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服务百科信息网!
首页 >人物 >陆抗
陆抗

陆抗

(三国时孙吴后期名将)
陆抗(公元226年—公元274年),字幼节,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名将陆逊次子,孙策外孙,三国时期吴国名将。[1]
陆抗资料
  • 字:幼节
  • 时代:三国
  • 官职:镇军大将军、大司马、荆州牧
  • 出生日期:公元226年
  • 去世日期:公元274年
  • 民族:汉族
  • 谥号:武侯
  • 身份:吴国将领
  • 终年:49岁
  • 父亲:陆逊
  • 母亲:孙氏(长沙桓王孙策的女儿)
  • 妻:张氏
  • 兄弟:陆延
  • 子:陆景、陆机、陆云等
  • 陆抗生于三国吴黄武五年(公元226年),二十岁时父亲去世,他被授建武校尉之职,接领其父陆逊五千精兵,后升任为节中郎将、奋威将军。吴太平二年(公元257年),魏诸葛诞在寿春起兵反司马师,吴国派军增援,陆抗为柴桑督,破魏牙门将偏将军,升任为征北将军。[1][2]永安二年(公元259年),陆抗被拜为镇军将军,镇守西陵(原名夷陵,今湖北宜昌西北),孙皓即位后又加封其为镇军大将军,领益州牧。建衡二年(公元270年),陆抗驻守乐乡(今湖北松滋),都督信陵、西陵、夷道、乐乡、公安等地军事。凤凰元年(公元272年)秋,西陵吴将步阐叛降西晋,晋武帝派羊祜等人策应步阐,陆抗击退晋将羊祜进攻,攻杀叛将步阐,顺势攻陷西陵城,次年,加拜都护,累迁大司马、荆州牧。[1][3][4]

    凤凰三年(公元274年),陆抗去世,终年四十九岁,谥号“武侯”。[5]时人对陆抗的评价颇高,如陈寿就称赞陆抗谋略才干有其父陆逊的风范。[1]

    人物关系全部

    陆逊

    父亲

    陆机

    儿子

    陆云

    儿子

    陆晏

    儿子

    陆景

    儿子

    陆耽

    儿子

    陆玄

    儿子

    陆延

    哥哥

    陆胤

    哥哥

    陆骏

    爷爷

    孙策

    外公

    张承

    岳父

    陆纡

    曾祖父

    陆祎

    侄子

    陆凯

    堂哥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陆抗出生于三国吴黄武五年(公元226年),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是东吴名将陆逊的次子,长沙桓王孙策的外孙。赤乌八年(公元245年),陆逊去世,陆抗承袭了父亲的爵位,并被吴主孙权任命为健武校尉,暂时接管父亲陆逊的部众五千人,把父亲棺柩运回故乡吴郡(江苏省苏州市)安葬。安葬父亲后陆抗回京(建业,今江苏南京)晋见孙权,孙权把杨竺指控陆逊的二十条罪状一一质问陆抗,陆抗逐条对答为父亲辩白,消解了孙权对陆逊的怒气。[1]

    镇守一方

    赤乌九年(公元246年),孙权任命陆抗为立节中郎将,与诸葛恪互换防区,屯守柴桑,后升任为奋威将军。吴太平二年(公元257年),魏诸葛诞在寿春起兵反司马师,吴国派军增援,陆抗为柴桑督,破魏牙门将偏将军,升任为征北将军。永安二年(公元259年),陆抗被拜为镇军将军,镇守西陵,负责自关羽濑至白帝城的军事。[1][2]

    永安六年(公元263年),蜀主刘禅降魏,次年,吴主孙休想要夺取巴东郡,命抚军将军步协率军西入益州攻打永安,被故蜀汉巴东太守罗宪击败。孙休大怒,派陆抗率领三万余人增援,东吴军最终也未能攻克巴东郡,曹魏派荆州刺史胡烈率领二万进攻西陵以救援罗宪,陆抗等人只得退军。同年八月,孙皓继位,加封陆抗为镇军大将军,领益州牧。[6][7]

    建衡二年(公元270年)四月,东吴大司马施绩去世,陆抗被任命为信陵、西陵、夷道、乐乡、公安各地军事的都督,驻守乐乡(今湖北江陵西南)。[1]

    上疏谏言

    孙皓即位后政事上多有缺失,陆抗上疏劝谏吴主孙皓要以德维持国家内部的安定,同时分析了东吴当下的形势,即在外没有强大的援助,国家本身也不强大,内部政治腐败,人民不安,现在吴国所依靠的条件不过是长江天险,高山险恶,而这是守卫国家最次要的条件。陆抗表示常常为国事忧虑,谨陈述十七项对时局的建议,请求吴主赐阅,孙皓不理。当时何定在朝堂上玩弄权柄被人民痛恨,可孙皓认定何定忠心,要封他侯爵。陆抗上书直言何定为性情奸诈的卑贱小人,不能信任和任用,孙皓不听谏言。[1][3]

