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服务百科信息网!
首页 >人物 >陈伯宗
陈伯宗

陈伯宗

(南朝陈朝第三代皇帝)
陈伯宗(?[a]—570年),即陈废帝。南朝陈朝的第三代皇帝,陈文帝陈蒨嫡长子,字奉业,小字药王,吴兴长城(今浙江长兴)人。 [1] 母亲安德皇后沈妙容。[2]
陈伯宗资料
  • 时代:南陈
  • 出生信息:554年6月20日,建康(今南京)
  • 去世日期:570年4月22日
  • 民族:汉族
  • 年号:光大(567年)
  • 在位时长:566年—568年
  • 永定二年(558年)二月,陈伯宗为临川王世子。次年文帝即位,立为皇太子。[3]天康元年(566年)四月,陈文帝去世,陈伯宗年少即位,其叔父陈顼专擅朝政。光大二年(568年),陈顼废陈伯宗为临海王,自立为帝,是为陈宣帝。[4]

    陈伯宗于太建二年(570年)四月逝世,时年十九岁。[5]

      

    人物关系全部

    王皇后

    妻子

    陈蒨

    父亲

    沈妙容

    母亲

    陈至泽

    儿子

    陈伯山

    哥哥

    陈伯信

    弟弟

    陈伯茂

    弟弟

    陈伯固

    弟弟

    陈伯仁

    弟弟

    陈道谭

    爷爷

    会稽穆公主

    姑姑

    信义公主

    姑姑

    陈君范

    侄子

    陈君宾

    侄子

    生平经历

    被拥即位

    陈伯宗字奉业,小字药王,为陈文帝之子,[1]永定二年(558年)二月,受封为临川王世子。文帝即位初,他就被立为皇太子。[3]

    天康元年(566年)四月,陈文帝病危,担心太子伯宗年幼柔弱,守不住皇位,便对安成王陈顼说:“我打算行兄终弟及之礼,你看如何?”以此来试探一下陈顼的态度。陈顼连忙拜叩流涕,固辞不受。陈文帝又对尚书仆射到仲举、五兵尚书孔奂说:“当今中国三方鼎峙,政事繁重,需要有一个老成持重的人当国君才能应付这种局面。所以我打算立安成王为嗣,希望你们遵照这个意思去办。”孔奂流着眼泪说:“陛下饮食失调,不久就会康复,怎么说出这样不吉利的话呢?再说皇太子年轻有为,日有进步。安成王作为皇弟,足可为周公之辅。如陛下有废立之心,我们虽然愚笨,实在不敢奉诏!”陈文帝听了自然很高兴,夸奖了一番:“古代可以托孤的直臣,今天又在你身上见到了!”[6] 过了几天,陈文帝驾崩,太子伯宗在大臣拥立下即位。诏令以安成王陈顼为骠骑大将军,进位司徒、录尚书、都督中外诸军事;中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徐度晋位司空;镇南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江州刺史章昭达为侍中,晋号征南将军;吏部尚书袁枢为尚书左仆射;吴兴太守沈钦为尚书右仆射;散骑常侍、御史中丞徐陵为吏部尚书。[7]

    傀儡皇帝

    第二年(567年)正月,陈伯宗改元光大。不久,三个辅佐大臣之间爆发权力之争。自陈伯宗即位后,刘师知、到仲举便以辅弼重臣身份,经常住在宫中,参与一切事务的决策。安成王陈顼也带了三百人进驻尚书省。[8]刘师知见丞相权力大,暗中忌妒他,[9]于是密谋想夺取陈顼的政权,但没成功,反被陈顼所杀。从此政事无论大小,都由陈顼做主决断。[10]

    放纵不羁

    陈伯宗昔在东宫,本无什么好名声,等到继承帝位后,更加放纵。居丧期间,毫无哀伤之情,仍与嫔妃住在一起,频繁地去逛妓馆,岂只是以衣蒙车纳妇,为宗正责备,还在居丧期间生子,为右师谴责。并且私藏金帛,以充后宫,国库及军需储备,没到一年,皆已空竭。太傅安成王亲承遗托,镇守宫闱,先皇遗诏中已预有说明,真是洞察秋毫,然而先帝尸骨未寒,伯宗迫不急待,也不等丧满,便派刘师知、殷不佞等人来加以诋毁。[11]

