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很常见的,初高中的每一次语文考试都离不开作文,作文在分数中占比很大。想要写好作文离不开日常的好词好句素材积累和自己的锻炼。
师德师风优秀征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篇1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时代有幸在射洪师校学习,入校后记忆最深的一句话就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想这句话可能会伴我一生!
老校长钟天爽的博学睿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班主任龙铭老师严谨踏实的工作风格令我念念不忘,体育老师王秋兰女士泼辣干练的性格至今传扬……花样年华的我们在射洪师校的这块沃土中蓬勃成长。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三年中师生活转瞬即逝。来到了我从教的第一个学校——金家镇磨眼桥学校,我成了一名新老师!激动、兴奋、忐忑……作为一名初涉讲台的语文老师,拿着课本,面对着一双双渴盼的眼睛,我更多地是茫然、困惑与慌乱。看看教参好像什么都该给学生讲,知识繁杂而凌乱,没有头绪,有时候自己都感觉不知所云。庆幸的是,我的同事刘安勋老师热情的帮助了我。一有空我就去听他上课,学习他的教案,向他了解教学流程,探讨如何突破教学重难点……刘老师待人热情诚恳,对我毫无保留,就像大哥哥一样对我关怀备至。慢慢的,我走上讲台越来越从容,面对学生越来越轻松。
老校长刘安生是一个和善而宽容的老头,真是怀念他!他让我当初一的班主任,非常信任我,器重我。我真想对远在天堂的他说一声谢谢!那时候,我刚十九岁,感觉自己都是一个没长大的孩子,突然一下让我管理五十多个孩子,我真是有点手足无措。当时,我的第一想法就是一定要树立权威,让这些娃儿怕我。于是,我经常板着面孔训斥他们,甚至体罚他们。今年,我带的第一届学生举行毕业二十周年聚会,学生请我发言,忆起当年的往事,我深感愧疚,还向他们道了歉。我教的那些孩子已过而立之年,他们都挺照顾我的情绪,不但没埋怨我,反而感恩老师的教育培养。但我深知,当年自己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问题。还好,当年有冯德铭老师的言传身教,让我受益匪浅。冯老师现在已是古稀之年,但精神矍铄。老人家瘦瘦小小的个子,但在学生心目中一定是个巨人!站在学生面前不怒自威,深受学生爱戴。学生为什么这么信服冯老师?冯老师学识渊博,多才多艺,性格开朗,和年轻的同事学生一点代沟也没有。他总是那么平易近人,对学生循循善诱关爱有加。我想学生肯定是发自内心的敬他爱他,才会那么信他服他。他所体现的“学高身正”深深的感染了我,耳濡目染,我也慢慢改变了自己对学生的态度,改变了自己的育人方式。
一个中师生,所学的知识不多。要教中学虽能勉强胜任,但要想把学生教好还需不断的进修,不断的充实自己。回想那时候学习的氛围真浓啊!一群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扎根山村以校为家,大家都参加了自学考试。不管是饭前课后,还是夜深人静,抑或节庆假日,大家都潜心苦学、默默充电。崔伟师哥就是我们中的“学霸”,几年时间就完成了汉语言文学专科、本科的学习,拿到了四川师范大学的本科文凭。正是在他的感召之下,我才发现读书之乐,取得了自考本科文凭。多年之后,我教育我的女儿,我觉得我人生中值得骄傲的事情太少,但自考学习这个经历我自觉引以为傲,是可以告诉她的。当我的学生们厌学的时候,我也给他们讲过。我想,一个人一生总要干几件足以让自己自豪的事,否则真是给人生留遗憾!
后来,我深爱的磨眼桥学校初中停招,老师大多并入金家中学。怀着不舍和期待,来到新的学校,我又迅速融入了一个新的集体。
金家中学是一个历史悠久更有文化底蕴的学校。年轻老师很多,他们朝气蓬勃,多才多艺,我在同他们的合作与竞争中不断进步。学校的领导管理精细,以身作则,锐意进取。很快,我们就在全县同层次学校中崭露头角,质量名列前茅了。后来,我发现我的同事们身上都有一种舍我其谁的自信,一种鞠躬尽瘁的责任和担当,一颗爱心和良心……
无论世事变迁潮来潮往,注定没有多少人会被记住。但那又如何呢?因为我们曾经热爱过,奋斗过!
