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服务百科信息网!
首页 >地区 >加纳
加纳

加纳

(非洲西部国家)
加纳共和国(TheRepublicofGhana),简称“加纳”,是非洲西部的一个国家,位于非洲西部、几内亚湾北岸,西邻科特迪瓦,北接布基纳法索,东毗多哥,南濒大西洋,海岸线长约562公里。地形南北长、东西窄。全境大部地区为平原,东部有阿克瓦皮姆山脉,南部有夸胡高原,北部有甘巴加陡崖。最高峰杰博博山海拔876米。在西非国家中加纳经济较为发达。以农业为主。黄金、可可和木材三大传统出口产品是加经济支柱。1983年开始实行经济结构调整计划以来,政府把根治通膨、发展农业、鼓励投资作为三大工作重点,经济保持持续增长。被誉为非洲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样板”,1994年被联合国取消最不发达国家称谓。90年代末期,由于国际市场黄金、可可价格下跌等外部因素的冲击,加经济深陷困境,财政赤字剧增,货币塞地大幅贬值。2002年加入“重债穷国倡议”。2004年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确认达到重债穷国经济完成点,开始获西方国家大幅减债。2007年,加发现石油资源,探明储量约12亿桶,2010年底实现商业开采。按世界银行标准,加自2010年起从低收入国家进入中等偏低收入国家行列。古加纳王国建于公元3~4世纪,其版图在今天的马里和布基纳法索一带,10~11世纪时达到鼎盛时期。1471年起葡萄牙、荷兰、法国和英国殖民者相继入侵现加纳沿海地区,掠夺黄金、贩卖黑奴,这一带被称为“黄金海岸”。1897年黄金海岸全境沦为英国殖民地。1957年3月6日,黄金海岸独立,改名加纳,原英国托管的“西多哥”并入加纳。1960年7月1日成立加纳共和国,仍留在英联邦内,首任总统为恩克鲁玛。加纳是非盟前身非统组织和不结盟运动的创始国之一,2021年6月,加当选2022-2023年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加纳经济增长较快,是非洲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2021年加纳国内生产总值784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45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5%。
加纳资料
  • 外文名:The Republic of Ghana
  • 首都:阿克拉
  • 所属地区非洲国庆日:1957年3月6日
  • 民族:阿肯族莫西—达戈姆巴族埃维族加—阿丹格贝族
  • 历史沿革

    早期历史

    古加纳王国建立于公元3-4世纪,10—11世纪时达到鼎盛时期。

    13世纪,阿坎族的古昂人、芳蒂人和特维人从北方迁入加纳境内,埃维人和加人也由尼日利亚迁来此地,与当地居民融合,逐步形成了阿丹西、阿夸穆、邓克拉、芳蒂、阿散蒂等小邦。这个时期,加纳王国遭马里帝国入侵而衰落。居民逐渐南移到今加纳共和国境内定居。

    殖民者入侵

    1471年葡萄牙殖民者入侵加纳海岸,发现丰富的黄金矿藏。

    1482年建立第1个殖民堡垒埃尔米纳。继而,又修建阿克西姆、阿克拉等要塞,掠夺黄金、象牙,贩卖奴隶。加纳沿海地区由此被称为黄金海岸。

    16世纪末,欧洲殖民者在黄金海岸展开了争夺贸易垄断权的斗争。

    1595年荷兰人到达黄金海岸。

    1698年建立莫里堡和布特里堡,并于1637年和1642年分别夺取了葡萄牙人的埃尔米纳和阿克西姆,垄断了黄金海岸贸易。接着,丹麦人、瑞典人、勃兰登堡人和法国人也相继来此建立据点。

    从1631年起,英国先后建立了海岸角、詹姆斯、阿诺马布等堡垒,成为荷兰的主要竞争对手。

    17世纪末,加纳中南部的阿散蒂联邦崛起。奥塞·图图及其继承者先后击败和兼并了登基拉、多马、塔福、阿基姆、塞弗威、塔基曼、加曼、班达、瓦索、达贡巴、阿辛等邦,并获得了埃尔米纳、阿克拉等欧洲人堡垒的租地契约。19世纪初,阿散蒂联邦成为几内亚湾沿岸的强国之一。

