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赫玛尼诺夫曾先后就读于圣彼得堡音乐学院、莫斯科音乐学院,师从兹维辽夫、吉洛蒂、塔涅耶夫、阿连斯基。其音乐创作涵盖了歌剧、管弦乐、钢琴与管弦乐、室内乐、钢琴曲、歌曲等多种体裁。[1][2]其风格继承了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传统和晚期浪漫主义的余风。[4]他的主要作品有四部钢琴协奏曲、二十四首前奏曲、《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歌剧《阿列科》、管弦乐《死岛》《钟》等。[5]《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以其艰深的难度,成为钢琴演奏曲目中的“最难”。[6]
谢尔盖·伊凡诺夫·塔涅耶夫
老师
舒拉·切尔卡斯基
学生
拉赫玛尼诺夫于1873年3月20日出生于俄国一个古老的贵族家庭,其家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5世纪。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天赋来源于他的父辈,其祖父阿卡迪·亚力克山德罗维奇·拉赫玛尼诺夫是一名业余钢琴家和作曲家,曾师从约翰·菲尔德,其父瓦西里·阿卡德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创作过沙龙浪漫曲和即兴演奏曲。[3]但是,他的父亲瓦西里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败家子,年轻时遵循家族传统从军,参与了平定高加索地区伊斯兰武装起义,镇压了波兰起义,退伍后却败光了家产并离家出走,使家庭陷入窘迫。而拉赫玛尼诺夫的母亲卢波芙·彼特洛夫拉·波塔可夫是将军之女,在结婚时为瓦西里带来了五座庄园,又在瓦西里离家出走后接过了家庭的重担,并担任了谢尔盖早期的钢琴启蒙。[3]1877年,只有4岁的拉赫玛尼诺夫便开始学琴。 [7]
拉赫玛尼诺夫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音乐教育,除了母亲的发掘,拉赫玛尼诺夫的祖父在发现他的音乐才能后也大力支持对他的音乐教育,让他的父亲为他找来了毕业于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的钢琴教师安娜·奥娜兹卡娅对他进行了系统的音乐教育。[3]
1882年,九岁的拉赫玛尼诺夫在家庭教师奥娜兹卡娅的推荐下进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预备班课程,同时辅修音乐理论、音乐历史和其他文修课。但由于初次与父母分离和不适应环境,拉赫玛尼诺夫开始逃学,在长期多次挂科后,被音乐学院建议退学。[3]三年后,拉赫玛尼诺夫的母亲在他的堂兄的建议下将其送往莫斯科学习,师从著名钢琴教育家尼古拉·谢尔盖耶维奇·兹韦列夫。[8]
兹韦列夫给予了他全面的教育熏陶,充分训练了拉赫玛尼诺夫在钢琴专业技能,培养了他的音乐理解力以及艺术品味。在此期间,兹维列夫还使他接触到了彼得·柴可夫斯基和安东·鲁宾斯坦等音乐大师,两人对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生涯都有着深刻影响。[8]在莫斯科学习音乐的阶段,随着学习的深入对作曲的兴趣日渐浓厚,拉赫玛尼诺夫从1887年开始逐渐尝试作曲。[9]
1889年,拉赫玛尼诺夫正式考入莫斯科音乐学院,从此开始接受更为正规、系统的教育和训练,为其以后的音乐创作打下了基础。在此期间,他跟随亚历山大·济洛季学习钢琴,著名作曲家谢尔盖·塔涅耶夫学习对位法,安东·阿连斯基学习和声学[10]。在音乐学院期间,拉赫玛尼诺夫成绩优异,他于1891年和1892年向学校申请提前毕业,以金奖的成绩分别毕业于莫斯科音乐学院的钢琴系和作曲系[3]
在音乐学院学习时,拉赫玛尼诺夫就完成了《f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的创作,这部作品于1892年在莫斯科音乐学院演出,大获成功。同年,他以惊人的速度完成了作曲班毕业考试的曲目歌剧《阿列科》,并获得了大金质奖章。[3]而这部作品的成功也为他带来了经济收益。[3]
1893年,拉赫玛尼诺夫创作完成了献给柴可夫斯基的《图画幻想曲》《岩石》两部作品,同年秋天,拉赫玛尼诺夫因到基辅指挥《阿列科》,错过了观赏柴可夫斯基在彼得堡指挥首演《悲怆交响曲》的机会。[11]没想几天后大师就撒手人寰,柴可夫斯基逝世的沉重打击,使拉赫玛尼诺夫创作了”标题音乐“《哀歌三重奏》以纪念缅怀。[3]同时,这部作品也预示了拉赫玛尼诺夫后来创作的大型作品《第一交响曲》《第一钢琴奏鸣曲》和《第三钢琴协奏曲》的风格。[3]
1897年3月,拉赫玛尼诺夫寄予厚望的的作品《d小调第一交响曲》在圣彼得堡首演。[3]《第一交响曲》是拉赫玛尼诺夫第一部有分量的作品,1896年在彼得堡首演,由著名作曲家格拉祖诺夫指挥。而对风格保守的格拉祖诺夫来说,这首乐曲充满现代的、新颖的音乐语言,所以他作了不小的改动,最后曲谱的大结构虽未变,但细节已面目全非。[11]结果演出失败,使拉赫玛尼诺夫深受打击,并停止了创作,三年无法动笔。直到1900年,在莫斯科神经病学专家尼古莱·达尔博士的治疗下,拉赫玛尼诺夫走出了心理危机,重新投身于创作。[3]
随着拉赫玛尼诺夫逐渐从抑郁中走出来,他也迎来了其音乐创作的成熟时期。[3]拉赫玛尼诺夫开始了《第二钢琴协奏曲》的创作,他将作品献给达尔,感谢医生给予自己第二次创作生命。[11]1901年,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钢琴协奏曲》在莫斯科首演,[3]他亲自担纲独奏,以其完美的艺术构思、清新的主题材料和不同凡响的表现力大获成功,拉赫玛尼诺夫也从此开始了新的创作高峰。[11]
此后,拉赫玛尼诺夫相继创作了献给好友大提琴家安纳托尔·布兰杜可夫的《大提琴奏鸣曲》以及康塔塔《春》和《歌曲集》。[3]1902年,拉赫玛尼诺夫把音乐创作的重心转移到了钢琴作品上,先后创作了他的第一首钢琴独奏曲《肖邦主题变奏曲》和各有特点、演奏技巧丰富的《前奏曲十首》,算上他1910年创作《前奏曲13首》,拉赫玛尼洛夫用遍了24个大小调。[3]
拉赫玛尼诺夫从莫斯科音乐学院毕业后,便逐渐开始了他的指挥生涯,而《第一交响曲》首演失败更是促使他将重心转移到指挥工作上,[11]受到马蒙诺夫的私立莫斯科人民歌剧院的邀请,拉赫玛尼诺夫开始为歌剧院担任指挥。[9]一年后,由于和马蒙诺夫在音乐理念上的分歧,拉赫玛尼诺夫与他分道扬镳,离开了他的私立歌剧院。[9]1904,拉赫玛尼诺夫开始在波修瓦歌剧院担任指挥,日益频繁地指挥弦乐作品。此外,他还主持上演了戏剧《水神》《鲍里斯·戈杜诺夫》《欧根·奥涅金》《黑桃皇后》《卡门》[12],以及他自己创作的歌剧《吝啬的骑士》《里米尼的弗兰切斯卡》。在波修瓦歌剧院的两年指挥经历提高了拉赫玛尼诺夫的声誉,使他在当时以交响乐指挥而出名。但是强烈的作曲欲望驱使着拉赫玛尼诺夫,他辞去了波修瓦歌剧院的指挥工作,并再次投身于音乐创作。[3]
1906年,俄国动荡的的政治局势使他离开了故土,来到德国的德累斯顿生活了三年。在此期间,拉赫玛尼诺夫创作了他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作品:相对传统保守的《第二交响曲》、《第一钢琴协奏曲》和遵循李斯特风格的交响诗《死岛》。在此期间,他的作曲家身份获得官方认可,多次荣获贝娅耶夫基金会的格林卡大奖。[3]两年后,拉赫玛尼诺夫回到俄国,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举行了专场音乐会。另外还在华沙、柏林、伦敦、法兰克福等城市以钢琴家、指挥、室内乐合作者的身份活动。[3]
