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服务百科信息网!
首页 >人物 >松赞干布
松赞干布

松赞干布

(吐蕃王朝的建立者)
松赞干布(617-650年),本名松赞,尊号松赞干布。唐代汉文史译为弃宗弄赞或弃苏农,[6] 是吐蕃王朝的建立者。[1]
松赞干布资料
  • 原名:松赞[1]
  • 登基时间:630年[2]退位时间
  • 前任:囊日松赞[1]继任
  • 出生信息:617年[1],雅嫩扎堆园的强巴敏久林宫(今拉萨市墨竹工卡县甲玛乡)[1]
  • 去世日期:650年[3] (根据吐蕃丧葬为649年)[5]
  • 民族:雅隆西补野部[1]
  • 语言:吐蕃王朝的建立者[1]
  • 主要成就:统一青藏高原,[7]正式建立吐蕃王朝,[1]创制藏文,[8]建立了一整套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9] 制定成文法[10],传入佛教[11]
  • 身份:吐蕃王朝的建立者[1]
  • 都城:逻些(今拉萨)[12]
    目录
  • 松赞干布继位后,平定吐蕃内乱,迁都逻些(今西藏拉萨),发兵攻打吐谷浑、党项、白兰等部,并占领东女国,后控制多弥,统一青藏高原。松赞干布迎娶了泥婆罗赤尊公主,促进了佛教的传入。他命人制定文字,颁行法令,创设行政制度和军事制度,设置官职品阶,统一吐蕃境内度量衡和课税制度,促进了吐蕃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确立了吐蕃的政治、军事、经济及法律等制度。贞观十五年(641年),松赞干布迎娶唐宗室女文成公主。后唐高宗即位后封他为驸马都尉、西海郡王。松赞干布又遣贵族子弟至长安入国学,学习诗书。唐高宗时,松赞干布献金银珠宝十五种,  促进了汉藏文化的交流。永徽元年(650年),松赞干布去世,(根据吐蕃王室丧葬礼仪,松赞干布卒于649年[5])其子早亡,立其孙继位,大相禄东赞代为执政。[3][4]

    《西藏通史·吐蕃卷上》中评价:“松赞干布无疑是一位杰出的领袖,他的历史性贡献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五个大的方面:一是开阔的胸怀和开放的政策,积极学习周邻地区科技与文化;一是在他在位时期创制了现行的藏文字;一是成功的军事扩张,占据了青藏高原上大片的土地,统一了青藏高原;一是建立了一整套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一是传入了佛教。”[9]

    人物关系全部

    文成公主

    妻子

    论赞弄囊

    父亲

    芒松芒赞

    孙子

    李道宗

    岳父

    噶尔·东赞

    臣子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松赞干布出生于雅嫩扎堆园的强巴敏久林宫(今拉萨市墨竹工卡县甲玛乡),父亲是囊日松赞,是雅隆西补野部的一位英雄,母亲是蔡邦氏蔡邦氏芷玛托噶。[1]在松赞干布三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囊日松赞就统一了西藏高原,吐蕃赞普成为西藏高原各部落的共主。松赞干布作为赞普的继承人,从幼年起,就在骑射、击剑、武术等方面受过严格的训练,十岁以后以武艺超群的而知名。在文化修养方面,他能背诵赞普的世系,十分熟悉历史英雄传说。他喜欢吐蕃民歌,擅长诗歌创作,常常在宴会上即兴赋诗,他是流传的吐蕃文学作品最早的创作者。[13]

    继位除逆

    在松赞干布的父亲向外扩张的同时,吐蕃内部矛盾进一步暴露。唐贞观三年(629年),吐蕃旧贵族不满统一后权力受损,发动叛乱。次年,吐蕃旧贵族进毒害死了赞普囊日松赞,年仅十三的松赞干布在王室大臣的拥护下继承王位。[1]松赞干布登上赞普宝座后,将进毒的诸人斩灭,叛离的人也重归统治。苏毗(西藏高原东北地区)在囊日松赞被毒死后脱离了吐蕃控制,松赞干布在大臣娘·莽布杰尚囊的帮助下,成功让苏毗再次归附。[2]

