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 【小学心理辅导方案】_小学生心理辅导实施方案(小学心理辅导总结)

【小学心理辅导方案】_小学生心理辅导实施方案(小学心理辅导总结)

时间:2023-11-07 作者:本站作者 来源:网络

小学生心理辅导实施方案

目标:小学生心理辅导的基本目标就是帮助正确地认识自己和环境(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环境),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交际,形成合理的个人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以及健康人格,为个人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内容和形式: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为中心,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为基本形式,对学生进行学习辅导、生活辅导以及心理偏差、不良行为习惯进行恰当的矫正.

组织:以少先队大队部为依托成立青少年心理咨询委员会.中队辅导员(班主任)为咨询委员.由一至二名名具有心理咨询师资质的副校长、大队辅导员担任正副主任.

具体工作任务:

一、努力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的校风,形成良好的学生成长氛围.

二、进行校本心理辅导研究,编写针对性强、适合心理辅导教材.对师生进行心理知识传授以及心理辅导.

三、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个人生理特点、人格特质及潜质.

四、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建议和指导.

五、会诊学生中心理偏差典型个案,寻求有效的疏导、矫治方法.

六、规划、设计、编排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促进学生的交流、展示以及能力的发展.

目标中关键词语的解释:

学会生活——主要指走坐站吃、起居、卫生、安全等个人日常生活方面的知识传授和行为训练方面的辅导.

学会学习——写字、阅读、说话、书面表达、资料收集、信息处理、观察、分析、综合、思维等方面的知识传授以及方法培养.

学会交际——礼仪、交流、相处等方面的知识传授和行为辅导.

知识结构——与个人兴趣、爱好、潜质相和谐并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小学生应当达到的知识水平统一标准的个人知识面的合理比例.

能力结构——个人在音乐、美术、体育、表演、劳动、科技、制作、策划、主持、组织等方面具有鲜明个性的较强的实践能力、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小学生心理辅导方案

一、组织机构

1.成立青少年心理咨询委员会,依托少先队大队部。

2.青少年心理咨询委员会包括中队辅导员、心理咨询师和大队辅导员。

3.学校副校长和大队辅导员担任咨询委员主任和副主任。

二、具体任务

1.营造健康积极的校风,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形成良好的学生成长氛围。

2.进行校本心理辅导研究,编写针对性强、适合心理辅导的教材,对师生进行心理知识传授和心理辅导。

3.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个人生理特点、人格特质及潜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

4.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建议和指导,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5.会诊学生中心理偏差典型个案,寻求有效的疏导、矫治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走出心理困境。

6.规划、设计、编排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促进学生的交流、展示以及能力的发展,增强学生的自信和自尊心。

三、具体举措

1.开展常态化的心理辅导课程,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和需求,安排不同的课程内容,包括自我认知、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学习方法等方面。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包括心理讲座、心理测试、心理测评等,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提高心理素质。

3.开展心理咨询服务,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心理疏导和辅导,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4.开展心理剧表演、朗诵、诗歌朗诵等文艺活动,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和自信心,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

5.开展团队活动和户外拓展训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

6.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他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

四、心理辅导效果评估

1.制定心理辅导效果评估指标,包括学生的心理状态、学习和生活习惯、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

2.开展心理辅导效果评估,采用问卷调查、个案分析、心理测试等方式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进一步完善心理辅导方案。

3.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优化心理辅导方案,不断提高心理辅导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五、心理辅导的意义

1.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促进学生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形成,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3.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和自尊心。

4.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5.为学校营造良好的学生成长氛围,提升学校的教育品牌和社会形象。

小学生心理辅导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学校应该加强对心理辅导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建立健全的心理辅导机制,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辅导活动,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