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担任荆州牧时,聘任蒋琬为州府书佐;刘备攻占益州后,蒋琬被任命为广都县长,不久又担任什邡县令。刘备进位汉中王,蒋琬升任尚书郎。建兴元年(公元223年),丞相诸葛亮开府治事,聘任蒋琬为东曹掾,后来又提拔为丞相府参军;诸葛亮进驻汉中,蒋琬与长史张裔统管丞相留守府公务。建兴八年(公元230)年,蒋琬升任长史,加授抚军将军,负责诸葛亮北伐时期的后勤事务。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去前夕,向后主刘禅举荐蒋琬辅佐国政,蒋琬升任尚书令,不久又代理中都护,假节[a],兼任益州刺史。[1][3]次年,蒋琬升任大将军,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总揽全国政事。[1][4]延熙二年(公元239年),蒋琬升任大司马,获准开府治事。蒋琬认为过去诸葛亮北伐,劳师远征,路途艰险,打算从汉水顺流而下袭击魏国的魏兴、上庸二郡,因病未能行动。延熙九年(公元246年),蒋琬病逝,追谥为恭侯,他的儿子蒋斌袭爵。[1][5]
时人及后世对蒋琬评价颇高,蜀汉丞相诸葛亮评价蒋琬是“社稷之器”,“讬志忠雅”,堪当辅国重任。[1]晋朝史家陈寿、袁宏、裴松之都认为蒋琬宽厚中正,性情儒雅,在诸葛亮去世后主持国政,有功于国。[6][7][8]明末清初学者王夫之、清朝学者端木埰则认为,蒋琬之后,蜀汉后继无人。[9][10]
蒋斌
儿子
蒋显
儿子
潘濬
表弟
刘敏
表弟
蒋琬二十岁的时候,就和表弟泉陵县人刘敏因为才华而被人所知。刘备担任荆州牧时,聘任蒋琬担任书佐。汉献帝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刘备攻占益州,自领益州牧,任命蒋琬担任广都县长。刘备曾经有一次外出游览,突然来到广都县(今四川成都南部)视察,看到蒋琬各项事务都没有处理好,当时蒋琬醉酒不醒,刘备勃然大怒,论罪就要把蒋琬处死。[1][11]
所幸军师诸葛亮为他求情,认为蒋琬是辅佐朝政的大才,不是当县官的材料,他主政以安民为本,不做表面工程,希望刘备能再考察一下蒋琬。刘备素来敬重诸葛亮,因此没有将蒋琬治罪,但是免除了他的职务。但是没过多久,蒋琬又被刘备重新启用,担任什邡县令。[1][11]
刘备进位汉中王,征召蒋琬入朝担任尚书郎。建兴元年(公元223年),刘备去世,后主刘禅继位。丞相诸葛亮受命辅佐后主刘禅,开府治事,聘任蒋琬为东曹掾。后来,诸葛亮以益州牧的身份举荐蒋琬为茂才,蒋琬却将机会让给了刘邕、阴化、庞延和廖淳,诸葛亮对蒋琬表示举不避嫌,才能够让其他被举荐的人感到安心,以表明人才推举的重要性;蒋琬听从,升任丞相府参军。[1]
建兴五年(公元227年),诸葛亮率军北上驻扎在汉中,蒋琬与长史张裔统管丞相留守府的公务。建兴八年(公元230年),蒋琬取代张裔担任长史,加授抚军将军。诸葛亮多次兴兵北伐曹魏,在此期间蒋琬一直负责后勤事务,给前方部队筹备粮食和兵员。诸葛亮每次都称赞蒋琬,志向忠诚,是值得托付大事的人。不久,诸葛亮又秘密上表后主刘禅,如果自己发生不幸,朝政大事可交付给蒋琬接替。[1][12]
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八月,诸葛亮病逝,蒋琬升任尚书令。不久,后主刘禅有擢升蒋琬代理中都护,假节[a],兼任益州刺史。[1][3]次年,蒋琬又升任大将军,录尚书事,封为安阳亭侯。[1][4][5]