    后退职贵族韦·邦多日义策率韦氏家族盟誓效忠赞普,松赞干布又任命囊日松赞时代功臣琼保邦色苏孜为大相,不久,大相心生谋逆,离间松赞干布与大相娘·莽布杰尚囊的关系。娘·莽布杰尚囊听信琼保邦色苏孜,不遵松赞干布的命令,也不应召,松赞干布派兵捣毁其城堡,并暗令人将其处死。事后琼保邦色苏孜声称自己是忠臣,揭发了娘·莽布杰尚囊的反叛阴谋。琼保邦色苏孜特启松赞干布前往其居住的地方访问,松赞干布答应前往,但大臣噶尔东赞域宋在先行安设牙帐行宫返途中发现琼保邦色苏孜密谋杀害松赞干布,迅速返回禀报。琼保邦色苏孜得知阴谋败露,自刎谢罪。[14][15]

    定都拓土

    松赞干布继承父祖的事业继续开疆拓土,控制范围北边以唐古拉山和通天河河谷为界,东边从今青海玉树沿长江上游到今四川甘孜的巴塘附近,往西到雅鲁藏布江以南地区。松赞干布顺拉萨河上游向下游发展,政治中心也随之转移到逻些(今拉萨)。松赞干布经考察后,将吐蕃王朝的都城定为拉萨,并决定在拉萨红山修建宏大宫殿。[12]

    征服苏毗后,松赞干布和大臣噶尔东赞域宋征服了象雄(即羊同,位于西藏高原西部)。贞观十二年(638年),吐蕃侵犯唐弘州,唐太宗派遣使者抚慰吐蕃。松赞干布听闻突厥、吐谷浑曾娶唐朝公主为妻,便派使节带着大量金银财宝到长安,请求通婚,唐太宗没有答应。使者回到吐蕃禀报松赞干布,大唐有意嫁公主,但吐谷浑首领入朝离间,唐朝后不愿通婚。松赞干布发兵攻打吐谷浑,大获全胜。[16]后继续进攻党项、白兰等部,并占领东女国,后控制多弥,继而统一西藏高原,吐蕃一跃成为青藏高原强国,松赞干布虽没有完全占领这些邦国,却为此后吐蕃王朝的扩张确定了策略及路线图。[7]

    松赞干布统一西藏高原后,因吐蕃没有文字,周边邦国朝贡多有不便,松赞干布派遣大臣吞弥·桑布等人去天竺(印度)学习,后大臣吞弥·桑布创制藏文。[8]

    与唐和亲

    松赞干布对周边各国,采取了睦邻友好的政策,先后与泥婆罗(今尼泊尔加德满都一带)、唐朝等通婚。根据藏文史籍记述松赞干布派遣使者携带聘礼前往泥婆罗请婚,泥婆罗国王同意了这门婚事。[17]贞观八年(634年),松赞干布派遣使臣向唐朝进献贡品,请求通婚。[6][3]贞观十二年(638年),松赞干布攻占党项、白兰后,驻兵松州边境,派使节进献金银绸缎,声称前来迎接公主。不久进攻松州,松州投降吐蕃。后吐蕃进攻松州城十多天,唐军先锋牛进达乘吐蕃军毫无防备,在松州城大败。松赞干布率兵退回,并派人到长安请罪,借此再次请求通婚,唐太宗应允。两年后,松赞干布派子弟请求入唐朝国子监学习,并派大相禄东赞向唐朝进献五千两黄金以及几百种珍玩器皿,请求通婚。唐太宗答应将文成公主许配给他。[16]贞观十五年(641),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唐朝令江夏王道宗持节护送,松赞干布领兵在河源亲迎。松赞干布见到道宗,行子婿之礼,十分恭敬,感叹大国服饰之美。归国后,松赞干布称其祖先还没有与大国通婚的,所以特为公主建筑城池以示后代。[18]

    文成公主进藏后,松赞干布积极推进学习中原文化,派各首领子弟入国学,学习《诗》《书》,[6]并借鉴唐朝制度,进行了在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改革。[19][20]唐朝也对吐蕃学习中原文化和技术予以支持,唐高宗即位后,授松赞干布驸马都尉,封为西海郡王,并赏赐绸缎。松赞干布献金银珠宝十五种祭献昭陵。高宗进封他为躴王,赏赐甚丰。松赞干布又请赐蚕种、酒工及制碾、磨等物的工匠,得到唐高宗允许。[6][21]

    人物去世

    永徽元年(650年),松赞干布去世,(根据吐蕃王室丧葬礼仪,松赞干布卒于649年[5])其子贡松贡赞早亡,立其孙芒伦芒赞继任,因其孙年幼不能主事,所以大相禄东赞代为执政。[3][4]《柱间史——松赞干布遗训》中记载,松赞干布去世后,王室延阿雅苯波教徒在雅隆顿噶塘修建了赞普的陵墓。[22]

