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服务百科信息网!
首页 >自然 >五爪龙
五爪龙

五爪龙

(旋花科番薯属植物)
五爪龙又名:乌蔹(liǎn)草、五叶藤、五爪龙、母猪藤。是全草类。多年生攀援藤本,长达3米左右。生于低山灌木丛中。尖叶乌蔹莓(植物分类学报)(变种)本变种与原变种的区别在于,叶多为3小叶。花期5-8月,果期9-10月。产于陕西、甘肃、江西、浙江、湖北、湖南、广东、四川、贵州、云南。山地、沟谷林下,海拔300-1500米。模式标本采自四川城口。本变种在华中有些地区植物3小叶和5小叶均有,不易区别,其他无任何可靠特征区别,作变种为宜。毛乌蔹莓(变种)本变种与原变种区别在于,叶下面满被或仅脉上密被疏柔毛。花期5-7月,果期7月至翌年1月。产广东、广西、海南、贵州、云南。生在山谷林中或山坡灌丛,海拔300-2200米。印度也有分布。过去一些植物学者曾将我国云南和海南地产的这一变种植物发表为若干变种,比较了广东、广西和贵州的标本后,发现仅只叶形或叶片下面被毛的颜色略有些变化,但划分不开,实际上系种内一连续分布区的不同地区的变异。
五爪龙资料
  • 中文名:五爪龙
  • 别名:乌蔹(liǎn)草、五叶藤、五爪龙、母猪藤
  • 分布区域:云南
  • 界:植物界
  • 植物别名

    拉拉秧拉拉藤、五爪龙[1]草、大叶五爪龙、拉狗蛋、割人藤黑草、葛蔓、葛勒蔓、来莓草、葛葎草、葛勒子、涩萝蔓、假苦瓜、苦瓜蘑、锯锯藤、牛跤迹、老虎藤、穿肠草、拉拉蔓、过沟龙、苦瓜藤

    形态特征

    一年生或多年生蔓性草本。茎长达数米,淡绿色,有纵条棱,茎棱和叶柄上密生短倒向钩刺。单叶对生;叶柄长5-20cm,稍有6条棱,有倒向短钩刺;掌状叶5-7深裂,直径约5-15cm,裂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急尖或渐尖,边缘有锯齿,上面有粗刚毛,下面有细油点,脉上有硬毛。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序为圆锥花序,雌花序为短穗状花序;雄花小,具花被片5,黄绿色,雄蕊5,花丝丝状,短小;雌花每2朵具1苞片,苞片卵状披针形,被白色刺毛和黄色小腺点,花被片1,灰白色,紧包雌蕊,子房单一,上部突起,疏生细毛。果穗绿色,近球形;瘦果淡黄色,扁球形。花期6-10月,果期8-11月。

    分布范围

    生态环境: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资源分布:生于路旁、沟边湿地,村寨篱笆上或林缘灌丛。

    栽培技术

    生物学特性喜温暖湿润气候,适应性较强以疏松沃、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或壤土栽培为宜。栽培技术用种子繁殖。9~10月采收种子。4月间穴播,按株行距36cm×30cm开穴,种子与草木灰拌匀后播种,薄覆细土,浇水。

    田间管理苗高10~12cm时要间苗、补苗,每穴留苗2~3株,茎蔓长至1m时,要设立支架,使其缠绕生长。生长期间中耕除草3~4次。追肥在春、夏季施人畜粪为主,冬季施用厩肥堆肥或饼肥。

    病虫害防治病害有锈病、白粉病等。

    主要价值

    化学成分

    全草含木犀草素(luteolin),葡萄糖甙,胆碱(choline),天冬胺(asparamide)及挥发油等;挥发油主要含β-葎草烯(β-humulene),丁香烯(caryophyllene),α-(王古)(王巴)烯(α-copaene),α-芹子烯(α-selinene),β-芹子烯(β-selinene)和γ-毕澄茄烯(γ-cadinene)等。球果含葎草(humulone),蛇麻酮(lupulone)。叶含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luteolin-7-glucoside),0.015%大波斯菊甙(cosmosiin),牡荆素(vitexin)。

    药理作用

    茎、叶的乙醇浸液在试管内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显着抑制作用。葎草酮与蛇麻酮(参见啤酒花条)相似,也有抗菌作用;对革兰氏阳性及阴性细菌、某些真菌、酵母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也有报告对革兰氏阴性细菌、酵母菌无效者。对革兰氏阴性细菌的作用,葎草酮为蛇麻酮的1/20,对结核杆菌的作用为蛇麻酮的1/10。大量注射尚可产生糖尿、血尿。对兔的作用远较猫为差。煎剂用试管稀释法,1:8-1: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有抑制作用。

    【毒性】葎草酮对猫有二硝基酚样作用,静脉注射3mg/kg后,可使氧耗量立即增加1倍,并出现呼吸急促,随之体温升高;并可因体温过度升高(45℃)而致死,死亡迅速发生严重尸僵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通淋。主肺热咳嗽;肺痈;虚热烦渴;热淋;水肿;小便不利;湿热泻痢;热毒疮疡;皮肤瘙痒。[2]

    参考资料

    [1] 葎草_中医药 · 中国医药网[引用日期2015-10-20]

    [2] 葎草_中医药 · 中国医药网[引用日期2015-10-26]

  • 上一篇百科:铺雷梅
  • 下一篇百科:大母猪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