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通过塑造人物的外貌、语言或心理等描写,多种描写方法可以用到,也可以使用侧面烘托的方法。
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一
刻画人物形象的5种描写方法
1
外貌描写
通过对人物的容貌、神情、衣着、姿态、语调、外貌特征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方法。
人物的的外貌和人物内心世界密切的联系,具体说:通过外貌描写,使人物的形象更丰满,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通过外 貌描写,揭示人物的身份;通过外貌描写,展示人物在特定场合的内心世界;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精神面貌和思想品质。
举个例子:同学们都爱看动画片吧,有一部动画片叫《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其中大头儿子最重要的外貌特征就是他的头很大,而小头爸爸最重要的外貌特征就是他的头很小,而人物设计者就是抓住了他们的外貌特征给他们来起名,让他们的外貌一下生动起来,让观众一下就记住这两个人了。你不妨跟你妈妈说个你印象最深的人物,记得要抓住外貌描写哦!
2
语言描写
对话是两个人或几个人的谈话;独白是人物的自言自语。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表露,对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起重要作用。有个性特点的语言可以起到“闻其言, 见其人”的作用。
语言描写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文章中人物的语言要精心筛选,把那些足以能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语言,写进文章中;
二是好的语言描写,一定是符合当时的情景,符合人物的性格、身份、性别、年龄和文化修养等方面的特点。
对话描写有四种形式:说的话写在后面,说话人后面用引号;说的话在前,说话人写在后,用引号、句号;前后各引一句或几句,中间交代谁说的,用逗号;只写人物语言,不写说话人。这四种形式要根据实际需要灵活事业,避免行文死板。
3
动作描写
通过人物的行动、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的一种方法。一个人的行为、动作,往往是他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的最真实的外化。看一个人,不仅要听他怎么说, 更要看他如何做,正所谓“听其言,观其行”,因此,动作描写是直接刻画人物形象,展示人物精神面貌,把人物写“活”的重要手段。那么,怎样描写人物的动作呢?
首先,要选择关键性的动作来写。一个人做事的时候,会有许多动作。但他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这些动作一个不少地都写出来。这就要求选择那些关键性的、最有意义的动作来写。
其次,要写准确。同一个动作可以用很多动词来表示,但只有那些有特色,最能反映人物气质的动词,才能把人写“活”。有一位作家说过,最难的不是写动作,而是写出有特点的动作,从动作中写出人来。
4
心理描写
心理是指人物内心的活动,是无声的语言。人物内心世界,指人物内心的喜、哀、乐、忧伤、犹豫、嫉妒、向往等复杂的感情。在写人的文章中,恰当地描写人物心理, 可以更有效地刻画人物,突出中心思想。心理描写的要求是:要真实,要有根据;人物的心理变化要自然,合情合理;心理描写要为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在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时,要客观、谨慎,不能以己之心,度人之意。
心理描写除了用“我想”之外,还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提出问题,引入所想的内容。
(2)使用假设,流露心理活动。
(3)字里行间,流露着“想”。
(4)直接抒发心中所想。
5
神态描写
神态描写专指脸部表情,描写时要用表示表情、神态的词语,例如哭丧着脸,专注的神情等。
神态描写主要描写的是脸上的表情。
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二
塑造形象的手法
(1)摹写层面(描写)
从各个角度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行为描写和环境描写,既能展现人物容貌、言谈举止和衣着服饰等外在形态,也能呈现出人物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内在活动,还能完整展现人物与环境互相作用的关系。
(2)从表现手法、修辞的角度
看塑造形象时是否运用了象征、对比、衬托、先抑后扬等手法,
看塑造形象时是否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反语、夸张、排比等),以及它们创造出什么样的意境,表达效果如何等。
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肖像描写
心理描写
行动描写
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别人的描述
衬托、对比
环境(物象)烘托
情节推动
1.人物描写及作用
