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 《人工智能带来的利与弊》作文 (精选六篇)_机器人带来的利与弊作文(人工智能带来的危害)

《人工智能带来的利与弊》作文 (精选六篇)_机器人带来的利与弊作文(人工智能带来的危害)

时间:2023-12-26 作者:本站作者 来源:网络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发展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人工智能的技术也逐渐成熟,也来越多的人工智能产品出现在市面上,人工智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同时也让人们产生了些许顾虑,让我们来看看人工智能带来的利与弊吧。

《人工智能带来的利与弊》作文【1】

你知道阿尔法狗吗?它曾经在20xx年3月15日的人机大赛中,战胜了顶尖的围棋手――李世石.你知道那个北京的龙泉寺研发的小机器人吗?它身高60厘米,身穿佛经佛法,能与人语音对话.

这些都是人工智能.如今,人工智能已经遍布全球,受到大力推广和人们的喜爱.它们已经影响到了我们的生活.

我们都说世间万物都有两面性.人工智能,亦是如此,有利也有弊.有人感到恐慌,担忧;有人看好人工智能,想继续推广与完善,争论不断.我认为,人工智能的利大于弊.

人工智能,随处可见:手机、电脑、电视……它们有着巨大的库存量,而里面的知识就更多了.就拿我们的作业来说,作业中,难免会出现不会做的题目,有些同学会选择问家长.家长会的,就直接解决了.那要是不会呢?那在没有人工智能的时候,岂不是要一本本书去翻阅,要挨家挨户去问吗?这时人工智能不仅为你提供了知识,还为你提供了不少的便利,也节省了许多时间.如今的快递,也受到了人工智能的影响,从人们手动将包裹分地区发放,到机器人来给它们分类了,节省的时间,也就更多了.

再来说说医疗――那可以让你不得不佩服人工智能了.几十万件病例,在以前,估计花上十几年才能看完,还得在这段时间中,无新的病例出现,那有些人还没有等到检查,就猝然离世了.现在呢,有了人工智能,可以将几十年的时间,迅速缩短为两三个月,医生直接开药就够了.大大的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呀!

说到工作效率,更令人惊叹的工程建筑就更神奇了.以前需要搬砖的人、运转的人、砌砖的`人、刷墙的人……既危险,又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几个月就能建好一栋楼都很不错了.又到了现在,刷墙机、运输机……都达到了一天可以盖一栋楼的程度了.

人工智能提高了工作效率,为我们生活提供了便利.

人工智能取代人类来工作,这是大多数人担心的问题.

但,人工智能真的会取代所有人的工作吗?其实,对于这点不必担心,甚至恐慌或害怕.人工智能的大力推广,在短期内将会有大量的人失业.长期来看,我们会出现新的工作,如制造人工智能、创造新的人工智能、控制或操作人工智能……可以说,失业的问题快速的消失,仅是虚惊一场,不必恐慌.

接着,新的问题再次引发了争论: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个人信息泄露越来越严重,几乎让你没有了隐私.这其实就要看你如何反应了.就像为什么有人买东西总能买到真货一样,如果你泄露的信息中,有你一买到假货就维权,那肯定没有敢卖给你假货了.

人工智能有利也有弊,但弊端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避免的.人工智能的出现,为我们提升了生活环境,物质上的追求,创造了现在这样美好的时代.

《人工智能带来的利与弊》作文【2】

随着苹果公司、阿里集团、百度、京东等商业巨头的迅速发展,“人工智能”逐渐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个热门词汇.各类人工智能的产品层出不穷,人工智能也渐渐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如今,越来越多的岗位上都使用了“人工智能”来代替传统的人力操作.这样就造成了许多公司的裁员现象越来越严重,应届毕业生的工作也越来越难找,更多的人面临失业.然而许多的公司给出的亲睐“人工智能”的理由也几乎千篇 一律——人工智能的效率高,精准度高,可持续性好.虽然前期的成本投入可能更高,但这些成本也基本能在一两年收回.

“人工智能”不仅影响了商业发展,也渗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比如各类家电市场推出的扫地机器人、智能电饭煲、智能门锁、智能汽车等等.这些“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了许多人习惯和依赖的事物,并且将影响更多的人、更多的领域,促进生活品质的巨大飞跃!如果说过去的生活是一个物质化的时代,那么未来的生活就是人工智能化的时代!