    1844年,英国迫使阿辛、邓克拉等8个邦签订“保护条约”,承认英国女王的权力和权限。

    1872年,英国接受了荷兰出让的埃尔米纳等堡垒。

    1873年,英国侵入阿散蒂腹地。

    1874年,英国强迫阿散蒂签订福梅纳条约,放弃对沿海地区的主权。

    1897年黄金海岸全境沦为英国殖民地。

    1896年,英国占领阿散蒂联邦首都库马西。

    1901年阿散蒂人民举行反英起义,遭到残酷镇压。次年,英国宣布阿散蒂联邦和北部领土为直辖殖民地,归黄金海岸殖民地管辖。

    1922年,英国将其多哥托管地划归黄金海岸管辖。

    加纳沦为英国殖民地后,英国设总督进行统治。英国资本家垄断了加纳黄金、钻石和锰矿的开采。殖民当局还在当地推行单一作物制,垄断可可的购销,剥削加纳农民。

    民族独立

    加纳人民为反对英国殖民统治进行了长期的斗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知识分子发起了改革立法会议运动。

    1931年发生了抗税运动。

    1937~1938年发生了拒售可可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争取自治和民族独立的斗争日趋高涨。

    1947年成立的“黄金海岸统一大会党”,主张尽早自治。

    1949年,在K·恩克鲁玛领导下,成立黄金海岸人民大会党,主张立即实现完全自治,并组织了1950年的总罢工。1951年,英国被迫宣布黄金海岸在英联邦内自治,恩克鲁玛出任政府事务领导人。

    共和国

    1957年3月6日,黄金海岸独立,改名加纳,原英国托管的“西多哥”并入加纳。

    1960年7月1日成立加纳共和国,首任总统恩克鲁玛。

    1960年7月5日加纳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1966年,加纳军警发动政变,推翻恩克鲁玛政府,成立军政府,宣布废除宪法,解散议会,禁止一切政党活动。

    1969年8月公布新宪法,举行大选。1970年K·A·布西亚组织进步党内阁,开始第二共和国时期。

    1972年1月,以I·K·阿昌庞为首的军人发动政变,推翻布西亚政府,成立救国委员会,阿昌庞自任国家元首。

    1978年阿昌庞辞职,由F·W·K·阿库福继任国家元首。

    1979年6月,J·J·罗林斯发动军事政变,推翻阿库福政权,成立武装部队委员会。同年7月举行大选。人民民族党获胜,希拉·利曼当选总统,加纳进入第三共和国时期。

    1981年12月罗林斯政变上台,奉行民族和解和经济复兴政策,政局较稳定。

    1982年1月,罗林斯宣布加纳对外奉行不结盟政策,强调非洲团结和睦邻友好,支持南部非洲民族解放运动。

    1984年3月,罗林斯表示对内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通过选举成立有代表性的人民会议作为最高权力机构。

    1992年开始实行多党制,顺利实现由军政府向民选政府的国度。

    2000年,库福尔领导的新爱国党(NPP)在选举中获胜。

    2004年,库福尔蝉联总统。

    2007年,库福尔当选非洲联盟轮值主席,加纳被选为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

    2008年12月,加纳进行大选,民主大会党(NDC)总统候选人米尔斯当选。

    2012年7月24日,米尔斯总统因病去世,副总统乔·马哈马就任总统。

    2012年12月,加纳举行新一轮大选,民主大会党(NDC)总统候选人乔·马哈马获胜,成功连任。

    2016年12月,加纳举行总统选举。据加纳选举委员会9日公布的选举结果,最大反对党新爱国党总统候选人纳纳·阿库福·阿多赢得选举,成为加纳新总统。

    2018年12月19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在北京宣布其理事会已批准新一批6个意向成员加入,其中包括加纳。

    2021年6月11日,联合国大会各成员国在联合国纽约总部进行投票,选举出2022年至2023年度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阿尔巴尼亚、巴西、加纳、加蓬和阿联酋获得超过三分之二多数票,成为新安理会成员国。[2]

    2022年1月4日,加纳等5国开始担任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5]

    地理环境

    区域位置

    加纳的位置

    加纳位于非洲西部、几内亚湾北岸,西邻科特迪瓦,北接布基纳法索,东毗多哥,南濒大西洋,海岸线长约562公里。国土面积238537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加纳全境地形中间为盆地,周围有高原山地,该国有50%以上领土属白沃尔特河盆地。博苏姆推湖加纳唯一内陆湖,著名旅游胜地。位于库马西地区,由火山喷发或陨石冲击而成,呈圆锥形。湖面积为49平方公里。直径7000多米,湖中心70多米深,四周向中心倾斜,好像用圆锥打出来的,被认为世界上最圆的湖

