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服务百科信息网!
首页 >机构 >中国红十字会
中国红十字会

中国红十字会

(1904年成立的社会救助团体)
中国红十字会(Red Cross Society of China)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的红十字组织,是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是国际红十字运动的成员。中国红十字会1904年成立,建会以后从事救助难民、救护伤兵和赈济灾民活动,为减轻遭受战乱和自然灾害侵袭的民众的痛苦工作,并参加国际人道主义救援活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红十字会于1950年进行了协商改组,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并修改了《中国红十字会章程》。1952年中国红十字会恢复了在国际红十字运动中的合法席位。中国红十字会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的红十字组织和国际红十字运动的重要成员,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循国际红十字运动基本原则,依照中国参加的日内瓦公约及其附加议定书,履行法定职责,发挥其在人道领域的政府助手作用。根据2020年1月官网信息显示,中国红十字会设有6个部门、9个直属单位。
中国红十字会资料
  • 中文名:中国红十字会
  • 外文名:Red Cross Society Of China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新桥三条8号
  • 总部地址:中国北京市东城区北新桥三条8号
  • 成立时间:1904年3月10日
  • 历史沿革

    1894年7月甲午海战后,国际红十字运动开始在中国大陆传播。

    1904年2月,为救护中国难民,上海海关道沈敦和等人出于义愤,发起成立“东三省红十字普济善会”。这是中国最早的和红十字有关联的组织。

    1904年3月10日,清朝商约大臣吕海寰、工部左侍郎盛宣怀等人在上海邀请中立的英、美、法、德代表,共同协商成立了“万国红十字会上海支会”。

    1907年,更名为大清红十字会。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中华民国成立,清政府灭亡。大清红十字会改名为中国红十字会。

    1912年1月,得到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正式承认。

    1919年7月,加入红十字会协会。

    1933年,改名为中华民国红十字会。先后隶属nei-zheng-bu、jun-wei-hui和xing-zheng-yuan领导。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秘书长胡兰生等七人,于1950年组成代表团前往北京,要求中央人民政府接管。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中央政府决定:鉴于红十字会的特殊性质及历史状况,采取改组而不是接管的方式,将旧中国红十字会改组为新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搬迁北京,现有总会职工除不愿赴京者外,全部留用;总会所有资财要妥善保管,不得随意处理;将北京东城区干面胡同22号房屋(民国初期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旧址)腾让出来,作为总会迁京后的会址。

    1950年8月2日,在北京召开中国红十字会协商改组会议(实际为新中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红十字会改组事宜。会议明确规定,中国红十字会为“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下的人民卫生救护团体”,定名为“中国红十字会”。周恩来总理亲自审阅了改组报告,并亲笔修改了《中国红十字会章程》。

    1961年10月,中国红十字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从1950改组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10多年间,中国红十字会按照自身的性质和任务开展工作,在刚刚成立的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和外交事务中发挥了特殊作用。

    在国际上,改组后的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于1950年9月5日电告红十字会协会,并派代表参加第21届理事会。1952年,我国政府外交部长宣布承认1949年修订的日内瓦四公约,8月,第18届红十字与红新月国际大会承认中国红十字会是中国唯一合法的全国性红十字会。这是新中国在国际组织中恢复的第一个合法席位。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刚刚起步的中国红十字会被极左思潮冠以“封资修”的帽子而受到批判,各级红十字组织机构被撤消,总会大部分工作人员调离或被下放到干校,中国国内工作被迫停顿达10年之久。

    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国务院以63号文批准中国红十字会恢复中国国内工作,中国红十字会各级组织相继恢复,各项工作渐渐走向正常,开始走上发展壮大的道路。

    1979年2月,中国红十字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1985年5月,中国红十字会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明确提出:中国红十字会的工作重点在中国国内;中国红十字会是全国性的人民卫生救护和社会福利团体,是政府的助手;首次提出要把中国红十字会办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红十字会。

    1990年2月,中国红十字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开始酝酿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

