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服务百科信息网!
首页 >人物 >赵曙
赵曙

赵曙

(宋朝第五位皇帝)
赵曙(公元1032年——公元1067年),原名赵宗实,生父是濮王赵允让,母亲任氏,养父是宋仁宗赵祯。宋朝第五位皇帝。[1]
赵曙资料
  • 时代:北宋[1]
  • 登基时间:1063年(嘉祐八年)[1]
  • 退位时间:1067年(治平四年)[1]
  • 前任:宋仁宗赵祯[1]
  • 继任:宋神宗赵顼[1]
  • 出生信息:1032年2月16日(明道元年正月三日)[1] ,汴京(今河南开封)[1]
  • 去世日期:1067年1月25日(治平四年正月初八)[1]
  • 陵墓:永厚陵(今河南省巩义市)[1]
  • 民族:汉族
  • 年号:治平 (1064-1067年)[1]
  • 尊号:体乾膺历文武圣孝皇帝[1]
  • 谥号:宪文肃武宣孝皇帝[1] 、体乾应历隆功盛德宪文肃武睿圣宣孝皇帝 [2]
  • 庙号:英宗[1]
  • 终年:三十六岁[1]
  • 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1]
  • 宋仁宗无子,四岁时赵曙被接入宫中抚养,仁宗为他授名“宗实”。先后担任过宜州刺史,岳州团练使等官职,嘉祐七年(1062年)被立为皇子,遂改名赵曙,被封为齐州防御史、钜鹿郡公。嘉祐八年(1063年)宋仁宗去世,赵曙即位。[1]赵曙登基不久便患病,由曹太后代行国事。治平元年(1064年)赵曙病愈后开始亲政。赵曙在位期间,任用贤才,虚心纳谏,重视文化教育,支持史料编撰,但朝堂上也因濮议事件而发生了争执。[3][4][5]治平四年正月初八(1067年1月25日),赵曙因病去世,时年三十六岁。谥号宪文肃武宣孝皇帝,庙号英宗。其子神宗于元丰六年(1083年)十一月,加谥赵曙为体乾应历隆功盛德宪文肃武睿圣宣孝皇帝。[1][2]

    史学家王称认为赵曙还在藩邸时便性情恭顺,倡导节俭,凭借聪慧的资质承继帝位[2]。史学家脱脱认为赵曙因为疾病没能有所作为,但这样的德行也使百代钦佩。[1]

    人物关系全部

    高滔滔

    妻子

    赵允让

    父亲

    赵祯

    养父

    慈圣光献皇后

    养母

    赵顼

    儿子

    赵颢

    儿子

    赵頵

    儿子

    赵颜

    儿子

    寿康公主

    女儿

    赵浅予

    女儿

    舒国公主

    女儿

    德宁公主

    女儿

    左划查看更多

    个人经历

    早年经历

    赵曙于仁宗明道元年正月三日(1032年2月16日)出生于王府府邸内,是仁宗堂兄濮安懿王赵允让的第十三子,母亲是仙游县君任氏。[1][2]

    因仁宗无子,四岁时赵曙被接入宫中交由曹皇后抚养,景祐三年(1036年),仁宗为他取名宗实,授职左监门卫率府副率,历官右羽林军大将军、宜州刺史。宝元二年(1039 ),仁宗的儿子豫王出生,赵曙便被送回到生父赵允让身边。[1][2]

    赵曙性情纯孝,不好玩乐却喜好读书,吃穿都简朴得像一个儒生。每次见到老师都会身着礼服,言称应该对老师以礼相待。当时吴王宫教授吴充进献《宗室六箴》给仁宗,仁宗将他交给赵曙,赵曙便将他写在屏风上用来约束自身。皇祐二年(1050 ) ,赵曙升任右卫大将军、岳州团练使。[1][2]

    立为皇子

    嘉祐年间,仁宗因为三个儿子相继早夭,患病不能理事,宰相韩琦等人于是请求早立太子,仁宗以妃嫔有孕拒绝,后来生下女儿。韩琦于是再次进言,众臣于是商议立赵曙为太子。[6]嘉祐六年(1061年)十月,仁宗准备任命赵曙为秦州防御使,同时管理宗正寺,但在嘉祐三年(1058年)时濮王赵允让去世,赵曙此时还在为父亲服丧,四次上奏推辞,仁宗才允准他继续守丧。服丧期满后被实授秦州防御使、知宗正寺,赵曙再次推辞。[1][2]

    嘉祐七年(1062年)八月,朝廷罢去赵曙宗正一职,担任岳州团练使。初四被立为皇子,初九改名为赵曙。赵曙听到诏命后坚决推辞,仁宗多次派人前去劝告才答应,去往宫内居住前还告诫下人守好他的宅院,一旦皇帝有了儿子便会回来。随后赵曙便迁居到清居殿,在宫中服侍仁宗。九月被封为齐州防御史、钜鹿郡公。[1][2]