蓦然回首,已近半生,不免喟叹唏嘘!一路走来,感恩我的同事们!老师们!领导们!能遇见你们,真好!
屈子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庄子又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定是我毕生的追求。希望多年之后,我退休了,我在学生心目中是一个品行高尚,学识渊博,风趣幽默的糟老头子。此生足矣!
师德师风优秀征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篇2
《救学生要紧》讲述了5.12汶川大地震,下午2时28分什邡洛水中心小学地震来临时,黄涌老师镇定自若,带领同学有序撤退。他希望同学们一个不少地安全离开教学楼,把生的希望留给自己的学生,可是他却毫无顾虑自己的生命。生命成可贵他知道,可是心中想的只是自己的学生呀!
逃离出来的一个个学生都站在安全的操场上最后等待老师的出现。这时看见黄老师抱着一个鲜血淋漓的受伤同学从废墟中冲出来,刚一放下受重伤的同学时,余震不断发生,地动山摇,教学楼还继续在倒塌,危急时刻黄老师再次爬进倒塌教室中,又一次背出最后一名嗦嗦发抖的女同学时,轰隆一声巨响,房屋全部变成一片狼藉,同学们得救了。他这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了一个老师在最危险的时候不顾个人安危,一心为了同学,他认为孩子们的生命比自己更为重要,像这样爱生如子的老师何止这一个呀!
请看谭老师双臂护着四个孩子的生命自己却牺牲了,还有张米亚、瞿万荣、吴忠红……他们像慈父慈母百般呵护着每个孩子,牺牲时却毫无怨言,面带笑容。
灾后又是你强忍住失去亲人的悲哀,和同学们在帐蓬中上课,安慰失去亲人的学生,让笑脸重新绽放,正由于你们无私奉献,浇灌着灾后重生的花朵,才使得这些花朵开得更加鲜艳多彩。
读《救学生要紧》一文后,改变了我以往对老师的看法,以前我总是认为老师凭一支粉笔,一本教课本,教书育人没有什么高尚,比起科学家相差甚远。现在我深深感到千千万万的“护花使者”在默默无闻辛勤耕耘,作出了无私的贡献,教育我们成长,没有你们的奠基,哪有今天的科学家,哪有今天卫星上天,哪有祖国的繁荣。我为拥有你们这样品德高尚的老师而自豪、骄傲和幸福。老师您是最可爱的人!
为人师表的老师处处影响了我,教育了我成长,我深深爱上了老师这一个神圣而又光荣的职业。我要接下老师这个班,像他们那样,不断燃烧自我,照亮别人,诠释教师的博爱情怀,做学生楷模,把毕生精力献给祖国的教育事业,让祖国的花朵开得更加灿烂。
师德师风优秀征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篇3
“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困难。我们在教师人格特征,涉及到教师的师爱问题。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
”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师爱就是师魂。”其实,林崇德教授就是师爱的典范。之所以如此,他今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我们有的老师,就没有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例如,有一位中学老师,他从初一开始接了一个班,班中有一位学生,上课从来不举手,即使老师点名,她也不发言,已经到了初二第二个学期了,她还是如此,有一天,老师为了让她发言,就想出一绝招。老师首先叫这个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而这位学生站起来,可是头是低下的。老师说:“请你抬起头来,往前看,看见了什么?”这位学生轻轻地回答说:“我没有看见什么?”“你再仔细看,看见了什么?”学生还是摇摇头,老师就指着黑板问:“这是什么?”“哦,这是黑板,”“对,你的前途就像黑板一样黑!