    为政举措

    内政方面

    松赞干布在建立吐蕃王朝初期,采取分封的方式满足军功贵族的利益需求,后逐渐形成18个大的行政单位,有卫茹雪钦(拉萨河流域),是乃切宫 (今乃东)、雅隆索卡 (今山南泽当) 、秦昂地区 (今琼结)等地区,是松干赞布时期的行政区划。这些在赞普和大小不等的贵族控制之下的地区,成为吐蕃王朝的有机组成部分。[23]

    松赞干布在位时,在统一全蕃的基础上进行了政体改革,效仿唐朝制度,建立吐蕃制度。松赞干布将中央大官分为两大类:赞普为最高统治者,下设大相,副相各一名,总管全国政事,当国家大事需要讨论时,并非赞普一人独断。[20]相位下又设一名都护,管理属部、军事征讨等事务。增设内大相、内副相、内小相各一人,管理内务。这些官员等级分明,为贵族世袭,通常会在名前加“论”或“尚”。“论”是指与王室有直接亲属关系的大臣;“尚”是指和王室通婚的大贵族的官职。[24]松赞干布在官吏制度上还制定了官阶品级制度,向各级官员颁发告身(一种章饰),分六种,各有大小二等,共十二等。最上等为瑟瑟(翡翠),次为金、银、镀金、铜、铁。[6]这样加强了王臣内部的凝聚力,有利于加强松赞干布的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20][24][25]

    经济方面

    松赞干布迁都后,为稳定社会、促进经济发展建立了基础。松赞干布结合吐蕃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效仿唐朝的均田制,施行了一种比较特殊的均田制。根据自由民在吐蕃社会所处的重要地位,他下令,把王田和一部分国家财物分给了贫苦的自由民,开拓荒地,并登记平民的户口和耕地面积,并征收土地固定赋税。松赞干布还将土地分配法还推行到奴隶中,耕种王田的每户奴隶可按劳动力的多少分配一份土地,也立有专门的户籍册,并规定了所使用的土地及担负的租赋与劳役,农业、畜牧业等生产水平。这些举措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缓和了吐蕃社会的矛盾,使一部分女里转化为农奴,增加了社会财富,也使农业、畜牧业等生产技术大大提高。[19]

    松赞干布建立了赋税制度和土地分配制度,从农牧民征收的赋税成为王室和政府的经济收入,并任用了一批贤能之士管理生产,如任用挥桑扬敦为大臣管理移民事宜。随着社会水平的提高,松赞干布派遣了大量奴隶在天竺、唐朝、西域各国经商,并统一了吐蕃境内各地的度量衡制度,促进了吐蕃的贸易发展,加强了吐蕃各地的经济联系。[19]

    军事方面

    松赞干布革除吐原来旧的部落兵制,仿照唐朝的府兵制,建立起一套严密的军事组织,将吐蕃全境分为四个如[a],卫如、约如、叶如、藏如,[26]每个如又分为上下两个支如,其 中除卫如只设7个千户府和1个下千户府,其余3个如各设有8个千户府和1千个下千户府,合计吐蕃共有31个千户府和4个下千户府。千户府既是军事组织,也是行政组织,都设有专职军官,每个支如的马匹有不同毛色,旗帜也各有区别。因军事和行政合一,征战时为士兵,平常则为农为牧。吐蕃军队成为一支兵牧合一、一支集备战、生产、参战于于一体的新型军队,军事力量从数量和质量方面都得到了增强。[27]

    法律方面

    松赞干布时期藏族法律制度由习惯法向成文法过渡,文字出现后,在原有习惯规范的基础上加以完善,通过制定程序成为成文法。松赞干布大量吸收借鉴其他民族先进法律制度,尤其是唐代法律典籍,制定西藏多部法律法规。[28]在组织法方面,松赞干布颁布了一部法律为《以万当十之法》,这个法典明确的规定了吐蕃王朝组织的最高领导是赞普,赞普的下面还有有贡伦、朗伦、噶伦三大系统,三大系统有各自分管具体某一行业的大臣。臣相是根据以功劳确定地位,而且臣相还是由赞普任命的。[29]

    在刑事法律方面,松赞干布颁布了“十善之法”,规定不能杀生,杀人者偿命价千金;不偷盗,偷盗者退赔赃物;不抢人,抢人者偿还原物;不奸淫,奸淫者处以罚金”等。为维护当时王室,颁布了《王朝准则之法》《王位尊严法规》《盗窃追赔法》等。为保护公民人身安全,颁布了《纵犬伤人赔偿法》《狞猎伤人赔偿法》等。[29]

