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 【氨气中毒150】_氨气中毒的原因及急救处理方法(氨气中毒量)

【氨气中毒150】_氨气中毒的原因及急救处理方法(氨气中毒量)

时间:2024-01-17 作者:本站作者 来源:网络

氨气中毒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中毒者在短时间内就会有一些中毒表现。那么大家知道哪些因素会导致氨气中毒吗,和哪些急救处理方法呢,一起来看看吧。

篇一

氨气致病原因

1. 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氨气,常见于冷库、化肥、制药、塑料、合成纤维、石油精炼等作业。运输或检修过程中氨水盛器或液氨罐、管道、阀门等意外破损爆裂致氨大量逸放引起中毒,常有居民、路人受害。少见喷洒氨水时不戴口罩吸入多量氨气而中毒者。人吸入700mg/m3持续30min即可中毒,吸入1750~4000mg/ m3可危及生命。

2. 误服、误吸氨水至胃肠道导致中毒,一次咽下10ml浓氨水即可致死。

氨气中毒急救措施

临床抢救治疗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一、 抢救治疗阶段:

1、合理吸氧,解除支气管痉挛,保持呼吸道通畅。可应用氨茶碱250mg+20%葡萄糖注射液20ml静脉注射。如有呼吸抑制,可给予呼吸中枢兴奋剂。

2、立即应用2%硼酸液或清水彻底冲洗被污染的眼和皮肤,同时注意保暖。

3、防治中毒性肺水肿是治疗的关键。严密观察24~48h。根据病情需要做血气分析监护。应合理吸氧,及早给予糖皮质激素,必要时给予654-2及快速利尿剂,可以选用消泡剂,如二甲基硅油气雾剂(但不宜长时间应用)。

4、气管切开:发生呼吸窘迫、紫绀进行性加重,有窒息预兆者,应立即行气管切开。当动脉血ph值低于7.35,二氧化碳分压超过8.6 kpa,有严重喉头水肿,肺水肿24h不缓解者即为气管切开指征。气管切开宜早进行,有增加肺泡通气量、减少死腔、利于吸出分泌物等优点。

5、雾化吸入疗法:不论病情轻重,都是雾化吸入的适应证。可用地塞米松5mg、氨茶碱125mg、庆大霉素8万u、(-糜蛋白酶5mg加入生理盐水20ml雾化吸入。根据病情第1个24h内每隔30~60min吸入一次,每次10min,同时用3%硼酸水20ml交替雾化吸入。各药剂量视病情加减。以超声雾化为佳。

二、系统治疗阶段:除继续以上的治疗外,主要以控制感染、防止并发症为重点。

1、加强防治继发感染的综合措施,如病室中的消毒隔离、口腔及呼吸道护理、气管切开后护理、合理使用抗生素等。

2、纠正低氧血症是治疗中的重要环节。在血气分析监护下,选用合理的给氧方法和相应的氧流量,有二氧化碳潴留者采用鼻导管法低流量持续给氧,一般不宜采用高压氧治疗,以防肺泡破裂造成气胸、纵隔气肿。

3、在呼吸道护理时要注意,气管、支气管的烧伤粘膜坏死脱落可发生于病后2~14d,多在7d前后,务必要及时使病人咯出或吸出之,以确保呼吸道通畅,忌作气管镜检查,以免将坏死粘膜推向下呼吸道,造成窒息。

4、密切观察:因呼吸道粘膜受损严重,故病变吸收慢,病程长,易反复。注意有无气胸等并发症发生,防止窒息。若发现有并发症发生,应立即采取措施。

5、眼灼伤:分秒必争彻底冲洗后,采取综合疗法:?在24h内以3%硼酸液15~30min冲洗一次;? 维生素c 100~200mg球结膜下注射,每日1次,一般连用3d;? 0.387%依地酸液滴眼,15~30min滴一次,可用1~3d;? 夜间用0.5%四环素或红霉素眼膏涂眼。

6、皮肤灼伤:?流动的3%硼酸液或清水冲洗;? 2%~3%硼酸液湿敷24~48h;? 浅度者用湿润灼伤膏;深度者切痂后涂湿润灼伤膏。

氨气中毒预防措施

1. 生产过程中加强密闭化,液氨管线阀门应经常检修,防止意外破裂。加强通气,使车间空气中氨气最高容许浓度控制在30mg/l。贮存和运输液氨或氨水时,应防热、防晒,免受震动,以免膨胀炸裂;使用时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做好个人防护。

2. 平时组织对意外事故急救工作演练,一定要明确群发性急性氨中毒的急救程序,即现场救护程序(包括事故前准备阶段和现场救护阶段)与临床抢救治疗程序。

3. 严格执行“氨标”中规定,凡从事氨作业人员均应进行就业前体检,有明显的呼吸系统疾病、肝或肾脏疾病、心血管疾病者应禁忌从事氨作业。根据接触情况,对作业者每1~2年进行体检一次。

