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服务百科信息网!
首页 >人物 >晋文公
晋文公

晋文公

(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第二十二任国君)
晋文公(约前697年-前628年),姬姓,晋氏,名重耳。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国君(在位时间前636年-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1],母为狐姬[2]。
晋文公资料
  • 政权:晋国(春秋)
  • 民族:汉族出生信息
  • 去世信息:公元前628年,去世于山西运城,安葬于晋文公墓为官经历
  • 前任:晋怀公继任
  • 配偶:齐姜、杜祁父母
  • 子女:晋襄公(儿子)、晋成公(儿子)、叔刘(儿子)等
  • 兄弟姐妹:申生、狐射姑、晋惠公等
  • 重耳初为公子时,谦逊好学,善于结交有才能的贤士,因被父亲的宠妃骊姬迫害,于晋献公二十一年(前656年)开始在外流亡长达十九年,期间游历诸侯国,最终在晋文公元年(前636年)得到秦穆公支持回到晋国,杀掉晋怀公即位。[1]重耳在位期间对内,拔擢贤能,任用狐偃、先轸、赵衰、贾佗、魏犨等能臣,晋民各执其业,吏各司其职;对外,联合秦国和齐国伐曹攻卫,保宋制郑,尊王攘楚,受周襄王赏赐。实行通商宽农、明贤良、赏功劳等政策,作三军六卿,使晋国国力大增。在晋文公五年(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楚军,同年冬召集各国于践土会盟,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二位霸主,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晋文公九年(前628年),重耳逝世。[1]

    司马迁《史记》称其为:古所谓明君。[1]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为后世儒家、法家等学派称道[3]。除了卓越的功绩外,他还留下了“退避三舍”[4]“志在四方”[4]“贪天之功”[5]等典故。

    人物关系全部

    齐姜

    妻子

    怀嬴

    妻子

    逼姞

    妻子

    杜祁

    妻子

    季隗

    妻子

    南威

    妻子

    晋献公

    父亲

    狐季姬

    母亲

    晋成公

    儿子

    晋襄公

    儿子

    公子雍

    儿子

    伯鯈

    儿子

    左划查看更多

    人物生平

    年少逃亡

    《史记》载:大约在晋武公十九年(前697年)重耳出生[1],是晋献公诡诸和狐姬之子。[2]重耳自幼广结良友,长至17岁时,身边有五个才能、品德具出众的好友:赵衰、狐偃(重耳的舅舅)、贾佗、先轸、魏犨。[1]

    晋武公三十九年(前677年),武公去世,诡诸继位,即晋献公。当时重耳已二十一岁(虚岁)。[1]晋献公十一年(前666年),晋献公的宠妃骊姬想让自己的儿子奚齐成为嗣君,便派人劝说献公,希望献公让齐姜所生的太子申生与公子重耳离开国都。同年夏,献公让申生住在曲沃,重耳住在浦地,夷吾住在屈地,而骊姬和她妹妹的儿子奚齐、卓子仍在国都。[1][2]

    晋献公二十一年(前656年),申生不堪骊姬陷害,选择自尽。骊姬仍不满意,诬陷献公另外的两个儿子重耳和夷吾,重耳得知消息后逃到了蒲城,夷吾逃到了屈城。次年,献公得知重耳和夷吾擅自去往他国,派勃鞮去讨伐蒲城。重耳对众人表示,君父的命令不能违抗,违抗君命的人就是重耳的仇敌。重耳在逃脱追杀时,勃鞮一路追赶,将他的袖口也砍掉了,重耳又逃到母亲的国家翟国。[1][6]

    献公去世

    重耳和友人一起逃亡到翟国,狐偃、赵衰、颠颉、魏犨、胥臣仍追随着他。翟国战胜邻国廧咎如,得到两个姑娘,名为季隗的被送给重耳,另一个被赐给赵衰。[7][1]

    晋献公二十六年(前651年)九月,晋献公去世,公子奚齐继位,骊姬为国母,任命荀息为托孤要臣。晋国卿大夫里克、邳郑父等人一直支持太子申生,趁机聚众作乱,刺死幼主奚齐。荀息改立卓子为晋君,里克等人又杀死卓子,鞭死骊姬。里克等人打算拥立重耳,重耳以当初违背父亲、没能尽孝为由拒绝了。[1]

    里克转而拥立夷吾,夷吾的谋臣担心事情有变,许诺秦国河西之地,又许诺里克,将来封汾阳给他,得到他们的支持。晋惠公元年(前650年),夷吾即位,但他没有履行秦国和里克的承诺,还杀死了邳郑父与七舆大夫。晋人认为晋惠公言而无信,都不信服他。[1]