    被废去世

    光大二年(568年)正月,陈顼进位太傅,领司徒,并享受特殊待遇,可以佩剑上殿,入朝不拜。[12]始兴王陈伯茂见陈顼专政,气愤不平,经常口出恶言。[13]十一月,陈顼以陈伯宗个性太软弱、难以当大任为由发动政变,用太皇太后名义下诏废黜陈伯宗的帝位,将其降封为临海王 ,回到藩邸居住。[14]其弟陈伯茂也被黜为温麻侯,置诸别馆,随即又被陈顼派人暗杀。[15]陈顼遂自立为帝,是为陈宣帝。[16]

    太建二年(570年)四月,陈伯宗去世,时年才19岁,[5]史称陈废帝。[1]

    家庭成员

    父母

    父亲:陈文帝陈蒨[1]

    母亲:安德皇后沈妙容[2][17]

    弟弟

    二弟:始兴王陈伯茂,陈伯宗同母弟[17]

    三弟:鄱阳王陈伯山[17]

    四弟:早卒,名不详[17]

    五弟:新安王陈伯固[17]

    六弟:晋安王陈伯恭[17]

    七弟:衡阳王陈伯信[17]

    八弟:庐陵王陈伯仁[17]

    九弟:江夏王陈伯义[17]

    十弟:武陵王陈伯礼[17]

    十一弟:早卒,名不详[17]

    十二弟:永阳王陈伯智[17]

    十三弟:桂阳王陈伯谋[17]

    妻子

    王皇后,金紫光禄大夫王固之女,天嘉元年(560年),册为皇太子妃,陈伯宗即位,立为皇后。陈伯宗降为临海王,王皇后也降为临海王妃。至德年间去世。[18]

    儿子

    临海嗣王陈至泽,母王皇后,光大元年(567年)立为皇太子。陈伯宗被降为临海王后,以陈至泽为临海嗣王。陈朝灭亡后投降隋朝。[19]

    历史评价

    陈伯宗生性懦弱,陈文帝也明白他没有能力继承大业。如果陈文帝能多活几年,陈伯宗也许就能得到磨砺。但文帝偏偏英年早逝,按制度只能让儿子即位。陈伯宗即位后,由于性格软弱,只能盲目相信他人,以至于自己被权臣架空。历史学家姚思廉在《陈书》中有说到:“废帝虽然继位权重,但是仁厚懦弱,混淆是非,不经动乱就丧失帝位,大概属于帝挚、汉惠帝一类的人。世祖明白国家权力重大,陈伯宗难以承担,也不想传位于他。”[20]; “废帝仁弱无人君之气量,世祖总担心他不能承继大业,只是已立为太子,要废立事关重大,所以迁延多年。” [21]李延寿在《南史》中有曰:“临海软弱,像帝挚一样,文后即使想不借鉴殷朝的原则,可是能如愿吗?”[22];  “废帝仁厚懦弱,没有君主之器,即便是即位了,政刑还是掌握在大臣手中,因此宣太后称是文帝的遗志废黜了他。” [23]

    注释

    展开

    [a]陈伯宗的出生时间,《陈书·卷四·本纪第四纪》有具体记载是梁承圣三年五月庚寅日(554年 )。 但《陈书·卷四·本纪第四纪》又记载,陈伯宗于太建二年四月乙卯日(570年 )去世,时年十九岁。 由此推算陈伯宗的出生时间为552年(十九岁是虚岁)。所以《陈书·卷四·本纪第四纪》就在陈伯宗年龄方面自相矛盾了,出生时间有争议。

    参考资料

    展开

    [1]《南史》. 唐代: 本纪·卷九“废帝讳伯宗,字奉业,小字药王,文帝嫡长子也。”.

    [2]《陈书》. 唐代: 列传·卷一“世祖沈皇后,讳妙容,吴兴武康人也。”.

    [3]《南史》. 唐代: 本纪·卷九“永定二年二月戊辰,拜临川王世子。三年,文帝嗣位,八月庚戌,立为皇太子。”.

    [4]《资治通鉴》. 北宋: 陈纪·陈纪四原文“遂废帝为临海王,以安成王入纂。”.

    [5]《南史》. 唐代: 本纪·卷九“太建二年四月乙卯薨,时年十九。”.

    [6]《资治通鉴》. 北宋: 陈纪·陈纪三原文“太子伯宗柔弱,上忧其不能守位,谓顼曰:“吾欲遵太伯之事。”顼拜伏泣涕,固辞。上又谓仲举、奂等曰:“今三方鼎峙,四海事重,宜须长居。腾欲近则晋成,远隆殷法,卿等宜遵此意。”孔奂流涕对曰:“陛下御膳违和,痊复非久。皇太子为鼎盛,圣德日跻。安成王介弟之尊,足为周旦。若有废立之心,臣等愚,诚不敢闻诏。”上曰:“古之遗直,复见于卿。”乃以奂为太子詹事。”.

