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服务百科信息网!
首页 >概念 >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

(管理学分支的学科)
项目管理是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对项目管理的定义是:指在项目活动中运用专门的知识、技能、工具和方法,使项目能够在有限资源限定条件下,实现或超过设定的需求和期望的过程。项目管理是对一些成功地达成一系列目标相关的活动(譬如任务)的整体监测和管控。这包括策划、进度计划和维护组成项目的活动的进展。“项目是在限定的资源及限定的时间内需完成的一次性任务。具体可以是一项工程、服务、研究课题及活动等。”“项目管理是运用管理的知识、工具和技术于项目活动上,来达成解决项目的问题或达成项目的需求。所谓管理包含领导(leading)、组织(organizing)、用人(staffing)、计划(planning)、控制(controlling)等五项主要工作。”项目管理(Project Management):运用各种相关技能、方法与工具,为满足或超越项目有关各方对项目的要求与期望,所开展的各种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方面的活动。
项目管理资料
  • 中文名:项目管理
  • 外文名:Project management
  • 分类:信息项目管理工程项目管理投资项目管理
  • 定义:就是项目的管理者,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运用系统的观点、方法和理论,对项目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地管理
  • 特性:普遍性、目的性、独特性、集成性
  • 学科:管理学
  • 包括:领导、组织、用人、计划、控制
  • 概括介绍

    所谓项目管理,就是项目的管理者,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运用系统的观点、方法和理论,对项目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地管理。即从项目的投资决策开始到项目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以实现项目的目标。

    历史发展

    起源

    项目管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发展起来的重大新管理技术之一,最早起源于美国。有代表性的项目管理技术比如关键路径法(CPM)和计划评审技术(PERT),甘特图(Gantt chart)的提出,它们是两种分别独立发展起来的技术。

    甘特图(Gantt chart)又叫横道图条状图(Bar chart)。它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发明的,以亨利·L·甘特先生的名字命名,他制定了一个完整地用条形图表进度的标志系统。

    其中CPM是美国杜邦公司和兰德公司于1957年联合研究提出,它假设每项活动的作业时间是确定值,重点在于费用和成本的控制。

    PERT出现是在1958年,由美国海军特种计划局和洛克希德航空公司在规划和研究在核潜艇上发射“北极星”导弹的计划中首先提出。与CPM不同的是,PERT中作业时间是不确定的,是用概率的方法进行估计的估算值,另外它也并不十分关心项目费用和成本,重点在于时间控制,被主要应用于含有大量不确定因素的大规模开发研究项目。

    随后两者有发展一致的趋势,常常被结合使用,以求得时间和费用的最佳控制。

    20世纪60年代,项目管理的应用范围也还只是局限于建筑、国防和航天等少数领域,但因为项目管理在美国的阿波罗登月项目中取得巨大成功,由此风靡全球。国际上许多人开始对项目管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逐渐形成了两大项目管理的研究体系,其一是以欧洲为首的体系——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另外是以美国为首的体系——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在过去的30多年中,他们的工作卓有成效,为推动国际项目管理现代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项目管理发展史研究专家以20世纪80年代为界把项目管理划分为两个阶段。

    项目管理(Project Managementpm)是美国最早的曼哈顿计划开始的名称。后由华罗庚教授50年代引进中国(由于历史原因叫统筹法和优选法)。台湾省叫项目专案。

    发展

    在冷战的史普托尼克危机(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之前,项目管理还没有用做一个独立的概念。在危机之后,美国国防部需要加速军事项目的进展以及发明完成这个目标的新的工具(模型)。在1958年,美国发明了计划评估和审查技术(PERT),作为的北极星导弹潜艇项目。与此同时, 杜邦公司发明了一个类似的模型成为关键路径方法(CPM)。 PERT 后来被工作分解结构(WBS)所扩展。军事任务的这种过程流和结构很快传播到许多私人企业中[1]

    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的指导方法被发明出来,这些方法可以用于形式上精确地说明项目是如何被管理的。这些方法包括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MBOK),个体软件过程(PSP),团队软件过程(TSP),IBM全球项目管理方法(WWPMM),PRINCE2. 这些技术试图把开发小组的活动标准化,使其更容易地预测,管理和跟踪。

