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服务百科信息网!
首页 >人物 >刘克庄
刘克庄

刘克庄

(南宋豪放派诗人)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他于1209年补将仕郎,后历任靖安主簿、真州录事、建阳县知县、帅司参议官、枢密院编修官等职。由于咏《落梅》诗得罪朝廷,被闲废十年。后来担任潮州通判和吉州知州。1235年,他被任命为枢密院编修官和权侍郎官,但后来被免职。之后,他出任漳州知州和袁州知州。1243年,他再次被任命为右侍郎官,但又被免职。1246年,理宗赐予他同进士出身的荣誉,并担任秘书少监、国史院编修和实录院检讨官。1262年,他被授权为工部尚书,后升任侍读。然而,由于眼疾,他在1264年离职。刘克庄是宋末文坛的领袖,也是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他的诗作属于江湖诗派,数量丰富,内容广泛,多涉及时政和民生问题。他早年学习晚唐体诗,晚年的诗风则趋向江西诗派。他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并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1269年,他在享年83岁时去世,被追谥为文定。刘克庄还是《千家诗》的最早编选者之一,他的诗被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
刘克庄资料
  • 字:潜夫
  • 号:后村居士、后村
  • 时代:南宋
  • 出生日期:1187年9月3日
  • 出生地:福建莆田家庭情况
  • 兄弟姐妹:刘克逊
    目录
  • 人物关系

    刘克逊

    弟弟

    人物生平

    刘克庄出身在一个世族家庭,祖父刘夙,父亲刘弥正,皆进士出身。[1]

    淳熙十四年(1187)七月二十九日生,初名灼,师事真德秀。

    宁宗嘉定二年(1209)补将仕郎,调靖安簿,始更今名。江淮制置使李珏任为沿江制司准遣,随即知建阳县。因咏《落梅》诗得罪朝廷,闲废十年。后通判潮州,改吉州。

    理宗端平二年(1235)授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郎官,被免。后出知漳州,改袁州。

    淳祐三年(1243)授右侍郎官,再次被免。六年(1246),理宗以其"文名久著,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实录院检讨官。

    景定三年(1262)授权工部尚书,升兼侍读。五年(1264)因眼疾离职。

    度宗咸淳四年(1268)特授龙图阁学士,咸淳五年正月二十九日去世,谥文定。晚年趋奉贾似道,谀词谄语,连章累牍,为人所讥。但他也曾仗义执言,抨击时弊,弹劾权臣。

    南宋后期,政治更加黑暗,国势江河日下,金人占领的淮河以北地区始终不曾收复,又逐渐受到崛起漠北的蒙古的入侵。作为一个关心祖国命运而又在政治上屡受打击的诗人,他只有"夜窗和泪看舆图"(《感昔二首》),感慨"书生空抱闻鸡志"(《瓜洲城》)。他有不少诗歌抒发忧时的孤愤:"忧时元是诗人职,莫怪吟中感慨多。"(《有感》)他痛心国土沦陷(《冶城》),悼惜大好河山遭受践踏破坏(《扬州作》),同情遗民的悲伤(《书事二首》其二),关怀战士的疾苦(《赠防江卒六首》),向往于祖国的统一(《破阵曲》)。对于南宋王朝依靠"岁币"换取苟安的妥协投降路线,他极为愤慨(《戊辰即事》);对于文恬武嬉的腐败现象,他也作了深刻的揭露。如《绳伎》、《闻城中募兵有感二首》。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他有一组以边防为题材的歌行体诗歌,明显地模拟中唐"新乐府",反映了人民的痛苦辛酸与统治者的奢侈骄横,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其中《卖炭图》叹息:"尽爱炉中兽,谁怜窑下人",与白居易《卖炭翁》也极其相似。他对陆游、杨万里很推崇,自述"初余由放翁入,后喜诚斋"(《刻楮集序》)。他晚年的不少诗活泼跳脱,就深得杨万里"诚斋体"的旨趣。可是他学陆游不免才力不逮,学诚斋又不免流于质俚浅露,因而其诗瑕瑜互见。他的《后村诗话》和一些论诗文字提出过一些很有价值的诗歌见解,比如批评当时贵理学而忽视诗歌特性,把诗写成押韵的语录讲义的风气,《后村诗话》论诗较能注意联系史事及作者生平。但他也有《先儒》一类语录式和《题何秀才诗禅方丈》一类颂偈式的诗歌,而且应酬叠和之作太多,率尔成章,不免疏于辞采,缺乏性情。“晚节颓唐,诗亦渐趋潦倒”(《四库全书总目》)。

    刘克庄生前曾自编文集,嘱林希逸为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其季子山甫汇为《大全集》200卷。《四部丛刊》收《后村先生大全集》196卷,系影印抄本。词集有《宋六十名家词》本《后村别调》1卷,《后村丛书》本《后村长短句》5卷,今人钱仲联有《后村词笺注》4卷。

    刘克庄是最早的《千家诗》编选者,他的《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曾作为《四库全书》未收书编入《宛委别藏》。然而刘克庄的《千家诗》并非启蒙类读物,,后来广泛流传的《千家诗》,多题为南宋谢枋得选注、清王相增补修订。

