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要到初中信息技术考试了,需要考试的小伙伴,都复习好了吗?整理了信息技术基础的重点知识,有需要的朋友先来看一看吧!看了保准过!!
一、信息与信息技术
信息、物质和能量是构成人类社会资源的三大支柱。
(一)信息的特征
1.什么是信息
信息是反映一切事物属性及动态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和信号中所包含的内容。
2.信息的特征
①依附性
信息无处不在,但它无形、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又称媒体)才能存储、传递。承载信息的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电磁波等称为信息的载体(或信息媒体)。例如:交通标志依附于路牌,以符号表现信息;报纸依附于纸张,以文字表现信息;广播、电视依附于电磁波,以声音、视频表现信息。
②传递性
通过信息媒体的复制或位置移动,可以实现信息在空间上的传递。通过信息存储,可以实现信息在时间上的传递。
③共享性
信息发布者发出信息后,其自身拥有的信息并不减少。同一信息可经过传递渠道供给多个接收者,实现信息的共享。正因为可共享,信息发布者一定不能随意发布和传播虚假信息、伪信息,愚弄他人,更不该制造和发布有害信息,危害他人和社会。
例如:奥运会的比赛直播,使得全球可以同时接收该直播信息,了解比赛情况。
④时效性
信息的价值有很强烈的时效性。随着时间的变化,信息的可利用价值会相应发生变化。
例如:天气预报、交通地图、兑奖发票、股票等都有很强的时效性。
⑤信息的价值是相对的
对不同的信息接收者,信息的价值是不同的。这与信息接收者的需求密切相关,也与信息接收者的素质有关。
例如:对于一个准备到外地的旅游者来说,旅游目的地的各种信息,如旅游资源、气象等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而对于一个只在本地居住的人,外地的气象信息对他来说可能根本没有用。
⑥信息有可伪性
信息的可伪性提醒我们,要注重信息的来源和信息的筛选,要有效防止信息污染。
例如:夸大或虚假广告,再如生活中有时会遇到一句话经过多人传递后就改变了其中的意思,甚至面目全非。
二、计算机的发展
1、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叫作eniac(埃尼阿克)1946年2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
2、依据计算机主要逻辑元件组成,划分为四代:
按照:代次,时间,主要元件,体积特点,速度特点划分:
第一代1946→1958,电子管,大,慢(5000次/秒)
第二代1959→1964,晶体管,较小,较快(几万次/秒)
第三代1965→1970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小,快(几百万次/秒)
第四代1971→现在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很小,很快(上百亿次/秒)
微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pc机)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体积小、使用方便、价格低廉,走进千家万户。
3、依据计算机体积可划分为: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微型机
4、计算机发展方向是智能化、网络化、多媒体化、巨型化、微型化。
三、计算机工作原理
冯.诺依曼计算机设计思想:
1、计算机由五部分组成: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器、控制器、运算器
2、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数(只识别0、1)
3、存储程序与程序控制
中央处理器简称cpu
控制器、运算器
内存储器
rom只读存储器、ram随机读写存储器
计算机系统(硬件系统、软件系统)
硬件系统:
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仪等)
中央处理器(控制器、运算器)
存储器(内存、硬盘、光盘等)
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等)
软件系统:
系统软件(操作系统、编译程序等,如mac os,windows)
应用软件(文字处理软件、游戏软件等,如word,excel)
四、补充知识点
1、cpu
①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组成;
②是计算机硬件、主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是计算机运行速度最快的元件;
④型号:如奔腾、赛扬等
2、内存
内存(主存)ram(随机存储器):可以读,可以写,断电后数据消失容量小、速度快;存储器rom(只读存储器):只能读,不能写,断电后数据不变;外存(辅存):硬盘断电后数据不变容量大、速度慢;
①由rom和ram组成;
②运行速度仅次于cpu和高速缓存(cache),比外存的速度快;
③ram中存放当前正在运行的数据;
④断电后ram中的信息全部丢失;
⑤存储容量比外存小;
⑥我们常说的内存容量是指ram的容量
3、外存
①硬盘速度高于其他外存;
②外存速度比内存速度慢;
③外存容量比内存大,通常以gb作为衡量单位;
④外存里的信息断电后不丢失
4、存储容量单位
①存储器容量:一个字节(byte)为8个二进制数(bit)
②1b=8bit 1kb=1024b 1mb=1024kb 1gb=1024mb 1tb=1024gb
5、显示器的显示屏幕一般是长方形,一台n英寸的显示器是指该显示器显示屏幕对角线长度
6、操作系统
①是系统软件的核心软件;
②计算机硬件中最先安装的软件就是操作系统;
③计算机系统瘫痪需要重新做系统,是指重新安装操作系统;
④目前常见的操作系统有:mac os、windows(2010\xp)、unix、linux、os/2、vista
五、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计算机在系统运行过程中能进行自身复制并对系统有破坏作用的计算机程序。属于非法程序,通常是出自计算机软件开发人员之手。
计算机病毒通过传播依附在正常程序上,该正常程序称为宿主程序。
①计算机病毒是计算机程序,不是生物病毒,对人体无害。
②传染介质:软硬磁盘、计算机网络、(盗版)光盘等。
③特点:传播性、潜伏性、破坏性、隐蔽性、寄生性
④感染计算机病毒后,应先用杀毒软件查杀。最彻底清除计算机病毒的办法是格式化磁盘(缺点是未被感染的数据也被删除,并对磁盘有损伤)。
⑤防病毒软件查杀病毒的能力滞后于新病毒的产生。
⑥常见的防病毒软件有:金山毒霸、江民软件、瑞星杀毒、诺顿杀毒、卡巴斯基等。
⑦防范:数据备份、安装防病毒软件、复制文件前先查病毒、不要轻易打开不认识的人寄来的电子邮件、上网时使用防火墙。
六、计算机法规
1、《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2、《软件保护法》随着计算机领域发展的日新月异,软件也越来越多,为了保护知识产权,推出了软件保护法,用来保护软件的著作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