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时间段对生命都有不同的理解,小时候我们还很懵懂,现在的我们逐渐成熟。我认为我们应该透彻得活着,热爱生命,敬重生命。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吧。
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1
刚出生的时候,我们还是个婴孩,带着对这个世界的未知而来。从感知身边最亲近的父母到喊出爸爸妈妈,每一种感受都在不断更新和变化着。
从无知到简单觉知,再到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感,我们从学会说话,认识亲人,学会走路跑跳,直到成年后形成独立的人格个体。每一天都在输入着各种各样的标签。
一直在做加法的我们,还有了更深层情感爱、恨、欲望、得失等,种种向外界攀缘的心和想法。这个时候的我们,会不自觉的认为处在一个良好的状态。有车有房有爱人和孩子,有金钱和地位。有了这些还远远不够,还要拥有到足够甚至更多……
“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当随着我们的年纪越来越大了,经历的事情足够多的时候。你会发现,有一部分人开始做减法了。
经历了人生百态和世事无常的我们,开始觉得,只有健康才是真正的财富。也忽然想通了,人生不需要活的那么执着和焦虑,于是放下了一些东西。
有的人开始养生,水杯里泡起菊花枸杞和大枣。有的人对生活进行空间上的断舍离以及精神上的断舍离。丢弃了没有意义的社交,开始珍惜留在身边的人。还有的人,报了瑜伽班,禅期班,nianfo班,各种精进班。想要在嘈杂的声音世界中,追求田静与祥和。没错,这些人已经走在了做减法的路上。
然而当你开始想要做减法的时候,发现并没有自己想的那么容易。想真正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为各种事情焦虑烦恼你根本做不到。所以当下的你只具备了做减法的心态,却没有这个能力,或者可以说没有放下的智慧和实力。
这样心态下的你,就一定要开始做“+”法。这次做的“+”法和我们出生后来到这个世界做的加法是不一样的。
出生后做加法,是为了了解这个世界,为了在这个世界更好的生存。现在我们要做的“+”法,是为了不被这个世界标签,不被这个世界禁锢。要摆脱捆绑自己的情绪、心态和生活的各种枷锁。这一次的“+”法,对我们的人生意义重大。
人生就好像一面镜子,可以照见所有好的坏的,能够看到所有我们关注的,想看见的一切。
出生时,这面镜子非常的亮,婴孩时期的我们,不会爱不会恨,不会执着什么和分别什么。照见了什么物体,过去了也不会留下影像,这就是镜子的本能。我们在运用自己的本能而已。
这时的镜子 不会因为你丑就不在镜子中显现你的样子,更不会看到了美的人,照过镜子后镜子便留住他的影像。它不会挑自己喜欢的照,不喜欢的就不照。它是无私的。
镜子和我们人生的过程很相似。刚开始镜子都是无私的,可随着我们经历情感和欲望不断增多,这面镜子已经蒙上了一层雾。会分别那个好,那个不好,也会误认为自己可以把照见的东西,真实的留下来。要明白,照过的影像只是镜相,是一定会消失的,是原本不存在的,你想留住的都只是虚妄罢了。
而这次做“+”法,是要将我们人生这面镜子擦亮。让它回归到初始状态。想要放下自己的分别、妄想、执着,那就一定要提升自己的思维境界,开启高维智慧。这样才能够真正的看破和放下,拥有一个豁达的心态和面对问题的淡然。
我想会有大部分人现在已经在做“+”法的路上了,并且已经明白了世事无常,一切本空。明白了世间一切为我所用,非我所有。也有了对自己未来新的认知和想法。
那走到人生这一步的人,从开始懂得,到仿佛看穿了一切的时候,人生的最后一堂课便开始了。
最后一次做“_”法,是要把获取的知见也舍掉。打个比喻吧,我们乘船渡江,到了目的地后,我们很自然的就下船了。没有听说哪一个下了船还要把船扛走的,对不对?通俗一点讲,船只是我们通向目标的工具,如果过分依赖这个工具就是悲剧。
所以最后这个“_”法,就是要破除知见。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所以我们不可以“知见立知,头上安头”因为这些能力我们本就具足,只是用了一些工具和方法唤醒而已。《金刚经》中有云“如来说法,如伐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我不知道我写的这个有多少人能看明白,不过我相信,一定有人可以看的懂。何为本自具足?为了能说的明白一点,我也是绞尽脑汁的在表达。好比我们的耳朵,它本来就有听的功能,不是因为有声音了它才听,而是它一直在听,因为闻性常在。(意思就是,不管有没有声音,耳朵听声音的功能一直都在,而不分别于是否有声音才证明它可以听,这就是本自具足)
再比如我们的眼睛,看和不看的时候,见性常在!无论睁眼闭眼,看东西还是不看,我们能看的本领一直都在。这就是见性常在。
究其根本,就是稻盛和夫说的:“人生就是为心设立的道场”、“人生的意义就是死的时候比来的时候灵魂再高一点”、“人的一生就是要磨练意志,修炼灵魂”。
从婴孩到死去,想让灵魂变得更纯粹一点,这是每个人一生的功课!来的时候单纯,无私,无畏。走的时候又有几个人能比来的时候更简单和纯粹呢?