1909年,出于经济考虑,拉赫玛尼诺夫考虑赴美巡演,并为此创作了献给波兰钢琴家约瑟夫·霍夫曼的《第三钢琴协奏曲》,这部作品是拉赫玛尼诺夫浪漫风格的钢琴协奏曲创作达到顶峰的标志。[3]随后,他根据象征主义诗歌鼻祖、美国诗人爱伦·坡的诗完成合唱交响曲《钟声》。这部作品如同一面反映生命的镜子,后人常将这部作品同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以及马勒的《大地之歌》相呼应。[11]
1912年,拉赫玛尼诺夫在莫斯科爱乐协会担任常任指挥。[3]不到一年后,拉赫玛尼诺夫结束在莫斯科爱乐协会的指挥工作,取道德国与瑞士后前往罗马,在罗马创作了他最为精巧的管弦乐合唱作品《钟声》和《第二钢琴协奏曲》。[3]
1915年,出于对俄罗斯教堂音乐的迷恋创作了献给“新宗教音乐”领袖史蒂芬·莫连斯基的《通宵守夜》。同年,拉赫玛尼诺夫的挚友亚历山大·斯克里亚宾和老师塔涅耶夫逝世。[3]
1917年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拉赫玛尼诺夫为庆祝专制政权的解体,在莫斯科为伤兵举行音乐会。随后他又演出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将全部所得捐给革命政府。[11]而后来,十月革命爆发,终结了旧俄国的一切,拉赫玛尼诺夫感到不适应,恰巧瑞典邀他去举行音乐会,和许多贵族出身的知识分子及艺术家一样,拉赫玛尼诺夫极为痛苦地做出了离开祖国、流亡他乡的抉择。[13]就此,拉赫玛尼诺夫离开了俄罗斯,直至离世,他也没再回到故土。[3]
在瑞士斯堪举行一系列音乐会后,拉赫玛瑙尼诺夫确定钢琴演奏为以后事业发展方向,并来到美国。[3]1918年,拉赫玛尼诺夫在美国举行了首场钢琴独奏演唱会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了全美最受欢迎、身价最高的钢琴家。拉赫玛尼诺夫于1920年与“胜利公司”签订出版唱片合同,并在一年后正式定居美国。[3]但是,由于民族个性与文化认同等问题,拉赫玛尼诺夫虽然在美国收入不菲,但他并不认同美国的价值与生活体系,直到他逝世的前几个月,出于遗产问题的考虑,才加入美国国籍。[11]在美期间,当时莫斯科艺术剧院访美演出,剧目中有《阿列科》,让他感到极大安慰。后来,已获苏维埃政权授予“人民演员”称号的夏里亚宾出国巡演,两位好友在异国他乡会面,也让拉赫玛尼诺夫无比激动。[11]
十月革命后,成为了白俄的拉赫玛尼诺夫失去了祖宅、庄园、财产和演出的合同,为了生存,他不得不停止作曲,作为钢琴家和指挥家在美国和欧洲之间频繁开演奏会,从而减少了他的作曲频率。[13]直到1926年,拉赫玛尼诺夫终于完成了他于1917年就起草了的作品《第四钢琴协奏曲》,其中的绚烂华丽与精彩远超其早期作品,且顺应了20年代的音乐潮流,体现出爵士乐的特点,但却没有引起强烈反响,拉赫玛尼诺夫于1927年和1940年对它进行了再次加工。[3]同年他还完成了不同于以往曲风的合唱作品《俄罗斯歌曲3首》,带有民歌式曲调,宣泄了他的思乡之痛。[3]
拉赫玛尼诺夫在瑞士琉森湖畔买地盖了一幢别墅,完全按照伊凡诺夫卡宅院的模样建造,并保持故居的摆设,还请了一名俄国仆人。[11]在美丽的琉森湖畔,拉赫玛尼诺夫心情愉悦,灵感源源而来,于1934年创作了钢琴与乐队协奏曲《帕格尼尼狂想曲》[3],这部意趣横生、充满幻想性和抒情性的作品获得各方人士的一致好评,并很快被录制成唱片,许多国家唱片的发行竟先于音乐会。[11]1936年,在同家人共享的天伦之乐中,他完成了大型作品《第三交响曲》。[3]这部乐曲的创新之处在于表达的简洁,其效果反而更强化了它的感情力量。[11]
对身处异乡的拉赫玛尼诺夫而言,从离开俄国的那一天起,他就盼望能重回故土,他曾说到:“我失去了祖国,也失去了自我。一个没有音乐的根、传统和故土的流亡者,除了沉浸在回忆中之外,没有其他慰籍。”[13]虽然远离故土,拉赫玛尼诺夫也一直关注着苏联的各种动态,并多次表示要返回苏联。[3]晚年,拉赫玛尼诺夫的最大安慰是能同夏里亚宾经常见面,1938年,夏里亚宾患病,拉赫玛尼诺夫每天到医院陪伴他。两人回忆起快乐的青年时代,谈往事,谈俄罗斯,直到夏里亚宾逝世。[11]失去了挚友,拉赫玛尼诺夫同俄罗斯最后一根联系的纽带也戛然中断,有时他从苏联电台听到播放自己的作品,就十分高兴和感动。[11]
1939年,拉赫玛尼诺夫于瑞士卢塞恩举行最后一场欧洲演奏会,[3]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席卷欧洲,拉赫玛尼诺夫再次离开了欧洲。[13]1941,拉赫玛尼诺夫在贝弗利希尔斯买下一幢房子,建立新的家园。[3]在战争期间,尤其是希特勒入侵苏联后,拉赫玛尼诺夫一直非常关心战争的进程。[13]拉赫玛尼诺夫多次举行音乐会,将演出收入捐给苏联红军,在1942年3月致苏联驻纽约领事的信中写道:“一个俄罗斯人为俄罗斯人民战胜敌人略尽绵薄之力,深信必将获得全胜。”[11]
拉赫玛尼诺夫虽然年近七旬,但仍四处演出,他在田纳西州举行了生前最后一场演奏会[3]直到1943年2月突然病倒。养病时,拉赫玛尼诺夫还在病床旁装了收音机,为的是了解战争消息,但是战争胜利在望时,他的病情却恶化了。[11]1943年3月28日,因为癌症的突然发作,拉赫玛尼诺夫在贝弗利希尔斯逝世,终年70岁。[14]
作品名 | 作品编号 | 作品英文名 | 作品俄文名 | 创作时间 | 备注 |
《吝啬的骑士》 | Op.24 | The Miserly Knight | Скупой рыцарь | 1903~1905[15] | - |
《里米尼的弗兰切斯卡》 | Op.25 | Francesca da Rimini | Франческа да Римини | 1900,1904~1905[16] | - |
《阿列科》 | - | Aleko | Алеко | 1892[17] | - |
《蒙娜·瓦纳》 | - | Monna Vanna | Монна Ванна | 1907[5] | 未完成 |
《埃斯梅拉达》 | - | Esmeralda | Эсмеральда | 1888[5] | 未完成 |
作品名 | 作品编号 | 作品英文名 | 作品俄文名 | 创作时间 |
《岩石》 | Op.7 | The Rock | Утёс | 1893[18] |
《茨冈主题随想曲》 | Op.12 | Capriccio on Gypsy Themes | Каприччио на цыганские темы | 1892~1894[19] |
《d小调第一交响曲》 | Op.13 | Symphony No. 1 | Симфония № 1 | 1895[20] |
《e小调第二交响曲》 | Op.27 | Symphony No.2 | Симфония № 2 | 1906~1907[21] |
《死岛》 | Op.29 | Isle of the Dead | Остров мёртвых | 1909[22] |
《a小调第三交响曲》 | Op.44 | Symphony No.3 | Симфония № 3 | 1935~1936[23] |
《交响舞曲》 | Op.45 | Symphonic Dances, | Симфонические танцы | 1940[24] |