    西陵之战

    凤凰元年(272年)八月,东吴西陵督步阐占据城池发动叛乱,九月举城降晋,并送其侄步玑到洛阳为人质,晋武帝诏命步阐为都督西陵诸军事、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领交州牧,封宜都公。[3]陆抗接到布阐叛变的消息后,立即命将军左奕、吾彦讨伐。晋武帝命荆州刺史杨肇到西陵接应步阐,命车骑将军羊祜率步兵5万进攻江陵(今属湖北),令巴东监军徐胤率水军进攻建平(郡治秭归,今属湖北),救援步阐。[3]

    陆抗令各路大军包围西陵,从赤谿到故市(西陵城西北)构筑工事,对内包围步阐,对外抵抗晋王朝援军。有将领建议可以趁现在士气高涨之时发动进攻,等晋的援军赶到时已攻克西陵,不需要用包围的方法。陆抗表示西陵地势险要,城墙坚固,粮草充足,不能马上攻取,而不修筑防御工事晋军到时我军就会腹背受敌。但众将领坚决请求发动攻击,陆抗下令作一次攻击,结果一无所获,各将领才安心修筑围城工事。[1][3]

    此时,晋派羊祜进攻江陵,而陆抗却率军赴西陵督战,东吴将领劝说陆抗在江陵督战,陆抗认为西陵是战略要地不能丢失,于是奔赴西陵。十一月,晋杨肇率军抵达西陵,陆抗命公安督孙遵沿长江南岸迎战羊祜;水军督留虑逆长江西上,迎战徐胤;陆抗亲率主力部队,进入西陵围城军营垒阵地迎战杨肇,此时东吴将领朱乔、俞赞叛逃至杨肇军中。陆抗考虑到俞赞熟悉军中布防,于是连夜调整部署,将吴军防守较弱之地换上精兵,次日,禁军果然进攻此处,陆抗下令吴军反击,晋军大败。十二月,杨肇兵团在陆抗轻兵的追击下瓦解,羊祜各军也撤退。随后陆抗攻克西陵,诛杀步阐及其将领数十人,全诛灭三族;其他数万人,都由陆抗请准赦免一死。陆抗因功加拜都护。[3]

    心忧国事

    凤凰二年(273年)三月,陆抗被拜为大司马、荆州牧。次年,晋武帝任命王濬为益州刺史,命其在巴蜀建造战船,训练水军,使吴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同年七月,陆抗病重,病中他上书孙皓让他重视西陵、建平两郡,他说西陵如果丢掉将会失去一个州,同时让孙皓注意加强西部边境的防守,可惜未被孙皓采纳。同年秋,陆抗病逝,时年49岁,谥号“武侯”。[1][5]

    陆抗去世后,他的兵马由其子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兄弟几人分领,之后,晋军伐吴,晋龙骧将军王濬率水陆大军沿江而下,进军方向与陆抗预料的完全一样。[1]

    人物评价

    三国时期吴国重臣陆凯称赞陆抗是社稷之桢干(骨干),国家之良辅。[8]

    《三国志》作者陈寿称赞陆抗忠正诚信,谋略才干都有其父陆逊的风范。[1]

    陆云在《祖考颂》中称赞父亲明事理、德高望重,同时又睿智。从用兵、治政两方面赞美父亲光国承家,功业旷世。[9]

    东晋宰相何充认为陆抗存则吴国存,陆抗亡则吴国亡。[10]

    南宋学者张预在《十七史百将传》中称赞陆抗善于用兵,认为他在西陵之战中的做法与《孙子兵法》中“城有所不攻”“上兵伐谋”等用兵之法是一致的。[11]

    南宋理学家吕祖谦认为只有陆抗明白孙权据守长江是为守住战略要地的目的,是深直东吴形势的智者。[12]

    家族成员

    辈分

    关系

    姓名

    人物简介

    长辈

    父亲

    陆逊

    东吴丞相、都护、荆州牧[1]

    母亲

    孙氏

    长沙桓王孙策的女儿[1]

    同辈

    哥哥

    陆延

    早夭[1]

    妻子

    张氏

    张承与诸葛瑾女之女,张妃妹,陆景生母[13]

    儿子

    长子

    陆晏

    裨将军、夷道监。陆抗死后,统领父兵,公元280年,晋军伐吴,克夷道被杀[1][14]

    次子

    陆景

    驸马,拜骑都尉,封毗陵侯。其父死后,统领父兵,拜偏将军、中夏督,与兄一起被王濬别军所杀[14][1]

    三子

    陆玄

    其父死后,统领父兵,领其兵[1]

    四子

    陆机

    文学家,其父死后,统领父兵。任大将军司马颖右司马。在八王之乱被诬谋反,夷三族[1][15]

    五子

    陆云

    文学家,西晋清河内史,在八王之乱被杀[14]

    六子

    陆耽

    西晋平东祭酒,在八王之乱被杀[14]