    在民事法律方面,松赞干布时期的法律确认了当时的法律确认了一夫一妻、一妻多夫和一夫多妻的婚姻家庭制度,对转房制度和再婚制度也进行了一定的规范。在财产继承方面,财产继承的依序为子女、夫妻、父母、兄弟姐妹、亲戚、好友、村寨等。《法律二十条》对杀人、盗窃、争斗、诚信、学习、邻里关系、品性等多个方面进行了一定的规定,用于规范人们的行为,教化人民的思想,维护社会的稳定。[29]

    文化方面

    松赞干布建立吐蕃以前,吐蕃没有文字,藏文是松赞干布时期出现的。[30]松赞干布统一西藏高原后并由此产生强烈的现实需要,边邦邻国前来朝贡,吐蕃当时尚无文字,只能以口信传旨,[31]推动了藏文的创制,由大臣吞弥·桑布扎具体完成。公元7世纪初,松赞干布选派大臣吞弥·桑布扎等16人到天竺(印度)学习,后吞弥·桑布扎创造藏文。松赞干布拜吞弥·桑布扎为师,潜心学习藏文三年。藏文创制为后世将梵文和其他佛经翻译成藏文产生了根本影响。[8]

    外交方面

    松赞干布对周边各国,采取了睦邻友好的政策,先后与泥婆罗(今尼泊尔加德满都一带)、唐朝等通婚。根据藏文史籍记述松赞干布派遣噶尔东赞和吞弥·桑布扎前往请婚,他们携带的聘礼金币一千枚、金粉一升和镶有人工与天然珍宝的缨珞等。请婚者经过艰辛努力为赞普松赞干布赢得这门婚事。临行前,泥婆罗国王答应了女儿赤尊公主的请求,将稀有的释迦牟尼不动金刚、慈氏法轮和自成旗檀度母三尊佛像,珍宝、翻白草(一种药用植物)、天然宝石(云)、琉璃气化钵等送给赤尊。赤尊公主的入蕃对佛教传人吐蕃起了一定的作用。[17]赤尊公主入藏,对吐蕃而言不仅是一次政治联姻,而且是一次大规模的文化交融,吐蕃在引进佛教的同时,也从尼泊尔引进了先进的政治文明、包括典章制度等。[32]

    贞观十二年(638年),松赞干布以大军压境求娶唐朝公主,[16]贞观十五年(641),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6]据藏文史书记载,文成公主入藏携带了大批物品、物种、书籍等,包括大量珍宝、镶嵌有金玉的经史典籍,饮食日用的炊具茶具,黄金宝鞍、碧玉马蹬,特制的狮子锦缎八鸟图绸子,各种精妙的工巧技艺,可以供公主使用一生的绫罗绸缎及华美无比的各色衣服两万件,汉地卜算书籍 300卷、工艺书籍 60种,治疗44 种疾病的药品与百种医学诊断书。在佛教方面,文成公主带去了释迦牟尼 12 岁身量佛像一尊,该佛像至今仍被供奉于大昭寺内。公主还带去佛经 360 部,促成了佛教在吐蕃的兴起。随文成公主入藏的有 25 位宫女及 600 名待者,其中包括不少工艺技术人员,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吐蕃社会物质与精神文明的长足进步。[33]文成公主入藏后,促进了吐蕃与唐朝之间的友好往来。唐太宗远征辽东返回,松赞干布立即派禄东赞入长安上奉表文,并献上黄金铸成的高七尺的金鹅一只。[3]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唐朝使臣王玄策赴西域途中在中天竺被劫,松赞干布闻讯立即派出精兵,击败了中天竺劫贼,并派使臣将其执献长安。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李世民去世后,太子李治继位,授松赞干布驸马都尉,封爵西海郡王。松赞干布致书唐朝宰相长孙无忌表示:如果在朝廷内外有人借高宗新立发动叛乱,他将亲自点兵赴难,共同讨伐叛贼。同时献金银珠宝十五种祭献昭陵。高宗进封他为躴王,赏赐甚丰。[34]随着文成公主的入藏,唐蕃之间的友好往来拉开帷幕,源源不断的吐蕃贵族子弟被派到长安求学唐朝的典章制度。松赞干布将在唐朝的学习所得运用于吐蕃的治理中,使得吐蕃王朝愈发强大。[32]