    项目管理的批判性研究发现:许多基于PERT的模型不适合今天的多项目的公司环境. 这些模型大多数适合于大规模,一次性,非常规的项目中. 而当代管理中所有的活动都用项目术语表达。所以,为那些持续几个星期的“项目”(更不如说是任务)使用复杂的模型在许多情形下会导致不必要的代价和低可操作性。因此,项目识别不同的轻量级的模型,比如软件开发的极限编程Scrum技术。为其他类型项目而进行的极限编程方法的一般化被称为极限项目管理。

    主要分类

    项目管理本身属于项目管理工程的大类,项目管理工程包括:开发管理(DM)、项目管理(PM)、设施管理(FM)以及建筑信息模型(BIM)。

    而项目管理则又分为三大类:信息项目管理、工程项目管理、投资项目管理。

    信息项目

    是指在IT行业的项目管理。

    工程项目

    主要是指项目管理在工程类项目中的应用,投资项目以及施工项目管理。其中,施工板块主要是做到成本和进度的把控。这一板块主要使用工程项目管理软件来把控。

    投资项目

    主要是用于金融投资版块的把控,偏向于风险把控。

    相关特性

    普遍性

    项目作为一种一次性和独特性的社会活动而普遍存在于我们人类社会的各项活动之中,甚至可以说是人类现有的各种物质文化成果最初都是通过项目的方式实现的,因为现有各种运营所依靠的设施与条件最初都是靠项目活动建设或开发的。

    目的性

    项目管理的目的性要通过开展项目管理活动去保证满足或超越项目有关各方面明确提出的项目目标或指标和满足项目有关各方未明确规定的潜在需求和追求。

    独特性

    项目管理的独特性是项目管理不同于一般的企业生产运营管理,也不同于常规的政府和独特的管理内容,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管理活动。

    集成性

    项目管理的集成性是项目的管理中必须根据具体项目各要素或各专业之间的配置关系做好集成性的管理,而不能孤立地开展项目各个专业或专业的独立管理。

    创新性

    项目管理的创新性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指项目管理是对于创新(项目所包含的创新之处)的管理,其二是指任何一个项目的管理都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和方法,都需要通过管理创新去实现对于具体项目的有效管理。

    临时性

    项目是一种临时性的任务,它要在有限 的期限内完成,当项目的基本目标达到时就意味着项目已经寿终正寝,尽管项目所建成的目标也许刚刚开始发挥作用[2]

    管理内容

    1、项目范围管理

    是为了实现项目的目标,对项目的工作内容进行控制的管理过程。它包括范围的界定,范围的规划,范围的调整等。

    2、项目时间管理

    是为了确保项目最终的按时完成的一系列管理过程。它包括具体活动界定,活动排序,时间估计,进度安排及时间控制等各项工作。很多人把GTD(Getting Things Done)时间管理引入其中,大幅提高工作效率。

    3、项目成本管理

    是为了保证完成项目的实际成本、费用不超过预算成本、费用的管理过程。它包括资源的配置,成本、费用的预算以及费用的控制等项工作。

    4、项目质量管理

    是为了确保项目达到客户所规定的质量要求所实施的一系列管理过程。它包括质量规划,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等。

    5、项目人力资源管理

    是为了保证所有项目关系人的能力和积极性都得到最有效地发挥和利用所做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它包括组织的规划、团队的建设、人员的选聘和项目的班子建设等一系列工作。

    6、项目沟通管理

    是为了确保项目的信息的合理收集和传输所需要实施的一系列措施,它包括沟通规划,信息传输和进度报告等。

    7、项目风险管理

    涉及项目可能遇到各种不确定因素。它包括风险识别,风险量化,制订对策和风险控制等。

    8、项目采购管理

    是为了从项目实施组织之外获得所需资源或服务所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它包括采购计划,采购与征购,资源的选择以及合同的管理等项目工作。

    9、项目集成管理

    是指为确保项目各项工作能够有机地协调和配合所展开的综合性和全局性的项目管理工作和过程。它包括项目集成计划的制定,项目集成计划的实施,项目变动的总体控制等。

    10、项目干系人管理

    是指对项目干系人需要、希望和期望的识别,并通过沟通上的管理来满足其需要、解决其问题的过程。项目干系人管理将会赢得更多人的支持,从而能够确保项目取得成功。

    项目工具

    1、项目助手。开源项目,有利于使用者的二次开发。

    2、日事清四象限法做计划管理,通过对单个任务的流程监管,完成对项目的管理。

    实施把控

    1、对项目进行前期调查、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制定初步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为决策层提供建议。协同配合制定和申报立项报告材料。