    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以国家主席令公布施行。

    1994年4月,中国红十字会第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当选为会长,国家主席江泽民受聘为中国红十字会名誉会长。

    1997年7月1日,香港红十字会成为中国红十字会享有高度自治权的分会。

    1999年10月,中国红十字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珮云当选为中国红十字会会长。国家主席江泽民继续受聘为中国红十字会名誉会长。

    1999年12月20日,澳门红十字会成为中国红十字会享有高度自治权的分会。

    1999年12月29日,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通知,“经报请中央编委领导批准,将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由‘卫生部代管’改由“国务院领导联系”,理顺了总会的管理体制,同时也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红十字会理顺管理体制的工作。

    2004年10月,中国红十字会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选举彭珮云当选为中国红十字会会长。聘请国家主席胡锦涛为中国红十字会名誉会长。

    2009年10月,中国红十字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华建敏当选为中国红十字会会长。国家主席胡锦涛继续受聘为中国红十字会名誉会长。

    2015年5月,中国红十字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当选为中国红十字会会长。聘请国家副主席李源潮为中国红十字会名誉会长。

    2018年6月29日,中国红十字会第十届理事会第五次会议在京召开。中国红十字会十届五次理事会聘请国家副主席王岐山为中国红十字会名誉会长。

    2019年9月3日,中国红十字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京闭幕。中国红十字会第十一届理事会根据《中国红十字会章程》有关规定,聘请国家副主席王岐山为中国红十字会名誉会长。

    抗击新冠

    2020年1月30日,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第七批疫情防控急需物资清单需求,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协调使用捐赠资金1749万元,采购了第一批55台负压救护车,并于2月5日、6日运抵武汉,配发至火神山、雷神山、金银潭、同济、协和等51家定点医疗机构。[1]

    2020年2月1日,据中国红十字会网站消息,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机制办公室2月1日发布接受使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社会捐赠款物动态。

    截至1月31日17时,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机关和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共接受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社会捐赠款物84972.32万元。其中,接受资金65695.81万元,物资价值19276.51万元。所接受的捐赠资金和物资按照疫情防控需要及捐赠方意愿安排使用。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机关接受捐赠款物11961.46万元。其中,接受资金8028.78万元,已安排使用8028.78万元,用于援建承担防控救治任务的武汉雷神山医院、武汉火神山医院900万元;用于湖北、山东浙江疫情防控1250万元;用于武汉防控一线医务人员人道救助100万元;协议采购防控物资1749万元,计划采购防控物资4029.78万元。接受物资价值3932.68万元,已运抵湖北武汉、十堰、孝感及其他22个省市的物资价值3900.76万元,启运发往湖北武汉的物资价值31.92万元。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接受捐赠款物73010.86万元。其中,接受资金57667.03万元,已安排使用57667.03万元,设立专项救助项目用于武汉防控一线医务人员人道救助28176万元;用于援建承担防控救治任务的武汉雷神山医院、武汉火神山医院、黄冈市中心医院14383.50万元;已购买防控物资4135.64万元,协议采购防控物资5075万元,计划采购防控物资5896.89万元。接受物资价值15343.83万元,已运抵湖北武汉、黄冈的物资价值2610.96万元,运抵浙江杭州的物资价值168.09万元,启运发往湖北武汉、黄冈、孝感、咸宁的物资价值8360.68万元,启运发往北京、河北的物资价值4204.10万元。[2]

