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说课稿、反思(苏教版八年级语文课本)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说课稿、反思(苏教版八年级语文课本)

时间:2024-01-13 作者:本站作者 来源:网络

一、说教材

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材把它放在第一单元长征主题第一课,具有很好的总领作用,有助于学生对长征及红军精神有整体认识.据此设置以下教学目标:

1、理解红军长征中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重点)

2、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重点)

3、理解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运用.(难点)

二、说教学方法:

为了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我采取“读诗文----明诗意——悟诗情——入诗境”的教学流程,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在读中悟,悟中读,让学生读的入口、入耳、入心、入情,体现高年级读与悟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书生朗朗的语文世界里,情感得到提升,素养得到提高.

三、说教学程序

本课教学我计划采用下列基本步骤:

(一)、导入:同学们,有这么一句话: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累不累,看看革命老前辈.这句话说得就是震惊中外的长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毛泽东抒写这一历史事件的诗篇《七律长征》.

(二)、自主交流,了解长征:

1、学生交流自己了解到的关于长征的知识.

2、背景介绍:

(三)、诵读诗歌,理解诗意.

1、文体介绍:

2、学生诵读诗歌,掌握生字词,准确诵读默写.结合题目揣摩停顿节奏和重音,读出诗中表现出来的红军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

3、参考注释,借助工具书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整体疏通大意.

(四)、品读诗歌,体悟精神

1、感受长征之难

2、理解长征精神

(五)、合作探究:红军长征途中经历了千难万险,诗中为何只选取了五幅画面?

(六)、总结归纳:

(七)、巩固提升:学了本文,你想说点什么,可以用一副对联抒发情怀,也可用一组排比句表达由衷赞叹.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教学时,我一是充分借助各种教学手段,注重形象感悟,尽量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在电视、电影、书籍、文章中看到的实例,感悟课文中诗句的意思,不是孤立地讲词析句.二是充分运用对比的方法,在对比中,帮助学生领悟意蕴,体会情感.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先出示绵延不绝的五岭山脉和雄伟高大的乌蒙山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即使是平常,要翻越这些山岭是何等的艰难.三是充分地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感受.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时,如第一二行中“红军不怕远征难”要读出红军“不怕难”的语气,语气要坚决,充满信心;“万水千山只等闲”中“只等闲”要轻读,读出当作平常事时的平淡语气.读三、四行时要突出五岭的绵延不绝、乌蒙的气势磅礴,而“腾细浪”、“走泥丸”则要读得平淡,表现出红军的“不怕难”.第五行要读出红军的欢快心情,第六行读时语气要低沉一些,以表达对牺牲战士的沉痛缅怀之情.最后两行应读出欢欣鼓舞的语气,因为红军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翻过了终年积雪的岷山,“更喜”二字既是红军现时心情的写照,也是红军对革命征途的展望.

总之,本课教学主要凸显高年级阅读教学中读与悟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