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 《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读后感_激荡三十年读后感(激荡三十年bilibili)

《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读后感_激荡三十年读后感(激荡三十年bilibili)

时间:2023-11-24 作者:本站作者 来源:网络

《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读后感

张诚铭

作者简介

吴晓波,1968年生人,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财经作家,“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哈佛大学访问学者.现任职东方早报社.常年从事公司研究,被聘为北京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中国企业史研究室主任、客座研究员.出版作品:《大败局》(2001年)、《穿越玉米地》(2002年)、《非常营销》(2003年)、《被夸大的使命》(2004年)等,其中,《大败局》被评为“影响中国商业界的20本图书”之一.

内容精要

1978年到2008年,中国经历了有史以来最为国人自豪的三十年.《激荡三十年》以编年体的形式,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企业的风风雨雨,以及这个时代的一群“小人物”——企业者,串成一条线,以行云流水之势,将其绘成长卷,展现在读者面前.

作者根据三十年的改革史,将本书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1978~1983,没有规则的骚动.这个时期,是人文意识开始觉醒的时期,是中国开始回归世界的时期.政治决策上的转机,带来的是“傻子”年广久和“老板”袁庚等人物的出现.

第二部分,1984~1992,被释放的精灵.在此时期中,诞生了诸多至今令国人自豪的企业,造就了多位被我们现在称之为“企业家”的“小人物”.但同时,也经历了“物件闯关”等乍热骤冷的“倒春寒”,而最终还是以“春天的故事”为读者打开了新的篇章.

第三部分,1993~1997,民族品牌进行曲.民营企业开始发力,不断蚕食着国有企业难以维系的弱势领地.资本市场的复苏,使一夜暴富的神话在一个个“庄主”的身上实现.国人开始放眼全球,追求“500”强的梦想从这时诞生.

第四部分,1998~2002,在暴风雨中转折.国企产权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国退民进”的收关期已毫无悬念,国企与民企和外企已成三足鼎立之势.中国的成功入世,使“中国制造”响彻云霄,世界再也不是那个“令国人着迷”的世界了.

第五部分,2003~2008,大国梦想成真.从经历“非典”到成功举办奥运会,从跨国收购到反倾销制裁,中国经济在世界中的地位可见一斑.股市的惊心跌宕、油市的节节攀升、楼市的异常火爆,带动了垄断央企的无限壮大,中国的gdp已突破20万亿元.

一个东方大国的崛起,使读者对此书之后续,充满无限憧憬.

感悟与体会

哈佛商学院的劳维信评价此书:“中国企业的崛起是过去30年里,世界经济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让人遗憾的是,迄今没有一部完整记录这段令人激动的时代的书籍,吴晓波先生的《激荡三十年》弥补了这个重要的空白.”

这本书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将改革开放30年的企业史展现在我的面前.第一部分记录之时,我尚未降生人世.读后,猛然间看清那个时代中国面临的岔路抉择.第二部分则是我童时学路的年代,对企业和经济尚无概念.而此书则让我了解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和同年的快乐时光的本质差别.第三和第四部分则是我初知人世,略有记忆之时,读过之后,才使我脑海中那一幕幕的经历逐渐找到了本质的原因.而只有第五部分才是我真正亲身经历、感悟和思考过的,读后,有一种再次回味,穿针引线之畅快的感觉.

读过此书,感到世界观豁然开朗,价值观超然脱俗,人生观坚定自信.

据悉,亦有许多同事拜读此书,在此有一些具体体会,希望与大家交流.

1、“摸着石头过河”的政府决策:从“包产到户”到“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从“价格双轨制”到“破三铁”,从“抓大放小”到“国退民进”,政府的每一步决策都是在试探中前行,同时每一步前行都伴随着隐患和背负着苦楚.这是一个及其艰难的过程,我很庆幸我们能平稳地发展到今天而未出现重大闪失.联想到我们的航空工业,不正也面临着种种抉择,关乎到一个民族在一个领域中的站位嘛!我们航空人应当学习改革开放的决策者、开拓者以及那些“小人物”的那种敢于“闯地雷阵”的胆识,敢于承担责任的勇气,敢于大胆创新的魄力.

2、不在制度中爆发,就在制度中灭亡:法制的发展总是滞后于经济的发展,从而给“致富”创造了有利的机会,同时也为“罪恶”开辟了便利的后门.回望禹作敏、鲁冠球、年广久、步鑫生、史玉柱、牟其中、仰融、王石、张瑞敏、柳传志、任正非……林林总总的“小人物”抑或企业家们,有的因政策的变化一夜暴富,有的因法规的变化一息入狱,有的在制度框架之内薄积厚发,有的游走在制度的边缘,起伏跌宕.读过这些创业者的略传,使我的神经异常兴奋:世间何处无金条,只怕无心去寻找.

3、企业的发展需要敏锐的嗅觉:90年代中期之前,是民营企业涨潮之时,90年代中叶之后,便是国有垄断企业汹涌澎湃之期.30年企业的发展史告诉我们,企业的自我突破需要紧跟时代的潮流,你能够搭上一波激浪,便能瞬间到达彼岸.但若不能坚挺在风口浪尖处,便很有可能中途翻船,葬身鱼腹.无论是企业还是企业家,若能敏锐地嗅到社会潮流发展之趋,察觉国家政策变化之势,便能紧随其经济浪潮迅速成长.因此,敏锐的嗅觉是企业得以发展的必要条件.

4、一切经济体的发展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很明显地可以看到,从78年到83年中国经济经历一轮上升,之后是数年的停滞修整,同样92年到98年又经历了一轮起伏.读完此书之时,正值世界陷入金融危机,上证指数跌回2000点,北京房市止涨看跌,由此令我“断章取义”:中国经济是否也陷入了一轮衰退周期?纵观外国的经济发展,都是在明显的回旋上升的周期中徘徊,中国也不应例外.若事实的确如此,则作为一个老百姓,也将有依据去判断你生活周围的那些无形的规律.而这些启示和规律,均能从《激荡三十年》中寻找到.

经典句子摘抄:

“在一个拥有近13亿人口的大国里,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日渐瓦解了,一群小人物把中国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试验场,它在众目睽睽之下,以不可逆转的姿态向商业社会转轨.”

“当市场的大闸被小心翼翼地打开的时候,自由的水流就开始渗透了进来,一切都变得无法逆转,那些自由的水流是那么的弱小,却又是那么的肆意,它随风而行,遇石则弯,积涓成流,轰然成势,它是善于妥协的力量,但任何妥协都必须依照它浩荡前行的规律,它是建设和破坏的集大成者,当一切旧秩序被溃然推到的时候,新的天地却也呈现出混乱无毒的面貌.”

“任何貌似利索当然的神话,往往都是不可信的,越是无懈可击,往往越值得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