    登基为帝

    嘉祐八年(1063年)三月,仁宗逝世,曹皇后尊奉仁宗遗诏,奉赵曙为帝。赵曙登基后大赦天下,给文武百官都加了一级爵位,犒赏所有军人。册封妻子高氏为皇后,皇子赵顼为光国公,尊曹后为皇太后,请她参与处理军国要事,并且垂帘听政。仁宗去世后,赵曙想为仁宗守孝三年,让宰相韩琦负责处理国家大事,被群臣劝阻才放弃这个想法。赵曙登基后任用贤臣,重用仁宗朝留下的改革派重臣,每当施行政令前都会询问朝臣的意见和国朝先例,然后才会实行下去。[1][2]

    赵曙登基后不久身体不适,便让曹太后代为处理政事。由于病情反复,让身边的宦官感到不适,他们在两宫之间散布谣言,挑拨曹太后和赵曙的关系,这让曹太后心生不满。曹太后找到韩琦和副宰相欧阳修,说赵曙不孝。韩琦便回复曹太后,这是因为皇帝身体不适,您是仁德的太后,难道还不容不下自己的儿子吗。韩琦和欧阳修又去劝导赵曙,给他讲了舜孝顺后母的故事。在韩琦和欧阳修的调解下,曹太后和赵曙的关系得到缓和。[1][2][6]

    濮议之争

    治平元年(1064年)五月,曹太后还政于赵曙,赵曙病愈开始后开始亲政。韩琦等人上奏提议请求有关部门讨论赵曙生父的名份问题,赵曙表示希望等大祥[a]之后再讨论此事。次年四月,韩琦等再次上奏,关于商谈祭祀濮安懿王的名分问题和宋仁宗的祭祀问题。以宰相韩琦为首的一干大臣认为应当尊濮安懿王赵允让为“皇考”,而以司马光、吕诲为首的一干大臣则坚决反对,并且举出了汉光武帝和唐高宗的例子,认为仁宗曾抚养过赵曙,又传位给他,恩德已经超过了濮安懿王,应该尊赵允让为“皇伯”。[5]中书省宰相则认为,濮安懿王是赵曙的生父,儿子给父亲尽孝心是应该的,并且搬出了《礼记》的话反驳,双方争执长达十八个月。[2][7][3]治平三年(1066年)正月,欧阳修向曹太后提交关于称濮安懿王为“皇考”的诏书,得到太后签押。[8]赵曙得知后下诏宣布结果,濮安懿王、谯国夫人王氏、襄国夫人韩氏、仙游县君任氏,可令皇帝称亲,濮安懿王称皇,王氏、韩氏、任氏并称后。司马光、吕诲对结果仍有微词,于是被贬。[1][2][4]

    生病离世

    治平三年(1066年)四月,司马光进呈《通志》八卷,此书以《史记》为依据编成五卷《周纪》、八卷《秦纪》,赵曙看后大为赞赏,鼓励他继续编修,并且为他设立书局,专门编写此书。此书直到神宗年间修撰完成,命名为《资治通鉴》。[4][5]十一月,赵曙生病,下令天下的罪犯都减轻一级罪罚。十二月,赵曙册封赵顼为皇太子。赵曙还曾对赵顼表示,士大夫的儿子迎娶公主后,都需要对公主礼让,他为此感到不安,不能因为皇权的富贵而违背人伦,希望可以下诏改变,但因为患病没有实行。[1][2]

    治平四年(1067年)正月,赵曙下令将天下罪犯的刑罚减轻一等,判处流放刑罚以下的释放,群臣为赵曙上尊号为体乾膺历文武圣孝皇帝。正月初八,赵曙在福宁殿去世,时年三十六岁,谥号为宪文肃武宣孝皇帝,庙号英宗,葬在永厚陵。其子赵顼即位,是为神宗,神宗即位后于元丰六年(1083年)十一月为他上谥号体乾应历隆功盛德宪文肃武睿圣宣孝皇帝。[1][2]

    施政举措

    政治措施

    赵曙即位之后,任用贤才,虚心纳谏。赵曙即位之初,便向富弼等大臣问政,询问他们如何朝政的弊病,富弼等人便告诉赵曙需要逐渐实行改革。赵曙又问大臣们,用宽容仁和治理国家怎么样,大臣吴奎告诉赵曙,即使是宽容治国也要有必要的约束。赵曙便采纳了臣下的建议,同时将正直的谏官召回朝廷任用。赵曙还下诏延长官员的转职、升迁年限,缓解了“冗官”现象给朝廷财政造成的压力。在科举制度方面,英宗恢复了武举。[1][2][9]