”老师回答说。老师从他的出发点来说,他是为了关心学生的学习,可是,一句话,不仅伤害了那位学生,而且,伤害了全班学生的自尊心。
教师的心理素质是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它由四大系统构成,即,动力系统,人格特征系统,操作系统和监控系统。每一大系统既有各自的特点和作用,又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教师的动力系统包括教师职业的兴趣、动机、信念、理想等。因此,理想是教师动力系统的重要内容。理想是一个人的奋斗目标,是个体所向往的或所要模仿的事物或人的主观形象。教师的理想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层次。有的把个人发展作为奋斗目标,有的为多培养出优秀人才作为奋斗目标等。由于理想的层次不同,因此在教学工作中产生的动力也不同。那些具有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而努力奋斗的教师、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才具有长远而高尚的理想,由此产生的动力就巨大。他们不为眼前利益所困惑,呕心沥血,对教育事业执着追求,贡献出自己的全部。总之,从教师素质的构成要素来看,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
师德师风优秀征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篇4
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老师的房间彻夜明亮。每当我轻轻走过你窗前,明亮的灯光照耀我心房。啊,每当想起您,敬爱的好老师,一阵阵暖流心中激荡。
——金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这首老歌让我怀想我的老师。我之所以能成为一名教师,是老师的学识培养的。我之所以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是老师的品格影响的。
教师是什么呢?“俯首甘为孺子牛”,以黑板为半亩方田,以粉笔为犁,默默耕耘一生,这是无数教师兢兢业业教书育人的写照;“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无数教师无私奉献青春才华的写照。如果非要以一种形象来诠释教师,我更愿意认为教师是一盏灯,一盏闪耀着道德之光、智慧之光的明灯,照亮指引莘莘学子成长成才之路的灯。我的老师就是这样的教师。
(一)
人的一生会经历许许多多的老师,也许最容易被淡忘的是小学时的老师,他们的音容在我们记忆的最遥远处,因而容易变得模糊,然而对我们影响深远的往往是这些启蒙老师。他们崇高的师德历经久远的岁月愈见其光华。
八十年代中期的麻纺织厂小学是一间职工子弟学校,只有五个教学班,每个年级一个班,全校也就三百多学生,十几位老师。叶庆祥老师是五年级的数学老师,四十岁左右。我再也没有遇到一位老师像他那么严格的。每次数学作业有错题,他一定要求我们在作业本上重做一遍,如果仍然做错,就会在放学后把学生留在办公室讲解,然后再重做,直到做对为止。他因此常常延迟下班。我这个偏爱语文,数学却学得一塌糊涂的偏科生于是成了办公室的常客。每当被叶老师留下,我常常为自己头脑鲁钝而羞愧,又因耽误了老师下班而惶急。边做题边偷眼看看老师,他只气定神闲地在一旁备着课或批改作业,耐心等待我们把题目全部做对。
更使我们压力山大的是数学测验,叶老师会让所有不及格的学生一律重考。他利用休息时间专门给我们刻印试卷。那时印刷试卷远不像现在快捷方便。叶老师先用一支沉甸甸的铁笔在蜡纸上一字一字地刻下题目,再在蜡纸下铺上白纸,然后小心翼翼地在蜡纸上均匀地刷上一层油墨,每刷一遍只能印一张,一不小心墨迹就会沾在手上、衣服上。这当真是一件费时费力的苦事,而且老师并无酬劳,可他每次测验后都坚持给我们印试卷重考。
我那时对叶老师充满敬畏,惧怕他的严格,敬佩他的认真,又十分感激他以极大的耐心和极强烈责任感帮助许多像我这些本已打算放弃数学的学生取得进步。我渐渐开始尽力学习数学,不敢懈怠。小学升学时,数学一向极少及格的我竟然把数学成绩提高到81分,总分因此达到重点中学的录取分数线。虽然,我现在对数学科依然一贯地感到头痛,数学科也许是大多数文科生的弱点。虽然当年叶老师教给我的数学知识早已遗忘,但他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却在我心里深深地刻下烙印。德高为范,我至今认为,我对教师职业产生敬意是老师影响的;我最终选择成为一名教师是老师影响的;我对学生要求严格,认真负责做好本职工作是老师影响的;我理解并耐心对待偏科生、后进生是老师影响的。老师给我的影响是一生的影响。
(二)
我在上高中时因为遇到宁晓霞老师而热切地爱上历史科。那时,宁老师刚刚从大学毕业,年龄比我们大不了几岁,年轻而略显青涩,但她用丰富的学识很快收服了我们。
