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慵懒散
庸懒散是一种对生活不积极的一种态度.试下有很多人处于这种状态,跟亚健康不挨边
一般指慵懒、懒散”是说人的状态很没精神,处于无聊状态.
业务不精、能力不强、避重就轻、得过且过是“庸”;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是“懒”;重权轻责、自由散漫、谋人不谋事是“散”. 为什么存在慵懒散
4月6日,一场针对官员的治庸风暴席卷武汉.武汉市“治庸办”暗访了该市14家职能部门,发现上班迟到、上网、玩游戏、炒股、聊天和脱岗等现象29起.4月18日,39人被问责,其中7人被调离现职工作岗位,1人被辞退,2人被要求停职反省.
武汉掀起治庸风暴的背景是,当地存在投资环境差,优惠政策难兑现,企业投诉有部门乱收费.而在全国中,武汉去年的工业产值排名靠后.为改善官员作风、优化投资环境,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决定发起“治庸”问责.并且当地还在酝酿加强.
4月12日8时50分,武汉市洪山区政务中心卫生局,一名工作人员在网上“偷菜”,边玩边说,“‘偷菜’要趁早,再晚就被别人偷完了.”
随后,武汉成立了“治庸办”.
4月12日,由武汉市“治庸办”与媒体组成的暗访组,走进该市8个局3个区的14家职能部门,实施“治庸”.
次日,治庸办通报称,共发现不良工作作风现象29起.
上班吃早点,停职一个月
武汉治庸办暗访发现一些公务员上班迟到、看微博、玩游戏;首轮问责,39人被处理
武汉掀治庸风暴:一公务员上班吃早点被罚近万元 治庸
“慵懒散”产生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笔者以为,“慵懒散”病根有如下几点:
一是工作量不饱和.如今机关和事业单位令求职者趋之若鹜,原因是这些单位工作稳定,福利待遇好.想进的人多,职位有限,于是出现了因人设岗、一人的事两人干等现象,机构改革也陷入“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怪圈.机构臃肿自然人浮于事,人多活少难免无事生非.
二是职责不明确.当前食品安全问题成为舆论关注焦点,人们讥之为“几个部门管不住一头猪”或“几个部门管不住一瓶奶”.其实,这种职责不清、管理无序的状况不只存在于食品生产和流通环节.部门与部门之间职责不清,部门内部也经常推诿扯皮.既然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那就.
三是监督渠道不通畅.一直以来,所谓“治慵”风暴重在自上而下的权力监管,先是明察暗访,然后集中处罚.权力监管人治色彩浓,短期效果明显但缺少持久效应.真正能够长期发挥作用的是群众的监督、舆论的监督.窗口单位作风“慵懒散”,群众前来办事遭遇“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有意见却往往投诉无门,或者提了意见也是石沉大海.“主人”监督不了“仆人”,“仆人”就会偷懒.
上班迟到、玩游戏、脱岗等问题,只是机关作风“慵懒散”的表象,上述三个病根不除,治慵难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泥菩萨很守时,但不管用,机关单位遵守作息制度,与群众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之间相距甚远,而后者显然是治慵风暴远不能实现的[1] 治理“庸懒散”之我见 张威(吉林省辽源市龙山区审计局) 在今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刘家义审计长提出将治理“庸懒散”作为作风建设的突破口来抓,达到治庸提能力、治懒增效率、治散正风气的效果.笔者认为治理“庸懒散”顺乎民意,势在必行.
一、“庸、懒、散”的突出表现
庸——八小时内,不注重学习,八小时外,热衷于潇洒.思想素质低下,组织观念淡薄,能力不强,业务不精,品行欠佳,德才平庸,缺乏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光荣感,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有的甚至腐化堕落.
懒——懒惰成性.有的遇事不加思考,不愿开动脑筋,不是想方设法去完成任务,把工作做细做精,把事情办实办好,而是死搬教条、硬抠框框,能推则推,能拖则拖;有的胸无大志,过一天混一天,混一年算一年;有的主观能动性及参谋助手作用得不到发挥,主动找事做、想事做、出点子、求创新者少.
散——自由散漫,组织纪律性差,为所欲为,我行我素.主要表现在:一是“神龙见首不见尾”.迟到早退不在岗,不请假不汇报就离岗,常常不知去向.二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工作或开会时开小差、读闲书、玩手机、打瞌睡,心不在焉.三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到点来准点走,不迟到不早退却不卖力,办事拖拉,敷衍塞责,只想混日子凑时间.这些散漫行为可以地概括为“上班点个卯,中午洗个澡,下午玩会儿电脑,等着下班了”.在散漫作风蔓延的机关里,往往会呈现环境脏、乱、差以及素质弱、效率低、态度差的整体形象.