    宗教方面

    松赞干普在位时期,迎娶泥婆罗的赤尊公主,修筑了逻些白哈尔林佛堂 (即拉萨大昭寺),并在四如之地也建造了诸佛堂,又修建了扎拉佛堂 (即拉萨药王山佛堂)。又命吞弥·桑布扎受命前往天竺迎取佛经和文字蓝本,吞弥·桑布扎带着天竺文人李敬和寻访到的《宝云经》《白莲花宝顶经》《五部陀罗尼经》《十善法》等经卷而归。文成公主出嫁吐蕃后,居拉萨小昭寺,从汉地迎请来的释迦牟尼金像亦供奉于小昭寺。[11]

    人物评价

    《通鉴纪事本末》中评价:“松赞干布的勇气与谋略令周围的国家感到恐惧。”[35]

    意大利学者图齐评价:“松赞干布国王皈依或广泛传播了佛教,这大概是没有问题的。” [36]

    藏族根敦群培在《白史》中评价:“”松赞干布有三大功绩,一扩大了吐蕃的领土;二创制了前所未有的文字;三开始弘扬释迦牟尼的法宝(佛教)。”[9]

    《西藏通史·吐蕃卷上》中评价:“松赞干布无疑是一位杰出的领袖,他的历史性贡献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五个大的方面:一是开阔的胸怀和开放的政策,积极学习周邻地区科技与文化;一是在他在位时期创制了现行的藏文字;一是成功的军事扩张,占据了青藏高原上大片的土地,统一了青藏高原;一是建立了一整套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一是传入了佛教。”[9]

    家族成员

    关系

    人物

    父亲

    囊日松赞[1]

    母亲

    蔡邦氏芷玛托噶[1]

    妻子

    泥婆罗赤尊公主[17]

    唐朝文成公主[18]

    象雄妃李提曼[37]

    茹容妃 [37]

    孟妃赤姜[37]

    儿子

    贡日贡赞[4]

    孙子

    芒松芒赞[4]

    人物争议

    去世时间

    关于松赞干布的逝世时间,有两种说法。一说为永徽元年(650年)。《旧唐书》记载,永徽元年,松赞干布去世。[3]学者张旭在《吐蕃的王族葬礼——兼论松赞干布卒年》中认为是松赞干布逝世时间是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因吐蕃王室成员,包括赞普,逝世后秘不发丧、隐匿或停厝,第二年才向外公布死讯,第三年举行葬礼。藏文写卷记载,永徽元年 (650),吐蕃隐匿赞普祖父的遗骸,但是没有逝世时间的明确记载。依据吐蕃王室丧葬礼仪,永徽元年隐匿遗骸,那么,前一年,即贞观二十三年(649),是松赞干布逝世时间。[5]

    法律制度

    关于松赞干布时期藏族法律制度的内容,由于史料缺乏、语言限制等原因,学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学者陈庆英在《藏族部落制度研究》中认为,松赞干布制定颁布了六大法律,即《王廷十万法》《十万顶具鹿之法》《伦常道德准则》《强弱诉决之法》《权势决断之法》《国库修内之法》。恰白·次旦平措主编的《西藏通史———松石宝串》中表述,松赞干布制定了以“六大法典”为中心的“基础三十六制”,“六大法典”应是六六大计法、度量衡标准法、伦常道德法、敬强扶弱法、判决势力者的法律、内库家法。陈庆英在《藏族部落制度研究》中对松赞干布时期藏族法律制度的叙述、分析有前后不一致的问题,如在前面叙述时确定松赞干布颁布六大法律,但其后又推断这“六法”不一定都是在松赞时代制定的。[38]

    布达拉宫

    松赞干布修建布达拉宫的原因有两种说法,一说为文成公主而建,《旧唐书》记载,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后,称其祖先还没有与大国通婚的,所以特为公主建筑城池以示后代。[3]另一说为布达拉宫的修建与泥婆罗赤尊公主有关。《柱间史》记载,赤尊公主向松赞干布建议扩建宫室抵御外敌,于是松赞干布在红山上修建了布达拉宫。《王统世系明鉴》也记载,赤尊公主为了吐蕃安全筹划修建一座雄伟的大城,王宫罗成后,赞普和大臣们举行盛宴庆祝。[39]

