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服务百科信息网!
首页 >概念 >鼻根
鼻根

鼻根

(鼻梁上端与额部的相连处部位)
鼻根为鼻梁上端与额部相连处。鼻根点位于鼻的上部,为额鼻缝和正中矢状面的交点。此测点在眉间甚为突出的个体中较易确定。确定方法:将拇指和食指按放在鼻根部(鼻梁最凹处的稍上方),用食指触摸鼻根外侧部的骨缝,然后由此横向正中线的部位以探得此侧点。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一:“泉州 有客 卢元钦 染大疯,惟鼻根未倒。”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检肉尸》:“鼻根、鼻准。”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五章:“她这样想着,突然间鼻根一酸,眼泪涌上了美丽的眼圈。”
鼻根资料
  • 中文名:鼻根
  • 外文名:Nasion
  • 释义:鼻梁上端与额部相连处
  • 出处:《清异录·陈设·青纱连二枕》
  • 拼音:bí ɡēn
  • 释义

    鼻根

    1.鼻梁上端与额部相连处。2.佛教语。谓鼻六根之一。

    2. 佛教语。谓鼻,六根之一。

    陶谷 《清异录·陈设·青纱连二枕》:“舒雅 作青纱连二枕,满贮酴醿木犀瑞香散蕊,甚益鼻根。”清 龚自珍 《五重义证》:“又 观世音 用耳根,香积佛 众香世界 用鼻根,智者大师 用意根,即是六根真常之证。”章炳麟 《新方言·释形体》:“五官之谓五根,译佛书语也,惠、潮、嘉应 之客籍,谓耳为耳根,谓鼻为鼻根。”参见“六根”。

    概述

    以往,个别学者曾以眉毛作为确定鼻根点的依据。但是由于眉毛的位置和眉毛的发达程度因人而异,眉毛与鼻根点实际位置有较大的差距。所以,以眉毛来确定鼻根点的位置是不可行的。

    常见疾病

    鼻炎

    鼻腔粘膜的炎症病变,有急、慢性之分。急性鼻炎最为常见,俗称“伤风”,又称感冒,但不同于流感。多发生在秋、冬、春季节,其病因一般认为是病毒,并由飞沫传染。病初,全身不适,鼻部干燥,继之鼻塞,打喷嚏及有水样或粘液样分泌物,并可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治疗则以休息、多饮水及对症治疗。局部鼻内可滴入鼻眼净及服用磺胺类药物或抗菌素。预防则应隔离患者,流行期少去公共场所,平时要注意身体锻练,多作户外活动。慢性鼻炎主要症状为鼻阻塞及较多的粘稠性分泌物。治疗则根据病变程度采用局部滴药、注射、手术及冷冻、激光等疗法。对于有鼻塞、鼻腔内脓痂形成、咽干、头痛经检查诊为萎缩性鼻炎者治疗较为困难,一般治疗方法颇多,如灌洗鼻腔、内分泌疗法、应用抗菌素、封闭疗法及手术治疗等均可改善症状。

    鼻粘膜炎性病变总称为鼻炎。可由于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引起,如长期寒冷刺激、或过冷过热交替刺激、长期头低位充血、过多烟尘刺激,长期酸、碱或化学物质以及某些毒物刺激,病毒、细菌、真菌、螺旋体感染等。有急性与慢性之分。急性者鼻粘膜充血、水肿,伴有低热与分泌物增多;慢性者鼻粘膜肥厚或萎缩,可伴有通气障碍。治疗:除去致病原因,适当雾化吸入,对症处置等。

    指鼻黏膜的炎症。由于鼻腔黏膜与鼻窦黏膜相连续,所以在鼻炎发生时常不同程度地波及鼻窦,引起上颌窦、额窦、筛窦等某一部分或多处的炎症。表现为鼻塞、流涕、头痛,各相应发炎的鼻窦部位的疼痛或压痛,也可波及上呼吸道发炎。按病因可分为七类:感染性、变应性、药物性、结构性(因鼻中隔偏曲)、血管运动性、自主神经性及与营养不良、体弱、贫血、嗜烟引起的鼻炎;按病程分为急性、慢性;按病理改变分为肥厚性、单纯性、萎缩性鼻炎,后者又称“臭鼻症”,可累及咽、喉。

  • 上一篇百科:足浴疗法
  • 下一篇百科:劳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