《D小调谐谑曲》 | - | Scherzo in D minor | Скерцо | 1888[25] |
《罗斯季斯拉夫王子》 | - | Prince Rostislav | Князь Ростислав | 1891[26] |
《d小调交响曲》 | - | Symphony in D minor | Юношеская | 1891[27] |
作品名 | 作品编号 | 作品英文名 | 作品俄文名 | 创作时间 |
《升f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 Op .1 | Piano Concerto No.1 | Концерт для фортепиано с оркестром № 1 | 1891~1890,1917年修订[28] |
《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 | Op .18 | Piano Concerto No.2 | Концерт для фортепиано с оркестром № 2 | 1900~1901[29] |
《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 | Op .30 | Piano Concerto No.3 | Концерт для фортепиано с оркестром № 3 | 1909[30] |
《g小调第四钢琴协奏曲》 | Op .40 | Piano Concerto No.4 | Концерт для фортепиано с оркестром № 4 | 1914~1926,1941年修订[31] |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 | Op .43 | Rhapsody on a Theme of Paganini | Рапсодия на тему Паганини | 1934[32] |
作品名 | 作品编号 | 作品英文名 | 作品俄文名 | 创作时间 | 乐器配置 |
《作品2首》 | Op .2 | 2 Pieces | Две пьесы для виолончели и фортепиано | 1892[33] | 大提琴、钢琴 |
《两首沙龙小品》 | Op .6 | 2 Morceaux de salon | Салонные пьесы | 1893[34] | 小提琴、钢琴 |
《哀歌三重奏》 | Op .9 | Trio élégiaque No.2 | легическое трио | 1893[35] | 钢琴、大提琴、小提琴 |
《大提琴奏鸣曲》 | Op .19 | Cello Sonata | Соната для виолончели и фортепиано | 1901[36] | 大提琴、钢琴 |
《a小调小提琴和钢琴浪漫曲》 | - | Romance in A minor For Violin and Piano | - | 1885[37] | 小提琴、钢琴 |
《第一弦乐四重奏》 | - | String Quartet No.1 | - | 1889-1890[38] | 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 |
作品名 | 作品编号 | 作品英文名 | 作品俄文名 | 创作时间 |
《幻想曲5首》 | Op .3 | 5 Morceaux de fantaisie | Пьесы-фантазии для фортепиано | 1892[39] |
《沙龙曲7首》 | Op .10 | 7 Morceaux de salon | Салонные Пьесы | 1893~1894[40] |
《瞬想曲6首》 | Op .16 | 6 Moments Musicaux | 6 музыкальных моментов | 1896[41] |
《肖邦主题变奏曲》 | Op .22 | Variations on a Theme of Chopin | Вариации на тему Шопена | 1902~1903[42] |
《前奏曲10首》 | Op .23 | 10 Preludes | 10 прелюдий | 1901~1903[43] |
《d小调第一钢琴奏鸣曲》 | Op .28 | Piano Sonata No.1 | Соната для фортепіано № 1 | 1907[44] |
《前奏曲13首》 | Op .32 | 13 Preludes | Прелюдії | 1910[45] |
《第一组图画练习曲集》 | Op .33 | Etudes-tableaux | Этюды-картины | 1911[46] |
《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 | Op .36 | Piano Sonata No.2 | Соната для фортепиано № 2 | 1913[47] |
《第二组图画练习曲集》 | Op .39 | Etudes-tableaux | Этюды-картины | 1916~1917[48] |
《科雷利主题变奏曲》 | Op .42 | Variations on a Theme of Corelli | Вариации на тему Корелли | 1931[49] |
《夜曲3首》 | - | 3 Nocturnes | - | 1887~1888[50] |
《乐曲4首》 | - | 4 Pieces | 4 Пьесы | 1888[51] |
《F大调前奏曲》 | - | Prelude in F major | Прелюдия | 1891[52] |
《乐曲2首》 | - | 2 Pieces | 2 Пьесы | 1899[53] |
《东方速写》 | - | Oriental Sketch | Восточный эскиз | 1917[54] |
《d小调前奏曲》 | - | Prelude in D minor | Прелюдия | 1917[55] |
作品名 | 作品编号 | 作品英文名 | 作品俄文名 | 创作时间 | 备注 |
《6首钢琴二重奏》 | Op.11 | 6 Morceaux | 6 пьес | 1894[56] | 二重奏 |
《G大调浪漫曲》 | - | Romance in G major | Романс | 1893[57] | 二重奏 |
《意大利波尔卡》 | - | Polka italienne | Итальянская полька | 1906[58] | 二重奏 |
《三重奏乐曲二首》 | - | 2 Pieces for 6 Hands | две Пьесы для фортепиано в 6 рук | 1890-1891[59] | 三重奏 |
作品名 | 作品编号 | 作品英文名 | 作品俄文名 | 创作时间 | 备注 |
《第一组曲》 | Op .5 | Suite No.1 | - | 1893[60] | 别名《图画幻想曲》("Fantaisie-tableaux") |
《第二组曲》 | Op .17 | Suite No.2 | - | 1900~1901[61] | - |
《俄罗斯狂想曲》 | - | Russian Rhapsody | Русская рапсодия | 1891[62] | - |
作品名 | 作品编号 | 作品英文名 | 作品俄文名 | 创作时间 | 音乐配置 |
