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中全会《决议》提出,讲社会公德,要求做到: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这五句话简明扼要,言简意赅,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这三种基本关系.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社会公德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维护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合作互助的规范,包括助人为乐、见义勇为、举止文明、讲究礼貌等美德和风尚.
助人为乐,就是要关心人,体贴人.别人有困难,乐于帮助;人们之间有纠纷,热心调解;别人有缺点,能善意地指出等.能否做到这一点,是一个人心灵美丑的表现;能否形成这种社会风气,是社会文明程度高低的体现.建国几十年来,我们国家开展的救灾捐助活动、希望工程、助残活动等等,以及雷锋、徐虎等一大批先进人物为他人排忧解难的模范事迹,无不体现了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人们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高尚道德情操.
见义勇为是指对于损害社会利益和人民利益的行为,能挺身而出,伸张正义;对于别人的不幸,能救人之危,解人之难.例如,见人落水,能奋勇抢救;遇到生产中的险情,敢于排险;对于流氓滋事,扒窃偷盗,能挺身而出,保护群众等.
文明礼貌是精神文明的具体表现之一,是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润滑剂”.文明礼貌不仅反映着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关系着个人的荣誉,也反映着一个国家的社会风貌,关系着民族的尊严.讲文明礼貌是我国人民的优良传统.我国向来有“文明古国”之称,享有“礼仪之邦”的美誉.清初思想家颜元有句名言: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就是说,讲文明礼貌,互相尊重,必然有利于国家的繁荣昌盛和安定团结,有利于家庭关系的和睦,也有利于自身的思想修养.在今天,讲文明礼貌就是要求人们做到举止端庄、谦逊礼让、待人和气、尊老爱幼等.
2.保护人与人之间正常交往的行为规范,包括诚实守信、言行一致、正直公正等被人们普遍认同的为人处世的原则.
诚实守信是自古以来被人们称赞的道德,也是为人处事最基本的道德品质之一.它要求人们在交往中要讲信用,心地坦诚,不搞欺诈,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公正正直就是要求人们坚持原则,实事求是,是非分明,办事公道,作风正派,不因私废公.
3.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规范,包括遵纪守法、爱护公共财物、保护环境卫生、保护自然环境等.
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秩序是社会公德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是全体社会成员都要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准则,它是维护社会生活相对稳定和谐的不可缺少的因素.维护公共秩序,首先要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条例和企业规章制度,不做违法违纪,损害国家和企业利益的事,并勇于同坏人坏事作斗争.同时还要遵守公共场所各种有关的规定.例如,在马路上行走、乘车要遵守交通规则,骑自行车不带人;在礼堂听报告,要保持安静;在影剧院看电影,不要大声喧哗、抽烟;在体育场观看比赛,不要起哄、乱扔东西;乘车乘船、购物,要按先后顺序进行;去公园游玩,不践踏草坪,不损坏草木,不戏弄动物等.
社会公共财物,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条件和物质基础.爱护社会公共财物,既是法律的要求,也是社会公德的要求.爱护公物要求人们爱护国家财产和公共设施,使之最大限度地有益于社会.在现实生活中,社会公德高尚的人,对公共财物总是倍加爱护.为了保护公共财产,许多人甚至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可是也有少数人不顾法律道德的约束,见公物就眼红、手痒,想方设法化公为私,据为己有,这些都是违背社会公德要求的.
讲究卫生、保护环境既是增进人们身体健康的需要,也是创建优美环境的需要.环境卫生状况直接体现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因此,讲究卫生、保护环境并不是生活中的小事.讲究卫生要求搞好个人卫生和讲究公共卫生.个人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自觉维护学校、街道、车间、剧院、公园等一切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个人应注意做到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随地吐痰,不乱倒垃圾,不乱扔果皮纸屑等.并且能主动参加绿化环境、卫生大扫除等社会公益活动,努力创造一个优美、整洁的社会生活环境.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步伐的加快,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被破坏的状况越来越严重.大气污染、水污染以及土地沙化等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保护自然,保护生态平衡,不乱砍滥伐森林,不滥杀野生动物,不乱排污染物,已经成为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更是人们是否具有现代化社会公德意识的重要标准之一.我们油田作为一个资源性生产企业,在勘探开发、生产建设中,同样面临着不少环境保护的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环保对企业生存发展的制约,认真贯彻《环境保护法》,严格执行hse施工管理制度,从企业长远利益出发,为子孙后代着想,保证环保投入,维护生态平衡,同破坏环境的不法行为做坚决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