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服务百科信息网!
首页 >自然 >黄脊游蛇
黄脊游蛇

黄脊游蛇

(额部至尾端有浅黄色纵带的蛇类)
黄脊游蛇属于游蛇科。全长约1米左右。是黄河以北的优势种蛇类之一,往南可达长江下游各地,大多以蜥蜴和鼠类为食。属无毒蛇。
黄脊游蛇资料
  • 中文名:黄脊游蛇
  • 拉丁学名:Orientocoluber spinalis
  • 别名:白酱杆
  • 分布区域: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朝鲜以及中国大陆
  • 界:动物界
  • 简介

    黄脊游蛇

    黄脊游蛇(Coluber spinalis) 背面褐绿色,自额部沿脊梁至尾端有一条明显的浅黄色纵带。是黄河以北的优势种蛇类之一,往南可达长江下游各地,大多以蜥蜴和鼠类为食。

    上世纪80年代东南部平原的温榆河、潮百河流域还很常见,但近来已不多见,现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山区。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生活习性

    生活于平原、丘陵、山或河床等开阔地带,河流附近,草地沙荒或林区都可发现,胆小,易受到惊吓,行动非常敏捷。平原地区四月上旬就开始出。晴天活动,雨后出来较多;吃蜥蜴,饥饿时也食蜥蜴卵、蛇卵和其它幼蛇。卵生,无毒。

    基本资料

    黄脊游蛇

    下属分类:无

    中文俗名:白酱杆

    地理分布:济州岛,自朝鲜半岛经中国北部至哈萨克东部及俄罗斯。

    繁殖方式:卵生。

    习性:栖息森林的低地或溪流附近。

    体形特征:全长约1公尺。背部中央有一条略为宽的黄白色条纹。躯体侧方亦有直条细纹。头部近眼睛位置具有如同背中线般的黄白色横纹。此外体侧布满黑色的小斑点,但并不多见。

    食性:以蜥蜴为食。

    分类系统:

    Animalia:动物界 - Chordata:脊索动物门 - Reptilia:爬行纲 - Serpentiformes:蛇目 - Colubridae:游蛇科 - Colubrinae:游蛇亚科 - Coluber :

    学名:

    Coluber spinalis (Peters,)

    中文名:

    黄脊游蛇

    中文拼音:

    HuángJǐYóuShé

    分类等级:

    概述:

    展开表格

    形态特征

    黄脊游蛇

    黄脊游蛇,体较细长,全长80cm左右。背面红色,背脊正中有1条镶黑边的鲜明黄色纵线,其端起自额

    鳞,后端通达尾末,体侧由于鳞片边缘黑色,缀成几条深色纵线或点线,腹面淡黄色。眶前鳞1,有一较小的眶前下鳞,眶后鳞2(1);鳞2+2(3),上唇鳞多为3-2-3式。背鳞17-17-15行,体鳞平滑,颈部及体中部17行,肛前15行;腹鳞雄者186-194,雌者202-206;肛鳞2分,尾下鳞83-79对。

    黄脊游蛇

    地理分布

    生态环境:生活于平原、丘陵、山麓或河床等开阔地,河流附近、旱地、林区都可发现。以蜥蜴为食。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内蒙古及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新疆、山东、河南等地。

    药用价值

    【性味】味甘;咸;性温

    【归经】脾;肝经

    【功能主治】风除湿;通经止痛。主风湿性关节疼痛;肌肤麻木不

    【用法用量】内服:浸酒,20-40ml。

    【摘录】《中华本草》

    【功能主治】祛风湿。治风湿性关节疼痛,麻木不仁。

    【附方】治风湿性关节疼痛,麻木不仁:白线蛇一条,白酒一斤。置瓶内,浸一月即成,每次饮一盅,日服二次。

    相关合集

    中国可以人工饲养的无毒蛇

    11个词条1.7w阅读

    王锦蛇

    腹部多为黄色的大体型无毒蛇类

    黑眉锦蛇

    喜食鼠类的大型无毒蛇

    棕黑锦蛇

    性情比较温和的无毒蛇

    查看更多

  • 上一篇百科:大斑啄木鸟
  • 下一篇百科:象甲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