    晋惠公八年(前643年),晋惠公听说有很多大臣想要拥立重耳,认为重耳会威胁他的地位,就派勃鞮追杀重耳。此时,重耳已在翟国住了十二年,他与赵衰商议,认为齐国国君正在招贤能之人辅佐,于是前往齐国。[1]

    游历诸国

    重耳首先来到卫国,卫国公见重耳一行人落魄,没有以礼相待,重耳等人便离开了。行到五鹿时,重耳因饥饿向村民讨要食物,村民却给了他一块土。重耳大怒,赵衰称这是村民在表示臣服。重耳就将土块装在随行物中,并拜谢村民。[1]

    重耳来到齐国,齐桓公厚礼招待他,将齐姜嫁给他,陪送二十辆驷马车,重耳在齐国安定下来。晋惠公八年(前643年),齐国因齐桓公去世发生内乱,赵衰、狐偃打算离开,重耳却习惯了安逸的生活不愿离开。齐姜知晓后劝告重耳尽快离开,重耳认为人生来便是享乐的,要在齐国待到死去。齐姜为他感到羞耻,随后和赵衰灌醉重耳,重耳才坐上马车离开。重耳醒来后大怒,想要杀掉狐偃,在狐偃的劝解下平息怒气,继续前行。[1]

    重耳等人来到曹国,曹共公没有以礼待他,还想看重耳的身体。曹国大夫僖负羁表示重耳以贤明能干著称,今日穷困,正应该以礼相待,曹共公没有听从。僖负羁便私下送去食物和璧玉,但重耳只收下了食物。周襄王十四年(前638年),重耳来到宋国,宋襄公刚在与楚国的作战中失利,听说重耳贤明,以国礼待之。宋国司马公孙固私下对重耳说,宋国国力弱小且刚经历败仗,无法支持他回到晋国。重耳于是离开宋国,去往郑国,郑文公没有以礼相待他。郑国大夫叔瞻表示若不善待就该杀掉,郑文公没有听从。[1]

    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以面见诸侯之礼接待他。重耳先不敢接受,听从赵衰劝告后,才接受按照诸侯的礼节去会见楚成王。宴会中,双方都非常恭敬,还约定将来两国兵戎相见时,重耳会为楚国退避三舍。楚国大将子玉不满,劝楚成王杀掉他,楚成王没有听从。之后,晋惠公病重,在秦国当人质的晋国太子圉独自离去,秦国因此愤怒,邀请重耳前往秦国。楚成王放他离开,并送他很多礼物。[1][4]

    登上王位

    晋惠公十四年(前637年)秋,重耳到达秦国,迎娶了秦穆公同宗族的五位女子。秦穆公为此高兴,亲自设宴和重耳同席饮酒。赵衰在席间吟诵《黍苗》,秦穆公回应道,理解重耳想尽快返回晋国的心情。赵衰和重耳于是起身拜谢秦穆公。[1]

    晋惠公十四年(前637年)九月,太子圉继位,即晋怀公。十二月,晋国大夫栾枝、郤谷等人表示愿意对他进行帮助,秦穆公便派兵护送重耳回晋国,晋怀公闻讯后派兵前去阻止。民众知道重耳要回来,都不愿抵抗。晋文公元年(前636年)二月丁未日,重耳去往武宫祭祀祖先,而后即位,晋怀公被重耳派人杀死。[1][5]

    剑指中原

    晋文公元年(前636年),周襄王胞弟王子带联合狄人攻打周王室,周军大败,周襄王逃到郑国,向诸侯求助。[1]晋文公二年(前635年)四月,晋军赶在秦国之前,击退并杀死王子带周襄王赏赐两处封地给晋国。[1]

    晋文公四年(前633年),楚成王率兵包围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援。重耳听从狐偃建议,派兵讨伐楚国同盟国曹国、卫国,想让楚国分散兵力,楚国派兵来救却未能取胜,晋军成功夺得卫国。三月,晋军攻入曹都,抓住曹伯,楚军依旧集中兵力攻宋。重耳因楚、宋都对他有恩,无法决断。之后听从先轸进言,声称要将曹、卫的土地分给宋国,楚国知晓后便从宋国撤兵。[1]

    楚将子玉反对楚王撤兵,坚持要与晋军作战,楚成王便给了他小部分军队。重耳为此表示要将宋国土地赠予秦、齐,并请他们让楚国退兵,再让楚国知晓此事。又分曹、卫之地给宋,坚定宋的抗楚决心。楚国不愿放弃曹、卫两国,齐、秦又想得到宋国的土地,只能与楚国对抗,成为晋国助力。[1][2]