蒋琬接替已故丞相诸葛亮主持蜀国朝政,当时因为丞相诸葛亮刚去世不久,蜀国上下都面临危险的局势,众人无不感动恐惧。蒋琬受到提拔重用,地位在群臣之上,但他既不感到忧伤,也不觉得喜悦,神态举止完全和平时一样。因此,众人就逐渐对他感到佩服和认可。[1][3]
延熙元年(公元238年),蒋琬率大军北上防备曹魏入侵,驻扎在汉中。次年三月,后主刘禅擢升蒋琬为大司马,并下诏给蒋琬,命他开府治事。[1][5]大司马府的东曹掾杨戏,生性高傲而不讲礼节;蒋琬平常和他谈论事情,他经常故意不回答。有人因此想陷害杨戏,对蒋琬说杨戏怠慢于上级,应该治罪。蒋琬却为杨戏说话,认为每个人想法都不一样,杨戏不回答自己的话,是因为他有不同的看法,既不愿违背本心表示赞同,又不便公开反驳表示反对,才会默然无语,这正是杨戏的爽快之处。[1][5][13]
担任督农的杨敏曾诋毁蒋琬,说他做事糊涂,不及前任主政的诸葛亮。有人把这话告诉了蒋琬,督察百官的官员请求对杨敏追究治罪。蒋琬却认为自己的确不如前任主政大臣诸葛亮,没有什么好追究的。督察百官的官员一再要求,要追查杨敏诋毁蒋琬做事糊涂的言论。蒋琬还是表示,不必追究。后来杨敏因违反法度被关进监狱,众人都担心他必死无疑;然而蒋琬处理这件事时却毫无偏见,杨敏得以免判重刑。据《三国志》记载,蒋琬为政时从不因个人好恶偏离正道。[1][5][13]
蒋琬认为,过去诸葛亮多次进攻秦川之地,因为道路险陡、运输艰难,始终未能成功;不如顺汉水东下进攻曹魏。于是下令大量制造舟船,想乘船经由汉水、沔水走水路袭击魏国的魏兴、上庸二郡。然而,碰巧蒋琬旧病接连发作,他的谋划没有得到实施。而群臣认为,如果走水路东征曹魏,如果不能成功,想要回军返回就非常困难,不是良策。后主刘禅派遣尚书令费祎、中监军姜维等人,前去汉中向蒋琬说明了走水路东征的坏处。[1][5][13]
延熙六年(公元243年),蒋琬向后主刘禅上了一道奏疏,表示自己过去六年屯兵汉中,却始终没能取得什么成果,为此忧虑不已。如今曹魏强大,只有联合东吴首尾夹击,才能实现吞灭曹魏的志愿。但是吴蜀两国共同约定向曹魏发起进攻,已经有两三次,却都没能实现预定计划。考虑到眼下艰难的局面,唯有进取凉州才是上策;因此蒋琬推荐姜维担任凉州刺史。如果姜维率大军进占河西地区,自己可以率军接应,作为后援。[1][5][13]
蒋琬认为涪县(今四川绵阳)水陆交通连接四方,如果东、北两面出现外来威胁,赶往援救都比较便利。于是,蒋琬率军从汉中退回,转而驻守在涪县。[1][13]然而此时蒋琬的疾病也日益严重,延熙九年(公元246年),蒋琬因病去世。蒋琬死后,被追谥为恭侯,他的儿子蒋斌继承了他的爵位,担任绥武将军、汉城护军。[1]
蜀汉丞相诸葛亮评价蒋琬“讬志忠雅”,“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认为蒋琬与费祎、董允等人都是忠正贤良,能赴国难的大臣,只要后主刘禅能亲信他们,兴复汉室指日可待;自己死后,国家大事可以托付给蒋琬。[1]
晋朝史家陈寿评价:蒋琬方正严肃而有威仪;费祎宽厚通达而善于与人相处,两人都能继承诸葛亮定下的制度,因循而不改变,因此蜀国边境才能长期无事,国家才能保持稳定。[6]
晋朝史家袁宏评价:蒋琬立身不忘中正,并未一味因循守旧,本质上性情儒雅,在丞相诸葛亮去世后,承当辅佐国政的重任,提拔任用贤能而自己保持恭谨,长此以往,实在是值得敬重。[7]
晋朝史家裴松之评价:蒋琬与费祎主持朝政,完全遵循诸葛亮定下的制度,从不为了功劳而妄自行动,让国家政事有所荒废,对外打退了魏国的进攻,对内保持国家安稳,治理小国的办法,修生养息的道理,没有比他们做得更好的了。[8]
