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服务百科信息网!
首页 >人物 >叶问
叶问

叶问

(咏春拳宗师)
叶问(1893年10月1日—1972年12月1日),原名叶继问,曾用名叶溢[1],祖籍广东省南海县桑园(今佛山市禅城区),著名武术家,咏春拳宗师。[2][3][4]
叶问资料
  • 外文名:Ip Man
  • 原名:叶继问
  • 国籍:中国星座
  • 出生日期:1893年10月1日
  • 去世日期:1972年12月1日
  • 出生地:广东身高
  • 职业:武术家
  • 配偶:张永成子女
  • 叶问生于佛山的一个富庶之家,从小受到家庭的儒家教育,佛山咏春拳宗师梁赞的弟子陈华顺租用叶问家的宗祠设馆授徒,叶问七岁时拜陈华顺为师开始学习咏春。师父陈华顺在教导了叶问六年后病逝,叶问按师嘱随师兄吴仲素继续学了三年咏春。1908年叶问赴香港求学,就读于赤柱圣士提反书院, 认识咏春宗师梁赞的长子梁璧,并跟随他深造咏春功夫三年多。[2][3]1914年(民国三年)叶问回到佛山后,多从事军、警方面的工作。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抗日战争爆发,佛山沦陷后叶问因不愿为日军做事,生活艰难贫苦。为生计,叶问在1941年(民国三十年)在佛山永安路联昌花纱行内首次开始开馆教拳。1949年,叶问离开佛山赴香港定居,此后二十多年里,叶问在香港多地开设拳馆授徒,致力于教授和发扬咏春拳,门下弟子遍及社会各阶层。1972年12月1日,叶问在香港病逝,享年七十九岁。[4][3][5]

    叶问作为咏春拳的一代宗师,带动了咏春拳的发展,敢于创新的教学方法使得使门下弟子易学善用,融会贯通,在他逝世后,门下弟子继承其遗志,将咏春推广到了世界各地。[6][7]

    人物关系全部

    张永成

    妻子

    叶准

    儿子

    叶正

    儿子

    叶少华

    儿子

    卢文锦

    外甥

    陈华顺

    老师

    梁璧

    老师

    吴仲素

    师兄

    李小龙

    学生

    黄淳梁

    学生

    招允

    学生

    梁相

    学生

    左划查看更多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叶问,原名叶继问,1893年10月1日(清光绪癸巳年九月初五)出生在广东省南海县佛山镇桑园(今佛山市禅城区),六岁开始曾到佛山桑园大街云草私塾读书。叶问家里曾将叶氏宗祠租用给南海拳王梁赞首徒陈华顺教授咏春,七岁时的叶问经常跑到宗祠看陈华顺教拳,渐渐对咏春产生兴趣,想要拜陈华顺为师学习咏春拳。叶问的母亲考虑到学功夫对年幼的叶问的身体会有帮助,便同意叶问拜师学艺。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叶问在陈华顺的教导下开始学习咏春,同门的师兄还有雷汝济,吴仲素、吴小鲁、何汉侣等。师父陈华顺在教导了叶问六年后,于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病逝,临终前叮嘱吴仲素照顾好年仅十三岁的叶问,帮助他继续学习咏春。叶问则按照师嘱到师兄吴仲素门下武馆跟其弟子一起学习,和馆中武艺最好的阮奇才、姚才一起被誉为“咏春三雄”。[2]

    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叶问得到姻亲庞伟庭的资助赴香港求学,就读于赤柱圣士提反书院,[8]在香港时,叶问认识了南北行(旅馆)的少东,少东目睹叶问一个人打败两个“差仔”,介绍叶问认识了当时在南北行吃住的梁璧(咏春宗师梁赞的长子),第一次见面叶问就和梁璧进行了比试,最后却被一招打倒在地,叶问因此曾一度自我怀疑,想要放弃咏春。几天后梁璧约见叶问,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并称赞了叶问的功夫,并提出让叶问跟随自己学习,而且不收学费。从此跟随梁璧深造咏春功夫三年多,叶问没有叫过梁璧师傅,却又直言梁璧教给他的是最好的咏春功夫。[2]在香港完成学业后,因兄长叶继格在日本神户开贸易公司,21岁的叶问又到日本想要求学深造,但不久后叶问因不肯在路过一个顶端有神社的山岗时下车示敬而和日本警察发生冲突,最后被日本警察找上门递解出境。[9]

