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服务百科信息网!
首页 >人物 >程长庚
程长庚

程长庚

(京剧表演艺术家)
程长庚(1811年—1880年),是清代徽剧和京剧表演艺术大师,被誉为“徽班领袖”“京剧鼻祖”。他原名椿,谱名程闻檄,一名闻翰,字玉山(一作玉珊),号荣椿,乳名长庚(其舅父取的名)。[1][2]常演剧目有《战樊城》《长亭会》《镇潭州》《状元谱》《群英会》等。[3]
程长庚资料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 出生信息:1811年11月22日,安徽省潜山市
  • 去世日期:1880年1月24日
  • 星座:天蝎座
  • 职业:演员
  • 代表作品:战樊城、文昭关、鱼肠剑、群英会、华容道
  • 主要成就:徽班领袖、京剧鼻祖
  • 学生: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杨玉楼
  • 程长庚幼年在徽班(三庆班)坐科,清道光二年(1822年)随父北上入京,曾先后住在宣南石头胡同和百顺胡同,后来以《文昭关》《战长沙》崭露头角,成为三庆班老生首席演员,享名后寓名四箴堂。曾任“精忠庙”(清代北京戏曲艺人的行会性组织)庙首,三庆、春台、四喜三班总管。程长庚工文武老生,能演出的戏有300多出。他擅长演绎老生角色,在艺术上将徽调、汉调和昆腔融合在一起,对京剧老生唱腔和表演艺术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与四喜班的张二奎和春台班的余三胜并称为“老生三杰”或“老生三鼎甲”,程长庚是“三鼎甲”之首。[1][2]

    程长庚是安徽潜山县人,祖居安徽怀宁石牌镇,他出生于潜山县黄泥镇程家井,是宋代著名理学家程颐的后人,是程氏51代裔孙。他的父亲程祥桂是道光年间三庆班掌班人。[1][2]他在晚年曾筹办三庆大科班,京剧“老生新三派”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都是他的弟子。而“老杨派”的杨月楼(杨小楼之父),不但是程门高弟,并且继承为三庆班主。他的传人还有卢胜奎、殷德瑞(专演靠把戏)等人。程长庚于1880年1月24日逝世,享年69岁。[4]

    人物关系全部

    程章圃

    养子

    程继先

    孙子

    谭鑫培

    学生

    孙菊仙

    学生

    汪桂芬

    学生

    何桂山

    搭档

    卢胜奎

    搭档

    人物生平

    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程长庚出生于潜山市程家井人,为程氏51代裔孙。幼年在徽班(三庆班)坐科。

    道光二年(1822),随父北上入京,拜在春台班的米喜子门下,米喜子安排他到保定和盛成科班学习昆曲。咸丰、同治年间参加四大徽班进京演出。

    清宣宗道光十八年(1838年),程长庚因父亲病故回安徽老家,离开了三庆班。

    道光二十年(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南京条约”,程长庚义愤填膺,谢却歌台,终日闭户不出。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程长庚创办四箴堂科班。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三庆班经营不好,老班主陈金彩派管事赵德禄邀请程长庚进京。进京后,程长庚担任了三庆班班主。同治年间程长庚入宫做内廷供奉。曾任“精忠庙”庙首,三庆、春台、四喜三班总管。

    清光绪六年(1880年)1月24日,程长庚逝世。葬于彰仪门(今广安门)外石道路旁北侧。

    主要成就

    变革创新

    程长庚进行了声腔的变革和剧目的创新。他的唱和念法,是柔寓于刚,发声吐字,比照昆曲发音,参用安徽乡音。其创新改造的剧目代表作有《战樊城》《文昭关》《鱼肠剑》《群英会》《捉放曹》等和昆曲《钗训大审》等。

    戏曲转变

    程长庚在中国的传统戏曲的基础上,推动了徽戏向京剧的嬗变。他以匠心独运的唱腔艺术,声容殊众的老生艺术,在中国京剧史上铸起了一座丰碑。[5]

    人才培养

    程长庚创办三庆班科班,加强对京剧艺人的教育培养。他严格授徒,严格管理。京剧老生新三派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和杨月楼都是他的弟子,成为京剧的第二代演员。他的传人还有卢胜奎、殷德瑞(专演靠把戏)等人。陈德林幼年在三庆班学习时,程长庚苦口婆心,言传身教,使他成为戏剧界的青衣泰斗。