二、“庸、懒、散”的治理措施
笔者认为“庸懒散”,就是能力差、效率低、风气歪及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危害大,贻误当前审计事业,有必要强化整治.
(一)强化学习以治庸
(1)要加强学习和示范教育.坚持把治“庸治懒”工作与创先争优、干部考评、精神文明创建等活动结合起来.清除遵循守旧、固步自封、有章不循、各自为战、自我中心的思维观念,确立求实创新、立足突破、廉洁从审、全面提升、整体推进的指导理念.将审计署《国家审计准则》与当前审计工作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新精神、新内容及时运用到审计业务工作中,不断规范审计执法行为,提高依法审计能力和水平;注重在审计工作实践中学习新准则,在严格执行上下功夫,将新准则规定的内容与审计实践“对号入座”,以良好的学习成果促进依法审计、规范审计、文明审计、廉洁审计,不想“庸治懒”,充分发挥审计保障国家经济和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
(2)要加强宣传教育和警示教育.采取中心组学习、警示教育等多种形式,教育党员干部认真履职,埋头实干、无私奉献.加大对治庸治懒治散工作和正反典型的宣传报道力度,开辟专栏,宣传造势,营造干事创业光荣,庸、懒、散可耻的舆论氛围.
(二)完善制度以治懒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没有铁的纪律,就不可能有一支过硬的审计队伍;没有刚性的约束机制,必然导致自由主义的蔓延,就必然导致“庸懒散”作风的出现.
(1)严格公开承诺制.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开展公开承诺,确定审计工作承诺:一是文明审计,抓好行风建设;二是依法审计,严格执行程序;三是严守纪律,力求工作高效;四是实事求是,合理谨慎从审;五是恪尽职守,创廉政型机关;六是接受监督,完善约束机制.
(2)严格首问负责制.对于到单位办事的人员,不管问到谁,询问的第一人,即为首问责任人.首问责任人要对当事人热情接待,对当事人提出的问题要给予耐心、详细解释.属于首问责任人职责范围内的事项,首问责任人必须及时办理.不属于首问责任人职责范围的事项,首问责任人应主动告知、联系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严禁敷衍塞责,甚至置之不理.
(3)严格限时办结制.根据有关规定,对其管理和服务的项目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予以办结.
(4)严格追究问责制.要严格按照《审计法》、《审计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办事、抓管理,强化纪检监察综合治理的力度,灌输“法律是快铁、谁碰谁出血;法律是块钢、谁碰谁受伤”的守纪思想,使各项工作的运行都在法规制度的规范之下,不能“庸治懒”.对于单位工作人员违反有关规定,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损害办事人合法权益,影响效能,破坏发展环境的,除严格追究当事人的过错责任外,还要对主要负责人进行责任追究.
(三)严肃纪律以治散
(1)审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和审计的新“八不准”纪律.继续坚持执行行之有效的《审计组廉政责任规定》、《加强审计纪律的八项规定》、征询制度、自报制度、回访制度及检查通报制度等各项审计工作纪律.
(2)抓好审计组审计现场纪律和回访工作.一要加大日常监督检查力度.局机关将定期、不定期深入一线,检查、了解审计组落实审计纪律的情况.二要加强与被审单位的沟通联系.组织力量加强与被审计单位或审计事项相关单位的部门和人员的联系,定期走访他们,了解审计组、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及工作以外的时间,执行审计纪律和遵守法律法规和党纪条规的情况,听取他们对审计组和审计人员的情况反映.三要充分发挥审计系统的纪检职能作用.纪检工作人员要大胆履行监督职责,做好督促和检查审计组在执行公务过程中遵守审计纪律的情况,定期通报好的事迹和存在的问题.查找不足,加强改进,以点带面,警示教育,不敢“庸治懒”.
治理“庸懒散”是一项艰巨性、复杂性与长期性的系统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立竿见影,但只要我们能够把好脉搏、对症下药,不断丰富“药方”的内容,就一定能够根除“庸懒散”顽疾,增强凝聚力,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形成人心思进、共谋发展的合力,呈现出风正、气顺、心齐、劲足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好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张威)
《治庸个人自查报告》 文章《治庸个人自查报告》正文开始>> -
自实施责任风暴,治庸计划以来,本人对照相应的责任措施,发现了自已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力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便使自已的工作/责任意识得到提高,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更好地服务工作大局,服务群众与经济发展,为社会和谐稳定、经济环境的全面发展作出自已的一份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