她会教我们把更替频杂的历史朝代编成顺口溜——夏商周秦接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朝亡了民国兴。她会教我们运用形象思维记住枯燥的历史年份,如1777年萨拉托加战役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她启发我们“7”形同转折之意。她知晓许许多多书本以外的历史趣闻,把历史变得充满趣味轻松易学。我由此对历史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爱上历史课。上课前,我总是主动把课本内容预习几遍,听课但凡有疑问,下了课就追着老师打破沙锅问到底,我反复做练习题,先用铅笔在书上做第一遍,一段日子后用橡皮擦掉做第二遍,不断反复直至烂熟于胸。优秀而又稳定的历史成绩让我充满成就感。我对历史科是如此的着魔,一度超越了我一向喜爱的语文科。那年高考,我的历史成绩是当年全校的最高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我对历史科的浓厚兴趣是始于对学识丰富的宁老师的喜爱和敬慕之情。学高为师,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很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尊敬,并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有时,我提出的问题或许太过于刁钻古怪,以致宁老师一时也答不上来。可她不急不恼也不含糊敷衍了事,微笑地带着几分歉意坦言现在无法回答我,会帮我设法查查史料。过不了几天她就会主动和我讨论起先前不解的疑问,并推荐我阅读一些历史书。学无止境,虚怀若谷,宁老师无意中传给我一个教师对待学问的谦逊态度和积极求知的治学精神。我为人师后,从不敢忘记这些。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学相长,我不断努力,与学生一起成长,这是我敬吾师而效其行。
(三)
遥想吾师,敬爱师者如灯。我的老师对我的影响是极大的,而我也在影响着我的学生,这是一种不息的传承。师者对学生的影响,从小的方面来看,是照亮一个学子脚下的道路,从大的方面来看,是照亮一代代人的路,从更大的方面来看,是照亮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其耀目的光芒又岂同于微弱的烛光仅可照明方寸之地。我因此而敬爱教师的职业,并对教师所要承担的责任不敢轻慢。
遥想吾师,祈愿师者如灯。“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照亮别人是以快速耗尽自己的生命为代价的,其奉献是可敬的,但又是悲壮的。而我愿吾师长久康健,充满活力。教育是一项艰辛的事业,也应当是能让师者享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幸福的事业。比起一支蜡烛,一盏灯在照明的同时也不断地充电,有着持续的能源,其存在更长久。幸福地生活,更持久地照亮世界是我对我的老师和天下师者衷心的祈愿。
师德师风优秀征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篇5
老师,大家都说你培养着祖国的栋梁;我却要说:您就是祖国的栋梁,正是您,支撑着我们一代的脊梁,您像一支红烛,为后辈献出了所有的热和光!您的品格和精神,可以用两个字形容,燃烧,不停的燃烧!您讲的课,是那样丰富多彩,每一个章节都仿佛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让我看到一个斑斓的新世界。
啊!有了你,花园才这般美丽,大地才充满春意!老师快推开窗看吧!这满园春色,这满园桃李,都在向您敬礼!如果没有您思想的滋润,怎么会绽放那么多美好的灵魂之花?
啊,老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谁不在将您赞扬!传播知识,就是播种希望,播种幸福,老师,您就是这希望与幸福的播种人!
老师,您是美的耕耘者,没得播种者,是您用美的阳光普照,用美的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田才绿草如茵,繁花似锦;您为花的盛开、果的成熟忙碌着,默默地垂着叶的树根,使小树茁壮成长,又使树枝上挂满丰硕的果实,却并不要求任何报酬!
老师,您用人类最崇高的感情——爱,播种春天,播种理想,播种力量……用语言播种,用彩笔耕耘。
春蚕一生没说过自诩的话,那吐出的银丝就是丈量生命价值的尺子,敬爱的老师,您从未在别人面前炫耀过,但那盛开的桃李,就是对您最高的评价。
老师您的爱像太阳一般温暖,春风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您的爱比父爱更严峻,比母爱更细腻,比友爱更纯洁!
老师您的爱是天下最伟大,最高洁的!
