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服务百科信息网!
首页 >文化 >李斯特菌病
李斯特菌病

李斯特菌病

(李斯特菌病)
李斯特菌病属于感染科疾病,主要是由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是由感染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所引起。主要见于新生儿、老人、孕妇及免疫缺陷患者。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发热等脑膜炎症状。治疗方法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李斯特菌病治疗不及时可危及生命。
李斯特菌病资料
  • 就诊科室:内科,儿科
  • 原因: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
  • 就诊科室

    • 感染科

    病因

    • 人类被李斯特菌感染主要是通过进食染菌的肉类、牛奶、生菜等引起的。

    • 孕妇受感染后,可以通过胎盘产道传播给新生儿。

    症状

    • 感染李斯特菌后大多为暂时带菌。发病的儿童主要表现为脑膜炎及血流感染,成人主要表现为各种脏器的实质性病变。

    • 妊娠感染 

      • 由于孕妇的细胞免疫功能下降,故易感染本菌。患者出现畏寒、发热、头痛、肌痛、关节痛、背痛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多发于妊娠第26~30周。症状如呈自限性,则不影响胎儿,但也可致早产、死产或新生儿脑膜炎。如伴有羊膜炎症,孕妇可持续发热,但感染后一般不会出现习惯性流产。

    • 新生儿感染 

      • 分为早发型和迟发型。早发型在出生后即发病或出生后2~5天内发病,多为感染通过胎盘传播。常有血流感染表现,肝、脾、肺、肾、脑等脏器内有播散性脓肿或肉芽肿,躯干及肢端皮肤有红丘疹。迟发型在出生2周后发病,主要表现为脑膜炎。患儿可出现呼吸或循环衰竭,病死率高达33%~100%,早期诊断及恰当治疗可提高存活率。

    • 血流感染 

      • 无局部病灶的血流感染为免疫缺陷者发生李斯特菌病的常见表现。临床症状有发热、肌痛,可有腹泻和恶心等先驱症状。

    •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 李斯特菌有嗜神经性,所以神经系统症状最为明显。表现为脑膜炎、脑干脑炎、脑脓肿等。本菌为淋巴瘤、器官移植或使用糖皮质激素者发生脑膜脑炎的最常见病原。多呈急性起病,典型表现为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共济失调等,很少有昏迷。脑干脑炎患者均为成人,发病率低,但可出现脑神经非对称性偏瘫、共济失调等,约40%的患者出现呼吸衰竭,病死率高。

    • 心内膜炎 

      • 多见于成人,患者可有心瓣膜病变或恶性肿瘤等基础疾病。约7.5%的患者感染该菌后出现心内膜炎,且伴发血流感染,病死率可高达48%。

    • 胃肠道感染 

      • 为自限性胃肠炎,有腹泻、恶心、呕吐、发热等。

    • 其他 

      • 本菌尚可引起肝炎、肝脓肿、胆囊炎、脾脓肿、关节炎、骨髓炎、脊髓炎、脑脓肿、眼内炎等。

    检查

    细菌学检查

    • 细菌培养分离到致病菌。

    血常规

    •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增高,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单核细胞并不增多。

    诊断

    • 根据不洁食物食入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诊。

    • 患者近期有不洁食物食入史。

    • 患者出现头痛、头晕、发热等症状。

    • 细菌培养分离到致病菌。

    •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增高,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单核细胞并不增多。

    鉴别诊断

    • 李斯特菌病需要与其他细菌引起的脑膜炎等疾病鉴别。

    • 如果出现头痛、头晕、发热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

    • 医生根据不洁食物食入史及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

    治疗

    • 李斯特菌病主要通过药物进行治疗。

    药物治疗

    • 抗生素药物:予以青霉素类药物抗感染治疗。

    • 遵医嘱服药,不可擅自停药,以免造成感染加重。

    • 按疗程服药,避免服药过量,造成抗生素敏感性下降。

    危害

    • 李斯特菌病主要发生于免疫低下的人群,治疗不及时可危及生命。

    预后

    • 李斯特菌病的早期监测及有效地针对性治疗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善预后。

    预防

    • 孕妇避免食用生冷食物,不吃久存冰箱的食物。

    • 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 多饮水,避免疲劳,提高自身免疫力。

  • 上一篇百科:李三娘
  • 下一篇百科:李秀成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