然而,我认为:公司本就该是个人员密集,人与人之间互相合作的平台,倘若一切人工都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就会让人感到冷漠而缺乏人情味!这与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大主题是相背离的.而我们的生活也应当是一个充满亲情、友情、爱情的温情世界,倘若一切人际往来都由各种人工智能代替,那么人与人之间的血脉之亲、友谊之交、感情之链将脆弱不堪.这与我们的心灵需要是相背离的.

我们的时代,需要人与人相互协作,共谋发展的价值观,也需要人与人之间沟通了解,彼此温暖的深情厚谊.这一切,都是我们在今天整个“人工智能”化的时代里需要时时警醒的!

今年央视的《开学第一课》也引导全体学生和家长关注了“人工智能”这一话题:一位钢琴机器人和一位钢琴少年,主持人让钢琴家郎朗听他们弹同一首曲子来区分幕后的弹奏者是谁?郎朗猜的非常快,理由是那位钢琴少年的弹奏有一个音节出错了,而机器人的弹奏是由电脑控制的,其出错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这一判断,使我们明白,人工智能并不能够取代所有人工的一切.因为,一个人是充满感情、思想的存在,不论在说话、做事,还是思考、创作时,他都无一例外地、或多或少地带着个人的主观情感态度与理解体会,而这些主观的情感、理解、体会恰恰是最为宝贵的东西——没有情感,何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惆怅;缺乏思考,何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领悟;缺乏理解,怎会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谊!

诚然,人工智能在医学,航天科学等科学领域中的运用是重要且必要的,它确实能实现一些人类实现不了的事情,但它毕竟是没有价值观与同情心的“工具”,我们可以使用它,却不能过分依赖它,更不能让它来代替我们.就如同苹果公司总裁库克的告诫那样——我不担心人工智能会让计算机像人类一样思考,我更担心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失去了价值观和同情心,罔顾后果.

库克的担忧,正是对今天身处于“人工智能”时代里的我们的一个提醒,让我们在享用各类“人工智能”的便捷时,莫失莫忘!

《人工智能带来的利与弊》作文【3】

提到人工智能,可能众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机器人,因为在各种文学著作、电影、电视剧中人工智能的形象以机器人居多.人工智能并不是局限于机器人这一个品种.理想中的人工智能应该是包含着各种形态的智能体,以我们人类可见可概括的形体来说,可以是计算机程序、机器人、车载硬件、甚至是芯片,而人工智能就存在与这些硬件当中的软体内.小编突然想起一部玄幻小说,里面的超强外星造物就是一个光球形态的人工智能,能分析地球的语言和行为模式,快速的用低维度的表达形式来转述它高维度的思想,是小说里面的主角制胜法宝.也许人工智能发展到那一阶段,确实就是比人类维度要高出许多的“生物”了.

现代有很多科技大佬已经开始呼吁,要我们小心人工智能.这肯定不是空穴来风,毕竟这些已经站在科技界顶端的人看到的东西就是比普通人要长要远的.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在我们想要利用人工智能的便利优化我们的生活的同时,还是有一部分精英人士是在高度警惕这些人工智能,毕竟可是顶着人类灭亡这种风险啊.当人工智能处于一个低级阶段的时候,人类可以让人工智能来代替人类进行一些需要基本思考的工作,比如记账,审计,阅读,还有风险更低的体力劳动,人工智能是可以通过自己分析预判来减少风险的.虽然可能会带来大量的失业,但是这本来就是社会前进必须经历的过程,当新技术被发明出来时一定会影响某些群体的既得利益,然而只要这个前进的方向是对的,也就无可厚非了,毕竟被取代的是所需能力不高的工种,只能怨自身没有什么不可替代的价值了.

当然万事皆有利有弊人工智能技术也不例外.一方面,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自动化,将极大提高生产率,节省劳动成本;通过优化行业现有产品和服务,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对社会也带来了近期和远期的风险.在不远的将来,那些重复、耗时、乏味的工作;在快速变化的复杂环境中进行的工作以及超出人类极限的工作,都有可能被人工智能系统所代替,从而冲击劳动力市场.可以预测,由于人工智能的发展,多数人的智能将低于或接近人工智能的水平,如果没有政策的有效控制,财富就会集中到少数智能超过人工智能的人手中,这将进一步扩大社会的贫富差别,引发社会的撕裂.