    2020年2月4日,中国红十字会网站发布,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接受使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社会捐赠款物动态消息。截至3日17时,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机关和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共接受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社会捐赠款物95213.61万元。其中,接受资金74318.34万元,物资价值20895.27万元。所接受的捐赠资金和物资按照疫情防控需要及捐赠方意愿安排使用。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机关接受捐赠款物14430.54万元。其中,接受资金9671.01万元,用于支持承担防控救治任务的武汉雷神山医院、武汉火神山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1000万元;用于湖北、山东、浙江疫情防控1250万元;用于武汉防控一线医务人员人道救助100万元;协议采购防控物资1749万元,计划用于采购防控物资5572.01万元。接受物资价值4759.53万元,已运抵湖北武汉、十堰、孝感及其他22个省市的物资价值4701.28万元,启运发往湖北武汉的物资价值58.25万元。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接受捐赠款物80783.07万元。其中,接受资金64647.33万元,设立专项救助项目用于武汉防控一线医务人员人道救助28317万元;用于支持承担防控救治任务的武汉雷神山医院、武汉火神山医院、黄冈市中心医院、安阳市第五人民医院16832.22万元;用于河南、内蒙古、山西、福建、江苏等地疫情防控1900万元;已购买防控物资4844.55万元,协议采购防控物资5075万元,计划用于采购防控物资7678.56万元。接受物资价值16135.74万元,已运抵湖北武汉、黄冈、孝感、咸宁的物资价值3871.75万元,运抵浙江、河北、辽宁的物资价值482.48万元,启运发往湖北武汉、黄冈、孝感、咸宁、黄石、荆门的物资价值7206.99万元,启运发往北京、河北、福建、四川、浙江的物资价值4574.52万元。[3]

    截至2020年2月5日,全国红十字系统共接收社会捐赠款物659930.71万元。中国红十字会有关负责人对澎湃新闻介绍,其中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包括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共接收社会捐赠款物96733.31万元,受捐赠物资价值20987.22万元,89%都指定用于湖北疫情防控,资金60%左右是非定向捐款。[4]

    2020年2月5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协调使用捐赠资金8264.5万元,采购了第二批235台负压救护车。其中20台已于8日运抵武汉,15日已启运7台,16日启运15台。其余待负压设备到货装配后启运。

    2020年2月8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直属机关党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参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红机党发〔2020〕9号),要求总会各党支部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做好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认真汲取湖北省红十字会有关领导和干部失职失责的深刻教训,进一步改进作风,切实做好参与疫情防控的各项工作。[5]

    2020年2月9日,2月9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工作组认真落实陈竺会长指示,与武汉协和医院联系重症患者转运车队派驻事宜,武汉协和医院接收我会派出队伍。总会采购的首批监护仪400台、呼吸机208台已运抵武汉,并按照湖北省指挥部统筹安排配发至定点医疗机构。总会加强与海关密切合作,认真做好境外捐赠物资免税政策的落实,已为总会及地方红十字会办理13批境外捐赠物资入关手续。[5]

    2020年2月14日,为满足湖北转运急危重症新冠肺炎病人需要,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紧急增加采购10台监护型负压救护车。在国家卫健委的支持下,组织专家研究装备方案;在工信部支持下,协调生产企业尽快完成装配。这批救护车将装配先进监护医疗设备,包括转运呼吸机、除颤监护仪、急救包等,预计5天后完成装配,驰援武汉。

    截至2020年2月18日下午,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向我省捐赠300辆负压救护车,正陆续抵达疫情防控一线。[1]

    截至2020年2月19日24时,中国红十字会救护转运车队在湖北省武汉市已转运患者1110名,其中,转运的重症及危重症患者达708名。[6]

    2020年3月12日,中国红十字会派出9名医疗专家组成的抗疫专家组携带31吨医疗物资(包含ICU病房设备、医疗防护用品、抗病毒药剂等)驰援意大利抗击新冠肺炎疫情[7]

    2020年4月10日,中国红十字会向梵蒂冈大药房捐赠了医疗物资。[8]

    2021年5月9日,中国红十字会向印度捐赠制氧机等物资,并提供100万美元援助。[14]

    2021年11月,由中国红十字会向巴基斯坦红新月会援助的20万剂国药集团新冠疫苗已于北京时间11月5日运抵。[16]

    组织体系

    机构设置

    •最高权力机构

    中国红十字会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每五年召开一次,由中国红十字会理事会召集,如遇特殊情况可提前或延期召开。中国红十字会

    中国红十字会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每五年召开一次,由中国红十字会理事会召集,如遇特殊情况可提前或延期召开。

    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决议由到会代表半数以上表决通过后生效。

    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职权是:选举中国红十字会理事;修改《中国红十字会章程》;审议批准理事会的工作报告;审议批准理事会提交的工作规划;决定中国红十字会的重大事项。