师德师风优秀征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篇6
小时候,我觉得老师是美丽的神话。她的谈笑之间无不显露过人的才华,那神采飞扬的文笔在瞬间征服了我幼小的心灵。
老师的美不是单纯的外表美。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仅仅拥有过人的才华和胆略实远远不够的。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自己掌握着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当你这么想的时候,当你这么做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会对学生格外的关照。当然,不是说你关心学生了就是优秀的老师。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很多老师对优等生特别关心、对差等生很反感,最苦的是中等生,因为老师根本不认识你。也许对老师来说这是一件不足挂齿的小事,可学生们不这么认为,也许这会使得他们情绪低落,觉得自己很差劲,一直生活在自卑中。严重点的可能出现心理疾病。
专家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我不否定这句话的真实性。以前,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会把自己所有的不成功的原因都归咎于老师,每天抱怨老师技艺不精瞎折腾人。现在,我觉得这是对老师莫大的冤枉。老师上课从不懈怠,一分钟都不耽误的为我们讲完所有知识点。谈到学生成绩低,老师觉得自己上课百无不厌的将知识点讲了无数遍,至于为何成绩低老师只认为是学生不用功学习。我很想提醒各位老师:你们是不是忽略了去关爱他们?调查表明:很多学生对某门课有兴趣是因为喜欢某某老师,老师可以和他们聊天,说心里话。所以,关爱学生会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从而在学业上取得突飞猛进的进步。
所以,对学生的关爱和兢兢业业的工作同等重要。但是,最近发生的校长猥亵幼女、教师体罚学生等一系列意外教学失误事件的发生,不得不让我们陷入深深的沉思。
我一直认为老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的是严父、是慈母。却不知道老师这么对待自己的孩子。你们的职业道德都哪去了?
我认为师德是教师这一职业的灵魂。教师的工作,是学生只所求,家长之所托,更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社会要发展、文化要进步离不开这些兢兢业业的老师。倔老头隆幼泉质朴、善良,他默默无闻的奉献,他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执着,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上写出一个大大的“人”字,赢得了大家的爱戴。
不是说要成为优秀的教师就要把自己的所有精力都放在教书育人上,老师也是普普通通的人,他也有自己的家庭、朋友、和事业。他们还要独自批改作业、备课,还要计划第二天的工作,躺下的时候已是深夜······孩子们能理解他的各种压力。爱是相互的,如果你为孩子们付出了很多,孩子们也会回报你的。
师德师风优秀征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篇7
植物死了,把它的生命留在种子里;诗人离去,把他的生命留在诗句里。
诗中有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豪情;有尚思为国戌轮台的抱负;有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思念。其中的品质更让人为之赞叹不已。
尽心尽力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老师对学生总是尽心尽力,我的老师一样,她会为了给我们批改作业而挑灯至深夜,她会为了让我们提高成绩而耐心至极,她会为了给我们闯下的祸事收尾而四处奔波。她像我们的母亲一样,每天用和蔼可亲的微笑迎接我们,用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我们,用温暖关心的话语叮嘱我们。她尽心尽力,事事亲力亲为,无微不至。
不慕名誉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在我得奖时,老师会为我鼓掌,给予我微笑;在我落魂时,老师会给我拥抱,给予我力量;在我得意时,老师会对我皱眉,给予我冷水,可天论何时,我成功与否,老师都会站在我身后,这是她自己的努力换来的。这是老师对给她自已夸赞的回应。我得意时,她说与她无关;我失意时,她说是她的责任,她从不要对自己的夸赞,她只求学生能更优秀,更出彩。