无论如何,人工智能已经慢慢渗入我们的日常、生活、饮食、起居、甚至是思想...但既然人工智能时代来了,我们也无所畏惧!因此我们人类继续探索、前进,也无需畏首畏尾,只管一路向前!

《人工智能带来的利与弊》作文【4】

据报道,对于机器人的崛起,专家们曾发出警告,“机器取代人类劳动力可能致使人口冗余”,他们担心“这种超能技术的发展已经超越了人类的驾驭能力,”如今,一些人表示担忧,如果人工智能继续进化,我们会失去赖以为生的工作、丧失存在感,甚至会被“终结者”们赶尽杀绝.但事实上,这些恐惧与两个世纪以前人们对机械化和蒸汽机发展的讨论如出一辙,那时,人们针对机器威胁展开一场名为“机器问题”的讨论.而现在,一场关于人工智能利弊的辩论正在悄然兴起.

诞生初期,人工智能技术(ai)也经历过大起大落,但在过去几年的发展黄金期,ai技术突飞猛进,这都得益于“深度学习”技术开启的新篇章.深度学习旨在模拟人脑结构建立大规模(或者“深度”)神经网络,在充沛的数据支持下,神经网络可以通过训练来处理各种各样的事情.

其实所谓深度学习技术已经默默为我们服务多年了,谷歌搜索、facebook的自动图片标记功能、苹果的siri语音助手、亚马逊推送的购物清单,甚至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汽车都是深度学习的产物.但是这种快速的发展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安全和失业问题的担忧.霍金、马斯克等科技大佬都公开发声,担心人工智能会失去控制,上演科幻小说中人机大战的情节,其他人则害怕认知工作的自动化会将会导致大面积的失业.两个世纪以后的今天,曾经的“机器问题”卷土重来,我们需要找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机器问题”和解决方案

启示人们最为担忧的是人工智能技术会破开牢笼,变得邪-恶而不可控.早在工业革命浪潮席卷全球时,人机矛盾已经出现,现在的矛盾不过是披上了人工智能的新外衣,人类的焦虑依旧,《科学怪人》及此后类似的文学作品都是这种担忧的映射.然而,尽管人工智能技术已成为一门显学,但是它们只能完成特定的任务.想在智商上战胜人类,ai还差得远呢.此外,ai是否真能超越人类还未可知.名为安德鲁的ai研究人员表示,对人工智能的恐惧无异于在火星殖民还未实现时就担心人口膨胀的问题.在“机器问题”上,人们更加关注人工智能对人类就业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失业恐惧由来已久.“科技性失业”的恐慌在20世纪60年代(公司开始安装计算机和使用机器人)和80年代(个人电脑开始上市)都曾弥漫开来,似乎大规模的自动化办公马上就要到来,让人类下岗.

但事实上,每一次恐慌之后,科技进步为社会创造的就业岗位远多于它杀死的过时职位,我们需要更多人从事全新的工作.举例来说,atm机替代了一些银行柜员,为银行设立分行节约了成本,让雇员进入了机器不能做的销售和客服领域.同样地,电子商务的出现增加了零售商的生存空间.而在办公中引进电脑则不是为了取代员工的位置,员工习得新技能后,会成为电脑的辅助.尽管此前曾有报道称,未来或间,美国47%的岗位将面临自动化,但是我们的研究显示,这一数值恐怕连10%都不到.

尽管短期内一些工作消失的弊端会被全新职位出现的长期影响完全抵消且带来更大的好处,但是19世纪工业革命的经验表明,转变的过程极其痛苦.从停滞不前的生活水平上反映出经济的增长需要几百年,而从显著的收入变化上来看只需几十年.人口从乡村大量涌入城市工厂,在当时的欧洲引发动荡.各国政府花费了整整一百年的时间构建新的教育和福利体系适应这种转变.

