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服务百科信息网!
首页 >人物 >司马徽
司马徽

司马徽

(东汉末年隐士)
司马徽(?—公元208年),字德操,颍川郡阳翟县(今河南省禹州市)人,东汉末年隐士,后世又称“水镜先生”。[1][2]
司马徽资料
  • 字:德操
  • 号:水镜先生
  • 时代:东汉末年出生日期
  • 去世日期:208年
  • 民族:汉族
    目录
  • 司马徽善于鉴别人才,有知人之明。庞统十八岁时,曾前往颍川郡拜见司马徽,司马徽很器重庞统,称赞他是南方州郡士人中的翘楚,庞统因为得到司马徽的品评而知名。[1][3]汉末天下大乱,刘表入主荆州后,保境安民,供养士人;[4]司马徽在此期间避乱荆州,开馆讲学,同时与襄阳名士庞德公、诸葛亮、庞统、徐庶等人结交。[3]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左将军刘备前往拜见司马徽,司马徽向刘备举荐了诸葛亮和庞统,两人后来都被刘备任用为军师;诸葛亮更是辅佐刘备,成就帝王霸业。[5][6]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七月,曹操南征荆州;曹操攻占荆州后,慕名拜访司马徽,打算重用他,但不久司马徽就染病去世。[7]

    司马徽作为东汉末年名士,避居荆州期间,并未得到刘表重用;在刘表看来,司马徽只是一介儒生。[7]晋朝史家陈寿称赞司马徽本性清雅,有识人之明。[1]当代学者王永平认为,司马徽虽为古文经学大师,颇有政治抱负,但刘表以他为“小书生”,对其本人及其举荐的人才都未加重用。[8]

    人物关系

    徐庶

    好友

    崔钧

    好友

    向朗

    学生

    尹默

    学生

    人物生平

    品评庞统

    司马徽是颍川郡阳翟县(今河南省禹州市)人,本性清明高雅,善于鉴别人才,有知人之明。庞统年轻时看起来老实迟钝,没有人欣赏他。庞统十八岁时,听说了司马徽的名声,特意从家乡襄阳北上,走了两千多里路,前往颍川拜访司马徽。庞统见到司马徽时,恰逢他在树之上采摘桑叶,庞统坐在树下与司马徽交谈。庞统认为大丈夫生于世间,就应该带金佩紫,出将入相,而不能压抑自己江河一般的志向,去做女子养蚕缫丝的事情。[1][3][9]

    司马徽反驳庞统的观点,认为庞统只想抄近道,反而容易陷入迷途。从前伯成、原宪甘于清贫的农耕生活,也不贪恋权贵,并非一定要有物质上的奢华享受,才算与众不同。这也是隐士许由、巢父、伯夷、叔齐他们为之感慨的原因。就算是得到了吕不韦的爵位、齐景公的财富,也不值得被世人所尊敬。[9]

    司马徽与庞统交谈了很久,庞统被司马徽的言论所折服;司马徽也很器重庞统,称赞他算得上是南方州郡士人中出类拔萃的人才。得到司马徽的品评后,庞统逐渐出名,后来被州郡聘任为功曹。[1]

    避乱荆州

    东汉末年,战乱频发,颍川四面受敌,不宜久居。建安三年[a](公元198年),荆州牧刘表平定荆州,保境安民,爱护百姓,供养士人,关西、兖州、豫州的儒学之士纷纷归附于他,刘表对他们加以抚慰赈济,善加安置;又修建学校,弘扬儒学。[4]司马徽在这一时期迁居荆州,躲避战乱,又与宋忠等人在荆州开馆讲学,尹默、李仁两人都曾在荆州跟随司马徽学习儒学,后来尹默、李仁两人都成为当时的名士。[10]

    司马徽避居荆州之时,与襄阳名士庞德公、诸葛亮、庞统、徐庶等人交好。庞德公称诸葛亮为“卧龙”,称庞统为“凤雏”,称司马徽为“水镜”。[3]庞德公居住在沔水(今汉江)中的鱼梁洲,司马徽就住在鱼梁洲的南面。两家隔水相望,时常欢聚,或泛舟江上,或涉水来往交游,无拘无束,安然自得。[11]有一次司马徽前去拜访庞德公,恰逢庞德公渡过沔水去扫墓,不在家中。司马徽径自走进庞家,让庞德公的妻子儿女赶紧做饭,以迎接徐庶所说的前来拜访的客人。庞德公的家人拜见司马徽后都开始准备饭食。不久,庞德公回到家,直接进屋和司马徽见面;在旁人看来,几乎分不清他俩谁是主人,谁是客人。[3]

    举荐人才

    建安六年(公元201年),左将军刘备率众前来投奔刘表,刘备在荆州数年时间,一直在暗中访贤纳士,荆州豪杰才俊逐渐归附于他。[12][13]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刘备听说了司马徽的名声,于是前往拜见,请求司马徽出山辅佐自己。司马徽谦虚辞谢,认为自己一介儒生,才能平庸,并不懂得分析天下大势。司马徽于是向刘备举荐人才,表示荆州地区有号为卧龙与凤雏的两个人,可谓俊杰之士;卧龙就是诸葛亮,凤雏则是庞统。[14][5][6]

