹集中营里,一位名叫费利德的犹太女画家,偷偷地教被关押在一起的犹太儿童绘画。与当时很多被关押的犹太画家不同的是,费利德并没有让儿童用画笔去记录集中营地狱般的生活,而是鼓励孩子们去画花卉、人物和窗外的风景。后来,费利德和她教的大部分儿童被纳粹杀害。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当一些记录集中营悲惨生活的绘画被发现,并被用来指证、谴责纳粹对犹太民族所犯下的罪行时,很多人还无法理解和接受,为什么在特莱津集中营中,孩子们的绘画依然美丽。这些孩子的绘画作品,现在被布拉格犹太人博物馆收藏和展出,被称为“人类文化皇冠上的钻石”。
(1)在集中营里,女画家费利德为什么要教孩子们画花卉、人物和窗外的风景?
(2)人们为什么将这些儿童的绘画作品称为“人类文化皇冠上的钻石”?
答案提示:(1)因为在她看来,保护人类内心真纯、善良和美好的世界,保存人的创造欲望和想象力是最自然和最重要的事情。她想引导孩子们的心灵走出集中营,追寻外面美好的世界。
(2)因为在集中营恶劣的现实条件下,她坚持让这些孩子们的精神生活在一个正常的世界里,虽然身体被囚禁,但精神还是健康和自由的,因而人们将这些儿童的绘画作品称为“人类文化皇冠上的钻石”。
活动五:合作探究
解读图片(教材p103-104),思考你参加过这些或类似的活动吗?说说你的体验和感受。
答案提示:参加过,这些活动使我感到骄傲与自豪,在其中我能深深的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它会使人精神振奋。
活动六:主题升华
让我们珍惜生命,珍爱家庭,对自己的安全负责,也就是对家庭对生命负责,也是对关爱自己的人负责,有了安全我们才能拥有完整、幸福而温馨的家,一个个温馨而和谐的小家就一定能够组成我们幸福的大家。
课堂小结:
学生谈收获及感言。
老师:通过本课的学习,使我们知道生命对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它神圣不容亵渎,它不会重新来过。我们绝不是在危言耸听。安全意识淡薄就是漠视生命,追求一时的放纵是对生命的亵渎和不负责任。“生命至高无上,安全责任为天”,安全是人类共同的向往,是快乐生活的根本,出门在外,牢记安全,跨进校园,建设平安校园,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