    人物轶事

    少年立志

    松赞干布的父亲是个十分好客的国王,他常常为贵宾和自己的臣属举行盛大宴会。这种豪华的宴会,少年时期的松赞干布也非常喜欢,他认真地练习着应酬的礼节和背诵预先拟好的对答,模仿自己的父亲做出一副王者的矜持。松赞干布因此听到的永远是阿谀赞美,愈加相信赞普是天神的古老传说,把自已当作天生的主宰。初兴的吐蕃呈现出一种蓬勃的景象,松赞干布觉得自己有把这种形势向前推进的责任。他对于未来充满信心,立志要把吐蕃的声威传播到世界各处,要给吐蕃的自由民荣誉和幸福。[40]

    穿汉服

    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嫁入吐蕃,由唐太宗的族弟江夏王李道宗护送,松赞干布带兵在吐谷浑和吐蕃的边界拍海(扎陵海)已驻营多日,等候迎亲。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会面后,十分爱慕公主。高原生活简单随意,松赞干布对文成公主从人众多,嫁妆丰厚,礼节繁褥十分新奇。松赞干布对江夏王道宗很是恭敬,执子婿礼,还表示要为公主建筑宫室,让她如在在唐朝生活一样。 为了显示汉藏一家,松赞干布穿上唐朝赠的衣带,以唐朝驸马的吉服装扮自己。松赞干布是第一个穿汉族服装的吐蕃人。[41]

    降服魔神

    松赞干布处于吐蕃原始宗教占统治地位的时代。幼年时,神灵的影子已深深印在他的脑海里。松赞干布并不惧怕现实的敌人,他有信心和勇气战胜强大的敌人,但在无影无形的魔神面前,松赞干布便毫无力量。因为根据原始宗教的解释,魔神不畏惧强大的武力,也不能以金钱和财物收买。总之,用世俗的方法是不能对付魔神的。因此,松赞干布现实的胜利愈大,精神上对魔神的恐惧愈重。佛教的传入帮助松赞干布解决了这个难题。自赤尊公主和文成公主相继入吐蕃,她们都信仰佛教。松赞干布开始修建佛殿,只是为了取悦两位王后,对佛教没有信仰,也没有特殊的好感。但佛教徒不敬畏魔神,更不加避忌也不为魔神所侵害。后佛教兴盛以后,还有许多降伏魔神,使之成为护法神的神话。在吐蕃当时的社会制度下,护法神也就是佛菩萨的家臣和奴隶。松赞干布终于找到了制伏魔神的力量。[42]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年份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1993年

    松赞干布[43]

    庄辉明著

    新蕾出版社

    2015年

    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44]

    大行道动漫编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20年

    松赞干布传[45]

    《幸福拉萨文库》编委会

    西藏人民出版社

    2023年

    柱间史——松赞干布遗训[46]

    卢亚军译注

    青海人民出版社

    影视形象

    时间

    类型

    影视剧

    扮演者

    1986年

    电影

    文成公主[47]

    王伯昭

    1988年

    电影

    松赞干布[48]

    扎西顿珠

    1999年

    电视剧

    文成公主[49]

    索仁次朗

    2001年

    电视剧

    文成公主[50]

    仁青顿珠

    2001年

    电视剧

    锦绣良缘[51]

    戴少民

    2009年

    纪录片

    文成公主[52]

    \

    戏曲形象

    戏曲种类

    名称

    创排

    导演

    藏戏

    松赞干布[53]

    青海省藏剧团

    仁青加、南拉太[54]

    粤剧

    文成公主[55]

    广州粤剧院

    童薇薇

    后世纪念

    陵墓

    藏王墓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琼结县城琼结河南,包括本惹山南麓和东嘎沟口。1959,由文化部文物局组织的西藏文物调查团对此处的墓葬进行勘查,证明了这里就是公元7~9世纪吐蕃历代赞普藏王的墓葬群。 [56]松赞干布墓是藏王墓现存建筑中造型巨大、气势恢宏的陵墓建筑之一,是吐蕃时期陵墓建筑艺术的代表。陵墓之上现存小殿已经被改为佛殿,从文献记载中推断出它原有的功能是一座专门用于祭祀的建筑享堂。陵墓尚未进行发掘,但从藏文文献《五部遗教》相关记载可知,陵内建有五室,中央墓室葬有松赞干布及两个妃子文成公主和赤尊公主。四面各建一室,均有墓道与主室相通,陪葬品有松赞干布生前用具及大量武器、珍宝和金银器。松赞干布墓建成之后,由内相负责管理,并派专人守护墓地、陵堂和宝物。除每年前来祭奠的王族成员外,所有的人、畜都不得靠近王陵。在每年的大祭当中,都要供奉各种珍宝、服饰和马匹等动物。[57]

