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个人简历(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丁奎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个人简历(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丁奎简介)

时间:2023-12-23 作者:本站作者 来源:网络

张杰,男,中国科学院院士,德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上海市十三届人大代表.1958年1月出生,1985年1月入党,1988年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89-1998年先后在德国马普学会量子光学所、英国卢瑟福实验室等国际著名科研单位长期从事科研工作,回国前已是相关领域国际知名专家.1999年1月起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光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3年任中国科学院基础科学局局长.2006年11月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2007年当选德国国家科学院(原利奥波第那科学院)院士.他还担任国家散裂中子源大科学工程预研究项目主持人.兼任中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学术交流委员会主任,英国物理学会fellow,国际纯粹物理和应用物理联合会(iupap)专业委员会委员,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理事,亚太物理学会(aapps)执行委员会委员,国家863高技术激光聚变主题专家组成员等职.张杰是中国青年科学家奖、杰出青年基金、百人计划、香港“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中国物理学会饶毓泰物理奖、中国光学学会王大珩光学奖、世界华人物理学会“亚洲成就奖”等多项奖项的获得者.

1958年生于山西太原,河北邢州人.

1981.03-1985.02,内蒙古大学物理系固体物理硕士

1985.03-1988.08,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光物理博士

1988.09-1988.12,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1989.01-1990.12,德国马普量子光学所洪堡学者/博士后

1991.01-1999.01,英国卢瑟福实验室研究员/课题组长

1999.09-1999.12,日本东京大学访问教授

1999.01-目前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课题组长

2003年当选中科院院士

2006年11月起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

2007年当选德国国家科学院(原利奥波第那科学院)院士

2008年11月,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科研工作

主要从事x射线激光和强场物理研究.在波长14纳米至6纳米的近水窗波段实现了x射线激光的饱和输出,解决了通向水窗的主要物理难题;

研究了x射线激光的最佳泵浦脉冲结构,为x射线激光的小型化做出了贡献;

对相对论强激光作用下电子在固体表面的高速运动进行了探索,产生了波长最短的固体高次谐波;

测量了与快点火激光核聚变相关的“钻洞”速度,并揭示出其中的物理规律;

对超热电子的产生和传输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测量出了高能超热电子的角分布,同时揭示出静电分离势对超热电子的影响,实现了高能超热电子的定向发射和在低密和高密等离子体中的定向传输;

对飞秒脉冲强激光与大气相互作用的物理过程进行了研究,在大气中产生了长等离子体通道并获发明专利;

揭示了等离子体定标长度和激光偏振对超强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的影响;

与同事一起,研制出超短超强激光装置和其它强场物理诊断系统,建立了先进水平的强场物理研究平台.1978.03至1981.02内蒙古大学物理系半导体物理学士

社会兼职

国家散裂中子源大科学工程预研究项目主持人

iupapc:17量子电子学执行委员会委员

国际x射线激光研究理事会理事

oecd超短超强激光委员会委员

英国物理学会高级会员

亚太原子分子物理国际顾问委员会顾问

物理学报副主编

物理杂志副主编

中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

中科院数理学部常委

国际纯粹物理和应用物理联合会(iupap)专业委员会委员

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理事 

获奖情况

1997年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奖

1998年中国青年科学家奖

1998年国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

1999年香港求是基金会青年学者奖

2000年中科院科技进步奖

2002年中国光学学会王大珩光学奖

2003年中国物理学会饶毓泰物理奖

2008年因在高能量密度物理方面的杰出成就被授予2007-2008年度twas物理奖.

曾获中科院先进工作者、中科院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等称号、第三世界科学院twas物理奖、中国科学院创新成就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香港何梁何利科技奖、世界华人物理学会“亚洲成就奖”、中国青年科学家奖、、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中科院百人计划优秀奖、中科院科技进步奖、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奖、中国光学学会王大珩光学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