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介绍:
小t,男孩.由于在原来的学校实在调皮,无法和其他同学融洽相处,三年级时转到我班学习.该生上课时经常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做小动作,有时还躲到桌子底下学狗叫,要么干脆就睡觉,作业经常拖拉,语数外各门功课都远远落后其他同学.老师批评时它经常歪着头,乜斜着眼睛,不屑一顾地看着老师.许多老师拿他没有办法,也就不管不问他.
由于父母工作比较忙,孩子经常被放在祖父母那里寄养,孩子的生活起居全都是祖父母包办代替.由于三代单传,他们对孩子非常溺爱.在学校里,由于小t经常和同学发生矛盾,老师往往先批评小t.
二、个案分析
根据小t同学的种种表现,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家庭教育的不当让孩子不会与同伴友好相处,遇到问题只会用动手的方法解决.祖父母的溺爱让孩子从小缺少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从来不让孩子担当起任何责任.父母与孩子缺乏沟通形成心灵空洞,老师教育的简单肤浅,让孩子不再相信老师的公平公正,不肯再接受老师的教育.加上孩子意志薄弱、自制力差,缺少明辨是非的能力.在学习上,孩子还存在着一定感统失调的问题.
“一个问题的孩子一定是他的家庭在教育上出了问题”.只有让家庭教育首先正常起来,孩子才有可能改变.更重要的是心病还得新心药医,如何让孩子与老师建立信任关系,才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三、干预措施与辅导过程
为了帮助小t同学,使他真正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老师的信任和期待,同学们的尊重和理解,打消他的敌对和自卑心理,引导他多为集体和他人做好事,获得别人的认同和赞美.激发学习的兴趣,重树健康、科学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我与小t同学和他的家长进行了长期的交流,取得了小t的信任,并实施了以下辅导方案:
1.与家庭沟通,修正父母的教育观念.请他的父母每天不管工作多忙,都要抽出半小时和孩子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本着平等尊重的态度,多一些指导,少一些责备.老师和家长之间定期进行沟通,每次沟通时,老师必须从孩子身上找出三个优点,指出一个要改正的缺点,谈话内容经过孩子的同意,这样做的目的是尽量地表现出老师对孩子的信任.
2.创造情境,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我教的语文课上,尽量采用多种方式吸引孩子.小t比较有表演天赋,每次有表演的任务,我都请小t上台来表演.表演前,我都请他要认真研读课文,力求表演得准确而生动.每堂课,我都找一些比较简单且适合他回答的问题,让小t有发言的机会.渐渐地 孩子在语文课上能够安静地听讲,对学习产生了兴趣.
3.搭建平台 ,让孩子展现自我,增强自信心.我定期要和孩子的家长交流孩子在校的表现,还要说上三个优点,对这样一个孩子,找他的优点谈何容易,我决定给孩子经常创造展现自己优点的机会.
全校大扫除时,由于小t的特殊性,一般不能和孩子们一起参加大扫除,我一般都另外给他布置任务.大扫除结束后,快要放学时,我对全班同学说:现在我还要请两位细心而又能吃苦的同学留下来,做一些扫尾工作.在一片“我来”的叫声中,我经常选择了小t和一位劳动委员完成这项光荣的任务.结束后,我表扬了他,并且对他进行物质上的奖励——几块饼干.拿着饼干他会急忙向家跑去,见了家人他就迫不及待地说:今天我是留下来帮助老师干事的,不信你看,还有老师奖励的饼干呢!第二天,我还会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鼓励他做个经常帮助别人,不给他人添麻烦的孩子.渐渐地,他学会了帮助集体,当黑板没有人擦时,他会主动擦干净,当有人生病时,他主动帮助他人做好值日工作.在班级中他有了许多好朋友,在同学们的眼神中,他看到了友谊、信任、鼓励和期待.
经过一年多的辅导,孩子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做人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他不在是人见人嫌的坏孩子,而是有着许多闪光点的正常的孩子,学习成绩也能在班级中排上中等.孩子和老师的交流中更多的是灿烂的笑容.
参考文献:
1.《心理健康辅导 基础理论》-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5-4isbn 978-7-5062-6673-4
2.《心理健康辅导 个体辅导》-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5-4isbn 978-7-5062-6673-4
3.《心理健康辅导团体训练》-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5-4isbn 978-7-5062-6673-4
(镇江市中山路小学 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