    称霸诸侯

    晋文公五年(前632年)夏,子玉派使臣同晋国交涉,称晋国若是答应让曹、卫复国,楚国便从宋国撤兵。重耳没有听从,而是私下许诺曹、卫复国请求,随后扣留使者,子玉被激怒,主动带兵攻打晋军。重耳随后撤兵,并表示曾承诺楚成王在交战时退避三舍。楚军想要退兵,子玉不肯,大败后自杀。楚国盟友郑文公出面向郑国求和,重耳于是和郑文公在衡雍签订盟约,并在此为周襄王建造行宫。[2]

    晋文公五年(前632年)五月丁未日,重耳向周襄王进献从楚得到的俘虏,周襄王任命重耳为诸侯首领,赏赐辂车一辆、弓箭数把,珪瓒以及三百勇士,重耳多次辞谢后行礼接受。周襄王为他写《晋文侯命》,晋文公正式成为春秋时代继齐桓公之后的第二位霸主。同年冬,重耳以周天子之命召集诸侯,与齐昭公、蔡庄侯、宋成公、鲁僖公、郑文公、卫叔武及莒子在践土(今河南原阳)会盟。[8]翌年夏,重耳与王子虎、宋公孙固、齐国归父、陈辕涛涂、秦小子憖,会盟于翟泉(今河南孟津),巩固践土之盟。[1][9]

    逝世

    晋文公九年(前628年)十二月己卯日,重耳逝世。公子驩即位,史称晋襄公。[1]

    施政举措

    政治

    重耳即位后,对内任用贤能:封狐偃为相、先轸为帅;赵衰、胥臣、栾枝、冀缺等人辅佐他治理国家;军事上,让郤溱、霍伯领军衔;贾佗、阳子制定礼仪章典;让魏犨、荀伯去北方抵御戎族。按法办事,赏罚分明。而当时随从他逃亡的人员和各位有功之臣也皆有赏赐,功劳大的给予封地,功劳小的也给予爵位等。对犯错误的官员给予严厉的惩罚。[10][11]

    对群众宣扬德教,培养百姓的纯朴美德,大量起用在晋惠公、晋怀公时代受到迫害的旧族。将宫廷之中内务之事都交由姬姓公族比较有能力的人来管理。偏远地区则交给其它姓氏贵族中比较有才能的人来管理。王公贵族享用国家贡赋,大夫朝臣收取封邑的租税。士族则赐给田地。工商官员领受俸禄,差役按照职位等级领取口粮,普通平民自食其力。[10]

    经济

    重耳在位期间对农民务农给予政策帮扶,减免地租和赋税,对种粮大户给予其它物质上的奖励。布施恩惠,舍弃禁令,分财给寡少的人,救济贫困,资助没有财产的人。减轻关税,修治道路,便利通商,宽免农民的劳役。鼓励发展农业,提倡互相帮助,节省费用来使资财充足。在生产上,号召改进工具,施惠百姓,奖励垦殖;在贸易方面,降低税收,积极吸引各国人员来晋投资,经营商业,使晋国积累了大量财富。[10][11]

    军事和外交

    重耳在军政上也不断进行改革,将晋国二军扩大编制为三军,狐偃统帅上军,郤谷统帅中军,栾枝统帅下军。为抵御游牧民族侵扰设立三行,依次为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其中中军将为正卿,执政晋国。后在晋文公八年(公元前629年)增设新二军,即新上军、新下军。[10]

    对外战争上,重耳先是帮助周王室诛杀反叛的王子带,成功得到周王室的支持,为后面称霸立下了基础。在位的九年间,为了救对自己有功的宋国,对曹、卫发动战争,并且得胜,又成功击败伐宋的楚国,令郑国信服,秦国惧其威信。晋文公五年(前632年)的践土会盟,成功奠定了其春秋霸主的地位。[10]

    人物争议

    重耳的出生年份,在不同的史料中有着不同的记载。《史记·晋世家》称重耳四十三岁开始流亡,由此倒推,重耳可能生于晋武公十八年(将43岁视作周岁,前698年)或十九年(将43岁视作虚岁,前697年)。[1]《国语》称重耳十七岁开始流亡,可以推算出晋献公五年(将17岁视作周岁,前672年)或六年(将17岁视作虚岁,前671年)这两个生年。[10][12]

    梁玉绳、洪亮吉及现代学者多认同《史记》的记载,杜预、泷川资言和部分现代学者认同《国语》的记载。[13][14][15][16]

    人物评价

    春秋楚成王评价晋文公:宽广节俭,文而有礼。孔子评他:谲而不正。[4]司马迁评他:遭遇不得意,才能称霸,是古所谓明君。[17]

