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 【政府会计制度】_新政府会计的制度及详解推荐(政府会计制度适用于哪些单位)

【政府会计制度】_新政府会计的制度及详解推荐(政府会计制度适用于哪些单位)

时间:2023-11-08 作者:本站作者 来源:网络

新政府的会计制度会根据时代的变化发生调整,因此学习了解相关制度能够促进社会进步,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新政府会计的制度及详解推荐吧。

新政府会计制度内容

第一部分 总说明

一、为了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等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以下统称单位,特别说明的除外)。

纳入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或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单位,不执行本制度。

本制度尚未规范的有关行业事业单位的特殊经济业务或事项的会计处理,由财政部另行规定。

三、单位应当根据政府会计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规定的原则和本制度的要求,对其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或事项进行会计核算。

四、单位对基本建设投资应当按照本制度规定统一进行会计核算,不再单独建账,但是应当按项目单独核算,并保证项目资料完整。

五、单位会计核算应当具备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双重功能,实现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并相互衔接,全面、清晰反映单位财务信息和预算执行信息。

单位财务会计核算实行权责发生制;单位预算会计核算实行收付实现制,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单位对于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业务,在采用财务会计核算的同时应当进行预算会计核算;对于其他业务,仅需进行财务会计核算。

六、单位会计要素包括财务会计要素和预算会计要素。

财务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

预算会计要素包括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预算结余。

七、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运用会计科目:

(一)单位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在不影响会计处理和编制报表的前提下,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增设或减少某些会计科目。

(二)单位应当执行本制度统一规定的会计科目编号,以便于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查阅账目,实行会计信息化管理。

(三)单位在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时,应当填列会计科目的名称,或者同时填列会计科目的名称和编号,不得只填列会计科目编号、不填列会计科目名称。

(四)单位设置明细科目或进行明细核算,除遵循本制度规定外,还应当满足权责发生制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和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编制的其他需要。

八、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编制财务报表和预算会计报表:

(一)财务报表的编制主要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以单位财务会计核算生成的数据为准;预算会计报表的编制主要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以单位预算会计核算生成的数据为准。

(二)财务报表由会计报表及其附注构成。会计报表一般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和净资产变动表。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择编制现金流量表。

(三)预算会计报表至少包括预算收入支出表、预算结转结余变动表和财政拨款预算收入支出表。

(四)单位应当至少按照年度编制财务报表和预算会计报表。

(五)单位应当根据本制度规定编制真实、完整的财务报表和预算会计报表,不得违反本制度规定随意改变财务报表和预算会计报表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不得随意改变本制度规定的财务报表和预算会计报表有关数据的会计口径。

(六)财务报表和预算会计报表应当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账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做到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编报及时。

(七)财务报表和预算会计报表应当由单位负责人和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

九、单位应当重视并不断推进会计信息化的应用。

单位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应当符合财政部制定的相关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和标准,确保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会计核算及生成的会计信息符合政府会计准则和本制度的规定。

十、本制度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新政府会计制度详解

本次的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创建了新的政府会计核算模式,它由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适度分离并相互衔接所构成的。

财务会计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对政府会计主体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或者事项进行会计核算,注意反映和监督政府会计主体财务状况、运行情况和现金流量等的会计。

预算会计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对政府会计主体预算执行过程中发生的全部收入和全部支出进行会计核算,主要反映和监督预算收支执行情况的会计

适度分离

是通过双功能、双基础、双报告实现的。

双功能:财务会计功能和预算会计功能

双基础:收付实现制核算基础和权责发生制核算基础

双报告:由财务会计形成的财务报告和由预算会计形成的决算报告

相互衔接

要素衔接:财务会计下“本期盈余”科目和预算会计下“预算结余”实现要素衔接

账目衔接:通过平行记账的处理方式实现整个账目的相互衔接

报表衔接:通过预算结余与本期盈余差异调节表实现报表的相互衔接

会计核算最主要的就是核算范围、处理方式和最终结转,掌握这几点基本上会计制度就清楚了。现在说说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的最终结转路径,如果掌握这些,政府会计制度也就大体整明白了。

我们以医疗行业为例:

比较净资产情况

两个体系下净资产的情况,财务会计下叫净资产,预算会计下收入减支出叫预算结余。财务会计下的累计盈余有财务项目盈余、医疗盈余、科教盈余、新旧转换盈余,其中的新旧转换盈余是我们的净资产里面减去转入财政项目盈余、转入医疗盈余、转入科教盈余之后剩余的项目全部放在新旧转换盈余里面。我们的专用基金核算的就是提取的职工福利基金和医疗风险金。权益法调整是新的科目。本期盈余、本期盈余分配、无偿调拨净资产、以前年度盈余调整这几个科目到年末都结转完了,没有剩余。

在预算会计下,资金结存也是一个新的科目,财务会计下描述资金有资产要素里面的科目——银行、现金、零余额账户等,预算会计下只有收入支出结余,这个科目描述对应的资金流动,并不只是一个结存科目。预算里面不是结转就是结余,包括财政拨款的结转资金和结余资金,非财政拨款的结转资金和结余资金,专用结余,经营结余,其他结余,还有非财政拨款结余分配。

什么是结转和结余

什么是结转什么是结余呢,头一年没用完完的,下一年接着使用同一用途的就是结转。如果活干完了,剩余资金符合财政要求可以留用,下一年使用时不限定用途了,就是结余。

财务会计下的结转

这是财务会计下的结转,有些科目是月度结转,有些科目是年度结转,收入费用结转到本期盈余,按会计的惯例,本期盈余进行盈余分配,进入累计盈余,但是我们的本期盈余有一部分是直接进入累计盈余的,不进行分配。我们本期盈余里面包括三个明细科目,财政项目盈余、医疗盈余、科教盈余,其中财政的和科教的项目资金都有特定用途不能进行年度的分配,因此直接进入累计盈余相对应的财政盈余和科教盈余,剩余的医疗盈余中有财政基本拨款,到年末基本是没有剩余,但是如果有年末追加情况,这一块是不能分配的,也直接进入累计盈余。还有非同级财政拨款收入等科目下的专项资金,最后都是结转到医疗盈余,但是有限定用途的都不能直接分配,因此医疗盈余要扣除有限定用途的项目资金,剩余部分进行分配。我们要掌握这个原则。

本年盈余分配就是提取职工福利基金和医疗风险基金,提取比例还按以前规定的比例。无偿调拨净资产和以前年度盈余调整是年末才结转到累计盈余。权益法调整不结转,只有等长期股权投资处置的时候才实现结转,财务会计下的结转到最后净资产就是累计盈余、专用基金、权益法调整三个科目。这是财务会计的整个结转思路。

预算会计下的结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