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珍 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油气勘探开发主任
王玉珍是勘探开发研究院储量研究室的主任,她个头不高,看上去瘦弱文静,但说话办法坚决果断,毫不犹豫.1996年从西南石油学院石油工程专业毕业后,分配至青海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工作,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员,成长为优秀的基层队室长,凭借的是她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顽强的毅力.她最喜欢的一句话 “成功不是凭梦想和希望,而是凭努力和实践”陪伴她走过了脚印坚定、扎实稳健的每一步,今后也将继续这样前行.
梅花香自苦寒来
王玉珍深知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技术人员,一定不能停止学习的脚步.学校学到的知识不能满足工作需要时,她就自学相关专业,拓展知识储备,工作中边学边干,带着问题虚心向老师傅请教、与同事探讨.她主动给自己加压,业余时间也扎根在书海,直到把自己的疑问都弄明白.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8年时间的实践历练,她熟练掌握了开发规划部署、年度新增可采储量标定、年度已开发油气田(区块)效益评价、已探明未动用储量评价、采矿权新立(变更、延续)、开发项目后评价等方面的工作,在科室长竞聘中脱颖而出.
辛勤耕耘有了丰实的收获,她完成了青海油田科研成果60余项,发表各类学术文章近20篇,其中参与撰写企业规范《石油天然气经济可采储量评价方法》(q/sy 179-2007),荣获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优秀标准一等奖.荣获股份公司级优秀成果奖11项 ,优秀项目奖2项,青海省科技创新奖2项,海西州科技创新奖2项.个人也多次荣获青海油田公司勘探、开发先进工作者、十佳巾帼建功立业标兵、项目后评价先进个人,勘探开发研究院科技骨干带头人、首届十大科技新星、文明建设标兵等荣誉称号,并遴选为国土资源部储量评审专家和集团公司储量评估师,多次参加国家级储量油气评审工作.
身单力薄肩重任
2013年,青海油田为了实现与中石油股份储量处业务对口管理,王玉珍被调到研究院新成立的储量研究室任主任一职.面对新的挑战,文弱的她责无旁贷挑起了重担,她说“既然挑了重担,就不能辜负领导和同事们的信任,就要挺直腰板向前走.”说这句话的力量源于她的勤奋和积累,源于她的聪慧和自信.
国土资源部和中石油为进一步夯实油气储量家底和决策基础,为制定“十一五”、“十二五”规划和中长期发展目标提供科学依据,要求下属各油田公司开展全国石油天然气探明储量套改、控制及预测储量分类评价工作.她作为青海油田此项目主要负责人,加班加点以身作则,带领她的团队,对半个多世纪以来的青海油田已发现油气储量进行了彻底的梳理,首次建立了已剩余经济可采储量为核心的可采储量序列,为逐步实现资产化管理,制定科学的资源储量经济政策奠定了基础.
她主持完成的《青海油田探明储量套改报告》和《青海油田控制及预测储量分类评价报告》受到了股份领导及专家的好评,其中《七个泉油田探明储量套改报告》被列为股份公司样板,为油田赢得了荣誉.她主持完成了《涩宁兰输气管道立项》、《花土沟30万吨产能建设及新建联合站》的经济评价研究,《青海油田储量资源总体评价》、《青海油田公司储量现状调查研究》等研究项目,其中有六个研究报告获得股份公司二、三等奖.同时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先后完成了低渗砂砾岩油藏(昆北油田)、纵向叠置复杂断块油气藏(英东油田)、中国陆上第一个基岩气藏(东坪气田)等研究工作,三级储量规模均达亿吨级,有四个油气藏探明储量研究报告获国土资源部优秀储量报告一、二等奖.
2016年英西深层勘探备受业界关注,但该区被称为地震勘探的禁区,地下情况尤其复杂.在储量规模定量上,她们依托钻井、物探、测井、试油新技术,多方法多手段联合攻关,落实了该区深层e32油藏亿吨级储量规模.
坚决打赢sec攻坚战
2000年,中石油首次在香港、纽约两地同时上市,油气储量评估业务也因此作为新生事物应运而生.起初油气储量评估业务完全由国外公司来做,评估结果及储量价值由评估公司说了算.2004年中石油为了在国际市场上争取更多的发展机遇,要求下属各油田公司开始开展证实已开发储量试点自评估,目前实现了是全方位开展不同类别储量自评估.作为一项一切从头开始的工作和不断增加的工作量,身为青海油田储量战线排头兵的她深感责任重大,内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骨子里刚毅的性格让她又一次勇敢接受了新的挑战.尤其2015年以来国际油价持续下跌,给石油行业带来巨大冲击,中石油提出了“严考核、硬兑现”的要求,她带领项目组成员把效益理念、动态管理理念贯穿在工作中,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潜心研究,终于啃下了这块难啃的硬骨头.