    •执行机构

    中国红十字会理事会在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执行其决议。理事会任期五年,下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召开时换届。理事会每年召开一次。三分之二以上理事出席理事会,会议有效。理事会决议由到会理事半数以上表决通过后生效。

    理事会的职责是:聘请名誉会长、名誉副会长;选举常务理事;选举会长、常务副会长、副会长;根据会长提名,决定秘书长;增补、更换或罢免理事、常务理事;审定中国红十字会工作报告、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财务收支等报告;审定下一届理事会组成方案;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常务理事会对理事会负责并接受其监督。常务理事会由理事会选举产生的常务理事组成。常务理事会会议每年召开两次。三分之二以上常务理事出席常务理事会,会议有效。常务理事会决议由到会常务理事半数以上表决通过后生效。

    常务理事会的职责是:提出修改章程的议案;向理事会提出更换、增补及罢免理事、常务理事的议案;审议中国红十字会工作报告、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财务收支等报告;审议下一届理事会组成方案;批准设立、撤销全国性行业红十字会;聘请名誉理事;决定其他重要事项。

    执行委员会对常务理事会负责。执行委员会由驻总会的专职常务理事组成。常务副会长任执行委员会主任并担任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法定代表人。执行委员会的职责是:执行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的决议,主持总会日常工作;负责编制经费预算,审核年度经费财务决算;指导全国红十字会的工作;管理总会的动产和不动产;承担总会的民事、法律责任;负责对外交流与合作;聘请顾问;授予荣誉会员;批准成立专门委员会;完成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交办的其他事宜。

    •下设机构

    类别

    名称

    专门委员会

    救护工作委员会

    应急工作委员会

    全民健康促进工作委员会

    筹资工作委员会

    宣传工作委员会

    展开表格

    组织成员

    •地方红十字会

    各级地方红十字会的权力机关是同级会员代表大会。各级地方红十字会会员代表大会每五年召开一次,由同级红十字会理事会召集,如遇特殊情况可提前或延期召开,时间不得超过一年。各级地方红十字会建立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任期五年。有3名以上(含3名)专职常务理事的红十字会,需设执行委员会,主持日常工作。省、市(地)、县级红十字会名誉会长由同级理事会聘请当地主要领导担任。

    省、市(地)、县级红十字会会长一般应推选当地同级现职领导担任,其工作变动时应及时改选。常务副会长、副会长和秘书长应保持相对稳定。常务副会长为本级红十字会机关法定代表人,主持日常工作。县级以上红十字会应根据工作需要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并具备能够独立自主开展工作的条件。

    •行业红十字会

    全国性行业成立的红十字会为中国红十字会的行业红十字会,由中国红十字会常务理事会批准。其工作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由行业红十字会常务理事会根据工作需要决定。行业红十字会按照红十字运动基本原则,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遵循本章程,结合本行业特点开展工作。

    •基层组织

    城市街道(社区)、农村乡镇(村、组)、企业和事业单位、学校、医疗机构和其他组织中建立的红十字会为基层组织。红十字会基层组织的主要职责是:宣传普及红十字知识,开展人道主义的救助活动,举办初级救护培训、群众性健康知识普及及其他符合红十字宗旨的活动。

    •特别行政区组织

    特别行政区红十字会为中国红十字会高度自治的地方分会。特别行政区分会依照红十字运动基本原则,结合特别行政区实际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特别行政区分会可参照本章程,依据特别行政区法律法规制定组织规程或组织条例,并报总会备案。

    各省市区红十字会

    北京红十字会

    天津市红十字会

    河北省红十字会

    山西省红十字会

    内蒙古自治区红十字会

    辽宁省红十字会

    吉林省红十字会

    黑龙江省红十字会

    上海市红十字会

    江苏省红十字会

    浙江省红十字会

    安徽省红十字会

    福建省红十字会

    江西省红十字会

    山东红十字会

    展开表格

    业务资产

    •业务范围

    红十字会在和平时期履行下列职责:

    (一)宣传和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标志使用办法》;

    (二)开展备灾救灾工作。制定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储备救灾物资,建设和管理备灾救灾设施;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开展救护和救助工作;根据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具体情况,由总会向中国国内外发出呼吁,依法接受中国国内外组织和个人的捐赠;地方各级红十字会在辖区内发出呼吁,依法接受中国国内外组织和个人的捐赠;及时向灾区群众和受难者提供急需的人道援助,参与灾后重建。

    (三)开展应急救护和防病知识的宣传、普及、培训;在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农村、学校和易发生意外伤害的行业和人群中开展初级卫生救护培训,组织群众参加意外伤害和自然灾害的现场救护;提高应急条件下的应急救助能力和水平;

    (四)建设和管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开展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宣传动员、组织工作;

    (五)开展无偿献血的宣传推动工作,与各级人民政府共同对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六)开展社会救助及相关服务工作。对易受损人群进行救助,为困难群众提供服务;在社区、农村中建立红十字服务站,开展服务群众、宣传培训、募捐救助等活动;开展帮助寻找失散亲人、重建家庭联系等其他人道服务工作;

    (七)依法开展和推动遗体、器官(组织)捐献工作;开展艾滋病预防控制宣传和教育、关心爱护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患者及其他人道救助工作;

    (八)开展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红十字青少年活动;

    (九)开展红十字志愿服务活动;

    (十)宣传国际人道法、红十字运动基本原则,总会承担中国国际人道法国家委员会秘书处的日常工作;

    (十一)依法开展募捐活动;在公共场所设置红十字募捐箱并进行管理;依照法律法规自主处分募捐款物;

    (十二)兴办符合红十字会宗旨的社会福利事业;

    (十三)参加国际人道救援工作;开展与国际红十字组织和各国红十字会或红新月会及其他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

    (十四)完成人民政府委托事宜。

    红十字会在战时和武装冲突时期履行下列职责:

    (一)组织红十字救护队,参与战场救护;

    (二)在武装部队中依法协助开展传染病的防治工作;

    (三)对战区平民进行救助;

    (四)协助战俘、被监禁者及难民与家人取得联系,转交钱物,并为此建立必要的通信渠道;

    (五)参与探视和见证交换战俘。

    •资产管理

    红十字会经费的主要来源:红十字会会员交纳的会费;接受境内外组织和个人捐赠的款物;动产和不动产的收入;人民政府的拨款;其他合法收入。

    各级红十字会建立经费审查监督制度;接受审计部门审计和相关部门监督。对会费的使用和管理,按《中国红十字会会费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对接受境内外组织和个人捐赠款物的使用和管理,按《中国红十字会募捐和接受捐赠工作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红十字会的经费和财产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和挪用。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是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的业务主管单位。省级红十字会可依法建立基金会,地方红十字会可设立专项基金。

    建设成就

    活动交流

    •综述

    根据2018年6月官网信息显示,香港、澳门红十字会回归以来,香港、澳门红十字会与内地各级红十字组织的交流更加密切,合作的领域更加宽广,涉及备灾救灾、卫生救护、无偿献血推动、社区志愿服务、红十字知识传播、红十字青少年等众多方面。每当内地发生重大自然灾害,香港、澳门红十字会都在第一时间给予支援。

    在经历了长时间的相互隔绝之后,由两岸红十字组织共同协商并签署的“金门协议”成为海峡两岸分别授权的民间团体签订的第一个书面协议,为保障以人道和安全的方式实施海峡两岸私渡人员和刑事嫌疑犯或刑事犯的海上双向遣返作业提供了保证。自1993年至2017年,双方轮流举办红十字青少年夏令营20次,共有约2000余名来自海峡两岸的青少年代表参加活动。