《合唱6首》 | Op.15 | 6 Choruses | 6 хоров | 1895~1896[63] | 女声或童声、混声合唱(女高音、女低音)、管弦乐队 |
《春》 | Op.20 | Spring | Весна | 1902[64] | 男中音、混声合唱、管弦乐队 |
《圣约翰·克里索思通的礼拜》 | Op.31 | Liturgy of St John Chrysostom | Литургия святого Иоанна Златоуста | 1910[65] | 混声合唱 |
《钟声》 | Op.35 | The Bells | Колокола | 1913[66] | 女高音、男高音、男中音、混声合唱、管弦乐队 |
《通宵守夜》 | Op.37 | All-Night Vigil | Всенощное бдение | 1915[67] | 女低音、男高音、混声合唱、钢琴 |
《俄罗斯歌曲3首》 | Op.41 | 3 Russian Songs | 3 Русские песни | 1926[68] | 混声合唱(女低音、男低音)、管弦乐队 |
作品名 | 作品编号 | 作品英文名 | 作品俄文名 | 创作时间 |
《歌曲6首》 | Op.4 | 6 Romances | 6 романсов | 1890~1893[69] |
《歌曲6首》 | Op.8 | 6 Romances | 6 романсов | 1893[70] |
《歌曲12首》 | Op.14 | 12 Romances | 12 романсов | 1894~1896[71] |
《歌曲12首》 | Op.21 | 12 Romances | 12 романсов | 1900~1902[72] |
《歌曲15首》 | Op.26 | 15 Romances | 15 романсов | 1906[73] |
《歌曲14首》 | Op.34 | 14 Romances | 14 романсов | 1910~1915[74] |
《歌曲6首》 | Op.38 | 6 Romances | 6 романсов | 1916[75] |
《d小调无歌词钢琴曲》 | - | Songs without Words | - | 1887[76] |
《歌曲12首》 | - | 12 Songs without Opus | - | 1890–1915[77] |
《无梦的夜》 | - | A Night Spent without Dreams | - | 1891[78] |
《俄罗斯歌曲2首》 | - | 2 Russian Songs | 2 Русские песни | 1899[79] |
作品名 | 原作者 | 改编时间 |
《仲夏夜之梦》 | 门德尔松 | 1933[1] |
《古组曲》第三首 第三乐章 | J.S.巴赫 | 1933[1] |
《摇篮曲》 | 柴可夫斯基 | 1942[11] |
拉赫玛尼诺夫《c 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Op.18)可称得上是本世纪最受欢迎的钢琴协奏曲之一,是拉赫玛尼诺夫钢琴音乐的代表作。这部作品有坚实的结构和巨大的感染力,旋律根植于俄罗斯民歌,和声语言丰富,技巧推动力娴熟,具有绝妙的感情表现力和高度的艺术水平。作品的一开始是由独奏钢琴极其轻声奏出一连串无伴奏的和弦,像从远处传来的低沉钟声,令人联想到俄罗斯民族音乐里的巨口大钟声,体现出拉赫玛尼诺夫壮丽雄浑的精神;那严肃、伟大、高贵的感受性和勇气,进而引出抒情、激昂和英勇的第一乐章。而后以相对照从容不迫的音型,肃穆而舒缓地引出第二乐章,使人想像出一幅俄罗斯大自然的画面,一首优美的抒情诗,深刻地揭示出人的感情世界。最后的第三乐章是一个快速度的、情绪欢腾的终曲,各部分段落层次分明,构成了一幅绚烂的音乐图画,音响饱满的和弦乐句构成了排山倒海的狂潮,音乐激情满怀,华丽辉熄,最后在欢腾般的热烈气氛中结束全曲。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钢琴协奏曲》继承了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传统,基调明朗乐观,抒情豪壮,充满了欢乐的情绪和温柔的激情色彩,但也不时流露出忧郁悲伤的压抑感情。[80]
拉赫玛尼诺夫《d 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Op.30)是一首最富于挑战性的作品,是一首热情洋溢、具有俄罗斯风格和浪漫主义色彩的叙事诗。从作品的规模和表达内容的深度上看,它形象概括地体现了俄罗斯人民民族特性的精神气质,表达了拉赫玛尼诺夫对祖国的历史和俄罗斯民间艺术的关注和倾心,并以惊人的力量来体现人的丰富内心世界和精神体验。这部作品依然继承了源自贝多芬钢琴协奏曲交响化的进程,排除了现代艺术思潮的种种影响,创造出一种完整、深刻、戏剧性的艺术形象,成功地把主题发展的高度技巧同严整的形式完全地结合在一起,获得了多姿多彩的效果。在音乐表现上,这部作品以其饱满的情绪和沸腾般的生命力,充分地发挥了钢琴音乐的交响性,凝聚和追求钢琴一系列富有独创性技巧和异乎寻常的新技巧性,独奏部以丰富的旋律和精致的钢琴技巧紧张地发展巨大的乐思,并完全服从于一个统一的交响构思,初次呈现了拉赫玛尼诺夫风格的一些新特点。这部作品的基调是紧张与奋激的戏剧性,是动人与悲壮的英雄性,是热情与柔美的抒情性。它称得上是 20 世纪初期俄罗斯钢琴音乐的一个顶峰,也是 20 世纪初期欧洲音乐艺术中最有天才的优秀创作之一。[80]
《升C小调前奏曲》共有62个小节,这是典型的再现单三部曲式。主调为升C小调,整首曲子可以分为A,B和A1三部分,结束在和声的属功能。其结构为呈示段A(1-14小节)—B复乐段(15-43小节)—连接(44-45小节)—A1复乐段(46-55小节)—尾声,此曲调性鲜明,速度徐缓,全曲风格压抑悲郁,同时也充满着内在的激情。[81]《升C小调前奏曲》以十分厚实、丰满的柱式八度音和弦作为旋律,使旋律庄严肃穆,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同时也富有一定的歌唱性。中间的三连音具有俄罗斯民族舞蹈表演特点,也表达出了紧张而忐忑的情绪。连续级进的三连音和左手单手旋律线条在相同方向和相反方向上配合,使音乐更加紧促不安,旋律逐渐上升,将情绪推向高潮,就像是作曲者在一次次寻找光明和幸福。[81]
《g小调前奏曲》是拉赫玛尼诺夫二十四首前奏曲中较为著名的一首,创作于二十世纪初,这是主要是以浪漫主义运动为方向,它主要反对传统、权威思想。[82]在《g小调前奏曲》乐曲首部,和声织体非常丰富,从g小调转到D大调,中间还有许多离调,最后又回到g小调上,将和弦与和弦外音相结合,这种和声处理使他的和声技法更复杂,充分体现了俄罗斯民间音乐风格。[82]在发展中部,拉赫玛尼诺夫运用了许多二度关系进行,制造出多层次旋律线条,使情绪比较舒缓,声音更加立体。乐曲的再现部是首部的变化重复,是在其基础上进行了扩充发展,和声织体变得更加丰富,调性中出现了较多的离调,持续时间较长。整部乐曲高超的和声技巧表达出了不同的感情,使音乐更加微妙。[82]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外流亡的拉赫玛尼诺夫始终未能停下脚步,演出活动不断,几乎没有时间进行音乐创作,也不再拥有那种自然中宽广无际的创作环境。直到拉赫玛尼诺夫来到了瑞士雪纳这座能够俯瞰卢塞恩湖的别墅中时,他才再一次找回了大自然的宁静,并创作出了《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OP.43。[7]这部作品取材于意大利著名小提琴家帕格尼尼创作的《24首无伴奏小提琴随想曲》第24首a小调,并以此为主题,运用变奏手法加以24次变奏,附有简短的引子与尾声。作品已超越了简单的变奏曲体裁,以其纷繁复杂的高难度技巧和荡气回肠的艺术效果,汇集了一首色彩鲜艳、华丽优美、俨然一体、一气呵成,风格和内容配合得天衣无缝的大型钢琴与管弦乐队作品。[7]