    《国语·晋语四》记载晋文公:救助贫穷,鼓励通商,发展农业,使政治平和,商贾富裕,财产不匮乏。[10]

    谢尧亭教授认为:晋文公抓住机遇,救王室内乱,获赐黄河北岸‘南阳’的大片土地,公元前632年大败楚军于城濮,行践土之盟,内外整饬,迅速称霸,奠定了晋国霸业的根基。[18]

    而晋文公的功绩也不止于此,学者顾颉刚认为:晋文公的主要功绩是城濮之役遏住了楚国,使他们不得向北发展。晋襄公的主要功绩是崤之役遏住了秦国,使他们不得向东发展。有了他们父子,春秋时的中原诸国才获得休养生息的机会,才渐渐孕育了后来诸子百家的灿烂文化。[19]

    轶事典故

    清明寒食

    重耳在各国流亡时,经常吃不饱、穿不暖,甚至到衣不蔽体的程度。有一回,重耳在重度饥饿下几乎要晕过去了,当时跟随他流亡的介子推见他如此,便割下腿上的肉和野菜一起煮熟,然后给重耳吃。重耳吃后知道是介子推腿上的肉时大受感动。[1]

    然而等重耳回到晋国即位后,分封群臣时却忘记赏赐介子推了。介子推又不愿意夸耀自己的功德争宠,于是带着老母亲去往绵山归隐。后来重耳知晓后,亲自到绵山请介子推出山,介子推躲在山里不愿出来。重耳手下便放火烧山,希望逼他们出来。大火连烧数天,等火灭之后,众人只找到介子推和他母亲的被火烧干的尸骨。重耳深感愧疚,改绵山为介山,并在此立庙祭祀;并且下令介子推死的这天不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是为寒食节。第二年重耳率众臣登山祭奠介子推,发现介子推死时所抱着的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宣告天下,把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1]

    志在四方

    重耳在齐国流亡时候,受到齐桓公的优待,生活非常安逸,还娶了齐桓公同族的齐姜为妻。齐桓公离世后,晋国大臣赵衰、狐偃认为即位的齐孝公不贤明,便想办法劝说重耳离开齐国。二人商谈的时候,被齐姜的侍女听到,侍女便去告诉齐姜。[20][4]

    齐姜希望重耳可以做一番大事业,便杀掉了这个侍女。随后对重耳说:“男子汉大丈夫,应该志在四方,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现在这位侍女听到了你们的密谈,所以我已把她杀掉灭口了。”重耳听后感到诧异,说:“我并没有打算离开你,也没打算离开齐国,我的岁数已经这么大了,难道还要逼我硬做出一番事业吗。”齐姜听完后,知道重耳不想离开,便将狐偃等人叫来,一同商议如何让重耳离去。最终他们灌醉了重耳,把他放在马车里。后来,重耳终于回到晋国,当上了晋国君主,逐渐春秋五霸中的第二位霸主。[20][4]

    贪天之功

    重耳回到晋国当上国君后,对那些跟随他流亡的臣子进行封赏,正逢周襄王向晋国告急,重耳于是匆忙结束了对功臣封赏的事情。结果遗漏了一名叫介子推的随从,介子推在跟随重耳流亡的十九年中,一直悉心照顾他。是辅助重耳回国掌权时,功劳较大的臣子。[21][5]

    介子推没有得到封赏,却毫不介意。他的母亲和门人故旧都替他不平,想让他去找重耳理论,以便得到封赏。介子推坚决拒绝这样做,并表示:“老天爷不让晋国灭绝,晋国就必定会有君主。晋献公的儿子,如今只剩国君(重耳)一个活着。这是上天要立他为君主,而那些受封的人,却以为是靠他们自己的力量,这是自欺欺人的行为啊。偷别人的钱财尚且被称为盗贼,何况贪上天的功劳为自己的功劳。本来是罪过的事情,却被认为是合理的,上层的人还对这些欺世盗名的人加以封赏,这就很难和他们打交道了。”[21][5]

    介子推的母亲很赞赏这番话,便和他一起躲进了绵山的深山里隐居至死。等重耳想起时,介子推已经归隐,重耳再也没见过他,只能把绵山周围地区作为介子推名义上的封田。后来,人们因此称绵山为介山。[21][5]