    2、对项目进行分析和需求策划。

    3、对项目的组成部分或模块进行完整系统设计。

    4、制定项目目标及项目计划、项目进度表。

    5、制定项目执行和控制的基本计划。

    6、建立项目管理的信息系统。

    7、项目进程控制,配合上级管理层对项目进行良好的控制。

    8、跟踪和分析成本。

    9、记录并向上级管理层传达项目信息。

    10、管理项目中的问题、风险和变化。

    11、项目团队建设。

    12、项目各部门、成员的职责、权限制定

    13、各部门、各项目组之间的协调并组织项目培训工作。

    14、项目运行的过程控制

    15、项目及项目经理考核。

    16、理解并贯彻公司长期和短期的方针与政策,用以指导公司所有项目的开展。

    风险控制

    通过控制风险来管理项目。

    为每个项目创建并维护风险统计表。

    跟踪根源性的风险,而不只是最后那讨厌的结果。

    评估每种风险具体化的概率和可能造成的开销。

    对于每种风险,预测标志其具体化的早期征兆。

    任命一个风险控制官,这个人不应该维护组织内部"我能行"的态度。

    建立简单的(可能是匿名的)通道,让坏消息能传递到高层。

    管理形式

    1、设置项目管理的专门机构,对项目进行专门管理。项目的规模庞大、工作复杂、时间紧迫;项目的不确定因素多,有很多新技术、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不断研究解决;而且,项目实施中涉及部门和单位较多,需要相互配合、协同攻关。因而,对此应单独设置专门机构,配备一定的专职人员,对项目进行专门管理。

    2、设置项目专职管理人员,对项目进行专职管理。有些项目的规模较小,工作不太复杂,时间也不太紧迫,项目的不确定因素不多,涉及的单位和部门也不多,但前景不确定,仍需要加强组织协调,对于这样的项目,可只委派专职人员:进行协调管理,协助企业的有关领导人员对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分管的任务进行联系、督促和检查,必要时,也可以为专职人员配备助手。

    3、设置项目主管,对项目进行临时授权管理。有些项目的规模、复杂程度、涉及面和协调量介于上述两种情况之间,对于这样的项目,设置专门机构必要性不太大,设置项目专职人员又担心人员少,力量单薄难于胜任,或会给企业有关领导人增加不必要的管理量,可以把第一种形式的设置专门机构由指定主管部门来代替,可以把第二种形式设置专职协调人员由项目主管人员来代替,并临时授于相应权力,主管部门或主管人员在充分发挥原有职能作用或岗位职责的同时,全权负责项目的计划、组织与控制。

    4、设置矩阵结构的组织形式,对项目进行综合管理。所谓“矩阵”,是借用数学中的矩阵概念把多个单元按横行纵列组合成矩形。矩阵结构就是由纵横两套管理系统组成的矩形组织结构。-—套是纵向的部门职能系统,另一套是由项目组成的横向项目系统。将横向项目系统在运行中与纵向部门职能系统两者交叉重叠起来,就组成一个矩阵。

    专业自考

    培养目标

    项目管理专业毕业生既掌握项目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又具有管理学和经济学知识及能力,具备从事项目决策、项目实施全过程管理的基本能力。

    自考本科段

    专业代号:B020256 ;专业名称:项目管理(独立本科段)

    注:“标准号”为2002年以前使用

    序号

    类型序号

    课程代码

    标准号

    课程名称

    学分

    类型

    考试方式

    1

    001*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必考

    笔试

    2

    002*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4

    必考

    笔试

    3

    003*

    00015

    3022

    英语(二)

    14

    必考

    笔试

    展开表格

    相关说明

    开考方式

    独立办班

    报考范围

    全省

    主考学校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参考资料

    [1] 项目管理简介 · 豆丁[引用日期2016-11-08]

    [2] 项目管理学 · 豆丁[引用日期2016-11-10]

  • 上一篇百科:国内建筑市场
  • 下一篇百科:上市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