《春潮》是在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时期创作的,是拉赫玛尼诺夫很少有的政治作品,作品双重诠释了推翻沙皇即将迎来自由的时代和等待阳光希望暗暗涌动的浪潮,它具有创造性的作品赋予人们很多的启示。[83]此曲结构较为自由,乐句较长,曲式为单二部曲式。A部(降E大调)3-6小节为第一乐句,7-15小节为第二乐句。[83]这部分旋律抒情婉转,平缓悠长,渲染一种欢乐的气氛。B部16-21小节为第一乐句,在第18小节处,通过同主音大小三和弦转到小三度关系的升f大调形成色彩性调式对比,22-28小节补充过渡,转回降E大调,29-35小节是B部乐段的第二乐句,这部分相比第一部分更加温和绵长,蕴藏着一种力量,即便是八度的跨度,他也是一条弧线到达最顶点,更能表达对春天的渴望。《春潮》这首作品展现给人们一种身在战乱之中又一直相信胜利会到来的心情、期待胜利的心情。[83]
《悲歌》为三部曲式结构,共计106小节,1-40小节为第一部分,降e小调,中部较为活泼,41-82小节用右手和弦伴奏,旋律为降G大调,而后演奏短小华彩乐段,83小节起到衔接作用,紧接着来到再现部,结尾强奏三连音,有力的完成乐曲演奏任务。[84]《悲歌》乐曲中横跨数小节的音较多,多为二级下行或上行,线条较为舒展,并无明显波动,音符连接紧密,犹如蜿蜒的河流。乐曲中多用延长一个小节发出强拍上的音,与常规强拍重音处理方式存在区别,为的是增强旋律的波浪感,使旋律不会断开,对接下来的演奏充满期待,引领人们跟随旋律走进乐曲的深处。[84]《悲歌》中大量使用复节奏,犹如两个人用同样速度行进,却因步伐不同而有差异,双手弹奏不同旋律,给人带来不稳定之感,契合乐曲所诠释的悲痛情绪。[84]
拉赫曼尼诺夫的创作具有强烈的个人艺术特色。其艺术生涯虽跨入了20世纪,但他却基本上保持了19世纪舒曼与肖邦为代表的西欧浪漫乐派以及格林卡、强力集团为代表的俄罗斯民族乐派,特别是柴科夫斯基的传统,没有去追随瓦格纳、德彪西等新的音乐潮流。他的音乐以抒情见长,突出旋律的表情作用,其作品一方面以磅礴的力量讴歌幸福、赞颂祖国大自然风貌,另一方面抒发个人内在的精神体验,具有幻想和悲剧性的哀伤等因素,真切地反映了世纪之交人们思绪的动荡不安,具有强烈的时代感。[2]
拉赫玛尼诺夫常被看作是不合时宜的后期浪漫主义作曲家,他的钢琴演绎风格传承于肖邦、李斯特,受此影响,在其创作融入了人他对二人的理解,因此具有晚期浪漫主义风格特点。其创作的音乐既包含了刚毅气质与悲剧性格又有幻想与哀伤。[14]
拉赫玛尼诺夫一边在当代派艺术思潮中捍卫继承者古典浪漫乐派的传统,一边深受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影响,坚持着柴可夫斯基的道路,将欧洲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体裁、风格和技巧与俄罗斯的音乐语言结合起来,用浪漫主义音乐语言及俄罗斯民间音乐写出了一些既通俗又有一定艺术价值的作品。[85]
他的创作题材包括俄罗斯文学、历史和自然,充满了对俄罗斯大自然的描绘和对往昔民族光辉业绩的缅怀。音乐语言综合了俄罗斯民歌、城市浪漫曲和古老宗教歌曲的因素,具有鲜明的俄罗斯气质。创作风格接近于柴可夫斯基的作品特点,力求将深刻的音乐思想内容与完美的音乐表现形式相结合,继承和发展了俄罗斯民族音乐的传统,音乐旋律与俄罗斯民歌中的忧缓音调有密切联系,还有着丰富的和声语言和复调手法。音乐语汇丰富,节奏灵活,和声浓郁,织体丰满,配器富有色彩,表现出俄罗斯音乐特有的旋律抒情、优美和歌唱性的特点。[86][87]
作为一名成就斐然的钢琴家、作曲家、音乐家,拉赫玛尼诺夫在钢琴演奏和音乐等方面都有着独到深刻的思想与见解,他也在不少文章和采访中讲述了自己独到而精辟的音乐思想和观点。[88]
拉赫玛尼诺夫非常重视钢琴演奏、音乐演奏的基本技术基础,他认为熟练的技术应该是想成为优秀钢琴家最应先获得的能力之一。我们无法想象一个优秀的演奏可以离开干净、流畅、独特、柔韧的技术。表演者的技术能力需要能够立即应用于要诠释作品的所有艺术要求中,这是演奏作品的艺术表现力的基础。[88]
在乐句、速度、踏板等细节的处理上,拉赫玛尼诺夫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艺术演奏首先建立在对乐句句法的正确理解上,如果不知道非常重要的句法背后的法则,就不可能进行艺术的诠释,同时,在确定句法的基础上,演奏乐句的技能同样重要。乐句的演奏需要用良好的乐感或敏感度来控制,而速度的调节也需要精准的音乐能力。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乐曲的速度如今已用节拍器标记来指示,但演奏者也必须有自己的判断,他而不是盲目地跟随节拍器的速度标记。除此之外,踏板被称为钢琴的灵魂,拉赫玛尼诺夫认为踏板是要用一生来学习的,这是高级钢琴学习中最困难的部分。踏板的使用有一定的规则,研究、熟悉规则固然是必要的;但是,与此同时,为了产生一些非常迷人的效果,规则往往可能被巧妙地打破,超越规则的踏板运用有时也能够取得不一般的效果。[88]
拉赫玛尼诺夫把每首乐曲本身都视作一件特有的作品,有着自己独特的诠释方式,不仅如此,成功的表演者必须有很强的个性,演奏者所有的演绎都必须带有个性的印记,但同时他应该不断寻求多样性,寻求赋予每首作品不同个性的要素。音乐作品的表演需要各不相同,因为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构想,而演奏者需要将这种想法传达给他的观众。[88]
而要想达到这些,拉赫玛尼诺夫觉得演奏者首先要有真正的音乐理解,也就是演奏者能够看到作品中音乐关系的要点,明白是什么赋予了音乐作品的整体感、凝聚力、力量或优雅度,同时明确如何在作品中带出这些元素。在音乐理解的基础上,所有好的钢琴演奏中似乎都有一个生命的火花,似乎使每一次诠释都成为一件杰作、一个活生生的东西,它只存在于当下,无法解释。拉赫玛尼诺夫认为,这种能将生命赋予到平凡音符中的点睛之笔,在某种程度上,它可以被称为演奏者强烈的艺术趣味,这就是被称为灵感的神奇事物。灵感与音符本身同样重要,这是音乐中无法用力度记号表示的更高表现力的源泉。[88]
拉赫玛尼诺夫认为,艺术家必须有比为利益而演奏更大的动机,艺术家肩负着一个使命,就是教育公众。正因如此,艺术家要努力演奏具有音乐教育优势的作品,这对其自身也有利。对于艺术家来说,情况有所不同,艺术家期望,甚至要求听众有一定程度的音乐品位,一定程度的音乐教育,否则艺术家的工作将是徒劳的。而公众要享受最伟大的音乐,就必须听好的音乐,直到能听出其中的美。[88]