    家族成员

    关系

    称呼

    简介

    祖父

    晋武公

    又称曲沃武公,姬姓,名“称”,春秋时期的晋国第18任君主

    父亲

    晋献公

    姬姓,名诡诸。春秋时期的晋国第19任君主

    母亲

    狐季姬

    姬姓,又称大戎狐姬。其父狐突,兄弟狐毛、狐偃

    妻妾

    文嬴

    秦穆公之女

    逼姞

    晋襄公姬欢的母亲

    杜祁

    公子雍的母亲

    季隗

    赤狄部族的公主,成为狄国的俘虏被送给重耳,生下伯鯈

    齐姜

    齐桓公之宗女

    周女

    晋成公之母

    儿子

    伯鯈

    母季隗

    公子驩

    即晋襄公,母逼姞

    公子雍

    母杜祁

    叔刘

    母季隗

    公子黑臀

    即晋成公,母周女

    女儿

    伯姬

    又作赵姬、君姬氏

    (表格主要参考资料 [1] )

    后世纪念

    晋文公墓位于山西省运城市绛县卫庄镇下村西南20米 ,墓高40米,圆形,周长200米,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2]

    文艺影视

    文学形象

    重耳于明末小说家冯梦龙著《东周列国志》中第二十回、二十七回、三十一回、三十四回、四十四回出场。书中他是一位善于团结人才、任用人才的霸主。在他获得政权之前的流亡生涯中,虽然势孤力弱,但他能够把赵襄、狐偃等一批才智之士团结在一起,一帮人同心合力克服重重困难,最终登上晋侯宝座。晋文公执政以后,整顿吏治法度,震慑邻国,开创了“晋国天下莫强焉”的局面。[23]

    影视形象

    时间

    剧名

    影视题材

    饰演者

    1989年

    《晋文公传奇》[24]

    电视剧

    黎明

    1994年

    《东方小故事之李离殉职》[25]

    电视剧

    龚礼

    1996年

    《东周列国·春秋篇》[26]

    电视剧

    蒋恺

    2003年

    《骊姬传奇》[27]

    电视剧

    邱心志

    2010年

    《春秋祭》[28]

    电视剧

    罗嘉良

    2019年

    《重耳传》[29]

    电视剧

    王龙华

    参考资料

    展开

    [1](西汉). 司马迁. 史记: 卷三十九·晋世家.

    [2](战国). 左丘明. 左传: 庄公二十八年.

    [3](东汉). 赵岐. 孟子注疏: 卷一·梁惠王章句上.

    [4](战国). 左丘明. 左传: 僖公二十三年.

    [5](战国). 左丘明. 左传: 僖公二十四年.

    [6](战国). 左丘明. 左传: 僖公五年.

    [7](战国). 左丘明. 左传: 僖公二十二年.

    [8](战国). 左丘明. 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

    [9](战国). 左丘明. 左传: 僖公二十九年.

    [10](战国). 左丘明. 国语: 卷十·晋语四.

    [11]王忠伟,牛盾,赵书玮. 晋文公的管理思想[J]. 辽宁科技大学学报, 2014年, (03): 286-288页.

    [12](战国). 左丘明. 国语: 卷十·晋语五.

    [13]晋彦, 付玉千. 晋文公重耳生年考辨[J]. 山西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 (02): 85-87页.

    [14]谢筱婷. 公子重耳出亡年龄考[J]. 黑河学刊, 2010年, (07): 42-43页.

    [15]王敬泽. 晋文公登位年岁考[J]. 晋阳学刊, 1982年, (06): 98-107页.

    [16]徐文新. 晋文公重耳生年考[J]. 贵州文史丛刊, 1999年, (03): 22-24页.

    [17](西汉). 司马迁. 史记: 卷一百三十九.

    [18]谢尧亭 . 晋国兴衰六百年[M]. 太原: 三晋出版社, 2019年: 228页.

    [19]顾颉刚 . 顾颉刚全集3[M]. 北京: 中华书局, 2010年: 566页.

    [20]郭丽. 齐国成语典故今读[M]. 北京:九州出版社, 2018年: 49-51页.

    [21]刘益宏主编. 语文新课标课外阅读丛书 成语故事[M]. 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 2016: 146-148页.

    [22]晋文公墓.山西省文物局. [2023-05-23].

    [23]黄天骥. 黄天骥文集 7 深浅集[M]. 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 , 2018年: 257-259页.

    [24]晋文公传奇.豆瓣电影. [2023-04-19].

    [25]东方小故事古代版李离殉职.优酷土豆网. [2023-04-19].

    [26]东周列国·春秋篇.哔哩哔哩. [2023-04-19].

    [27]骊姬传奇.豆瓣电影. [2023-04-19].

    [28]春秋祭.豆瓣电影. [2023-04-19].

    [29]重耳传.豆瓣电影. [2023-04-19].

    该页面最新编辑时间为 2024年3月1日

  • 上一篇百科:黄春明
  • 下一篇百科:王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