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服务百科信息网!
首页 >概念 >高阳王
高阳王

高阳王

(中国古代王爵)
高阳王,又称高阳郡王。中国古代王爵,郡王级别,其中比较出名的是后燕慕容隆、北魏拓跋弘之子高阳文穆王元雍、唐朝武周时期武三思之子武崇训、明朝朱高煦。
高阳王资料
  • 中文名:高阳王
  • 外文名:king of gaoyang
  • 别名:高阳郡王
  • 后燕:慕容隆、慕容崇
  • 武周:武崇训
  • 西晋

    司马珪

    司马珪,高阳元王,字子璋,少有才望,曹魏时封高阳乡侯。历河南令,进封浈阳子,拜给事黄门侍郎晋武帝受禅,晋封高阳王,邑五千五百七十户。历北中郎将、督邺城守诸军事。泰始六年入朝,以父孚年高,乞留供养。拜尚书,迁右仆射。十年薨,诏遣兼大鸿胪持节监护丧事,赠车骑将军、仪同三司。

    司马缉

    司马缉,高阳哀王,太原王司马辅之子。过继司马珪,缉立五年,咸宁四年薨,谥曰哀。无子,太康二年诏以太原王瑰世子颙子讼为缉后,封真定县侯。

    司马睦

    司马睦,曹魏时封安平亭侯,任侍御史。西晋建立后,初封中山王。咸宁三年(277年),因罪降封丹水县侯。太康元年(280年),恢复王爵,改封高阳王。元康元年(291年),司马睦任宗正,最终卒于任上。

    司马毅

    司马毅,其父为司马睦世子司马蔚早卒。拜散骑侍郎,永嘉之乱中被石勒杀害。

    后燕

    慕容隆

    慕容隆,高阳康王,后燕开国皇帝慕容垂之子。太元十一年(386年)正月,慕容垂自立为帝,四月,慕容隆被封为高阳王。

    慕容崇

    慕容崇,后燕骠骑将军、高阳王、高阳公。.公元398年八月,乙亥(十五日),后燕步兵校尉马勤等人阴谋反叛,结果被杀。这件事牵连到了骠骑将军、高阳公慕容崇,弟弟东平公慕容澄,慕容盛命他二人自杀。

    北魏

    拓跋濬

    拓跋濬,北魏文成帝,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之孙,景穆帝拓跋晃长子,母恭皇后闾氏。南北朝时期北魏第五位皇帝。正平元年(451年)封当时是皇孙的拓跋濬为高阳王,但因为拓跋濬为皇孙世嫡,不宜在藩,故废止高阳王封号。

    元雍

    元雍,高阳文穆王,字思穆。自称“身(我),天子之子,天子之弟,天子之叔,天子之相”。拓跋宏之子,元宏弟弟,初封颍川王,改封高阳王。宣武帝时,屡迁司空,议定律令。孝明帝正光元年(520),进位丞相,与侍中元叉同决庶政。富贵冠一国,一食值钱数万,有憧仆六千、使女五百,曾与河间王元琛斗富。孝庄帝初,大都督尔朱荣发动河阴之变时与世子元泰被杀。《洛阳伽蓝记》记载元雍有私宅高阳王寺。

    元泰

    元泰,高阳文孝王,字昌,高阳王元雍世子,名声颇好。为中书侍郎,寻迁通直散骑常侍、镇东将军、太常卿。与元雍同时在河阴之变中遇害。追赠侍中、特进、骠骑大将军、太尉公、武州刺史、高阳王,谥曰文孝。

    元斌

    元斌,字善集。元雍之孙,元泰之子,元斌美仪貌,性宽和,居官重慎,颇为高澄爱赏。北齐天保初年(550年),降爵为高阳县公,拜右光禄大夫。天保二年(551年),跟随高洋讨伐契丹回来时,在白狼河,以罪赐死。

    北齐

    高湜

    高湜,高阳康穆王。北齐神武帝高欢第十一子,文襄帝高澄、文宣帝高洋异母弟,母为游氏。天保元年受封高阳王,天保十年迁尚书令。滑稽多智,又不守礼法。文宣帝高洋病逝后,以高湜为司徒,负责在送葬队伍前面引导皇帝的棺椁,但是他不仅不悲伤反而吹着笛子,又击打胡鼓取乐,惹得太后大动肝火,把他打了一百多杖,竟活活打死了。

    武周

    武崇训

    武崇训,武三思第二子。武周时期,封为高阳郡王,娶安乐郡主(安乐公主)。神龙元年,拜驸马都尉,迁太常卿,兼左卫将军。降封酆国公,仍赐实封五百户,寻徙封镐国公。二年,兼太子宾客,摄左卫将军。及为节愍太子所杀,优制赠开府仪同三司,追赠鲁王,谥曰忠。

    明朝

    朱高煦

    朱高煦,明成祖朱棣次子,初封高阳郡王,后随父亲起兵靖难,累立战功。成祖即位后,封为汉王,藩国云南。他却一直留居南京,不肯就藩,多次谋取太子之位,纵使私兵劫掠,僣用乘舆器物。永乐十五年(1417年),被强令就藩乐安州,但仍不悔改。宣德元年(1426年),明宣宗继位,朱高煦起兵造反,却在宣宗亲征后投降,被废为庶人,囚禁在西安门内。后与诸子相继被杀。

  • 上一篇百科:步兵方阵
  • 下一篇百科:假节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