明末清初学者王夫之评价:蒋琬改变诸葛亮时期的谋划,想让军队乘船顺汉水、沔水而下,袭击魏国的魏兴、上庸两郡,并非是好计策。魏兴、上庸两郡并不是魏国的重要城池,即使攻克了也不能向北进攻宛城、洛阳,何况水军顺流而下,依靠的是水势,水军离开了河流就没了士气,当初刘备进攻东吴就因此遭遇失败。魏国凭借坚固的城池防守,就算蜀国军队发起十次进攻,也会有九次遭遇失败。因此蒋琬死后,费祎又被刺杀,而蜀汉无人可继。[9]
清朝学者端木埰评价:蜀汉优秀的文臣武将都早死,武将只剩下一个赵云,文官只剩下一个蒋琬,如向宠、董允及其以下的人,都不堪担任大将和丞相的重任。[10]
蒋琬的作品被后人辑为《蒋恭侯集》一卷,收入《麓山精舍丛书》;另外有《丧服要记》一卷(今已失传),收入《隋书·经籍志》;[14]此外,《全三国文》中还收录有《荐董允表》与《承命上疏》。[15]
夜梦一牛:蒋琬早年担任广都县长,碰到刘备巡视,蒋琬荒废县中事务,被刘备罢免官职。蒋琬被免官之后,晚上梦见一头牛出现在自家门前,流了很多血,蒋琬心里很不安,于是去找赵直解梦,赵直说:“梦中见血说明是非分明,牛角及鼻,有“公”字之像,你将来必定位至三公,这是吉祥的征兆。”蒋琬不久就被重新启用,后来果然位列三公。[1]
表弟:刘敏,蜀汉大臣,官至左护军、扬威将军,曾协助费祎击退魏军,封云亭侯。[1]
表弟:潘濬,孙吴大臣,官至太常,封刘阳侯。[3][16]
长子:蒋斌,蜀汉大臣,继承蒋琬爵位,官至绥武将军、汉城护军,蜀亡后死于钟会之乱[b]。[1]
次子:蒋显,蜀汉大臣,官至太仆,蜀亡后死于钟会之乱[b]。[1]
蒋琬墓位于今四川绵阳市风凰山麓,墓体呈八角形,座西向东,高4.65米、周长31.58米,由座、身、檐和顶四部分组成。据《绵阳县志》记载,蒋琬墓于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重修,并立墓碑,碑刻“汉大司马蒋恭侯墓”八个大字。另外,蒋琬墓左山头的子云亭附近,还保存一块清朝时期所刻“蒋恭候传碑”,碑文记述了蒋琬的生平事迹。1981年,绵阳市政府将蒋琬墓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7][18]
四川成都南郊的武侯祠,在刘备殿西面的偏殿东廊中,塑有十四尊蜀汉一朝文臣的塑像,以示纪念,与“武将廊”相对,称“文臣廊”。蒋琬的塑像在其中排第九,塑于清朝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十四文臣塑像排名依次为:庞统、简雍、吕凯、傅肜、费祎、董和、邓芝、陈震、蒋琬、董允、秦宓、杨洪、马良、程畿。[19][20][21]
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中,蒋琬的形象和事迹与正史大体相当。蒋琬在荆州时期投奔刘备,担任文官,主要处理内政事务。刘备入主益州后,蒋琬在成都协助处理国政;诸葛亮北伐时期,蒋琬则在后方负责后勤事务;诸葛亮死后,蒋琬升任为丞相、大将军,录尚书事,在费祎的协助下主理国政。[22]
1994年出品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演员刘宏坤饰演蒋琬。[23]
2017年出品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之虎啸龙吟》中,演员公方敏饰演蒋琬。[24]
展开
[a]假节,封建时期君王赋予大臣的临时权力,假节者可以直接诛杀违反军令的中下级军官。
[b]钟会之乱,公元264年正月,魏将钟会在姜维支持下,密谋占据成都反叛司马昭,引起将士哗变,钟会、姜维及其他蜀汉投降将领死于乱兵。
展开
[1]陈寿. 《三国志》卷四十四·蜀书十四·蒋琬传[M]. 合肥: 黄山出版社, 2015年: 1004-1006. ISBN-9787546149042.