这一次的转变似乎更为迅速,当前科技传播的速度可比200多年前快多了.得益于技术的辅助,高技术工作者的薪资会更高,因此收入不平等的现象正在不断加深.这给用人公司和政府带来了两大挑战:如何帮助工作者学习掌握新技能;如何让后代做好准备,在满世界都是人工智能的社会求得工作机会.

聪明的回应

技术的发展使得岗位的需求产生变化,工作者必须适应这种转变.这意味着要调整教育和训练模式,使其足够灵活,从而快速、高效地教授全新的技能.终生学习和在职培训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在线学习和电子游戏式的仿真模拟会更加普遍.而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制定个性化计算机学习计划,依照工作者技能差距提供新技术培训机会.

此外,社会交往技能也会变得更加重要.由于工作岗位的更迭变快,技术革新的脚步也逐渐加快,人类的工作年限越来越长,社交技能成了社会的基石.它能在人工智能主导的社会保持人类的优势,帮助人类完成基于情感和人际往来的工作,这是机器无法拥有的优越性.

对人工智能和自动化的担忧也催生了人们对“安”的渴望,有了它普通人就能免受劳动力市场动-乱影响.一些人认为应该革新福利系统,让每个人都享有保障生存的“基本收入”.但是在没有充足证据表明技术革命会导致劳动力需求锐减的形势下,这种做法并不可龋反之,各国应该学习丹麦的“灵活安全系统”制度,让企业裁员更加容易,但是在被裁员的职工接受再培训和再求职期间提供保障.这种制度下,福利、养老金、医保等应该跟随个体本身,而不是与职员身份挂钩.

尽管技术快速进步,工业时代的教育和福利系统并没有完全实现现代化,相关制度也不够灵活.革新势在必行,决策者必须行动起来,否则当前福利系统会面临更大的压力.19世纪40年代,约翰?穆勒(johnstuartmill,英国经济学家)写道,“没有什么比立法者对这类人的照顾更为正当了”,他们的生活被技术的发展所累.在蒸汽时代,这是真理,在人工智能的时代,同样也是.

《人工智能带来的利与弊》作文【5】

围棋博弈的人机大战,以机器的获胜而落下帷幕,而人工智能的利弊,再度引发了争议,但我想的更多的是,科技背后的那份渐行渐远的人文情怀.

围棋对弈,被列为琴棋书画四大雅事之一.而今,当人类与一个冰冷的机器,只争技术的优劣,只论智商的高下时,那份弈棋时的淡泊宁静的心境,那份“闲敲棋子落灯花”的情怀,又该置于何地?

科技的发达,让通讯变得便捷,于是,当下的我们很少再能写出“多情自古伤离别”的优美诗句,很少能体会“家书抵万金”的情谊万钧.

科技的进步,让农耕变得机械化,于是,当下的我们很少能吟诵出“带月荷锄归”的悠闲辞章,很少能感受“汗滴禾下土”的辛劳苦楚.

科技的演变,让社交变得多元,于是,当下的我们很少再能唱出“对影成三人”的独处情怀,很少能理解“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至情专一.

正如木心先生所说:“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科技带给我们便利、快捷的同时,也将我们原本质朴、美好的那份生活味道、人文的情怀稀释很多!

因此,让科技拥有人文的情怀,回归如璞玉般的美好生活,才是正途.

我国古代,那些璨如星辰的科技巨擘,无一不是既有科技头脑又有人文情怀.

东汉“科圣”张衡,“通五经,贯六艺,拟作《二京赋》,精思傅会,”文采斐然.但同时,他又“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发明浑天和地动两仪器,且著有多部科学著作.

张衡的科技发明,就是插上了人文情怀的翅膀,才飞的更高更远!

众所周知,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不仅拥有超人的科学头脑,还同时有极高的音乐修养,他擅长钢琴和小提琴演奏.他曾坦言,是音乐这位欢乐女神为他驱散了忧郁和喧嚣,驱走了混乱和邪-恶.是音乐让科学更美丽与和-谐.

无独有偶,我国科学家钱学森也曾说过:“在我对一件工作遇到困难而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往往是蒋英的歌声使我豁然开朗,得到启示......我钱学森要强调的一点,就是文艺与科技的相互作用.”

可以窥见,古往今来,科学和人文,从来都是人类发展中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两大重要力量.如果人类是飞翔的鸟儿,那么科技和人文就是一对,彼此依托的翅膀,缺了谁,都会产生不可预料的后果!