    气候特征

    沿海平原和西南部阿桑蒂高原属热带雨林气候,白沃尔特河谷和北部高原地区属热带草原气候。4至9月为雨季,11至翌年4月为旱季。各地降雨量差别很大,西南部平均年降雨量2180毫米,北部地区为1000毫米。[3]

    水系分布

    加纳最大河流为沃尔特河,在加境内长1100公里,下游筑有阿科松博水坝,在境内形成巨大的沃尔特水库,面积达8482平方公里。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物储量为:黄金约6万吨,居非洲第二位;钻石约1亿克拉,居世界第四位。铝矾土、锰矿探明储量分别为1.3亿吨、1.02亿吨。此外还有石灰石、铁矿、红柱石石英砂高岭土等。2011年底,加北部省发现储量巨大的铁矿。2007年6月,加政府宣布在西部省西海角三点地带发现丰富的轻质原油资源,初步探明储量为15亿桶,于2010年年底实现商业产油。日产原油约14万桶。

    行政区划

    区划

    全国共设16个省,即大阿克拉省(GreaterAccraRegion)、阿散蒂省(AshantiRegion)、布朗-阿哈福省(Brong-AhafoRegion)、中部省(CentralRegion)、东部省(EasternRegion)、沃尔特省(VoltaRegion)、西部省(WesternRegion)、上东部省(UpperEastRegion)、上西部省(UpperWestRegion)、北部省(NorthernRegion)、萨瓦纳省(SavannahRegion)、东北省(NorthEastRegion)、阿哈福省(AhafoRegion)、博诺东省(BonoEastRegion)、奥蒂省(OtiRegion)、西北省(WesternNorthRegion)。260个县。

    地区Region

    面积

    (平方公里)

    首府

    上东部Upper East

    8842

    博尔加坦加Bolgatanga

    上西部Upper West

    18476

    瓦城Wa

    北部Northern

    70384

    塔马利Tamale

    塔马利Tamale

    731

    塔马利Tamale

    布朗阿哈福Brong Ahafo

    39557

    苏Sunyani

    展开表格

    主要城市

    加纳阿克拉

    阿克拉(Accra):加纳首都,人口约229万(2012年),系西非地区重要航空港,与伦敦、阿姆斯特丹、苏黎世、米兰、纽约、亚的斯亚贝巴及周边国家均有直达航班,同国内主要城市间亦有航班往来。

    库马西(Kumasi):加纳第二大城市,人口约100万;

    特马(Tema):加纳第一大海港城市,重要工业中心,人口约32万;

    塔克拉底(Takoradi):加纳第二大海港城市,人口约40万。

    国家象征

    国名

    加纳共和国(TheRepublicofGhana),沿用该国历史上一个古老的国名。因盛产黄金,独立前称“黄金海岸”。加纳被称为“可可之乡”,据说全世界每6块巧克力中,就有一块原料来自加纳。

    国旗

    加纳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自上而下由红、黄、绿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黄色部分中间是一颗黑色五角星。红色象征为了国家独立而牺牲烈士的鲜血;黄色象征国家丰富的矿藏和资源;也代表加纳原来的国名“黄金海岸”;绿色象征森林和农业;黑色五角星象征非洲自由的北极星。

    国徽

    加纳国徽

    加纳国徽中心图案为盾徽。盾面被一个镶金边的绿色圣乔治十字分为四部分:左上角为蓝地上交叉着金色官杖和出席仪典时用的金剑,象征地方政府;右上角的蓝色波纹象征海洋,城堡象征国家行政机构;左下角为一棵可可树,右下角是一个矿井,均象征国家的财富。绿十字中心是一只金色狮子,象征加纳和英联邦之间的联系。盾徽上端有一颗镶金边的黑色五角星,寓意同国旗;两侧各有一只展翅的雄鹰,其脖子上系着国旗三色的带子并各挂一颗黑五角星;底部的金色绶带上用英文写着“自由和正义”。

    国花

    加纳国花【海枣】

    国花为海枣。海枣是棕榈科高大植物,原产中东地区,在当地是一重要经济作物,其果可供食用,树身其它部分亦具经济价值。

    国歌

    《上帝保佑我们的家园-加纳》

    歌词大意:高举起加纳的国旗,快乐的星在天空里闪耀着祖先的荣光,他们庇荫着我们生生不息。红色是英雄的血洒在战地上,绿色代表富饶的庄田农场,灿烂的金带位于中央,它象征我们祖国的宝藏。