    [7]《陈书》. 唐代: 本纪·卷四“庚寅,以骠骑将军、司空、扬州刺史、新除尚书令安成王顼为骠骑大将军,进位司徒、录尚书、都督中外诸军事。丁酉,中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徐度进位司空;镇南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江州刺史章昭达为侍中,进号征南将军;镇东将军、东扬州刺史始兴王伯茂 进号征东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平北将军、南徐州刺史鄱阳王伯山进号镇北将军;吏部尚书袁枢为尚书左仆射;云麾将军、吴兴太守沈钦为尚书右仆射;新除中领军吴明彻为领军将军;新除中护军沈恪为护军将军;平南将军、湘州刺史华皎进号安南将军;散骑常侍、御史中丞徐陵为吏部尚书。”.

    [8]《陈书》列传·卷一. 唐代: “时高宗与仆射到仲举、舍人刘师知等并受遗辅政,师知与仲举恒居禁中参决众事,而高宗为扬州刺史,与左右三百人入居尚书省。”.

    [9]《陈书》列传·卷一. 唐代: “师知见高宗权重,阴忌之”.

    [10]《陈书》列传·卷一. 唐代: “其夜,于狱中赐死。自是政无大小,尽归高宗。”.

    [11]《陈书》本纪·卷四. 唐代: “伯宗昔在储宫,本无令问,及居崇极,遂骋凶淫。居处谅闇,固不哀戚,嫔嫱弗隔,就馆相仍,岂但衣车所纳,是讥宗正,衰绖生子,得诮右师。七百之祚何凭,三千之罪为大。且费引金帛,令充椒阃,内府中藏,军 备国储,未盈期稔,皆已空竭。太傅亲承顾托,镇守宫闱,遗诰绸缪,义深垣屏,而欑涂未御,翌日无淹,仍遣刘师知、殷不佞等显言排斥。”.

    [12]《陈书》. 唐代: 本纪·卷四”二年春正月己亥,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司徒、录尚书、扬州刺史安成王顼进位太傅,领司徒,加殊礼,剑履上殿。“.

    [13]《资治通鉴》陈纪·陈纪四. 北宋: “始兴王伯茂以安成王顼专政,意甚不平,屡肆恶言。”.

    [14]《南史》. 唐代: 本纪·卷九”今可特降为临海郡王,送还藩邸。“.

    [15]《资治通鉴》. 北宋: 陈纪·陈纪四原文”又下令,黜伯茂为温麻侯,置诸别馆,安成王使盗邀之于道,杀之车中。“.

    [16]《南史》列传·卷十二. 唐代: “光大二年,后下令黜废帝爲临海王,命宣帝嗣立。”.

    [17]《南史》. 唐代: 列传·卷六十五“文帝十三男:沈皇后生废帝、始兴王伯茂。严淑媛生鄱阳王伯山、晋安王伯恭。潘容华生新安王伯固。刘昭华生衡阳王伯信。王充华生庐陵王伯仁。张修容生江夏王伯义。韩修华生武陵王伯礼。江贵妃生永阳王伯智。孔贵妃生桂阳王伯谋。二男早卒,无名;伯信出继衡阳王昌。”.

    [18]陈书. 唐代: 列传·卷一“废帝王皇后,金紫光禄大夫固之女也。天嘉元年,为皇太子妃,废帝即位,立为皇后。废帝为临海王,后为临海王妃。至德中薨。”.

    [19]《陈书》. 唐代: 列传·卷一“后生临海嗣王至泽。至泽以光大元年为皇太子。太建元年,袭封临海嗣王,寻为宣惠将军,置佐史。陈亡入长安。”.

    [20]《陈书》本纪·卷四. 唐代: “临海虽继体之重,仁厚懦弱,混一是非,不惊得丧,盖帝挚、汉惠之流也。世祖知神器之重,谅难负荷,深鉴尧旨,弗传宝祚焉。”.

    [21]《陈书》本纪·卷四. 唐代: “帝仁弱无人君之器,世祖每虑不堪继业。既居冢嫡,废立事重,是以依违积载。 ”.

    [22]《南史》本纪·卷九. 唐代: “临海懦弱,有同于帝挚,文后虽欲不鉴殷道,盖亦其可得邪。”.

    [23]《南史》本纪·卷九. 唐代: “帝性仁弱,无人君之器,及即尊位,政刑皆归冢宰,故宣太后称文帝遗志而废焉。”.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4年3月21日

  • 上一篇百科:陈蒨
  • 下一篇百科:司马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