    1914年(民国三年)到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的时间里, 叶问回到佛山,并娶了清末大臣张荫垣的侄女张永成,两人的子女为学准(叶准)、学正(叶正)、雅心(适伍)、雅媛(适吴)。婚后叶问大部分时间都没有工作,只在抗战前曾任广州市花捐(公娼税收)总局稽查。[3][10]叶问工作之余时常和武林人士来往,主要为切磋武艺,佛山叶问也因此声名远扬。叶问还经常和同门探讨,交换咏春的心得,在自家的大花园里互相藕手,大厅一角还放置着一个木人桩,叶问经常在这里练习咏春。[10][9]

    日据时期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抗日战争爆发,日本侵略军南侵佛山,佛山沦陷后,叶问一家所居住的大宅被后来的佛山警务处长李道轩征用,生活艰难贫苦,一家人时常吃不上饭,好在有好友周清泉的接济才得以度日。叶问为了报答周清泉的这份恩情,答应教授其子周清耀学咏春,并在1941年(民国三十年)至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间在佛山永安路联昌花纱行内开馆进行教拳,周清泉之子周光耀、外甥伦佳,以及郭富、陈志新、吕应、周细等成为了叶问的第一批门徒。[11]

    抗战胜利后,叶问再次担任警职,历任国民党佛山警察局刑侦队队长、督察长、代理局长等,曾侦破佛山沙坊之劫案,并在升平戏院内亲擒劫匪,得到上级的赏识。[3]

    香港授徒

    由于佛山毗邻港澳以及相应的政治经济等因素,大批武林人士走出国门到海外谋生,为了养家,叶问也在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11月赴往澳门找工作。[7]

    1949年10月叶问从澳门回到到香港定居[3],因初到香港难找职业,生活艰难困苦。为谋生计,1950年7月,在好友李民的介绍和安排下,叶问在九龙大南街饭店职工总会开设第一个咏春班,收梁相、骆耀和其他公会职工共八人为开班后的第一批弟子,之后陆续前来求技的有徐尚田、叶步青、招允等。[12]叶问教拳从不挂牌,也不卖招生广告,以便拥有选择收徒弟的主动权,只要学者有心学技,他就会全力传授。[7]

    晚年病逝

    由于来学咏春拳的人越来越多,晚年的叶问一直在香港致力于教授和发扬咏春拳,于1953年至1965年先后在九龙汝洲街三太子庙、九龙饭店职工总会、九龙油麻地利达街、李郑村屋、香港大埔道61号兴业大厦、大角咀福全街大生饭店设馆教拳[7],期间还在新蒲岗衍庆街教过香港警务人员学咏春。1965至1972年,叶问回到通菜街住所,因年纪大,只作个别教授。1968年,叶问收梁挺为“封门弟子”,在余下几年里不断把毕生所学传授给梁挺。1972年12月1日,叶问在香港病逝,享年79岁 。[3][5]

    相关人物

    关系

    人物

    简介

    父亲

    叶蔼多

    佛山望族

    母亲

    吴瑞

    -

    哥哥

    叶继格

    曾在日本神户开办贸易公司

    姐姐

    适庞

    后嫁给香港富商庞伟庭的儿子

    妹妹

    适傅

    -

    妻子

    张永成

    清朝大臣张荫桓的侄女

    不详

    上海人,于香港和叶问生有一子叶少华

    长子

    叶准

    1924年出生,叶问去世后致力于推广咏春拳术

    次子

    叶正

    1936年出生,叶问去世后致力于推广咏春拳术

    三子

    叶少华

    香港出生

    女儿

    适伍

    -

    女儿

    适吴

    -

    师傅

    陈华顺

    咏春拳宗师梁赞的徒弟

    师傅

    吴仲素

    陈华顺的徒弟,叶问的师兄

    师傅

    梁璧

    咏春拳宗师梁赞长子

    弟子

    周光耀

    1941年-1943年间,在永安路联昌花纱行内跟随叶问学习咏春,叶问首批弟子之一

    弟子

    伦佳

    1941年-1943年间,在永安路联昌花纱行内跟随叶问学习咏春,叶问首批弟子之一

    弟子

    郭富

    1941年-1943年间,在永安路联昌花纱行内跟随叶问学习咏春,叶问首批弟子之一

    弟子

    梁相

    1950年-1953年叶问在香港九龙大南街饭店职工总会开班的首批弟子之一

    弟子

    骆耀

    1950年-1953年叶问在香港九龙大南街饭店职工总会开班的首批弟子之一

    弟子

    徐尚田

    1950年-1953年叶问在香港九龙大南街饭店职工总会开班的首批弟子之一

    弟子

    叶步青

    1950年-1953年叶问在香港九龙大南街饭店职工总会开班的首批弟子之一

    弟子

    招允

    1950年-1953年叶问在香港九龙大南街饭店职工总会开班的首批弟子之一

    弟子

    黄淳梁

    1953年-1954年在香港海坛街跟随叶问学习咏春

    弟子

    卢文锦

    1954年-1955年在香港九龙大南街饭店职工总会跟随叶问学习咏春

    弟子

    李小龙

    1955年-1957年在香港拜叶问为师,后凭借功夫闻名世界

    资料来源[14][15][16][17]