    先前,颍川郡人徐庶前来新野(今河南南阳市新野县)投奔刘备,刘备对徐庶十分器重。徐庶也向刘备举荐诸葛亮,又建议刘备亲自前往拜访。当时诸葛亮隐居在隆中,在司马徽和徐庶两人的举荐下,刘备于是三顾茅庐;诸葛亮感其诚意,为刘备剖析天下大势,提出“隆中对策”;后来诸葛亮辅佐刘备夺取荆州、攻占益州,成就王霸大业。[14][6][15]庞统也因为得到司马徽的举荐,最初被刘备礼聘为耒阳县令,后来又在诸葛亮的举荐下,得到刘备器重,被刘备任用为军师。[1]

    病重而逝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七月,曹操南征荆州;同年八月,荆州牧刘表病逝,幼子刘琮继承职位,派人向曹操请降。曹操攻占荆州之后,慕名拜访司马徽,打算礼聘任用司马徽,但不久司马徽就染病去世。[7]

    人物评价

    东汉末年荆州牧刘表评价:世人说的话都不可信,我看司马徽只是一介儒生而已。[7]

    晋朝史家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司马徽本性清雅,有鉴别人才的能力。[1]

    当代学者王永平在《中古士人流迁与南北文化传播》中评价认为,司马徽虽为古文经学大师,颇有政治抱负,但刘表以他为“小书生”,对其本人及其所荐之奇才异士始终未加重用。司马徽曾对刘备说:“儒生俗吏,岂知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司马徽此言,实有所指,在他看来,刘表及其身边的“宿儒”,皆为不识时务的“儒生俗吏”,不足以谋划大业。[8]

    轶事典故

    好好先生

    司马徽有鉴别人才的能力,居住在荆州期间,他知道刘表心性狭隘,必然会暗害贤能之人,于是缄口不言,不再议论时人。有人拿荆州地区的人才询问司马徽,司马徽一开始不知道这些人的优劣高下,每次都说好。他的妻子劝他说:“别人有所疑惑,你应该和他们辩论探讨;而你一味都说好,这也不是别人询问你时想要得到的答案。”司马徽回答说:“如你所言,也很好。”因此,后世又称他“好好先生”。[7]

    推猪与人

    司马徽隐居荆州期间,他的邻居中有人丢了猪。丢猪的人到司马徽的家里,妄自说司马徽家里的那头猪,就是他丢的猪。司马徽也不争辩,直接把自家的猪给了那个人。后来丢猪的人找到了自己家的猪,把司马徽的猪送了回来,叩头道歉,司马徽没有责怪,反而感谢他将自己的猪送了回来。[7]

    不识真人

    司马徽在荆州时,刘表的儿子刘琮前来拜访,先派下人前来询问司马徽是否在家。当时司马徽正在园子里锄草,下人询问:“司马先生在家没有?”司马徽回答:“我就是。”下人见他容貌丑陋,于是骂道:“将军的公子打算求见司马先生,你一个种田的奴仆,也敢自称司马先生?”司马徽回到家里,梳好头,带好头巾,换了衣服出门见刘琮。下人见司马徽就是先前的老翁,心中恐惧,对刘琮说了事情的经过。刘琮起身,向司马徽叩头道歉,司马徽说:“你不必这样,我为此感到十分羞愧。我自己下地锄草,只有你知道。”[7]

    临蚕借簇

    司马徽隐居时亲自耕种,植桑养蚕;有一回,邻居家的蚕蛹即将结茧,但是没有簇箔,前来向司马徽借簇箔,司马徽直接就把自己家的簇箔给了他。有人问他说:“但是借给别人东西,都是人家紧急需要,而自己暂时不需要。现在你和他都急需簇箔,为什么要借给他呢?”司马徽回答:“别人来求我,如果我不给他,他将会感到很羞惭。哪里能因为财物,而让别人感到羞惭的呢!”[7]

    墓葬与纪念

    墓葬信息

    司马徽去世后,归葬家乡颍川郡阳翟县(今河南省禹州市),司马徽墓位于河南许昌市禹州市褚河镇余王村潘庄东侧。墓葬坐落于耕地之中,地势平坦。如今墓冢已平,仅剩下石碑一块,刻有“汉司马徽先生之墓”八个大字,如今存放在潘庄。[16][17]

    水镜庄

    水镜庄位于湖北省南漳县城南门外,距离襄阳城有45公里。背倚玉溪山,层峦迭翠,下临彝水,山腰削壁处有一天然石室,即白马洞,上刻“洞天福地”四字,相传东汉末年名士司马徽隐居于此,后世称其为水镜先生。后世为纪念水镜先生,在其隐居之地修建水镜庄。水镜庄的具体修建时间已经无法考证,据《南漳县志》记载,水镜庄于清朝乾隆年间重建,抗日战争时期遭到破坏,1987年修复,并正式建立了水镜庄风景区管理处;景区内设有荐贤堂、水镜祠、草庐、白马洞等主要景点14处。[18][19]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中,将司马徽塑造为隐居民间,具有大智慧的名士形象。司马徽隐居荆州,道号水镜先生;刘备驻扎在新野(今河南南阳市新野县)之时,偶然间得遇司马徽,司马徽于是向刘备举荐诸葛亮和庞统,表示“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次日刘备拜别,曾请司马徽出山辅佐自己,司马徽自称“山野闲散之人”,谢绝了刘备的邀请。后来刘备在徐庶的推荐下,打算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司马徽前来探访,再次向刘备举荐诸葛亮,并断言“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言罢飘然而去。[20]