    个人作品

    程长庚其擅演剧目有《群英会》《伏虎》《战樊城》《鱼肠剑》《举鼎观画》《让成都》《镇潭州》《捉放曹》《击鼓骂曹》《风云会》《战太平》《法门寺》《长亭会》《文昭关》《状元谱》《庆唐虞》《钗钏大审》《八大锤》《战长沙》《临江会》《华容道》《安居平五路》《天水关》等。除老生戏外,花脸、小生诸行角色,亦能串演。京剧关羽的形象也始于程长庚。外串四喜班主要剧目《千里驹》《梅玉配》《探亲》《孝感天》等。[6]

    人物评价

    “操行特著,后人称道弗哀,虽古之贤宰相,不是过也。则其得名也,岂偶然哉!”(穆辰公)

    “程长庚为人严正,管理三庆部井井有条,人多畏而敬之,尊之曰大老板”。《旧剧丛谭》[7]

    他是“杰出的艺人”“驰名剧坛的大家”。《安徽历史述要》[8]

    “内务府许其管领各菊部,有事则于精忠庙会议,听其裁决。各伶有违犯规律者,听其处置,无敢相抗,而程亦以身作则,恪守规律。”《梨园旧话》

    后世纪念

    程长庚故居

    程长庚故居位于王河镇程家井村前进组,坐北朝南,面阔两间,外墙上白,二面坡屋顶,前后檐出厦,屋面盖“箥箕瓦”。存房屋3间,占地115平方米。故居西头房屋被拆建成新楼房。

    纪念活动

    1990年,徽班进京200周年,1991年,程长庚先生诞生180周年,1996年,程长庚先生诞生185周年之际,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安徽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了纪念和学术研讨活动。

    陈列馆

    1996年5月,潜山市又建立了程长庚陈列馆,展出有关程长庚实物、图片等资料300余件。

    个人生活

    程长庚妻室庄氏无后嗣,收养两侄,一名程章圃为养子,一名程章瑚为从子。仅章圃入梨园,工鼓扳。其妻室茹氏生有二子一女,仅长子程章遵从艺,幼入李铁拐斜街的小荣椿科班,排名春德、与杨小楼(春甫)同科,即清末民初小生程继先,为俞振飞、叶盛兰。[9]

    艺术特色

    唱腔

    程长庚的唱腔脱胎于“徽调”,取法于楚调,兼收昆曲、山陕梆子诸腔之长,溶汇为“皮黄调”,却以徽音为主。他的嗓音内行话叫“脑后音”,他讲求字正腔圆,不事花哨,直腔直调,沉雄爽朗。他的唱和念法,柔寓于刚,发声吐字,安徽的乡音土味较浓。

    表演

    程长庚的做工身段,一招一式,都是遵循老徽班演法,绝不稍逾规矩。他的投袖(单投袖)、扬袖、捋髯等小身段,也无不讲求“端凝肃穆”。程长庚的表演善于体察人物的性格、身份,注重表现其气质、神采。做功身段沉稳凝重。他演的关羽戏时,特别注意唱工,做派着重神威端庄,得到了米喜子的真传,并有所创新。经常演出的剧目有《战樊城》《长亭会》《文昭关》《镇潭州》《状元谱》《群英会》等。他还时常演红生戏(老爷戏)如《华容道》《战长沙》。他的昆曲也唱得很好,经常演出的有《钗钏大审》等。

    参考资料

    展开

    [1]程长庚.www.dpm.org.cn. [2023-12-27].

    [2]人物:程长庚(程闻檄).history.xikao.com. [2023-12-27].

    [3]安徽历史名人——程长庚.安徽省人民政府. [2024-01-11].

    [4]京剧鼻祖程长庚.info.guqu.net. [2023-12-27].

    [5]京剧鼻祖程长庚.中安在线. [2016-04-27].

    [6]京剧杰出代表人物程长庚.中国文明网. [2016-04-27].

    [7]潜山县近现代人物大全.安庆网. [2016-04-27].

    [8]潜山县近现代人物.潜山新闻网. [2016-05-02].

    [9]同光名伶十三绝.中华民族文化在线. [2016-04-27].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4年3月17日

  • 上一篇百科:刘赶三
  • 下一篇百科:李明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