(1)肖像描写——对人物形象的外部特征进行描绘的手法,具体包括容貌、身材、表情、衣着、姿态等描写。肖像描写有着重要的烘托作用。
(2)语言描写——包括对话、独白、旁白及对语气的描写。语言描写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代表性的语言描写可以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3)动作描写——对人物在典型环境中的行为动作进行描写的手法。动作描写可以写出人物的心灵世界,有助于揭示人物心理及性格特征。
(4)心理描写——对人物在一定情景中的想法、感触、情绪、意识等进行的具体刻画。心理描写可以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交代人物的思想基础及行动的内在依据,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推动故事情节的进展。
(5)细节描写——对生活中那些细致又富有表现力的典型环节所做的特写型描写。是叙事类文章最小的描写单位,它把事物细微本质的情状特点,鲜明逼真地呈现出来。细节描写都是作者精心的设置和安排,不可随意取代。小说中运用恰当的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细腻地展示人物某方面的性格特征及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6)场面描写——在特定的时间及环境中,展开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生活画面的描写,主要体现在人与人之间发生关系而构成的人物活动的“动态”描写上,同时也表现在作为人物活动背景的特定环境的渲染上,通过环境及人物活动的描写,来烘托、渲染气氛,以刻画人物性格。
(1)具体而全面。
(2)特别注意以下写人手法的判断。
①侧面描写。对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不要仅仅局限于正面描写,不要遗漏侧面描写、对比映衬、环境烘托等。
②细节描写。不能把细节描写等同于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多表现在动作描写上,但同时也表现在服饰、神态和心理上。细节描写肯定是一种细致描写,但描写细致不能等同于细节描写,只有那些描写细致而又非常具有表现力的描写才叫细节描写。
③心理描写。高考命题正趋向这一点。心理描写又分为直接心理描写(如内心独白、意识流、梦幻等方式)和间接心理描写(主要通过语言、动作来体现心理),是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真实展现,是一种层次很高的描写艺术。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有交叉,语言是展示人物心理的重要方法,人物说的话是语言描写,人物所思所想是心理描写。
④个别不常用的写人手法。如主观描写与客观描写等。
客观描写,就是如实地再现描写对象的原貌和特征,而不加入作者的主观感受和评价;主观描写恰与之相反,作者带着主观情感和评价去描写对象,这类描写包括描述事物本身和作者对它的反应两个方面。
抻(chēn)面:用手把面团抻成面条。抻,拉长。
文章哪些地方运用了间接描写(侧面烘托)的方法表现铁良的抻面手艺?请简要分析。
(1)从客人的角度侧面烘托:①“客人出到街上,靠在铺面窗口看铁良抻面,好像是买了一张看戏的站票。”②“客人就笑了,转身回到店里的座位上。”③“客人挑起一筷子面,撑开嘴吃,热气蒸得额头有点儿亮。”
运用比喻、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手法,写出客人不同阶段的反应,衬托铁良抻面手艺的高超。
(2)从犯人的角度侧面烘托:“老头儿挑起面迎光看了看,手上的铐‘哗啦啦’响,吃了一口,说:‘是这个意思。’”
运用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等手法,表现出“老头儿”对铁良抻面手艺的肯定,衬托出铁良抻面手艺的高超。
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6分)
①形象描写。将禹及其随员描写为“乞丐似的大汉”,写出艰苦卓绝的实干家形象。②言行描写。文中的禹坚毅寡言,一旦说话,则刚直有力。③对比手法。始终在同众大员的对比中塑造禹及其随员,从而凸显其“中国的脊梁”形象。
(2019《小步舞》)请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①用特征鲜明的细节凸显人物的个性,如老舞蹈师过时的穿戴、木偶似的舞姿等,表明他是一个怀旧的人;②用个性化的对话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老舞蹈师与“我”的交谈,流露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③用典型化的场景烘托人物状态,如被人遗忘的苗圃,村托了老舞蹈师失落的心态。
《赵一曼女士》: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赵一曼女士形象的?
正面描写:
语言:①“七尺男儿,为着区区十几块钱、甘为日本人役使,不是太愚蠢了吗?”②遗书
神态:赵一曼女士淡淡地笑了
侧面描写:
环境:①小兴安岭:钟声、歌声;②纪念碑:环境十分幽静,周围种植着一些松树。
他人:韩勇义、董宪勋、大野泰治等
《小步舞》:莫泊桑以“细节描写”著称,请你结合小说进行分析。
①景物细节:绿篱隔出一条条狭窄、规整的小径,显得非常幽静。在这迷人的小树林里,有一个角落完全被蜜蜂占据......