    政治

    概况

    2016年12月,加纳举行总统和议会选举。新爱国党候选人阿库福—阿多战胜马哈马当选总统。新爱国党赢得议会选举。加政局总体稳定。

    政体

    加纳总统马哈马会见王毅

    加纳实行总统共和制政体,政局基本保持稳定。马哈马总统就职后,顺利组建新一届政府,吸收反对党和无党派人士入阁,继续落实米尔斯政府时期制订实施的建设“更美好加纳”各项政策,着力提高政府施政效率,扩大在民生领域的投入。

    宪法

    现行宪法于1992年4月26日全民公决通过,1993年1月7日起生效。宪法规定:加纳是一个民主国家,致力于实现自由和公正,尊重基本人权、自由和尊严;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武装部队总司令,任期4年,可连任一届;内阁由总统任命,议会批准;议会需在通过法案并得到总统同意后方可行使制宪权;司法独立,有解释、执行和强制执行法律的权力。

    议会

    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有立法和修改宪法的权力。议员经全国选举产生,任期4年。本届议会于2012年12月选举产生,共275个议席。其中全国民主大会党148席,新爱国党123席,人民全国大会党1席,独立议员3席。议长为爱德华·多伊·阿贾霍(Mr.EdwardDoeAdjaho),2013年1月7日就任。

    司法

    分为司法系统和公共法庭系统。司法系统包括最高法院、上诉法院、高等法院、商业法庭、地区法院、县级法院、巡回法院、速审法院、少年法庭、检察长办公室等。最高法院为终审法院,由首席法官和6名以上法官组成,首席法官任院长。各级公共法庭是为了确保“人民参加司法程序”,以最终实现司法民主化而于1982年建立的。全国公共法庭为终审法庭。

    政府

    本届政府于2017年1月组成,由总统、副总统和36名部长组成。成员包括:总统纳纳·阿库福—阿多(NanaAkufo-Addo),副总统马哈茂杜·巴武米亚(MahamuduBawumia),高级部长亚乌·奥萨福—马福(YawOsafo-Maafo),财政部长肯·奥福里—阿塔(KenOfori-Atta),环境、科技与创新部长夸贝纳·弗林蓬—博阿滕(KwabenaFrimpong-Boateng),贸工部长艾伦·约翰·基耶雷马滕(AlanJohnKyerematen),食品与农业部长奥乌苏·阿夫里耶·阿科托(OwusuAfriyieAkoto),国家安全部长艾伯特·坎—达帕(AlbertKan-Dapaah),外交与地区一体化部长雪莉·阿约科·博奇韦(女,ShirlyAyorkorBotchway),青年与体育部长艾萨克·阿夏马(IsaacAsiamah),能源部长约翰·彼得-阿梅乌(JohnPeterAmewu),国防部长多米尼克·尼蒂武(DominicNitiwul),内政部长安布罗斯·德里(AmbroseDery),司法部长兼总检察长格洛里亚·阿库福(女,GloriaAkuffo),地方政府与农村发展部长阿丽玛·马哈马(女,AlimaMahama),教育部长马修·奥波库·普伦佩(MatthewOpokuPrempeh),卫生部长夸库·阿吉耶曼—马努(KwakuAgyemang-Manu),工程与住房部长塞缪尔·阿塔·阿基亚(SamuelAttaAkyea),水利与环卫部长塞西莉亚·达帕(女,CeciliaAbenaDapaah),通讯部长厄休拉·奥乌苏·埃库富尔(女,UrsulaOwusuEkuful),道路部长奎西·阿莫阿科·阿塔(KwesiAmoakoAtta),铁路发展部长乔·加蒂(JoeGhartey),性别、儿童与社会保障部长辛西娅·莫里森(女,CynthiaMamleMorrison),就业与劳工关系部长伊格内修斯·巴富尔·阿武瓦(IgnatiusBafuorAwuah),交通部长奎库·奥福里·阿夏马(KwekuOforiAsiamah),国土资源部长夸库·阿索玛-齐雷梅(HonKwakuAsomah-Cheremeh),旅游、文化与创意艺术部长凯瑟琳·阿费库(女,CatherineAfeku),新闻部长科乔·奥蓬·恩克鲁玛(KojoOppongNkrumah),酋长与宗教事务部长塞缪尔·科菲·扎梅西(SamuelKofiDzamesi),航空部长约瑟夫·科菲·阿达(JosephKofiAdda),渔业水产部长伊丽莎白·夸耶(女,ElizabethQuaye),议会事务部长奥塞·凯—门萨—邦苏(OseiKyei-Mensah-Bonsu),监察与评估部长(总统府)安东尼·阿科托·奥塞博士(Dr.AnthonyAkotoOsei),省份重组与特别工程部长(总统府)丹·博特维(DanBotwe),规划部长(总统府)吉安·巴富尔(Prof.GyanBaffour),特别发展倡议部长(总统府)梅维丝·哈瓦·库姆森(女,MavisHawaKoomson),商业发展部长(总统府)易卜拉欣·阿瓦勒·穆罕默德(IbrahimAwalMohammed),内城与穆斯林社区发展部长(总统府)穆斯塔法·阿卜杜勒-哈米德(MustaphaAbdul-Hamid)。