    个人作品

    诗作

    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简竹溪二首》《寄题心泉》《题画二首》;

    《杂咏一百首·王子晋》《余除铸钱使者居厚除尚书郎俄皆销印即事二首》;

    《中{左山右寻}春祀二》《忆秦娥》《蔡溪岩》《竹溪再和余亦再作》;

    《二和》《送仲晦徐监丞》《次竹溪所和薛明府镜中我诗三首》《休致》;

    《四叠》《春日二首》《次韵徐守宴新进士》《水龙吟》《杂记五言十首》;

    《杂题十首》《一剪梅》《满江红》《沁园春·梦孚若》《玉楼春·戏林推》。

    人物评价

    诗词方面

    诗方面,受“永嘉四灵”影响,宗尚晚唐,为江湖派重要代表。后转而推崇陆游,颇多讽刺时事,反映民生疾苦之作,形式上也好对偶和用典故成语。

    辛弃疾、陆游,对辛弃疾评价尤高。他的词以爱国思想内容与豪放的艺术风格见称于时,与刘过、刘辰翁并称辛派词人“三刘”,甚至被认为“与放翁、稼轩,犹鼎三足”(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沁园春·梦孚若》、《玉楼春·戏林推》等词,是他的代表作。或悲痛“长安不见”,或慨叹“功名未立”,诸如《玉楼春·戏林推》中“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等名句,爱国情深,沉郁苍凉,确乎“壮语亦可起懦”(杨慎《词品》)。此外,像《鹊桥仙》、《乡守赵寺丞生日》要求“更将补纳放宽些,便是个西京循吏”,直是以词为民请命,在别的词家中这样的作品是不多见的。刘熙载注意到刘克庄不屑于剪红刻翠,认为“后村《贺新郎·席上闻歌有感》云:‘粗识国风《关雎》乱,羞学流莺百转,总不涉闺情春怨。’……意殆自寓其词品耶?”(《艺概》)但也有人认为他的词“直致近俗,乃效稼轩而不及者”(《词林纪事》引《历代诗余》录张炎语);“纵横排宕,亦颇自豪,然于此事究非当家”(《四库全书总目》)。这是偏颇之见。实际刘克庄也不乏清切婉丽之作,如咏海棠的《卜算子》、咏舞女的《清平乐》等词即是。其缺点在于有的作品思想内容比较消极颓丧,语言过于议论化、散文化,有时韵味不足。应酬的寿词太多,亦是一病。

    散文方面

    刘克庄在诗、词之外,尚有不少散文著作。纪昀等人认为他的文章“文体雅洁,较胜其诗,题跋诸篇,尤为独擅”(《四库全书总目》),而在当时则以表制诰启见称(林希逸《后村先生行状》)。刘克庄生前曾自编文集,嘱林希逸为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其季子山甫汇为《大全集》200卷。《四部丛刊》收《后村先生大全集》196卷,系影印抄本。词集有《宋六十名家词》本《后村别调》1卷,《疆村丛书》本《后村长短句》5卷,今人钱仲联有《后村词笺注》4卷。

    历代评价

    胡适先生在其所著的《白话文学史》说过,刘“有悲壮的感情,高尚的见解,伟大的才气”。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说当时人“言诗者宗焉,言文者宗焉,言四六者宗焉”,在南宋后期号称一代文宗。

    轶事典故

    刘克庄王迈戏联轶事

    据宋周密《齐东野语》有载:宋朝蔡襄与陈亚互相友善。一日,以谑语嘲其名而出对。蔡出对:“陈亚有心终是恶。”陈应声对云:“蔡襄无口便成衰。”又有刘颁曾经戏谑王觌,而云:“公何故见卖?”王觌:“卖公直甚分文。”此例颇多,纯属巧谑。

    南宋时期,莆仙有二位爱国诗人。一是刘克庄(1187—1269),字潜夫,号后村居士。于宋淳祐六年(1246)特赐同进士出身,后兼国史院编修官。仙游王迈(1184—1248),字贯之,号臞轩,宋嘉定十年(1217)进士,官至知邵武军。刘与王是诗友,常以诗唱酬,互为调侃。

    《齐东野语》有载:宋杨平舟(栋)以枢椽出任莆阳太守。当时刘克庄与同乡刘希仁,俱以史官身份在故里定居。一日,群集莆仙诸多才子会宴。王迈以此借题出对助兴。出对为:“大编修,小编修,同赴编修之会”。因杨氏与刘氏同是编修,而等级不同。刘克庄当即而道:“欲属对不难,不可见怒”。王迈坦然表示见闻。刘应对云:“前通判,后通判,但闻通判之名”。因王迈有五次调升通判正官职未得,仅是副职。王迈又出对,是将刘克庄之名拆开戏对。对为:“十兄(克),二十年前何其壮(庄),二十年后何其不壮?”刘克庄遂即对曰:“二画(画),二十年前何其遇(迈),二十年后何其不遇?”联对熨贴善谑,传为美谈。

    参考资料

    展开

    [1]刘克庄:六起六落的宦海人生 - 福建省莆田市纪委监委.莆田纪律监察政府. [2019-03-15].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4年3月11日

  • 上一篇百科:贾似道
  • 下一篇百科:金卷兼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