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 初中历史优秀教案(初中历史优秀教学案例范文)

初中历史优秀教案(初中历史优秀教学案例范文)

时间:2024-01-05 作者:本站作者 来源:网络

一个优秀的教学必然有教案设计,教案的设计工作是大家教学中的重要工作,大家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加注意,进行教学设计工作可以帮助大家进行有效的教学,下面学大教育专家对初中历史优秀教案为大家做出总结.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汪辜会谈”及“九二共识”;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海峡两岸交往情况.

(二)能力目标:归纳两岸关系从隔绝到交往日益密切的变化,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树立对国家民族的使命感,责任感.

教学重点:了解祖国大陆和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学难点:对台方针的变化以及两岸关系的变化

教学工具:多媒体

(一)创设情景

课件播放:余光中《乡愁》

小时候 /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 我在这头 /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 我在这头 /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 我在外头 /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 我在这头 / 大陆在那头

(二)回眸历史

1.设问:台湾问题是怎么形成的?

(1)内战遗留问题: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推翻国民党政府,国民党败逃盘踞台湾.

(2)外国势力介入

2.老师引导学生区别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的本质

(三)关注现状

1说两岸关系变化

●1987年,台湾调整三不政策——两岸38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1990年,台湾成立“海基会”.

●1991年,大陆成立“海协会”

●1992年,达成九二共识

●1993年,汪辜会谈两岸关系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1995年,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指导思想.

2.播放:视频回放两岸关系大事记

3.两岸密切交往

4.识抢答

(1)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是在: ( )

a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成立 b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成立

c“汪辜会谈” d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的八项主张

(2)“一国两制”构想首先被运用于解决的问题是:( )

a台湾 b香港 c澳门 d威海卫

(3)1992年,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的共识内容是两岸均坚持( )

a一个中国 b一国两制 c和平统一 d互补互利

(4)一国两制最早是为解决( )问题提出的.

a香港 b澳门 c台湾 d西藏

(5)“原乡人的血,必须流返原乡,才会停止沸腾”.台湾作家钟理和的话反映了台湾同胞渴望( )的心理.

a回到大陆 b台湾独立 c维持现状 d祖国统一

(四)展望未来

1.评说社会热点

材料:“春风犹化千层雪,海水流年两岸断.”

2005年随着连战,宋楚瑜访问大陆——“和平之旅”“搭桥之旅”“历史性握手”成为国人最热门的话题,热情的网民为此写了一首诗:

紧紧相握的双手,推开了冰封六十年的大门.

和平搭桥之旅,注入了互信双赢的春天气息.

背井离乡的骨肉同胞啊,何时才能踏上回家的路?

请你感悟小诗意蕴,评说社会热点:

感悟(1)“背井离乡的骨肉同胞啊,何时才能踏上回家的路?”这沉甸甸的发问表达了海峡两岸同胞的什么共同心愿?

感悟(2)“踏上回家的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谁也抵挡不了的.请你说明理由.

3.播放歌曲《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结束.

以上就是学大教育专家对初中历史优秀教案为大家做出的总结,希望能够为大家的教学带来帮助,教案的设计能够为大家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引导作用,同时也能够有效的引导学生的学习.

初中历史优秀教案50篇

初中历史是中学阶段的必修课程之一,学生需要通过学习历史,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和历史事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培养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而教案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因此,精心设计的初中历史优秀教案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50篇初中历史优秀教案,每篇教案包含课节名称、课时、教学目标、重点内容、难点内容、教学过程、作业内容、板书设计等要素,旨在帮助初中历史教师更好地规划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1. 课节名称:魏晋南北朝时期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状况;

2. 掌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重点内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

难点内容: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状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通过图片展示、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状况;

2. 分组讨论,让学生探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

3. 整合讨论结果,梳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

第二课时:

1. 通过文化展示、文献阅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特点;

2. 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特点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3. 总结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意义和历史价值。

作业内容:撰写一篇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文章。

板书设计:

魏晋南北朝时期

政治制度:三国鼎立、南北朝分裂

文化特点:玄学思想、文学艺术

历史意义:文化繁荣、政治衰败

2. 课节名称: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

2. 掌握唐朝的历史事件和文化成就;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重点内容: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

难点内容:掌握唐朝的历史事件和文化成就。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通过图片展示、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

2. 分组讨论,让学生探究唐朝的历史事件和文化成就;

3. 整合讨论结果,梳理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

第二课时:

1. 通过文化展示、文献阅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唐朝的文化成就;

2. 分析唐朝的文化成就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3. 总结唐朝的历史意义和历史价值。

作业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唐朝的文化成就的文章。

板书设计:

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政治制度:中央集权、科举制度

经济状况:安.长城市、丝绸之路

文化成就:唐诗、唐画、唐乐

历史意义:文化繁荣、政治稳定

3. 课节名称:宋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宋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

2. 掌握宋朝的历史事件和文化成就;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重点内容:宋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

难点内容:掌握宋朝的历史事件和文化成就。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通过图片展示、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宋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

2. 分组讨论,让学生探究宋朝的历史事件和文化成就;

3. 整合讨论结果,梳理宋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

第二课时:

1. 通过文化展示、文献阅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宋朝的文化成就;

2. 分析宋朝的文化成就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3. 总结宋朝的历史意义和历史价值。

作业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宋朝的文化成就的文章。

板书设计:

宋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政治制度:中央集权、科举制度

经济状况:xx城市、市井文化

文化成就:宋词、宋画、宋代科技

历史意义:文化繁荣、经济发展

4. 课节名称:元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元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

2. 掌握元朝的历史事件和文化成就;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重点内容:元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

难点内容:掌握元朝的历史事件和文化成就。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通过图片展示、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元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

2. 分组讨论,让学生探究元朝的历史事件和文化成就;

3. 整合讨论结果,梳理元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

第二课时:

1. 通过文化展示、文献阅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元朝的文化成就;

2. 分析元朝的文化成就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3. 总结元朝的历史意义和历史价值。

作业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元朝的文化成就的文章。

板书设计:

元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政治制度:蒙古帝国、行省制度

经济状况:瓦解的农业经济、海上丝绸之路

文化成就:元曲、元画、元代科技

历史意义:政治统一、文化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