诲人不倦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我的老师有整整十八岁的教龄,她调过很多次,至少带过三百多人。她带的学生不仅多,且十分优秀,她是真真正正的诲人不倦。她愿意为了一个学生,而在上完四节课后继续讲课;她愿意为了一个学生,而马不停蹄地刚开完会就安慰学生;她愿意了一个学生,而不吃饭,只为把这个学生送去医院,她愿意为了一个学生而她不仅在教我们学习、生活,更是在教其他老师何为认真负责。
诗中有美景,诗中有意境,诗中有品德,诗中有精神,诗中的师德带诗香,晃晃悠悠飘进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愿你我铭记老师的教诲,铭记老师的嘱咐,铭记老师的用心。
师德师风优秀征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篇8
我向来不对老师抱有什么好感,他们中多半没有资格担任这一职业。我的母亲也是一名教师,所以我比单纯怨恨老师的学生更了解他们,我想我的论断是没有错误的。
说实话,这些人中不乏一些堪称为“师”的老师,然而不多,至少在我经历的老师中不足五分之一。大多老师本身就是教育的失败品,让这样的人去教学生,交出来的只会更加龌龊。
打我升入高中后对老师的态度开始缓和,因为我觉得教我的老师对我们有最起码的尊重,我们作为一个人的权力被承认了。或与天意如此,但凡不堪为人师的老师都没有教我,可我少不了跟他们打交道。
学校里有四个乒乓球台,其中一个是水泥的,大家都不太愿意用。我曾被两个老师挤到那个水泥台上去过,然后我发誓:再遇到这种情况绝不退让,不惜一切代价捍卫属于我的权利。
这样的事很快就又发生了。我们去打球的时候还剩下两个台,还有两个老师看着也是要去打,我抢先一步,把砖头台留给了他们。这种事情在学生之间是很平常的,比的就是速度,谁抢到归谁,你不能有什么不服气。然而这两位是老师,我知道他们肯定会来抢,所以已经做好了和他们吵一架的准备。我暗自想着管他什么开出不开除的,不能活的这么窝囊。
他们两个走过来之前就喊了一声,让我去砖头台。我装作没听见,继续和同学打球。
“你们几个去那边”语气坚定,毫不客气。
我一看还是上次那俩老师,更觉得不能退让。
“老师,我先到的啊”我准备履行诺言了
“你先到就是你的啊?”两人已经略带怒色了。
“那该不,东西有限,先到先占”
“没看见俺俩早来了啊,你跑恁快,咋会抢过你?”
我看他俩如此不当一回事反而有点怯了,如果真吵起来吃亏的肯定是我。
同学拉着我要走“算了,去那边”
虽然我已经怂了却也不能认输“别管那,反正我先到了”
“不知道老师下个月有比赛呗是?那边去。”
按照我之前的计划我现在都该动手了,这样的人讲理根本就讲不通。但那与老师争个是非的豪气在两句话之间便屈服于权威,我多次幻想着老师抢台如何回击,现在他来抢了,我却怂了。
又争执了几句之后我放弃了,转身离开。之后越想越觉得不对,怎么能向这么猥琐的人低头,为自己的懦弱后悔起来。师痞横行,因为根本没有人顶撞他们。像我这样争论两句的就不多,真正指斥他们的恐怕只有更加霸道的校长。
越发觉得自己为奴性所控制,有时候真的很羡慕电影中那潇洒的学生,错就是错,管你是老师还是什么,只管是非黑白。缺的就是那份倔,为了捍卫正当利益不顾一切的倔。我服软,因为我斗不过他们,但我应该据理力争。这何尝不似一个封建社会,封建主肆意妄为,奴隶安于苟且,我一向鄙夷这般行径,而我却也是一个怯懦的奴隶。
对于权威不敢有丝毫的反抗,这是我们最大的毛病,而根源,恰在这教育上。教师可以凌驾于学生的教育制度绝对是有问题的。并非我不懂得尊师重道,正如那句话“我的个性是源于我是谁,而我的态度则取决于你是谁”如果他们不是蛮横的去抢,我或许不会说什么,高三的主任就曾看着我们玩,直到我们主动要和他一起。当时我并不知道他是老师,因为不不相信老师会这么随和。
理智的说,老师中有值得敬佩的人,也有龌龊小人。而我们是不应向后者屈服的,权威只有被挑战了才有可能平等,我希望我不会再怂,我更希望不止我自己和他争。
对学生而言老师是应当如父亲一般的才对,虽然威严,但绝不会欺侮学生。学生应当敬佩老师,老师也应当尊重学生,这才是教育的成功。成功绝不只是几个清华北大,更在人品,在道德。
师德师风优秀征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篇9
敲响那一排铜质的编钟,浑厚而清亮的左音右韵由远及近,穿越五千年悠悠岁月和五十八年缤纷花季,在河之洲,水之湄,山之阳,海之滨,泛起层层涟漪,响起阵阵回声,在亿万炎黄子孙的心中凝结一个主题:祖国母亲!祖国-生命-师德-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五千年的历史,培育了祖国悠久的文化,我沿着黄河与长江的源头,漂流而下,从《诗经》中“坎坎代擅”的江边,到《史记》“金戈铁马”的楚河汉界;从郦道元的《水经注》,到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我看到了青藏高原脉动的祖国;看到了黄土高坡起伏的祖国;看到了烟花苍茫,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祖国;看到了群峰腾跃,平原奔驰,长河扬鞭的祖国。