    影视形象

    1994年出品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演员苏民饰演司马徽。[21]

    1995年出品电视剧《三国英雄传之关公》中,演员常枫饰演司马徽。[22]

    2010年出品电视剧《三国》中,演员焦晃饰演司马徽。[23]

    2010年出品电视剧《武神赵子龙》中,演员李军饰演司马徽。[24]

    注释

    展开

    [a]《资治通鉴》记载关西、兖州、豫州的儒学之士归附刘表时间为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年底,《后汉书》时间为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此处以《后汉书》记载为准。

    参考资料

    展开

    [1]陈寿. 《三国志》卷三十七·蜀书七·庞统法正传[M]. 合肥: 黄山出版社, 2015年: 908-909. ISBN-9787546149042.

    [2]袁枢. 《通鉴纪事本末》(注译本)卷九·刘备据蜀[M].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9年: 7279. ISBN-9787213094767.

    [3]陈寿. 《三国志》卷三十七·蜀书七·庞统法正传·裴注:《襄阳记》记载[M]. 裴松之注. 合肥: 黄山出版社, 2015年: 908-909. ISBN-9787546149042.

    [4](南朝宋)范晔撰. 《后汉书 》卷七十四 刘表列传第六十四下[M]. 长沙: 岳麓书社, 2008年: 875-877. ISBN :7-80665-974-8.

    [5]陈寿. 《三国志》卷三十五·蜀书五·诸葛亮传·裴注:《襄阳记》记载[M]. 裴松之注. 合肥: 黄山出版社, 2015年: 865-866. ISBN-9787546149042.

    [6]司马光. 《资治通鉴》卷六十五·汉纪五十七[M]. 第2版. 湖南长沙: 岳麓书社, 2018年: 757-767. ISBN-9787807610373.

    [7](南朝宋)刘义庆. 《世说新语》卷上之上 言语第二·注引:《司马徽别传》[M]. (南朝梁)刘孝标注.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3年: 63. ISBN:98875325699465.

    [8]王永平著. 《中古士人流迁与南北文化传播》[M]. 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9年: 57-58. ISBN:978-7-214-16780-4.

    [9](南朝宋)刘义庆. 《世说新语》卷上之上 言语第二[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3年: 62. ISBN:98875325699465.

    [10]陈寿. 《三国志》卷四十二·蜀书十二·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郤传[M]. 合肥: 黄山出版社, 2015年: 976. ISBN-9787546149042.

    [11](北魏)郦道元著. 《水经注》卷二十八 沔水 中[M]. 谭属春、陈爱平点校. 长沙: 岳麓书社, 1995年: 425. ISBN:7-80520-555-8.

    [12]陈寿. 《三国志》卷三十二·蜀书二·先主传[M]. 合肥: 黄山出版社, 2015年: 823-845. ISBN-9787546149042.

    [13]司马光. 《资治通鉴》卷六十四·汉纪五十六[M]. 第2版. 湖南长沙: 岳麓书社, 2018年: 746. ISBN-9787807610373.

    [14](晋朝)常璩. 《华阳国志》 (校注)卷六 刘先志[M]. 成都: 成都时代出版社, 2007年: 267-290. ISBN:978-7-80705-486-3.

    [15]陈寿. 《三国志》卷三十五·蜀书五·诸葛亮传[M]. 合肥: 黄山出版社, 2015年: 864-866. ISBN-9787546149042.

    [16]李久昌主编. 《中原名人墓祠文化》[M]. 西安: 三秦出版社, 2004年: 328. ISBN:7-80628-861-9.

    [17]梅耀元编著. 《嵩山古遗存》[M]. 郑州: 河南人民出版社, 2018年: 613. ISBN:978-7-215-11368-8.

    [18]游先胜主编. 《湖北旅游景观鉴赏辞典》[M]. 北京: 新华出版社, 1993年: 747. ISBN:7-5011-2261-X. (2)

    [19]杨钢编著. 《中国名胜诗词大辞典》[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3年: 469. ISBN:7-307-01562-5.

    [20]罗贯中. 《三国演义》第三十五回、第三十七回[M]. 北京: 西苑出版社, 2016年: 142-143,149. ISBN-9787515105628.

    [21]《三国演义》.猫眼电影. [2023-07-16].

    [22]《三国英雄传之关公》.猫眼电影. [2023-07-16].

    [23]《三国》.猫眼电影. [2023-07-16].

    [24]《武神赵子龙》.猫眼电影. [2023-07-16].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4年2月22日

  • 上一篇百科:庞统
  • 下一篇百科: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