每次sec评估上会前她们会多角度分析论证,深入分析sec储量影响因素,做好可能预案.但让她难忘的是在一次评估现场,遭遇到外方对评估预案部分数据不认可的突发情况,她迅速召集参会的同志集思广益,模拟各种可能,最终将确凿的证据展现给老外时,原本“固执”的老外毫不犹豫的更改了评估结果.事后,股份储量处领导说,青海油田评估人员以顽强的毅力圆满完成了低油价下新增证实储量任务,为中石油整体上市储量平稳做出了积极贡献,真正体现了新增证实储量1万吨不放过的石油精神.
通过开展储量自评估工作,按照国际准则计算, 青海油田2015年企业利润较评估前增加4576万元,2016年企业利润增加6000万元,践行了低油价下企业效益最大化.
努力让每个队员都成长
王玉珍在工作中勇于担当,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但她深知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团队的力量才会创造出最佳的业绩.她把“传、帮、带”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方式.2013年储量研究室成立之初,队室成员来自不同科室,工作习惯、专业特长各不相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她通过开展室内外技术交流、经验分享活动,把自己所学的技术、工作经验毫不保留的教给大家,她说“知识的乐趣在于分享”.从点滴小事做起,她利用excel的强大功能编制经济下限计算模块,编写了储量报告部分章节及多媒体模板,节约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用自己的行动履行应尽的职责,影响并带动着身边的每一个同事.目前她所带过的两名二级采油厂处转岗人员,一名新分大学生都能够在经济评价、sec储量评估、可采储量标定等岗位上独当一面,并成长为院二级技术专家,她所在的储量研究室连续三年获得双文明先进集体.
她始终坚持带队伍必须廉洁、公正、勇于担当,倡导主动工作、主动思考、主动提高,不推诿、不拖延、不退缩的工作作风.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诚恳宽厚的处事原则,赢得了同事们的尊重.
幸福的“事业型”女人
“我爱我的妈妈,偶尔偷懒不想学习的时候,想到妈妈一直那么努力的工作,我就不好意思偷懒了.小时候总以为妈妈趴在电脑上就能挣钱,可是慢慢地发现,妈妈的书房经常是很晚灯还亮着,很辛苦!”王玉珍今年上高二的孩子说.她常常对孩子说:“上班的职工就要把工作干好,上学的学生就要把学习搞好.”孩子由婆婆带到八岁才送回身边,但她的言传身教影响着孩子,孩子意识到:无论大人、小孩都要付出努力,才能有所收获.
工作二十多年来,除了春节,每年“五一、十一”的长假几乎都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八小时之外、周末加班也已经习以为常,她也为没能好好照顾亲人感到内疚.但她家人都非常理解和支持她.作为家中最小的一个,享尽了优待.年届八十的父亲身体不好,她的兄姐毫无怨言地承担起照管的责任,并让她安心工作,叮嘱她抽时间来看看就好.丈夫也很支持她的工作,长期以来一直是家里的 “厨师长”,无论她加班多晚回家,锅里总是温着一份暖暖的饭.家人的付出让她感到无比欣慰,也让她觉得自己是个家庭、事业“双丰收”的幸福女人.
测井女工人事迹 巾帼
在石油行业中,有许多优秀的女性工程师,她们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为中国石油开发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测井女工人王玉珍是一位闪耀的巾帼英雄,她的事迹为我们树立了学习勤奋、追求卓越的榜样。
王玉珍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从小就懂得勤劳和坚持。在高中时,她考入了一所石油专业的学校,开始了她的石油之路。毕业后,她进入了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成为一名测井工程师。
在工作中,王玉珍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奋努力,迅速成为了同事们眼中的佼佼者。她对工作的认真和负责,深受领导和同事们的赞扬。在她的带领下,团队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然而,对于王玉珍来说,这还不够。她深知要想在石油行业中立足,必须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于是,她利用业余时间自学相关专业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储备,并主动参与各种学术会议和研讨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这种不断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勤奋的态度,使得王玉珍的工作成果日益突出。她完成了青海油田科研成果60余项,发表各类学术文章近20篇。她荣获股份公司级优秀成果奖11项,xx省科技创新奖2项,海西州科技创新奖2项,并多次荣获青海油田公司勘探、开发先进工作者、十佳巾帼建功立业标兵、文明建设标兵等荣誉称号。
2013年,王玉珍被调到研究院新成立的储量研究室任主任一职。面对新的挑战,她责无旁贷挑起了重担,带领团队对青海油田已发现油气储量进行了彻底的梳理,为逐步实现资产化管理,制定科学的资源储量经济政策奠定了基础。她主持完成的研究项目受到了股份领导及专家的好评,并获得了多项荣誉。
王玉珍的成功经历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学习、勤奋耕耘,才能在事业上取得巨大的成功和荣誉。她的事迹也鼓舞了许多女性,让她们在职场上更加自信、坚强。
除了工作上的成就,王玉珍还非常注重家庭的重要性。她认为,家庭是一个人最基本的核心,只有家庭和睦,才能更好地工作和生活。因此,她在工作之余,也会尽量抽出时间陪伴家人。她的丈夫是一名工程师,两人相互理解和支持,共同创造了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
王玉珍的事迹,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成功,更是石油行业巾帼英雄的集体光荣。她的成功经历,将激励更多的女性工程师,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为中国石油的发展不断献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