②肖像细节:他穿一双带银扣的皮鞋、一条带遮门襟的短套裤和一件棕褐色的长礼服,戴一顶肠绒毛宽檐的怪诞的灰礼帽......他手里总是拿着一根金镶头的华丽的手杖......
③动作细节:先是几个小步跳跃,继而行了个屈膝礼,接着用他那细长的腿来了个还算利落的击脚跳,然后开始优雅的旋转,把他那木偶似的身体扭来绞去,动人而又可笑地向空中频频点头致意......
④语言细节:“先生,它是舞蹈中的皇后,王后们的舞蹈。您懂吗?自从没了国王,也就没有了小步舞。”
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三
如何塑造人物形象?
一、正、侧面描写
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刻画多采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即直接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去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
但有时恰当地借助一些侧面描写,常常可以起到正面描写无法替代或者很难达到的艺术效果。侧面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1、肖像描写
通过对人物的容貌、神情、衣着、姿态、语调、外貌特征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方法。人物的的外貌和人物内心世界密切的联系
作用:使人物的形象更丰满,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揭示人物的身份;展示人物在特定场合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性格、精神面貌和思想品质。
具体案例:
1.项羽: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
2.刘邦: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3.孔子: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
总结:肖像描写要抓住人物肖像最大的特点
2、语言描写
对话是两个人或几个人的谈话;独白是人物的自言自语。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表露,对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起重要作用。有个性特点的语言可以起到“闻其言,见其人”的作用。
具体案例:
1.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予
2.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3.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
4.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3、动作描写
通过人物的行动、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的一种方法。一个人的行为、动作,往往是他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的最真实的外化。看一个人,不仅要听他怎么说,更要看他如何做,正所谓“听其言,观其行”,因此,动作描写是直接刻画人物形象,展示人物精神面貌,把人物写“活”的重要手段。
具体案例:
1.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2.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之)击柱。
4、神态描写
神态描写专指脸部表情,描写时要用表示表情、神态的词语,例如哭丧着脸,专注的神情等。神态描写主要描写的是脸上的表情。
具体案例
1.秦王怒,不许。
2.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5、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进行描写。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能反映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具体案例
1.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6、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具体案例
1.蔺相如未出场前,通过缪贤的嘴来写蔺相如的智谋,以使其个性鲜明突出,更有说服力
二、对比和衬托手法的运用
对比的作用: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
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衬托手法:是指为了突出某一事物而使用的一种修辞手法,用对某一事物的描写来突出主要描写对象的某种特质。衬托可分为正衬和反衬。
在课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善于以对照、映衬的
艺术手法,来塑造主人公形象。在言与行的比照烘托
中,见出人物的正邪之别。这种对照、映衬分别见于
敌我两个营垒,出现于不同的场合。
三种对照:
①在出使匈奴之初,与副使张胜的对照。
②在威逼利诱之时,与叛徒卫律的对照。
③在以情相劝之时,与降将李陵的对照。
三、环境描写烘托人物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描写作用:通过环境描写渲染某种氛围,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做铺垫。
社会环境的作用是交代社会时代大背景,通过整个时代和社会背景去描写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书写其无法改变的命运。”
具体案例:苏武传中,为了突出苏武的坚韧不拔和忠贞,采用了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社会环境:
单于和卫律逼降
副使张胜的屈降
朋友李陵的劝降
自然环境:
北海无人处
廪食不至
天气寒冷
四、详略得当
人物形象塑造时还应该注意详略得当。
具体案例:还是拿苏武传举例,为了突出苏武的坚韧不拔和忠贞,除了采用了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1.使读者感到文章内容的丰富性。
2.让读者可以更加容易的抓到重点。
3.有详有略,相辅相成。详写必须有略写配合,略写补充详写,使文章繁简适当,重点突出。可见,详写和略写是两种互为补充的表达方法。
详:苏武宁死不降、卧雪牧羊等
略:苏武为於(wū)靬(jiān)王赏识及牛羊被盗等
作用:突出苏武的崇高的民族气节、强烈的爱国意识、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