    双方共同开展的交流合作涉及救灾备灾、水上救护、志愿服务等多个领域。两岸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时,两岸红十字组织都能团结一心,相互支持,充分体现了“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1999年,台湾发生9·21大地震,中国红十字会迅速将大陆募集的300万美元捐赠给台湾红十字组织。2008年汶川大地震,台湾红十字组织搜救队和医疗队前往灾区开展救助,成为两岸红十字组织第一次合作参与两岸间灾害救助。2009年台湾发生严重的“莫拉克”风灾,中国红十字会用大陆民众捐赠的1.2亿元救灾款,为台湾受灾民众修建住房,建校舍,修建福美吊桥等。

    •海峡两岸红十字论坛

    2011年6月12日,首届海峡两岸红十字博爱论坛在厦门海峡会议中心拉开帷幕,海峡论坛的子论坛,红十字组织再一次展示了在海峡两岸交流合作中的重要作用。

    2017年6月17日,第七届海峡两岸红十字博爱论坛如期而至,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两岸红十字人就社会发展中的公益力量、两岸民间公益服务实践进行交流展示。七年来,海峡两岸红十字组织以海峡两岸红十字博爱论坛为桥梁和纽带,开创了良好的交流与合作模式,建立了稳固的互动平台,推进了两岸人道事业的快速发展,也得到了两岸同胞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与认可。

    •海峡两岸红十字青少年夏令营

    2012年海峡两岸红十字青少年夏令营,是海峡两岸红十字组织共同举办的第22次夏(冬)令营活动。参加此次夏令营活动的36名营员,分别来自北京、陕西、河南、四川、湖北、云南、福建、河北、江西和广东等省(市),以及总会工作人员,这也第一次由大学生与中学生混合编组的夏令营。[9]

    报刊资源

    •《中国红十字报》

    《中国红十字报》是由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主管主办的一份有影响力的、具有权威性的人道主义大报。它创办于1986年,面向中国国内外发行。主要栏目有“组织建设”、“新闻快报”、“救助行动”、“红十字论坛”、“新闻分析”、“热点聚焦”、“名人慈善”、“大千世界”、“国际传真”、“红十字青少年”、“红十字社区”、“我是志愿者”等。

    •《博爱》

    《博爱》杂志创刊于1913年,刊名“博爱”二字为孙中山先生手书。由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主管主办,它以弘扬博爱精神为宗旨,以讲述亲情、友情、爱情、人际之情为主要内容。杂志为大十六开64页,彩色四封,图文并茂,面向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与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红十字组织交换,每月1日出版。主打栏目有“亲情树”、“名人家事”、“真情讲述”、“动感人生”、“知心恋人”、“家教档案”、“异域真情”、“亲情美文”等。

    人才培养

    奖项设置

    •中国红十字特级勋章及中国红十字慈善家称号[10]

    三年内捐赠财产累计折合人民币5000万元以上(含5000万元)的,授予“中国红十字特级勋章”,颁发由中国红十字会会长签发的证书及博爱牌匾;履行相关程序,可聘请为中国红十字会名誉理事;举行“捐赠仪式”,并邀请中国国内主流媒体播发或刊发消息;根据捐赠者意愿,可商议给予指定项目(活动)的冠名权,参与项目(活动)的管理和运作;个人捐赠者三年内捐赠财产累计折合人民币5000万元以上(含5000万元)的,授予“中国红十字慈善家”荣誉称号。

    •中国红十字勋章及中国红十字慈善家称号

    一年内捐赠财产折合人民币1000万元以上(含1000万元),不足5000万元的,授予“中国红十字勋章”,颁发由中国红十字会会长签发的证书及博爱牌匾;履行相关程序,可聘请为中国红十字会名誉理事;举行“捐赠仪式”,并邀请中国国内主流媒体播发或刊发消息;根据捐赠者意愿,可商议给予指定项目(活动)的冠名权,参与项目(活动)的管理和运作;个人捐赠者捐赠现金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含1000万元)的,授予“中国红十字慈善家”荣誉称号。

    •中国红十字杰出奉献奖章

    一年内捐赠财产折合人民币500万元以上(含500万元),不足1000万元的,授予“中国红十字杰出奉献奖章”,颁发由中国红十字会会长签发的证书及博爱牌匾;举行“捐赠仪式”,并邀请中国国内主流媒体播发或刊发消息;根据捐赠者意愿,可商议给予指定项目(活动)的冠名权,参与项目(活动)的管理和运作。