    人物影响

    教学特点

    叶问重视初学者的基本训练,从不限制课程的训练时间,只有当学徒达到他的要求后,才会进一步进行新的课程教学。这种渐进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咏春拳的技巧和精髓。叶问教学的另一个特点是量才而教。他深知每个学者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各不相同,因此他在开始教学前,会先了解学者的心理、个性、身体状况、知识水平、文化修养以及吸收能力等。然后,根据学者的个体差异,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计划,使学者更易于学习和吸收所授课程。为了培养学者对咏春拳的兴趣和信心,叶问注重黐手和自由搏击的练习。这些实践性的训练方式能够让学者亲身体验咏春拳的实战技巧,增强对技术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引导学者深入研究咏春拳法度和木人桩,从而提高其技艺水平。在教拳的过程中,叶问还不断吸收现代科学知识,如力学和几何学等,来解释咏春拳的法度,加以融会贯通。 [7]

    发扬咏春

    叶问生前培养出如梁相、伦佳、郭富、李小龙、叶步青、徐尚田、黄淳梁、卢文锦、叶准、叶正等一班弟子,他们把咏春拳进一步发展,将咏春拳传播到世界各地,使得咏春拳发展成为世界上流行最广、影响最深的拳种之一。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咏春拳馆,学徒达数百万人。[18]

    人物评价

    现代学者刘建乐:叶问就像一位使者,对咏春拳的普及和推广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他逝世后,门下弟子一致推崇他为咏春拳的一代宗师,并继承先师遗志,将咏春的种子散播到世界各地。[7]

    现代媒体评论人梁宏达认为叶问几乎是以一己之力带动了咏春拳的发展,他推广咏春拳,坚守武林人士的人文情怀,不肯轻易地在气节面前低下自己高贵的头。叶问无愧于“侠士”的名号。叶问也是咏春拳当之无愧的一代宗师。[19]

    现代学者黄晓蕙称赞叶问德艺双馨,在香港社会和武术界都有很高的威望,跟他学武的人遍及社会各阶层。叶问师古而不泥古,不囿于教条,敢于创新,将咏春拳术原来深奥古涩的传统术语、原理特征,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与事必躬亲的演示,使门下弟子易学善用,融会贯通,使得前来学习咏春的学者越来越踊跃。叶问为咏春拳的发扬、普及并走向世界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先人虽逝,精神技艺永存。[6]

    轶事典故

    个人兴趣

    在叶问个人兴趣方面,每日随三、五弟子或好友在茶楼饮茶,偶尔也来几圈卫生麻将。除此之外,叶问还喜欢参观斗蟋蟀,除了斗蟋蟀,叶问也喜欢和另一武林高手蛇形刁手梁家芳师傅观看斗狗,他与叶问同是武林中好朋友,也是同乡。[5]

    师徒情谊

    叶问注重对徒弟的选择,认为师傅选择一个好徒弟是困难的事,在首批门徒中,郭富原本是联昌花纱行对面的一间糖面铺的工徒,想拜叶问为师却被拒绝,通过半年的坚持,才使得叶问允许他与其他富家子弟一起学习咏春拳。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糖面铺因受战争影响而关闭,郭富不得不回到平洲乡下。在此后的近两年时间里,叶问经常步行几十里路来到郭富家,继续向给他传授咏春拳术,将自身所学都教给了郭富。[7]

    出生争议

    叶问的长子叶准及其他徒弟在《叶问》中曾对叶问的生年进行过考究,叶问在香港身份证上的出生年为1893年,但是按叶问姐姐的说法再联系叶问曾就读的圣士提反书院的入学和注册记录来看,叶准推测叶问的生年应在1900年。第二,1950年叶问领取身份证时,改用他名或随意报出生年份在当时是很普遍的事情,如名字就被改成了叶溢。第三,叶问在每次摆寿宴时,都基本以1900年来计算自己的岁数,并且告诉弟子的说法也是称自己生于1900年,在综合各方面的推理之后,叶准等人认为叶问的生年应在1900年前后,但仍然难以求证,1893年则有确切的文字纪录。[1]

