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服务百科信息网!
首页 >金融 >通货比率
通货比率

通货比率

(公众保有现金与活期存款的比率)
通货比率是公众保有的现金与活期存款的比率。通货比率是货币乘数分析中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在基础货币量为一定的条件下,通货比率越高,货币扩张乘数越小,通货比率越低,货币扩张乘数越大。许多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决定通货比率的主要因素是: ①隐蔽性交易。运用现金进行交易,常常使交易者能够逃避财产税和营业税。掌握大量现金,可以进行赌博及其他不法活动。这样,隐蔽交易作用强化时,通货比率也随之上升,反之下降。②使交易成本减至最小的因素。在西方,开立支票账户也需花费一定的成本,因此,通货比率随着维持支票账户的成本的提高而提高,随着这种成本的降低而降低。③流动性与安全性偏好。从日常支用上说,现金是任何人都愿意接受的货币形式,使用它从来不用证明身份,因而具有最充分的流动性。在出现金融恐慌时期,存款货币,无论定期存款还是活期存款,总有一种随某些银行倒闭而遭受损失的危险,但持有现金则具有无法比拟的安全性。所以,流动性与安全性偏好也是影响通货此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通货比率资料
  • 中文名:通货比率
  • 外文名:currency ratio
  • 类型:金融术语
  • 别名:现金比率
  • 基本介绍

    现金比率(currency ratio)

    现金比率概述

    现金比率是指现金占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比率。又称现金漏损率提现率

    现金比率可以直接影响货币乘数,从而对货币供应量产生影响。货币乘数与现金比率成反比,现金比率越高,货币乘数越小;反之,货币乘数越大。

    决定现金比率高低的因素

    决定现金比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

    ①国民收入。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充当交易媒介的现金数量增加,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现金比率同国民收入水平成正比。

    货币流通速度。当其他条件不变时,货币流通速度与现金比率呈反方向变动。

    ③持有现金的成本,指持有现金损失的利息收入。持有现金的成本越高,现金比率就越低,两者反方向变动。

    ④城市化和货币化程度。随着城市化程度提高,现金比率下降,而货币化程度往往使现金比率有上升趋势。

    ⑤金融机构的发达程度。金融机构越发达,现金比率越低。

    通货膨胀期间的现金比率一般会提高。

    存款人行为是影响货币政策和商业银行流动性的重要行为,分析存款人行为有助于政府调节货币供给。按照资产需求理论,存款人行为受持有通货和存款这两类资产的成本和收益影响。从实证分析的情况看,我国存款人的行为主要受居民通货膨胀预期影响。因此,我国政府应采取刺激消费的宏观经济政策,增加居民现金持有量,以提高通货比率。

    在货币供应过程中,中央银行直接控制基础货币,货币供应表现为一个多倍创造的过程,货币供应量M、=mB,m为货币乘数,m二Ms/B,货币供给量MS按货币层次可划分为M。、M:、M:,在计算货币乘数时使用M,、MZ。M。=流通中的现金,即通货C,M,二M。+企业单位活期存款十农村存款十机关、团体

    通货—存款比率

    是指流通中的现金与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比率。这一比率的高低反映了居民和企业等部门的持币行为。通货-存款比率越高 表明居民和企业等部门持有的现金越多 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就越弱。

  • 上一篇百科:实际利率
  • 下一篇百科:金融自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