就是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家,在经济飞速发展,政治稳定,社会进步,民族团结,展现新气象,昭示好前景时,却发生了一场历史上罕见的灾难。2008年5月12日,历史将会牢记这个日子,汶川大地震的发生,数十万人的死亡和受伤,几千亿的经济损失,给华夏子孙造成了重大的创伤。连日来,举国上下揪心地关注着震后的伤亡统计,这已不再是抽象而枯燥的数字,而是一个个有名有姓、带着微笑、人们熟悉的面孔;他们不是高官显宦,不是明星大腕,而是极为普通的老百姓。虽然他们惨遭悲剧,但全社会在倾力搜救、全力扶伤,连那些无法确认身份的死难者都要尽力对遗体进行编号、记录、拍照,建立“5.12”地震遇难者dna资料库。此时此刻,党和国家领导者、全国人民、海外侨胞和死难者家属的心是紧紧地贴在一起的!是的,人类文明的核心应该是围绕着“人”,而对每一个生命尤其是老百姓的生命的态度,最能丈量出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2008年5月19日4时58分,天安门广场第一次为大灾中罹难的同胞下半旗;14时28分,举国第一次为大难中逝去的生命集体致哀。这,凸显出我国值得大书特书的人文价值观:国家利益和个人权利的一致性;人的权利高于一切;不论生者和死者,每一个生命都不容忽视。
在此次地震和救援活动中,不断出现一幕幕感人的场景,一名教师在地震发生时,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而挽救了四个学生,/像他这样保护学生的教师还有很多,这不得不使我想到一个伟大的命题:崇高的师德!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名教师,不仅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向学生传授做人的道理与品德,这就是“传道”,这就是铸造人类灵魂。而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就是师德,师德不高,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师德高尚,往往会铸就一名优秀的教师,汶川地震中的教师们以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师德如光,师爱如魂。联系到我平时的工作,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发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努力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强,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要学生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禁止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在行动上为学生做出表率;同时,努力培育自己的爱心,用心热爱学生,只求付出,不讲回报;还有,矢志不渝的培育自己稳定的心理素质,争取能及时应对突发情况,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多难兴邦,灾难压不跨伟大的祖国与中国人民;岁月流逝,地震中遇难的死者永远活在我们的记忆和感恩中;师德如光,我们教师会更加努力!
师德师风优秀征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篇10
老师,平凡而又伟大,最精辟的解释莫过于古代学者韩愈的一句话:“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初入初中,步入七年级,我认识了一个“新”的老师--七一班班主任储老师。说新,也不新,毕竟六年级的英语是他教授的;说旧,也不旧,在最近一段时间才真正认识了储老师。他以自身为榜样,影响学生及他人,真正地诠释了我心中的“师德”。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大约两个星期前的一天,结束了上午的求学之路,深呼一口气,就奔去食堂吃饭。很快,我排上了队,找个空位坐下了。我的盘子里:半勺饭、一些蔬菜。这时,一个中年男子来了,他干净利落的头发、身穿黑色西服显得他特别有精神,每一个动作都显出一个中年男子的气质与智慧,他就是我班的班主任--储老师。老师一下子就坐在我的对面,我有点慌张,只顾低头吃饭。老师看了看我,用勺子递过来几块鸡肉:“你吃得这么少,来,把这肉吃掉。”我更慌张了,慌张于太拘束,不知如何应对,但我心想一定要道声“谢谢”才行。我放大胆子,可我的嗓子却支支吾吾地小心说出了心中所想那两个字。“嗯,没事。”后来,老师又去盛了几勺饭。别班老师惊讶地说:“你怎么能吃得下那么多?”“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不吃饱,怎么能行呢?”老师说。我坐在后面听着,点了点头。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每当吃饭时我就会想到这句话,并将饭吃完、吃饱,以一个全新的状态去面对接下来的学习,这是老师教给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