    政党

    1992年5月加开放党禁后,形成罗林斯派、丹夸-布西亚派和恩克鲁玛派三大政党派系。

    新爱国党(NewPatrioticParty):执政党,丹夸-布西亚派,现有党员约400万。1992年6月2日成立。以知识界精英为骨干。2001-2008年执政,重视人权、民主和法制,主张实行政治多元化和市场经济,推动私有化,对外奉行务实外交,以吸引外资,解决经济问题。党主席弗雷迪·布莱(FreddieBlay),总书记约翰·博阿杜(JohnBoadu)。该党拥有议会169个席位。

    全国民主大会党(NationalDemocraticCongress):最大在野党,现有党员约300万。1992年6月10日成立。成员多为罗林斯的支持者,也有不少恩克鲁玛派和丹夸—布西亚派的成员。1993-2000年、2009-2016年执政。主张政治民主化和经济私有化,开展多方位外交。主席萨缪尔·奥福苏-安波福(SamuelOfosu-Ampofo),总书记约翰逊·阿塞杜·恩凯提亚(JohnsonAseiduNketia)。该党拥有议会106个席位。

    大会人民党(ConventionPeople'sParty):在野党。恩克鲁玛派。1998年6月15日由人民大会党(People'sConventionParty)和全国大会党(NationalConventionParty)合并而成。成员主要为社会知名人士。主张根据恩克鲁玛思想建立关心社会正义和人民福利的政府,实行混合经济,维护非洲团结与世界和平。主席萨米娅·雅巴·恩克鲁玛(SamiaYabaNkrumah),总书记伊瓦尔·科比纳·格林斯特里特(IvorKobbinaGreenstreet)。

    人民全国大会党(People'sNationalConvention):在野党。恩克鲁玛派。1992年5月29日成立。主张捍卫恩克鲁玛思想,造福人民,积极致力于非洲的政治、经济彻底解放。主席阿尔哈吉·阿赫迈德·拉马丹(AlhajiAhmedRamadan),总书记贝尔纳德·莫纳赫(BernardA.Mornarh)。

    此外,还有加纳全民党(EveryGhanaianLivingEverywhere)、加纳民主共和党(GhanaDemocraticRepublicanParty)、民主人民党(DemocraticPeople'sParty)、大联合人民党(GreatConsolidatedPopularParty)、加纳统一运动党(UnitedGhanaMovement)、全国改革党(NationalReformParty)、民主自由党(DemocraticFreedomParty)等政党。

    政要

    纳纳·阿库福—阿多(NanaAkufo-Addo),总统。1944年3月29日出生于加纳首都阿克拉。获加纳大学经济学学位、英国和加纳律师职业资格。1992年与库福尔共同成立新爱国党,并在库福尔执政期间先后任司法部长兼总检察长、外长。2016年12月当选。2017年1月宣誓就职。

    马哈茂杜·巴武米亚(MahamuduBawumia),副总统。1963年10月7日出生于加纳北部省,获英国白金汉大学学士学位、牛津大学发展经济学硕士学位和加拿大西蒙·佛雷泽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曾任加纳央行副行长。2016年12月大选作为阿库福—阿多竞选搭档获胜。2017年1月宣誓就职。[3]