拉赫玛尼诺夫小时候的一天,他的父亲瓦西里从庄园里回家,听到琴房里一阵钢琴声,以为是妻子莉奥波夫在弹琴,进屋一看,却发现莉奥波夫正在整理衣物。瓦西里便问道:“家里来客人了?”莉奥波夫看他一眼,说:“没有啊!”瓦西里又问:“这是谁弹的琴?能弹出舒伯特的《浪漫曲》?我昨天还在练习呢!”夫妻俩一同来到琴房,往里一瞧,只见小拉赫玛尼诺夫正站在钢琴前,两只灵巧的小拜停地在琴键,就连爸爸妈妈进来,他也没有察觉,钢琴的谱架也没有乐谱。夫妻俩相互对视一眼,站在门□。一直等到拉赫玛尼诺夫全部弹完,母亲才问道:“宝贝,你跟谁学会的这首曲子?”小拉赫玛尼诺夫说:“跟爸爸呀!爸爸昨天弹的,我就记住了,我就想试一遍。爸爸,我弹得都对吗?”瓦西里有点不知所措,他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只是连连点头,说:“好,好,弹得太好了!”当天晚上,夫妻俩做出决定,给拉赫玛尼诺夫请一位专业的钢琴老师。后来,毕业于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的安娜·奥娜兹卡娅成为了小拉赫玛尼诺夫的钢琴老师。[89]
波兰天才钢琴家约瑟夫·霍夫曼(Josef Hoffmann)曾说:“拉赫玛尼诺夫是钢铁和黄金打造的,手里是钢铁,心中是黄金。”他的描述虽有些夸张,但可以肯定的是,拉赫玛尼诺夫的手指确实很长,[90]他身材高大,身高1.98米,得天独厚长着一双巨手,手张开约30厘米,弹琴能轻易按到跨12度的琴键,因此他的钢琴曲并非所有人都可演奏。[11]
拉赫玛尼诺夫以毕业作品《阿列科》从莫斯科音乐学院毕业后,波修瓦歌剧院老牌指挥家阿塔尼前往莫斯科音乐学院挑选人才,在学院图书室,无意间发现歌剧《阿列科》的谱本,他顿时眼睛一亮,向学校申请排练这部作品。[91]《阿列科》首演彩排时,柴可夫斯基亲临排演场,询问拉赫玛尼诺夫愿不愿将《阿列科》与自己的新歌剧《约兰达》同台演出,这使得拉赫玛尼诺夫受宠若惊。[11]
1893 年 5月 10 日,波修瓦歌剧院举行《阿列科》的首场演出。演出由阿塔尼亲自担任指挥,剧院的名家几乎一呼百应,剧中主角的扮演者也都是剧院的一流歌唱家。[91]首场演出,拉赫玛尼诺夫的家族成员都出席了,而这次首演最具影响力的莫过于柴可夫斯基的光临,他不时从包厢探出身来热烈鼓掌。[11]演出结束,年轻的拉赫玛尼诺夫被邀上舞台,接受观众们的喝彩,柴科夫斯基也在众人的簇拥下,颤巍巍地走上舞台,他抱住拉赫玛尼诺夫,一边亲吻着他的额头,一边激动地说:“孩子,好样的!你是我们俄罗斯的骄傲......”[91]
1943年3月28 日,由于癌症已扩散至全身,拉赫玛尼诺夫去世,此时距他的 70 岁生日只剩 5 天。然而,就在他去世的前一天,一批苏联音乐家通过电报联名祝贺他的70寿辰,并向他表达了苏联人民对拉赫玛尼诺夫归国的期待:“归来吧,作曲家!归来吧,拉赫玛尼诺夫!”拉赫玛尼诺夫晚年一直期望能回到故土,而苏联人民一直在期盼着期盼拉赫玛尼诺夫早日回家,可惜他未能看到这一好消息。[92]
虽然拉赫玛尼诺夫有近视的困扰,但他开车时通常不戴眼镜,不过他从未发生过意外,可以说是优秀的司机。他的第一辆汽车是一辆红色德国罗蕾莱(Lorelei)汽车,是妻子和两个女儿送给他的。拉赫玛尼诺夫给他的跑车起了个绰号“劳拉”。拉赫玛尼诺夫懂车,喜欢开快车。他的所有汽车都投保了几乎所有保险。住在瑞士塞纳德避暑公馆期间,拉赫玛尼诺夫与家人喜欢长途自驾游。[90]
拉赫玛尼诺夫的朋友、钢琴家戈登维瑟(Alexander Goldenweiser)曾回忆,拉赫玛尼诺夫是位车技高超的司机,对开车的好处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一个好的指挥家自然应是个好司机。司机和售票员都需要钢铁般的意志、集中的注意力和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除了这些品质,指挥家只需要再掌握一些音乐知识。”[90]
1890年,拉赫玛尼诺夫在与姑妈萨亭一家前往伊万诺夫卡乡间别墅度假期间,结识了斯卡伦将军的小女儿薇拉,对其情有独钟却遭到了薇拉父母的阻挠,最终没有成为眷属。[3]
在拉赫玛尼诺夫创作的低谷期,姑妈萨亭一家给予了他经济与精神上的支持。特别是堂妹娜塔妮娅给了他关怀与照料,拉赫玛尼诺夫因此对她萌发了爱恋之情。1902年,拉赫玛尼诺夫与堂妹娜塔妮娅不顾教会的阻挠结为伉俪。1903年,长女伊雷娜出生;1907年次女塔吉娅娜出生。[3]
拉赫玛尼诺夫极为宠爱两个女儿,1925年成立了以两个女儿名字首字母命名的乐谱出版公司“塔伊”,并交给姊妹二人经营。[3]
拉赫玛尼诺夫年轻时,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特别看好他,契诃夫曾对他当面评价到:“年轻人,我一直观察着您。您有着令人难忘的面孔——您有朝一日会成为大人物的。”[3]
乐评家西蒙·科罗格力科夫在《阿列科》大获成功后写道:“拉赫玛尼诺夫绝非一般的庸才,他有着渊博的知识和出色的品位,完全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歌剧作曲家。他非常善于制造舞台效果,懂得如何去抓住观众的心,并将其牢牢地控制在手中。不仅如此,他对旋律有着某种天生的感悟,那些迷人的旋律匪夷所思,非同一般...在俄罗斯的作曲家中,小小年纪便能有此杰作,并且首演能够获得空前成功实属罕见。拉赫玛尼诺夫堪称是开创先例的第一人。”[3]
著名音乐学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杨燕迪评价拉赫玛尼诺夫:“从个人风格发展的进展幅度、情感表达范围的宽度和深刻性以及音乐产出的杰作数量来看,老拉或许算不上音乐史上最高等级的“大作曲家”;但就个性风格的独特、鲜明、成熟和圆满而论,他却是19世纪至20世纪过渡阶段中不可忽略的重要一环,并在俄罗斯音乐中打上了自己的深深烙印。”[93]
2023年4月8日晚,中国中央歌剧院纪念拉赫玛尼诺夫诞辰150周年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上演。本次纪念音乐会由中央歌剧院音乐总监、首席指挥杨洋,带领中央歌剧院歌剧团、交响乐团演绎了拉赫玛尼诺夫的经典曲目《声乐练声曲》《这儿真好》《月光照耀》《别唱吧,美人》《声乐协奏曲》《E小调第二交响曲(op. 27)》。[94]
为纪念俄罗斯20世纪重要的古典音乐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俄罗斯推出了一项新的音乐赛事——拉赫玛尼诺夫国际音乐大赛,[95]首届大赛于2022年6月14日至27日在莫斯科举办。[96]第一届拉赫玛尼诺夫国际音乐比赛将分钢琴、指挥与作曲三大竞赛单元,钢琴竞赛单元在音乐学院大厅,指挥比赛在柴科夫斯基音乐厅,作曲比赛在拉赫玛尼诺夫音乐厅分别举行。大赛计划每四年举行一次,与四年一届的柴科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交替举办。[95]
俄罗斯政府积极参与、指导了赛事的创办,并在一开始就展示出了将拉赫玛尼诺夫国际音乐比赛办成与柴赛同等规模和水准的雄心:拉赛在时间安排上就力求与柴赛形成交相辉映之势;同时,俄罗斯副总理戈利科娃(Tatyana Golikova)被任命为大赛组委会主席,赛事委员会成员还包括数位俄罗斯国家机构与文化机构代表。[95]同时,本届拉赫玛尼诺夫国际音乐比赛也是俄罗斯政府纪念拉赫玛尼诺夫诞辰150周年的重要活动。[95]
在伟大的钢琴家、作曲家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诞辰150周年之际,在俄罗斯文化部的支持下,首届拉赫玛尼诺夫国际青年钢琴比赛于2023年3月21日,在作曲家的家乡大诺夫哥罗德举行。[97]
作品名 | 作品类型 | 上映时间 |
《悲歌》 | 传记电影 | 1998年[98] |
《紫丁香》 | 传记电影 | 2007年[99] |
《拉赫玛尼诺夫的愉悦》 | BBC纪录片 | 2015年[100] |
《迷情俄罗斯》 | 纪录片 | 2021年[101] |
《拉赫玛尼诺夫》라흐마니노프
版本:韩语原版 / 中文版 [102]