老子说,女人和婴孩最接近道。那茫茫人海中又有多少人被欲望和烦恼折腾的“不省人事”?
希望自己走的时候能如婴孩时简单无念。也希望能够有幸体会灵魂去时胜来时!
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2
生命诚可贵,认知价更高。生命给了我们太多的优美,但终究没有十全十美。正是这种不完美,造就了我们丰富的生活意义。历史记住了一些人,但忘记了更多的人。我们为什么会感叹时间的流逝?我们又为什么期待明天的美好?其实,我们常常忘记自己要珍惜和享受此刻的幸福。此时此刻的你,才是真实的你,才是最值得拥有的你。
因为(有)时间,我们有了太多的想法。因为有想法,我们又有了太多的欲望。因为有欲望,我们又有了太多的羁绊与众不同。人性有欲望,所以我们有了更多的追求,驱动着我们去争取或创造一些价值,但这个度大都没有度。
对每个个体而言,生命的基础意义是什么?或许是满足个体活动的完整经历。我们在每个年龄段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从小到大,从年轻和年老,我们经历生活的点点滴滴,这个过程就是意义的体现。幼儿期,是一个享受玩的时期,得到的照顾最多。青少年,主要是一个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的时期。中年,主要是一个产生自我价值和创造社会价值的时期。老年,也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时期。每个时期,都需要认真体验和品味,这才是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也正是有太多的未知经历需要去体验,有太多的道理需要去明白,有太多的爱需要给予他人及回馈自己,我们才对生命充满着向往和追寻。不管是追寻精神方面的寄托,还是物质方面的依赖,或者两方面的合理搭配,都促进了我们对明天的向往。我们需要群体,我们需要碰撞,我们也需要敬畏和感恩生命。敬畏和感恩生命,历史人物也给过我们更多的诠释,基础的要求就是爱自己和身边重要的人。充实自己,感恩有你。
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有人乐于思考,有人乐于认同,有人乐于简单,每个人都有着他的定位和角色,这就是生命的不同。这也是生命有趣的地方,这也是你应承受和理解的生命之感想。
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3
说起规划,相信很多的人都不陌生,一般我们理解为:提前做好准备,策划,思考,行动等!
生命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喜欢听大人聊人生。尤其是老人会讲他年轻时的故事,在他生命的某一个阶段,是辉煌的,但是很多方面却是身不由己,有很多的遗憾。因为喜欢聊人生,渐渐的喜欢茶道,国学。
以致后来接触易经,姓名学,心灵风水。生命规划体会最深的就是,在刚刚出来社会时,没有规划,只是有一个目标,明年我想干什么,就去做了。
完成一个目标后,开始想下一个目标。过去性格要强,每次定下来的任务基本上都能达成。直到在本命年间,发生了不同。后来在想,这也许就是命吧。
当出现与生命绝望的事情时,所有的正能量可能都会被消光。也就是说,如果一般的压力,迷茫,痛苦,难受在你通过另外一件事化解的时候,还不会出现绝望。
有人说,我很郁闷,这还很好。因为你还能表达内心的郁闷。
如果你不想与人交流,不想告诉你自己的感受,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只是等待天明与天黑的时候,生命就已经快停止的那种感受,这就是一种绝望。
所以,在绝望的时候,你想结束生命,因为你觉得人生无任何意义。
很多得了绝症的人,都是在人生的某一个阶段有绝望的念头所导致的。
得绝症是让你体验你的生命还在,不能白白浪费光阴,要重视自己的身体与心灵。
那么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到最低层呢?需要从头说起了。
我们的世界中由天,地,人组成。人是启动天地的能量,但是当你没有驾驭这种能量的时候,你就会受到环境,趋势,天气,人事,亲人等众多因素的限制。就是说,我们下定一个目标时,我们很努力,很付出,结果未必是我们想要的,当得不到自己所要的,就会郁闷,难过。那这个事的前提,是因为什么呢?是我们的能力还是环境问题呢?可能两者都有,可能只是一个方面。关键的问题是,我们没有备案,我们没有策划人生,我们没有设计时间差。因为想要的是当时所设定的,是在某一个时间点。
生命规划的重点就是,让你提前为未来去设计,但是设计的内容,是你想要的,还有一个设计的时间期限。同时,要借助易经的工具,了解你的运势在哪里?什么时候进,什么时候守?生命规划是为你而服务的,易经也是为你而服务的,如果你现在过得很好,请提前做好生命规划,如果你现在过得不好,请现在赶快做好生命规划。
我非常感恩遇见我的师父,是他让我明白自己的使命与价值,也是他传授我心灵风水,让我帮助更多的人成长。
我是从人生的绝望中走出来,我深深的体会过这种感受。没有经历风雨无法见到彩虹,很感恩这份经历,让我看到了现在想要的自己。
成长的路上一路相随,心灵风水会一直伴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