    故里及纪念馆

    松赞干布的故里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墨竹工卡县甲玛乡,在吐蕃王朝时期,甲玛乡是王室大臣会盟、征战、兼并的活动中心,公元617年松赞干布出生于此地,因此甲玛乡被称为藏王松赞干布的故里。[58]2007年以来,工卡县先后投入3500万元制定实施了“甲玛景区开发建设规划”,先后建设了甲玛景区入口大门、松赞干布纪念馆及吐蕃时期古城墙保护、庄园遗址恢复、松赞拉康维修、赤康拉康等众多项目。[59]2010年8月25日,松赞干布纪念馆正式开门迎客,松赞干布纪念馆占地 4000 多平方米,围绕松赞干布生前事迹,通过一统高原、复兴吐蕃、革新立法、发展经济、创制藏文、迎娶王妃、推崇佛教、唐蕃友好、

    社稷如一等特色展厅,再现了藏王松赞干布时期吐蕃王朝的历史盛况。[60]2011年,甲玛景区正式对外开放。[59]

    松赞文化艺术节

    2007年,松赞干布的故里西藏自治区墨竹工卡县举行了首届甲玛松赞文化艺术节。[61]2022年墨竹工卡“松赞”文化旅游节暨第五届“油菜花”节是在成功举办两届“松赞”文化艺术节和四届“油菜花”文化旅游节的基础上,是在墨竹工卡县喜迎党的二十大、奋进新征程的关键时期举办的一场综合性活动。[62]甲玛松赞文化节内容正日益丰富,成为广大农牧民展示歌舞的舞台,也是当地群众销售土特产品、旅游文化纪念品的重要载体。[61]

    注释

    展开

    [a]藏语部的意思

    参考资料

    展开

    [1]张云、林冠群主编. 西藏通史 吐蕃卷上[M]. 北京: 中国藏学出版社, 2016年: 4-7.

    [2]张云、林冠群主编. 西藏通史 吐蕃卷上[M]. 北京: 中国藏学出版社, 2016年: 14-15.

    [3]旧唐书. 后晋: 列传一百四十六.

    [4]张云、林冠群主编. 西藏通史 吐蕃卷上[M]. 北京: 中国藏学出版社, 2016年: 4-41.

    [5]张旭. 吐蕃的王族葬礼——兼论松赞干布卒年[J]. 敦煌学辑刊, 2016, (4): 39-51.

    [6]新唐书. 北宋: 列传卷一百四十一.

    [7]张云、林冠群主编. 西藏通史 吐蕃卷上[M]. 北京: 中国藏学出版社, 2016年: 14-19.

    [8]张云、林冠群主编. 西藏通史 吐蕃卷上[M]. 北京: 中国藏学出版社, 2016年: 27-29.

    [9]张云、林冠群主编. 西藏通史 吐蕃卷上[M]. 北京: 中国藏学出版社, 2016年: 40.

    [10]张云、林冠群主编. 西藏通史 吐蕃卷上[M]. 北京: 中国藏学出版社, 2016年: 35.

    [11]张云、林冠群主编. 西藏通史 吐蕃卷上[M]. 北京: 中国藏学出版社, 2016年: 38.

    [12]张云、林冠群主编. 西藏通史 吐蕃卷上[M]. 北京: 中国藏学出版社, 2016年: 10-12.

    [13]王忠. 松赞干布传[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61: 12-16.

    [14]王尧 、陈践译注. 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M]. 北京: 民族出版社, 1999: 52-53、165-166.

    [15]张云、林冠群主编. 西藏通史 吐蕃卷上[M]. 北京: 中国藏学出版社, 2016年: 8-10.

    [16]司马光. 资治通鉴. 北宋: 唐纪十一.

    [17]张云、林冠群主编. 西藏通史 吐蕃卷上[M]. 北京: 中国藏学出版社, 2016年: 21-22.

    [18]王溥. 唐会要. 宋: 卷六.

    [19]格桑达吉. 松赞干布经济思想初探[J]. 中国藏学, 1989, (04): 113-117+135.

    [20]张继文. 李世民与松赞干布的政治策略比较研究[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4-7: 27-29.

    [21]张云、林冠群主编. 西藏通史 吐蕃卷上[M]. 北京: 中国藏学出版社, 2016年: 25.