导演:安载英(韩) / 高瑞嘉(中)[102]
韩语原版主演:박유덕 / 안재영 / 정동화 / 김경수/[102]
中文版主演:蒋奇明(饰 拉赫) / 周可人(饰 拉赫/达利) / 施哲明(饰 达利) [102]
剧情简介:本剧讲述天才音乐家拉赫玛尼诺夫“失落的3年时光”。俄国作曲家、指挥家及钢琴演奏家拉赫玛尼诺夫(1873-1943)是20世纪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然而在1897年,拉赫玛尼诺夫《第一交响乐》的首演劣评如潮,令他深受打击,并陷入了为期三年的精神崩溃和创作停滞。直到他遇到了心理治疗师尼古拉·达利,才重拾自信。1900年,拉赫玛尼诺夫完成了他的《第二钢琴协奏曲》,并以此献给尼古拉·达利。这部音乐剧讲述的便是发生在这三年间的故事——深陷于绝望和消沉中的音乐家重新振作,以现场演奏的美妙乐章重新讲述这个故事。[102]
展开
[1]迈克尔·肯尼迪,乔伊斯·布尔恩编. 牛津简明音乐词典[M]. 北京: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2: 934-936. (2)
[2]于润洋主编. 西方音乐通史[M]. 上海: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3: 334.
[3]安德烈亚斯·魏玛著. 拉赫玛尼诺夫传[M]. 北京: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7: 1-10.
[4]余志刚编著. 西方音乐简史第二版[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2: 346—347.
[5]List of works by Sergei Rachmaninoff.国际乐谱库. [2023-09-05].
[6]Rachmaninov.酷狗音乐. [2023-12-22].
[7]李莉. 拉赫玛尼诺夫《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的音乐创作与演奏分析[D]. 河南师范大学, 2013[2023-08-29].
[8]拜尔腾森著. 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生涯[M]. 纽约, 1956: 11. [2023-08-30].
[9](英)罗伯特·沃克(Robert Walker)著, 何贵凤译. 拉赫玛尼诺夫[M]. 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9.09: 29.
[10]金亚娜编著. 俄罗斯艺术文化简史[M]. 黑龙江, 2008: 70-71. (5)
[11]音乐奇才拉赫玛尼诺夫.光明网. [2023-09-05].
[12]西尼亚维尔著. 俄罗斯音乐史纲[M]. 1947: 50—51. (4)
[13]伍维曦 . 拉赫玛尼诺夫:俄罗斯浪漫主义最后的辉煌.中国音乐学网. [2023-09-05].
[14]黄腾彭编著. 西方音乐史[M]. 兰州, 1994: 292—295. (5)
[15]The Miserly Knight, Op.24 (Rachmaninoff, Sergei).国际乐谱库. [2023-09-05].
[16]Francesca da Rimini, Op.25 (Rachmaninoff, Sergei).国际乐谱库. [2023-09-05].
[17]Aleko .国际乐谱库. [2023-09-05].
[18]The Rock, Op.7 (Rachmaninoff, Sergei).国际乐谱库. [2023-09-05].
[19]Capriccio on Gypsy Themes, Op.12 (Rachmaninoff, Sergei).国际乐谱库. [2023-09-05].
[20]Symphony No.1, Op.13 (Rachmaninoff, Sergei).国际乐谱库. [2023-09-05].
[21]Symphony No.2, Op.27 (Rachmaninoff, Sergei).国际乐谱库. [2023-09-05].
[22]Isle of the Dead, Op.29 (Rachmaninoff, Sergei).国际乐谱库. [2023-09-05].
[23]Symphony No.3, Op.44 (Rachmaninoff, Sergei).国际乐谱库. [2023-09-05].
[24]Symphonic Dances, Op.45 (Rachmaninoff, Sergei).国际乐谱库. [2023-09-05].
[25]Scherzo in D minor .国际乐谱库. [2023-09-05].
[26]Prince Rostislav (Rachmaninoff, Sergei).国际乐谱库. [2023-09-05].
[27]Symphony in D minor (Rachmaninoff, Sergei).国际乐谱库. [2023-09-05].
[28]Piano Concerto No.1, Op.1 (Rachmaninoff, Sergei).国际乐谱库. [2023-09-05].
[29]Piano Concerto No.2, Op.18 (Rachmaninoff, Sergei).国际乐谱库. [2023-09-05].
[30]Piano Concerto No.3, Op.30 (Rachmaninoff, Sergei).国际乐谱库. [2023-09-05].
[31]Piano Concerto No.4, Op.40 (Rachmaninoff, Sergei).国际乐谱库. [2023-09-05].
[32]Rhapsody on a Theme of Paganini, Op.43 (Rachmaninoff, Sergei).国际乐谱库. [2023-09-05].
[33]2 Pieces, Op.2 (Rachmaninoff, Sergei).国际乐谱库. [2023-09-05].
[34]2 Morceaux de salon, Op.6 (Rachmaninoff, Sergei).国际乐谱库. [2023-09-05].
[35]Trio élégiaque No.2 in D minor, Op.9.国际乐谱库. [2023-09-05].
[36]Cello Sonata,.国际乐谱库. [2023-09-05].
[37]Romance in A minor (Rachmaninoff, Sergei).国际乐谱库. [2023-09-05].
[38]String Quartet No.1 (Rachmaninoff, Sergei).国际乐谱库. [2023-09-05].
[39]Morceaux de fantaisie, Op.3 (Rachmaninoff, Sergei).国际乐谱库. [2023-09-05].
[40]7 Morceaux de salon, Op.10 (Rachmaninoff, Sergei).国际乐谱库. [2023-09-09].
[41]Moments musicaux, Op.16 (Rachmaninoff, Sergei).国际乐谱库. [2023-09-05].
[42]Variations on a Theme of Chopin, Op.22 (Rachmaninoff, Sergei).国际乐谱库. [2023-09-05].