[2]袁枢. 《通鉴纪事本末》(注译本)卷十·诸葛亮出师 平南中附[M].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9年: 7663. ISBN-9787213094767.
[3]司马光. 《资治通鉴》卷七十二·魏纪四[M]. 第2版. 湖南长沙: 岳麓书社, 2018年: 835,844-848. ISBN-9787807610373.
[4]司马光. 《资治通鉴》卷七十三·魏纪五[M]. 第2版. 湖南长沙: 岳麓书社, 2018年: 849. ISBN-9787807610373.
[5](晋朝)常璩. 《华阳国志》(校注)卷七·刘后主志[M]. 成都: 成都时代出版社, 2007年: 291-322. ISBN-9787807054863.
[6]陈寿. 《三国志》卷四十四·蜀书十四·蒋琬费祎姜维传[M]. 合肥: 黄山出版社, 2015年: 1015. ISBN-9787546149042.
[7]谭国清主编. 《昭明文选》卷四十七[M]. 北京: 西苑出版社, 2009年: 114. ISBN-7801087089.
[8]陈寿. 《三国志》卷四十四·蜀书十四·蒋琬费祎姜维传·裴松之案[M]. 合肥: 黄山出版社, 2015年: 1016. ISBN-9787546149042.
[9]王夫之. 《读通鉴论》卷十 三国[M]. 太原: 山西人民出版社, 1994年: 304. ISBN-7203031578.
[10]《清代诗文集汇编》编纂委员会编. 《清代诗文集汇编 》有不为斋集六卷[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0年: 671. ISBN-7532555024.
[11]司马光. 《资治通鉴》卷六十七·汉纪五十九[M]. 第2版. 湖南长沙: 岳麓书社, 2018年: 782. ISBN-9787807610373.
[12]司马光. 《资治通鉴》卷七十一·魏纪三[M]. 第2版. 湖南长沙: 岳麓书社, 2018年: 833. ISBN-9787807610373.
[13]司马光. 《资治通鉴》卷七十四·魏纪六[M]. 第2版. 湖南长沙: 岳麓书社, 2018年: 867-869. ISBN-9787807610373.
[14]李翠平、寻霖编著. 《历代湘潭著作述录 湘乡卷》[M]. 湘潭: 湘潭大学出版社, 2019年: 295. ISBN-978756870302-4.
[15](清朝)严可均. 《全上古三秦汉三国六朝文》 第3册 三国[M]. 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7年: 87-88. ISBN-7543429861.
[16]陈寿. 《三国志》卷六十一·吴书十六·潘濬传[M]. 合肥: 黄山出版社, 2015年: 1324-1326. ISBN-9787546149042.
[17]四川省文物志编辑部编. 《四川省文物志 征求意见稿第二集》[M]. 1986年: 56-57.
[18]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四川省志 文物志 上》[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9年: 155. ISBN-7220035144. (2)
[19]罗开玉,李兆成等著. 《三国圣地武侯祠》第一章[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0年: 46-47. ISBN-9787220074035.
[20]谢辉、罗开玉主编. 《诸葛亮与三国文化》武侯祠及其文物[M]. 成都: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年: 180-181. ISBN-7536472072.
[21]田飞、李果著. 《寻城记 成都》[M]. 北京: 商务印馆, 2014年: 39-41. ISBN-9787100102537.
[22]罗贯中. 《三国演义》第六十三回到第一百零五回[M]. 北京: 西苑出版社, 2016年: 249-420. ISBN-9787515105628.
[23]《三国演义》(1994年).猫眼电影. [2023-06-08].
[24]《大军师司马懿之虎啸龙吟》(2017年).猫眼电影. [2023-06-08].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4年3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