    轶事典故

    羊陆之交

    陆抗与羊祜分别是孙吴与西晋的将领,两军交战时,羊祜都会事先告知对方,如果有将领提出偷袭,羊祜就会让这些将领喝酒,直到他们醉倒无法说出计谋。羊祜的部队在吴国境内收割稻谷作军粮,羊祜每次根据收割的数量用绢偿还。一次,陆抗生病了,羊祜派人给陆抗送了一副药说是自己配制的要,吴将拿到药后害怕其中有诈,便劝陆抗不要服用,陆抗深信羊祜不是暗中下毒的人,服下了羊祜送的药。对于羊祜善意的行为陆抗心中很清楚,他常告诫将士说他一味推行仁德,我一味推行暴政,这样没有交战我们就已经屈服了。应各自保护好自己的分界线,不要在其中寻求利益。吴主孙皓听说陆抗在边境的做法后,就派人斥责他,陆抗回答国家不能不讲信义,这样做就是彰显大国之德。孙皓无言以对。后世称两国将帅虽临敌相拒,仍敦睦交谊为“羊陆之交”。[16][17]

    穷兵黩武

    吴主孙皓频繁让军队出征,百姓疲惫不堪,陆抗上疏劝谏吴主出兵应该要抓住有利德时机,时机未到就不能轻易出征。他认为对于吴国而言最重要的是用休养生息,重要人才,赏罚分明等方式富国强兵,然后等待好时机席卷天下。如果听任诸将舍身求名,穷兵黩武,功辄耗费数以万计的国家钱财,使士卒困苦憔惫,敌人并没有因此衰败,而我们自己却已困乏不堪。如今只去争取帝王的资格,而被小小利益遮障双眼,这是臣子的奸恶,不是为国之良策。“穷兵黩武” 意为竭尽所有的兵力,任意发动战争。[1]

    设庙祭奠

    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吴大司马荆州牧陆抗”。[18]

    宋徽宗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陆抗。[19]

    文学形象

    体裁

    标题

    作者

    人物形象

    历史小说

    《三国演义》

    【明】罗贯中

    小说中的陆抗足智多谋,正值忠诚,深受吴主信赖,是三国东吴后期最得力的将领[20]

    《两晋演义》

    蔡东藩

    小说中陆抗出场不多,但是一个英勇善战、心忧国家的大将[21]

    参考资料

    展开

    [1]陈寿,裴松之. 《三国志·陆逊传》[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7-01: 卷五十八,吴书十三.

    [2]【宋】司马光. 《资治通鉴》[M]. 长沙: 岳麓书社, 2020-01: 卷第七十五,魏纪七.

    [3]【宋】司马光. 《资治通鉴》[M]. 长沙: 岳麓书社, 2020-01: 卷第七十九,晋纪一.

    [4]【宋】司马光. 《资治通鉴》[M]. 长沙: 岳麓书社, 2020-01: 卷八十,晋纪二.

    [5](西晋)陆机著;(西晋)陆云著. 《陆机文集》[M].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0-07: 287.

    [6]【宋】司马光. 《资治通鉴》[M]. 长沙: 岳麓书社, 2020-01: 卷七十八,魏纪十.

    [7]陈寿,裴松之. 《三国志》[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7-01: 卷四十一 蜀书十一.

    [8]陈寿,裴松之. 《三国志·陆凯传》[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7-01: 卷六十一,吴书十六.

    [9]刘运好. 《陆机陆云考论》(全二册)[M].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2020-11: 605-607.

    [10]【唐】房玄龄等. 《晋书》[M]. 北京大吕文化出版社, 2022-07: 卷七十七,列传四十七.

    [11]张预. 《十七史百将传》[M].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20-011: 卷六.

    [12]李诚著. 《李诚全集 》上[M]. 海天出版社, 2019-05: 521.

    [13]陈寿,裴松之. 《三国志》[M]. 北京: 北京大吕文化出版社, 2022-07: 卷五十八,吴书十三.

    [14]【唐】房玄龄. 《晋书》[M]. 北京大吕文化出版社, 2022-07: 卷三,帝纪第三.

    [15]【唐】房玄龄. 《晋书》[M]. 北京大吕文化出版社, 2022-07: 卷二十七,志第十七.

    [16]习凿齿. 《汉晋春秋》[M]. 北京汇聚文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2015-09: 112-113.

    [17]【唐】房玄龄. 《晋书·羊祜传》[M]. 北京大吕文化出版社, 2022-07: 卷三十四,列传第四.

    [18]【宋】欧阳修,宋祁. 《新唐书》[M]. 北京: 北京大吕文化出版社, 2022-07: 卷十五,志第五.

    [19]【元】脱脱、阿鲁图. 《宋史》[M]. 北京大吕文化出版社, 2022-07: 卷一零五,志五十八.

    [20]【明】罗贯中. 《三国演义》[M].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9-07: 01.

    [21]蔡东藩. 《两晋演义》[M]. 中国画报出版社, 2022-07: 01.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4年3月7日

  • 上一篇百科:孙策
  • 下一篇百科:陆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