    [22]卢亚军译. 柱间史——松赞干布遗训. 兰州: 甘肃教育出版社, 1997年: 189.

    [23]张云、林冠群主编. 西藏通史 吐蕃卷上[M]. 北京: 中国藏学出版社, 2016年: 30.

    [24]董莉英. 彼得一世和松赞干布改革之比较[J].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 (04): 31-37.

    [25]张云、林冠群主编. 西藏通史 吐蕃卷上[M]. 北京: 中国藏学出版社, 2016年: 33-34.

    [26]张云、林冠群主编. 西藏通史 吐蕃卷上[M]. 北京: 中国藏学出版社, 2016年: 31.

    [27]李燕. 论松赞干布的军事改革[J].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 (06): 18-20.

    [28]陈永胜. 松赞干布时期藏族基本法律制度初探[J]. 民族研究, 2003, (06): 93-97+109-110.

    [29]陈玉秀. 论松赞干布时期的法律制度[J]. 法制与社会, 2021, (06): 175-176.

    [30]黄布凡、马德. 敦煌藏文吐蕃史文译注[M]. 兰州: 甘肃教育出版社, 2000: 241.

    [31]卢亚军译. 柱间史——松赞干布遗训. 兰州: 甘肃教育出版社, 1997年: 66.

    [32]罗勇. 透过吉隆古道浅析松赞干布对唐与尼泊尔的不同政策[J]. 西藏发展论坛, 2014, (4): 74-80.

    [33]张云、林冠群主编. 西藏通史 吐蕃卷上[M]. 北京: 中国藏学出版社, 2016年: 23-24.

    [34]司马光. 资治通鉴. 北宋: 唐纪十五.

    [35]袁枢 . 通鉴纪事本末. 南宋: 卷二十九.

    [36]石硕. 松赞干布时代佛教文化传入之实际面貌与地位[J].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 (03): 97-101.

    [37]张云、林冠群主编. 西藏通史 吐蕃卷上[M]. 北京: 中国藏学出版社, 2016年: 20.

    [38]陈永胜. 松赞干布时期藏族基本法律制度初探[J]. 民族研究, 2003, (6): 93-97109-110.

    [39]张云、林冠群主编. 西藏通史 吐蕃卷上[M]. 北京: 中国藏学出版社, 2016年: 12-13.

    [40]王忠. 松赞干布传[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61: 17.

    [41]王忠. 松赞干布传[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61: 34-35.

    [42]王忠. 松赞干布传[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61: 71-72.

    [43]松赞干布.豆瓣读书. [2023-08-01].

    [44]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豆瓣读书. [2023-08-01].

    [45]松赞干布传.豆瓣读书. [2023-08-01].

    [46]柱间史——松赞干布遗训.豆瓣读书. [2023-08-01].

    [47]文成公主 (1986).豆瓣电影. [2023-08-01].

    [48]松赞干布 (1988).豆瓣电影. [2023-08-01].

    [49]文成公主 (1999).豆瓣电影. [2023-08-01].

    [50]文成公主 (2001).豆瓣电影. [2023-08-01].

    [51]锦绣良缘 (2001).豆瓣电影. [2023-08-01].

    [52]文成公主 (2009).豆瓣电影. [2023-08-01].

    [53]切吉卓玛. 浅谈青海藏戏的音乐艺术特色——兼评大型历史藏戏《松赞干布》的音乐特色[J]. 当代戏剧, 2019, (2): 69-70.

    [54]曹宇. 藏戏《松赞干布》:民族和谐的恢宏赞歌_央广网.央广网新闻. [2023-08-01].

    [55]大型新编历史粤剧《文成公主》广州大剧院首演.人民网. [2023-08-01].

    [56]藏王墓.丝绸之路世界遗产. [2023-08-01].

    [57]古代的陵墓建筑.中国西藏网. [2023-08-01].

    [58] [走进松赞干布故乡墨竹工卡]:藏王故里有故事 民生工程普惠民.央广网. [2023-08-01].

    [59]甲玛景区正式对外开放.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 [2023-08-01].

    [60]滕军伟. 西藏松赞干布纪念馆开馆[N]. 中国文物报, 2010-08-27, 001版.

    [61]第二届松赞文化艺术节甲玛乡举.中国西藏旅游网. [2023-08-01].

    [62]“松赞”文化旅游节15日开幕.中国西藏网. [2023-08-01].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4年3月20日

  • 上一篇百科:郑一嫂
  • 下一篇百科:李道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