    相关纪念

    2000年落成的佛山武术博物馆有专设的叶问展室,美国俄亥俄州设有“叶问博物馆”,英国伯明翰的“叶问(海外)国术总会”设有纪念他的专栏,香港“叶问国术总会”挂有他的画像和练功等照片。[4]

    叶问堂

    佛山是叶问的故乡,也是咏春拳的根之所在。为了纪念叶问宗师,佛山市博物馆于2002年11月建成“叶问堂”,展示叶问宗师的生平事迹、教拳典范、门下高徒,吸引了大量游客参观。[7]

    影视形象

    电影

    时间

    影视名称

    扮演者

    2008年

    《叶问》[20]

    甄子丹

    2010年

    《叶问2:宗师传奇》[21]

    甄子丹

    2010年

    《叶问前传》[22]

    杜宇航

    2013年

    《一代宗师》[23]

    梁朝伟

    2013年

    《叶问:终极一战》[24]

    黄秋生

    2016年

    《叶问3》[25]

    甄子丹

    2019年

    《叶问4:完结篇》[26]

    甄子丹

    2019年

    《叶问之九龙城寨》[27]

    唐文龙

    2019年

    《宗师叶问》[28]

    杜宇航

    2021年

    《叶问宗师觉醒》[29]

    谢苗

    电视剧

    时间

    电视剧名称

    扮演者

    2008年

    《李小龙传奇》[30]

    于承惠

    2013年

    《叶问》[31]

    郑嘉颖

    参考资料

    展开

    [1]叶准,卢德安,彭耀钧. 叶问[M]. 北京: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11.05 : 208-215.

    [2]叶准,卢德安,彭耀钧著 . 《叶问·咏春》 [M]. 北京: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11.05 : 9-14.

    [3]佛山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佛山人物志[M]. 北京: 方志出版社, 2011.08 : 182. 978-7-5144-0198-1.

    [4]叶问.禅城区政府网. [2023-08-05].

    [5]叶准,卢德安,彭耀钧著 . 《叶问·咏春》 [M]. 北京: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11.05 : 169-173.

    [6]佛山炎黄文化研究会. 佛山历史人物录[M]. 第1卷. 广州: 花城出版社, 2004.10: 382-383.

    [7]刘建乐 . 叶问与佛山武术文化OL.佛山市博物馆. [2023-06-03].

    [8]叶准,卢德安,彭耀钧著 . 《叶问·咏春》 [M]. 北京: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11.05 : 167-168.

    [9]叶准,卢德安,彭耀钧著 . 《叶问·咏春》 [M]. 北京: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11.05 : 192-193.

    [10]叶准,卢德安,彭耀钧著 . 《叶问·咏春》 [M]. 北京: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11.05 : 168.

    [11]叶准,卢德安,彭耀钧著 . 《叶问·咏春》 [M]. 北京: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11.05 : 169.

    [12]叶准,卢德安,彭耀钧著 . 《叶问·咏春》 [M]. 北京: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11.05 : 170.

    [13]叶准,卢德安,彭耀钧著 . 《叶问·咏春》 [M]. 北京: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11.05 : 4.

    [14]佛山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 佛山市华侨志[M]. 广州: 广东科技出版社, 1990.03 : 141-142.

    [15]张国英. 叶问——一代武术宗师OL.文史广东. [2023-08-09].

    [16]叶准,卢德安,彭耀钧. 叶问[M]. 北京: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11.05 : 161.

    [17]叶准,卢德安,彭耀钧著 . 《叶问·咏春》 [M]. 北京: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11.05 : 166-173.

    [18]佛山炎黄文化研究会. 佛山历史人物录[M]. 第1卷. 广州: 花城出版社, 2004.10: 382.

    [19]梁宏达. 老梁讲历史[M]. 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4-06: 316.

    [20]叶问.豆瓣电影. [2023-07-17].

    [21]叶问2:宗师传奇.豆瓣电影. [2023-07-17].

    [22]叶问前传.豆瓣电影. [2023-07-17].

    [23]一代宗师.豆瓣电影. [2023-07-17].

    [24]叶问:终极一战.豆瓣电影. [2023-07-17].

    [25]叶问3.豆瓣电影. [2023-07-17].

    [26]叶问4:完结篇.豆瓣电影. [2023-07-17].

    [27]叶问之九龙城寨.豆瓣电影. [2023-07-17].

    [28]宗师叶问.豆瓣电影. [2023-07-17].

    [29]叶问宗师觉醒.豆瓣电影. [2023-07-17].

    [30]李小龙传奇.豆瓣电影. [2023-07-17].

    [31]叶问.豆瓣电影. [2023-07-17].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4年3月15日

  • 上一篇百科:徐燕
  • 下一篇百科:马雅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