    文化教育

    赵曙在位期间,颁布《明天历》,治平三年(1066年)命令司马光修撰《资治通鉴》,并且允许司马光查看龙图阁、天章阁等书阁秘藏的皇室典籍,赵曙还批准提供相应的物资,使得司马光在编写之初就具有坚实的经济基础。此后的十多年间,司马光便潜心修撰《资治通鉴》。重视宗室的教育,为宗室增加了各个阶段的教师几十人。[1][5][4]

    人物评价

    南宋史学家王称著《东都事略》中记载:赵曙还在藩王府邸内时,便恭顺节俭,倡导礼义之风,天资聪慧。仁宗知道他的贤德,所以将皇位传给他,在位五年,遵循仁宗的风范,虽然因为勤劳导致折损寿命,但是他的德行已经超越前人,为后嗣的表率了。[2]

    元朝大臣脱脱著《宋史》评价赵曙:赵曙凭借聪慧英明的资质,本可以接受承继帝位的任命。但他却诚心退让,好像要这样终老,但最终还是登上帝位。到他执掌国政时,臣子的奏章请求,他都会先了解朝中先例以及古代先贤的治国之策。每当需要下结论时,他的意见都出自群臣。虽然因为疾病早逝没能有有所作为,但百代以下都钦敬仰他的高风,歌颂他的德行。这是非常伟大的政德。[1]

    清朝史学家王夫之著《宋论》评价:君子所守护的道义便是不改初心。濮王去世,英宗为他守丧三年,还不是皇帝时便将他当作父亲看待,成为皇帝后却不能将他看作父亲,这是始末不相应的做法。就因为登上帝位便要改变,怎么不让英宗耿耿于怀,这是仁宗的过错。[7]

    家庭关系

    关系

    姓名

    简介

    养父

    赵祯

    宋仁宗[1]

    生父

    赵允让

    濮安懿王[1]

    母亲

    任氏

    仙游县君[1]

    妻子

    高氏

    宣仁圣烈皇后[10]

    儿子

    赵顼

    宋神宗[10]

    赵颢

    吴王[10]

    赵颜

    润王[10]

    赵頵

    益王[10]

    女儿

    不详

    舒国公主[10]

    趣闻轶事

    夜梦黄龙

    赵曙出生前,濮王赵允让曾梦见两条龙和太阳一起坠落,便用衣服去接。到他出生时房间内红光大作,有人看见红光中有一条黄龙在其中游动。[1][2]

    更改药名

    山药,最开始记载在《神农本草经》里面,名字叫“薯蓣”。唐代宗时期为了避讳李豫的名字(“蓣”跟“豫”同音)便改名为“薯药”。到了宋英宗时期,为了避开宋英宗赵曙的名字便改名为“山药”,这个名字一直沿用到今天。[11]

    看重苏轼

    赵曙还没有当皇帝之前,就听说了苏轼的大名。赵曙登基为帝后,就想按照唐朝的惯例将苏轼召入翰林院,让他担任知制诰的职位。韩琦便向赵曙进谏,说苏轼将来必成大器,朝廷应该好好栽培他,那么天下的读书人都会倾服。如果现在突然重用他,不过是害了他,按照我朝的惯例,应该先对他进行试用。赵曙又想让苏轼负责起居注,韩琦仍然告诉他不行。于是便让苏轼在史馆试用。不久后,欧阳修便将这件事告诉了苏轼,苏轼感慨韩琦对待他,就是古人所说的君子重视有才能的人啊。[1][2]

    影视形象

    2020年电视剧《清平乐》:肖添仁饰演童年赵曙[12]

    2020年电视剧《清平乐》:芦展翔饰演少年赵曙[12]

    2020年电视剧《清平乐》:王昱超饰演成年赵曙[12]

    注释

    展开

    [a]中国古代汉族丧礼仪式之一,父、母丧后两周年,即第二十五个月

    参考资料

    展开

    [1](元). 脱脱. 宋史: 卷十三·本纪第十三.

    [2](南宋). 王称. 东都事略: 卷七.

    [3](清). 毕沅. 续资治通鉴: 宋纪六十二.

    [4](清). 毕沅. 续资治通鉴: 宋纪六十四.

    [5](元). 脱脱. 宋史: 卷三百三十六·列传第九十五·司马光传.

    [6](元). 脱脱. 宋史: 卷三百一十二·列传第七十一·韩琦传.

    [7](清). 王夫之. 宋论: 卷五.

    [8](元). 脱脱. 宋史: 卷三百一十九 列传第七十八·欧阳修传.

    [9](南宋). 杨仲良.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 卷五十六.

    [10]宋会要辑稿·后妃一[M].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4年: 250-251页.

    [11]被迫“改名换姓”的中药[J]. 中国中医药报, 2010年: 107页.

    [12]清平乐 (2020).豆瓣电影. [2023-03-26].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4年3月15日

  • 上一篇百科:赵匡胤
  • 下一篇百科:赵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