    •中国红十字博爱奖章

    一年内捐赠财产折合人民币100万元以上(含100万元),不足500万元的,授予“中国红十字博爱奖章”,颁发由中国红十字会会长签发的证书及博爱牌匾;争取中国国内主流媒体的宣传、报道,在“中国红十字会网站”上张榜鸣谢,通过《中国红十字报》予以宣传;根据捐赠者意愿,可商议给予指定活动的冠名权。

    •中国红十字人道服务奖章及中国红十字荣誉会员奖章

    一年内捐赠财产折合人民币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不足100万元的,授予“中国红十字人道服务奖章”,颁发由中国红十字会会长签发的证书;授予“中国红十字荣誉会员奖章”;在“中国红十字会网站”上张榜鸣谢,通过《中国红十字报》予以宣传。

    •中国红十字会感谢状(或感谢信)

    一年内捐赠财产折合人民币10万元以下不足10万元的,颁发“中国红十字会感谢状(或感谢信)”。

    科普教育

    •海峡两岸红十字水上安全救护交流活动

    2015年11月,海峡两岸红十字水上安全救护交流活动启动仪式在三亚技师学院举行。双方共同出席活动,并表示,希望通过培训及交流,增进两岸同胞情谊,共享红十字工作经验,提升三亚市水救队伍的专业水准,满足海南省及三亚市红十字会对水上救援工作的实际需求。通过7天的高强度训练及严格的单项测验、综合考核,海南31名参训人员中,5人取得教练员资格,20人取得救生员证。

    志愿服务

    红十字志愿服务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由各级红十字会组织和红十字志愿者参与,完全自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人道服务的行为。志愿服务是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的七项基本原则之一,是践行人道理念的重要途径,“无志愿服务,无红十字运动”。中国红十字志愿服务涉及应急救援、卫生关怀、人道救助、捐献造血干细胞、遗体捐献、宣传无偿献血、宣传预防艾滋病、红十字精神传播、筹资劝募、红十字青少年、社区服务等多个领域。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中国红十字会

    中国红十字会使用白底红十字标志。其使用方法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标志使用办法》和《中国红十字会红十字标志标明性使用规定》的规定执行。[11]

    中国红十字会的会徽为金黄色橄榄枝环绕的白底红十字。

    中国红十字会的会旗为白色旗帜正中央印制中国红十字会会徽。

    全国各级红十字会统一使用白底红十字标志和会徽、会旗。

    红十字标志、红十字旗、中国红十字会会徽和会旗(样式附后)以及会员证、团体会员标牌、荣誉证书等需用红十字标志的,应按照中国红十字会的有关规定执行。

    精神文化

    •宗旨

    发扬人道、博爱、奉献精神,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促进人类和平进步事业。

    获得荣誉

    2022年6月19日,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把代表该联合会最高荣誉的亨利·戴维逊奖颁发给中国红十字会等国家红会和个人。这是中国红十字会首次获得这一奖项。[18]

    参考资料

    [1]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向湖北捐赠300辆负压救护车 · 新浪网[引用日期2020-02-19]

    [2] 中国红十字会:共接受肺炎防控社会捐赠款物8.4亿元[引用日期2020-02-03]

    [3] 中国红十字会:共接受肺炎防控社会捐赠款物9.5亿元[引用日期2020-02-05]

    [4] 中国红十字会:收捐赠款物66亿,确保使用规范高效公开透明[引用日期2020-02-09]

    [5] 中国红十字会:汲取湖北省红十字会有关领导失职失责教训[引用日期2020-02-10]

    展开

    相关合集

    中国十大慈善机构

    10个词条4221阅读

    中华慈善总会

    全国性非营利公益社会团体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1989年成立的慈善机构

    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

    全国性扶贫公益组织

    查看更多

  • 上一篇百科:三秦出版社
  • 下一篇百科:北京大学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