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四字成语《掩耳盗铃》的相关解释:
【汉语释义】自己把自己的耳朵捂住去偷容易响的铃铛
【感情色彩】贬义词,用来贬低笨蛋的成语
【语法结构】偏正式.
【近义词语】自欺欺人、弄巧成拙,自食其果,聪明反被聪明误
【韩语翻译】눈 가리고 아옹한다
【反义词语】众所周知,以正视听,光明正大,光明磊落
【押韵词语】肆意横行、相辅相成
【相关谜语】聆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自欺欺人.
【英文翻译】plug one's ears while stealing a bell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关于四字成语《掩耳盗铃》的故事意思以及寓意道理:
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大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掩耳盗铃的文言文原文:
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钟②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③;以锤④毁之,钟况然⑤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⑥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7)也!
以下是关于掩耳盗铃的视频版,请耐心等候广告播完既可以观察
掩耳盗铃的成语故事寓意以及道理:
钟声是客观存在,不因为你堵住耳朵就消失了;世界上的万物也都是客观存在,不因为你闭上了眼睛就不复存在或者改变了形状.这则寓言故事虽然简短,但却形象而生动地阐明了一条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这是自欺欺人,终究会自食苦果的.
扩展阅读:用四字成语《掩耳盗铃》造句
如果你在这件事情上对我掩耳盗铃的我一定不会放过你的.
你这种愚蠢的做法无疑是掩耳盗铃.
你这样做,跟掩耳盗铃没什么分别.
掩耳盗铃是一种看上去很聪明其实很愚昧的方法.
这件事并不是你想象的那样的,实质上在掩耳盗铃.
难道你不觉得你这样掩耳盗铃的听课是完全没有任何意义的事情吗?
我们在对待学习的态度一定要诚恳,要踏实,不要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不要再自欺欺人了,那样的话只会是掩耳盗铃.
个人主义严重的人;常常会干出掩耳盗铃的蠢事;这又有什么奇怪呢!
你太愚蠢了,不要再做掩耳盗铃的事情了.
掩耳盗铃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行为.
他这个人从来都不会做掩耳盗铃的事情.
就是因为你上次在这个知识点上的掩耳盗铃导致了你这次考试没有及格.
做事情一定要诚恳,不要万事都是掩耳盗铃的.
我们在做学问上一定不能掩耳盗铃,要的是实事求是.
他光明正大,从不做掩耳盗铃的怪事.
掩耳盗铃最后的结果就是你自食其果.
《掩耳盗铃的意思和道理》 《掩耳盗铃》是一首古老的中国童谣,用简单的语言来描述一件荒谬的事情:有人把耳朵掩住,然后偷偷地偷取别人的钟,期望偷来的钟能响起来。这首童谣讽刺了那些不够聪明的人,他们把害人的行为当作是一件可以得到好处的事情。 掩耳盗铃的道理也很清楚:无论做什么,都会有自己的后果,不要认为偷窃是一件可以受益的事,因为结果往往不会像期望的那样。这也是坏人往往有不好的结局的原因:他们把做坏事当作是一件可以得到好处的事情,却没有意识到这么做会带来不可逆转的后果。 总之,《掩耳盗铃》让我们明白,任何不良行为都会有严重的后果,而聪明的人会知道什么是可以做什么是不可以做的,也会明白行为会有什么后果,因此才会谨慎的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