唯有科技的理性,人类会变得坚硬、冷漠、可憎;唯有人文的欢乐,人类会变得软弱、迷乱、醉生梦死.

让科技拥有人文情怀,人类才会走得更远、更久、更好!

放下手机,拿起书籍,在翰墨馨香、书册函影中,与智慧交流;

关掉空调,走出户外,在春花秋月、夏雨冬雪中,与自然对话;

停驻汽车,迈出脚步,在山川河流、花草树木中,与大地亲近.

《人工智能带来的利与弊》作文【6】

生活中“扫一扫”难以逾越的鸿沟已屈指可数.在这样一个人工智能成指数型爆炸发展的今天,很难说是我们创造了人工智能,还是后者塑造了我们.

我曾羡慕人工智能的超强计算力,幻想有一天不再为数学而发愁,也在劳累不堪或是关键时刻掉链子时仰慕人工智能的永不劳累.

物质上,人工智能所带来的便捷前所未有,但精神上,它的存在让现代人似乎还不如生活朴素的古人.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千年前的李商隐面对被晚霞染成绚丽色彩的天时,油然而生如此感慨.同样的场景防止今日恐怕结果会大不相同.一位衣着华丽,妆容整洁的女子登上古原,望着西边渐进地平线的夕阳,用心拍下照片后便坐在路边发起朋友圈炫耀着这一切,窃喜的数着有了多少赞,任由落日余晖打在身上.

人工智能改变了我们对于美的认知.从前,如“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山川想缪,郁乎苍苍“这样的美景在现在我们的眼中已”沦落“为朋友圈攀比的工具,似乎还没有精致的下午茶来的惹人喜爱.

碎片化生活可以算是人工智能泛滥时代的必然产物.我想,碎片化所带来的弊端是其改变了我们对于情谊的认知.兴许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工智能的冷漠无情渐渐渗入我们的血液.

苏秦张仪的友谊是我所向往的.苏秦佩六国相印,组织中原六国合纵抗秦,而张仪身为秦相,身居庙堂之高.按理说二者选了相互敌对的路后,纵然师出同门,也应割席断交,可他们在当下政务后仍能相约山间饮酒作乐,畅谈往日同门之情.然,如今的情谊呢?所谓的相好闺蜜,似乎维持这份关系的是每日的互赞,是象征关系亲密的巨轮大火.假设有一天,网络停止了,我们又和现在的人工智能机器一样冷漠孤立无情.

人工智能的存在带来的还有信息的爆炸.比起古人来自战场的千里家书所带来的慰藉,现在这些·亲友间的问候交流如同浩渺银河中的一颗小星星可有可无.消息欣慰的获取易如反掌,发表看法的权利在被无限放大,而我们有基本没有改变.在繁杂的信息中迷失了自我.看到原本并非大事或是以前没多少人重视的负面事件在网上被夸大修饰,看到再平常不过的小事背后似乎充斥着种.种阴谋,看到这个时间并没有自己幻想的那么美好后,很难说我们能辨其真伪去筛选.过多负面的消息蒙蔽了我们的双眼让我们变得麻木.这一点上,人工智能改变了我们,而我们似乎变得连人工智能都不如.人工智能至少能够取所需,就像阿尔法狗能在千万算法中寻找到最有算法击败围棋高手,而曾嘲笑古代居庙堂之高者竟如此易受谗言蒙蔽的我们却和昏君一样思考.

人工智能所带来的还有我们对于何为任义,何为是非的改变.

苹果总裁库克认为:我不担心人工智能会让计算机像人一样思考,我更担心人类向计算机一样思考,失去了价值观和同情心,罔顾后果.

《终结者》的故事让我们似乎畏惧人工智能,霍金也曾发文表达对人工智能对人类影响至深的担忧,但就算那一天会到来,在此之前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而我们却已早早的如计算机一般可般无情麻木的做着要做的事,这样与在希特勒控制下穿同样制服没有独立思想只知道法西斯万岁的人们有什么根本的区别.如果我们变成如此,让我们的意识不再具有主观能动性,那在人工智能控制人类时,我们也将无力反抗,那是变真的会是人类终结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