[43]10 Preludes, Op.23 (Rachmaninoff, Sergei).国际乐谱库. [2023-09-05].
[44]Piano Sonata No.1, Op.28 (Rachmaninoff, Sergei).国际乐谱库. [2023-09-05].
[45]13 Preludes, Op.32 (Rachmaninoff, Sergei).国际乐谱库. [2023-09-05].
[46]Etudes-tableaux, Op.33 (Rachmaninoff, Sergei).国际乐谱库. [2023-09-05].
[47]Piano Sonata No.2, Op.36 (Rachmaninoff, Sergei).国际乐谱库. [2023-09-05].
[48]Etudes-tableaux, Op.39.国际乐谱库. [2023-09-05].
[49]Variations on a Theme of Corelli, Op.42 (Rachmaninoff, Sergei).国际乐谱库. [2023-09-05].
[50]3 Nocturnes (Rachmaninoff, Sergei).国际乐谱库. [2023-09-05].
[51]4 Pieces.国际乐谱库. [2023-09-05].
[52]Prelude in F major (Rachmaninoff, Sergei).国际乐谱库. [2023-09-05].
[53]2 Pieces (Rachmaninoff, Sergei).国际乐谱库. [2023-09-05].
[54]Oriental Sketch (Rachmaninoff, Sergei).国际乐谱库. [2023-09-05].
[55]Prelude in D minor (Rachmaninoff, Sergei).国际乐谱库. [2023-09-05].
[56]6 Morceaux, Op.11 (Rachmaninoff, Sergei).国际乐谱库. [2023-09-05].
[57]Romance in G major (Rachmaninoff, Sergei).国际乐谱库. [2023-09-05].
[58]Polka italienne (Rachmaninoff, Sergei).国际乐谱库. [2023-09-05].
[59]2 Pieces for 6 Hands .国际乐谱库. [2023-09-05].
[60]Suite No.1, Op.5 (Rachmaninoff, Sergei).国际乐谱库. [2023-09-05].
[61]Suite No.2, Op.17 (Rachmaninoff, Sergei).国际乐谱库. [2023-09-05].
[62]Russian Rhapsody (Rachmaninoff, Sergei).国际乐谱库. [2023-09-05].
[63]6 Choruses, Op.15 (Rachmaninoff, Sergei).国际乐谱库. [2023-09-05].
[64]Spring, Op.20 (Rachmaninoff, Sergei) .国际乐谱库. [2023-09-05].
[65]Liturgy of St John Chrysostom, Op.31 (Rachmaninoff, Sergei).国际乐谱库. [2023-09-05].
[66]The Bells, Op.35 (Rachmaninoff, Sergei).国际乐谱库. [2023-09-05].
[67]All-Night Vigil, Op.37 (Rachmaninoff, Sergei).国际乐谱库. [2023-09-05].
[68]3 Russian Songs, Op.41 (Rachmaninoff, Sergei).国际乐谱库. [2023-09-05].
[69]6 Romances, Op.4 (Rachmaninoff, Sergei).国际乐谱库. [2023-09-05].
[70]6 Romances, Op.8 (Rachmaninoff, Sergei).国际乐谱库. [2023-09-05].
[71]12 Romances, Op.14 (Rachmaninoff, Sergei).国际乐谱库. [2023-09-05].
[72]12 Romances, Op.21 (Rachmaninoff, Sergei).国际乐谱库. [2023-09-05].
[73]15 Romances, Op.26 (Rachmaninoff, Sergei).国际乐谱库. [2023-09-05].
[74]14 Romances, Op.34 (Rachmaninoff, Sergei) .国际乐谱库. [2023-09-05].
[75]6 Romances, Op.38 (Rachmaninoff, Sergei).国际乐谱库. [2023-09-05].
[76]Songs without Words (Rachmaninoff, Sergei).国际乐谱库. [2023-09-05].
[77]12 Songs without Opus (Rachmaninoff, Sergei) .国际乐谱库. [2023-09-05].
[78]A Night Spent without Dreams (Rachmaninoff, Sergei).国际乐谱库. [2023-09-05].
[79]2 Russian Songs (Rachmaninoff, Sergei).国际乐谱库. [2023-09-05].
[80]王在畅著. 永恒的旋律 拉赫玛尼诺夫音乐风格审美研究[M]. 北京: 线装书局, 2007.09: 80,82,87,89,92,157. [2023-09-05].
[81]胡兰. 拉赫玛尼诺夫《升c小调前奏曲》艺术风格特征及演奏技巧分析[J]. 戏剧之家, 2023, (10): 54-56. [2023-08-29].
[82]樊姝琳. 探析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前奏曲》的艺术特征[J]. 黄河之声, 2022, (08): 30-32. [2023-08-29]. DOI:10.19340/j.cnki.hhzs.2022.08.055.
[83]曹春子. 拉赫玛尼诺夫浪漫曲《春潮》的艺术处理[J]. 黄河之声, 2019, (18): 25. [2023-08-29]. DOI:10.19340/j.cnki.hhzs.2019.18.016.
[84]万雪晴. 拉赫玛尼诺夫钢琴作品《悲歌》的演奏分析[J]. 黄河之声, 2022, (05): 119-121. [2023-08-29]. DOI:10.19340/j.cnki.hhzs.2022.05.014.
[85]刘经树著. 简明西方音乐史[M]. 北京, 1991: 131. (2)
[86]俞人豪. 音乐学基础知识问答[M]. 北京: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7: 312. (3)
[87]朱敬修. 西方音乐史. 开封: 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4: 207-208. (5)
[88]J.F.库克, 朱迪. 艺术演奏的要点——拉赫玛尼诺夫谈钢琴演奏[J]. 钢琴艺术, 2023, (04): 4-8. [2023-09-05].
[89]李建华, 蔡成恩. 著名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的故事(一)[J]. 琴童, 2022, (05): 12-13. [2023-09-05].
[90]环球网. 俄罗斯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的10件趣事.百度. [2023-09-05].
[91]李建华, 蔡成恩. 著名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的故事(二)[J]. 琴童, 2022, (06): 16-17. [2023-09-05].
[92]李建华, 蔡成恩. 著名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的故事(四)[J]. 琴童, 2022, (09): 16-17. [2023-09-05].
[93]文汇报. 拉赫玛尼诺夫的声名沉浮|杨燕迪.百家号. [2023-08-30].
[94]中央歌剧院纪念拉赫玛尼诺夫诞辰150周年音乐会成功举行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2023-08-29].
[95]借柴赛“东风”, 俄罗斯推出“拉赛”EB/OL.北京日报网. [2023-08-29].
[96]教育学院钢琴教育教研室教师徐乾一成功入围首届拉赫玛尼诺夫国际音乐大赛EB/OL.中央音乐学院. [2023-08-29].
[97]长江钢琴成为“拉赫玛尼诺夫国际青年钢琴比赛”指定用琴EB/OL.中国乐器协会网. [2023-08-29].
[98]豆瓣.豆瓣电影. [2023-06-22].
[99]丁香花 Ветка сирени (2007).豆瓣电影. [2023-06-22].
[100]纪录片.拉赫玛尼诺夫的愉悦.2015[高清][英字]_哔哩哔哩_bilibili.哔哩哔哩. [2023-06-22].
[101]【纪录片】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情迷俄罗斯(2021)_哔哩哔哩_bilibili.哔哩哔哩. [2023-06-22].
[102]拉赫玛尼诺夫.豆瓣. [2023-06-22].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4年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