篇二

氨气中毒的病因

(一)发病原因

氨气是高度水溶性、无色、碱性的刺激性气体,强烈刺激眼睛和黏膜。可用于制造化肥、制冷剂,亦可用于炸药、染料、塑料和一些药物的生产。长期接触特别是掉入或无知觉的情况下处于高化学浓度的区域可引起氨气中毒。

(二)发病机制

氨气是一种易溶的气体,有严重的黏膜刺激作用,因此主要作用部位是上气道。意外吸入高浓度可引起喉头水肿以致窒息。

氨气中毒的症状

为上气道阻塞症状如喉痉挛、喘鸣、音哑、讲话困难。这些病人皮肤有二度到三度灼伤,死亡率约为40%。中度到重度的吸入临床过程为两个阶段,先是48~72h之内,临床症状改善,而后因气道阻力加重而恶化,出现发绀和呼吸困难或呼吸衰竭。

吸入氨气后呼吸道损伤的程度直接与氨气浓度、接触时间、吸入深度有关。急性吸入低至中等浓度的氨气(150~450mg/m3)引起大量流泪、咽部刺激和咳嗽,可产生肺水肿和化学性支气管炎。接触高浓度的氨气 (450mg/m3)引起喉头水肿、气管炎、支气管痉挛和黏液分泌亢进,可产生非心源性肺水肿和支气管肺炎。数分钟可引起窒息死亡。

氨气中毒的诊断

氨气中毒的检查化验

实验室检查参见化学液体吸入。

胸部x线表现,依吸入严重的程度不同而变化,轻度接触胸片正常,大量接触胸片示肺水肿阴影。

氨气中毒的鉴别诊断

应与其他原因引起的急性喉炎、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相鉴别。

氨气中毒的并发症

可并发急性肺水肿、支气管肺炎,严重者呼吸衰竭。

氨气中毒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1.加强安全教育,健全操作规程,定期检查生产设备,防止跑、冒、滴、漏,加强通风。

2.更应注意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和个人防护等。

3.把好就业前体检关,凡有气管和心肺疾病不宜从事此类作业。

氨气中毒的西医治疗

氨气中毒治疗为支持疗法。应仔细检查是否有喉部阻塞、黏膜损伤和气体交换异常。胸片示肺水肿或动脉血气分析示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增加的病人应留院观察至少24h。治疗包括吸氧、支气管扩张剂、气道维护和辅助通气。抗生素有助于预防广泛黏膜损伤合并细菌感染。无证据表明皮质激素或其他抗炎药物治疗吸入氨气有明确效果。有二度和三度灼伤者病死率为40%。

氨气中毒的护理

氨为无色、具有强烈刺激性臭味气体,氨用途广泛,用于农业肥料、制冷、制硷、制造硝酸等工业。生产过程中发生意外泄露所致中毒。吸入氨气后呼吸道损伤的程度直接与氨气浓度、接触时间、吸入深度与预后有关。

氨气中毒吃什么好?

由于氨气中毒,口腔、咽部溃疡,吞咽困难,可给予流质饮食,原则上给予含高热量、高蛋白质的清淡饮食及多种维生素,尽量多样化、营养丰富。根据病人不同情况灵活调整。

氨气中毒的临床表现如下:

1、刺激反应:仅有一过性眼部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肺部无明显的阳性体征;

2、轻度中毒: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咳痰,并伴有轻度头晕、头痛、乏力等,肺部有干性啰音;

3、中度中毒:咽部烧灼痛,声音嘶哑,剧烈咳嗽咳痰,有时伴有血色痰,胸闷,呼吸困难,伴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及乏力等。眼结膜和咽部有明显充血、水肿,轻度发绀,肺部有干湿性啰音;

4、重度中毒:出现频繁剧烈咳嗽,咳大量粉红色泡沫痰,从鼻孔涌出,同时有胸闷,呼吸困难,并伴有喉头水肿、心悸、烦躁、恶心、呕吐、谵妄、昏迷、休克等。

《氨水氨气中毒知识及急救知识》

氨水氨气中毒是一种常见的化学中毒,可引起肺部损伤、呼吸系统症状、神经系统症状和心血管系统症状等严重后果。

氨水氨气中毒的主要原因是接触过多的氨水或氨气,特别是在工业环境中。氨水和氨气都有强烈的刺激性,可在短时间内引起中毒。

氨水氨气中毒的临床表现包括:胸闷、呼吸困难、气促、咳嗽、咳痰、眩晕、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等。

氨水氨气中毒的急救措施主要有:

1. 立即离开污染环境,尽快移走污染物。

2. 迅速清洗受污染的皮肤和眼睛,用大量清水冲洗15-20分钟。

3. 吸入氨气时,可用湿毛巾、湿抹布或湿棉花覆盖鼻子和口,以阻止气体进入呼吸道。

4. 如果出现呼吸困难和胸闷,可用氧气缓解症状。

5. 如果出现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可采取必要的药物治疗,并由医生进行监护。

6. 如果出现严重的心血管症状,应及时送往医院接受必要的治疗。

最后,在工业环境中,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如戴口罩、佩戴防护服等,以防止氨水氨气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