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服务百科信息网!
首页 >自然 >天蓝韭
天蓝韭

天蓝韭

(百合科葱属植物)
天蓝韭(学名:Allium cyaneum),多年生草本。茎:鳞茎数枚聚生,圆柱状,外皮暗褐色,老时破裂成纤维状,常为不明显网状。叶:叶半圆柱状,宽1.5-2.5毫米,上面具槽。花梗近等长,与花被片等长或为其2倍,无小苞片;花天蓝色;花被片6,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4-6.5毫米,稀更大,内轮稍长;花丝等长,比花被片长1/3或为其2倍,基部合生并与花被片贴生,内轮基部扩大,其扩大部分有时两侧具齿,外轮锥形;子房近球形,腹缝基部具有帘的蜜穴,花柱伸出花被。
天蓝韭资料
  • 中文名:天蓝韭
  • 拉丁学名:Allium cyaneum
  • 命名者及年代:Regel
  • 分布区域:甘肃,湖北,宁夏,青海,陕西,四川,西藏
  • 界:植物界
  • 形态特征

    鳞茎数枚聚生,圆柱状,细长,粗2-4(-6)毫米;鳞茎外皮暗褐色,老时破裂成纤维状,常呈不明显的网状。叶半圆柱状,上面具沟槽,比花葶短或超过花葶,宽1.5-2.5(-4)毫米。花葶圆柱状,高10-30(-45)厘米,常在下部被叶鞘;总苞单侧开裂或2裂,比花序短;伞形花序近扫帚状,有时半球状,少花或多花,常疏散;小花梗与花被片等长或长为其2倍,稀更长,基部无小苞片;花天蓝色;花被片卵形,或矩圆状卵形,长4-6.5毫米,宽2-3毫米,稀更长或更宽,内轮的稍长;花丝等长,从比花被片长1/3直到比其长1倍,常为花被片长度的1.5倍,仅基部合生并与花被片贴生,内轮的基部扩大,无齿或每侧各具1齿,外轮的锥形;子房近球状,腹缝线基部具有帘的凹陷蜜穴;花柱伸出花被外。花果期8-10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2100-5000米的山坡、草地、林下或林缘。

    分布范围

    产陕西、宁夏、甘肃、青海、西藏、四川和湖北(西部)。

    主要价值

    【药 名】:天蓝韭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百合科植物天蓝韭的全草。

    【功 效】:散寒解表,温中益胃,散止痛。

    【采收和储藏】:秋季可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功效主治】:用于风寒感冒,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口渴,苔薄白,脉浮紧。用于脾胃虚寒胃痛隐隐,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减,泛吐清水,神疲乏力,甚则手足不温,舌淡苔白,脉虚弱。用于瘀血肿胀,跌打损伤,扭伤肿痛,闪挫伤等症。

    【性味归经】:辛,温。肺、胃、肝三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一10克。或研末冲水服,也可适量外用捣敷患处。

    【别 名】:野葱(青海)

    【考 证】:始载于《中国植物志》。

  • 上一篇百科:华扁穗草
  • 下一篇百科:醉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