    经济

    概况

    矿产品、可可和木材为三大支柱产业。1983年开始推行以建立市场经济为核心的经济结构调整,并取得明显成效。1994年被联合国取消最不发达国家称谓。上世纪90年代末期,由于国际市场黄金、可可价格下跌等外部因素的冲击,加经济陷入困境2007年,加纳发现石油资源,探明储量约15亿桶。

    加宏观经济基本保持稳定。2008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影响,经济发展陷入困境,米尔斯政府上台后采取一系列稳定经济政策,加之加创汇支柱产品黄金和可可产销两旺,油气资源实现商业开采等利好因素,国际金融机构和投资这对加信心回暖,直接投资呈较快增长趋势。2011年,加GDP增长率达15%,成为非洲乃至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2013年以来,加经济增速放缓,2016年经济增速降至3.6%。加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比值已超过国际警戒线,货币加速贬值,通胀一路攀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警告称加经济面临崩溃的风险。为应对经济困局,加政府采取一系列开源节流措施,加强外汇交易管制,增加税收,抑制通胀,改善财政状况,努力遏制经济下滑势头。阿库福—阿多2017年1月就任总统后,将促进经济复苏作为第一执政要务,大力推进经济转型和工业化进程。“一县一厂”、“一村一坝”、“为了粮食和就业而种植”等经济发展旗舰项目相继落地。同时出台大规模减税和刺激就业政策,发行国债,整顿金融业,改善营商环境,吸引国内外投资,努力改变传统受援模式,力图将加纳打造成西非经济和金融枢纽。海上新油气田正式有效拉动经济增长。当前加经济形势有所好转。

    2020年12月,WIPO发布《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GII)》中文版,加纳排名第108位。[1]

    2019年主要经济数据

    国内生产总值

    684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2259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0.2%

    货币名称

    塞地(cedi,GHS)

    汇率

    1美元约5.59新塞地

    货币

    塞地(GhanaCedi)¢GHS1GH¢=100pesewas(比塞瓦,Gp)

    殖民时代

    独立之前,加纳的货币发行由西非货币局(WACB)承担。由该局发行的西非英镑、先令和便士作为法定货币在加纳一直流通到1958年7月。

    独立后发行的首套该国货币

    加纳独立后,新的货币主管机构加纳银行于1958年7月14日首次自主发行了加纳英镑、先令和便士。从此,加纳银行正式取代西非货币局,开始发行该国硬币和纸币。

    “塞地”的诞生

    1965年初,加纳决定摆脱英国的殖民货币体系,开始广泛采用十进制体系。1965年7月19日,加纳发行了第二套货币,以塞地纸币和比塞瓦硬币代替了加纳英镑、先令和便士。塞地纸币上印有总统KwameNkrumah的肖像,一塞地可兑换八先令零四便士。纸币的名称“塞地”源自“Sedie”,一种在19世纪末被广泛用做货币流通的贝壳。而硬币的名称“比塞瓦”代表金沙计量的最小单位,采用这一名称命名硬币是为了取代带有英国殖民色彩的“便士”。

    新塞地

    1967年,加纳大会人民党(CPP)政府被推翻,新上台的军人政府决定用不带有Nkrumah总统肖像的新货币取代过去带有总统肖像的旧货币。2月17日,新货币诞生,被命名为“新塞地”,其与1965年版旧塞地的比价为1:1.2,“新塞地”一直流通到1973年3月时,其名称才被简称为“塞地”。

    加纳第四套货币的发行

    1979年3月9日,加纳政府宣布发行第四套新塞地以替代旧币。此次货币发行中,新旧塞地的兑换采用总额5000塞地以下7折,5000塞地以上5折的比例折算。从此,旧塞地退出流通,新发行的塞地面值分别为1、2、5、10、20和50。

    加纳货币面值的变迁

    1965年至今,加纳流通的各种塞地和比塞瓦面值变化很大,纸币从1塞地至5000塞地,硬币从0.5比塞瓦至500塞地。1965年发行的货币面值分别为1、5、10、50、100、1000塞地和5、10、20比塞瓦。1972至1994年间,加纳共发行了7种纸币和8种硬币,纸币面值从2塞地至5000塞地;硬币面值从100至50000比塞瓦不等。2002年起,加纳政府又发行了两种面值分别为10000和20000的塞地纸币投入流通。

    新加纳塞地的发行

    2007年,加纳政府宣布发行新货币“加纳塞地”,自7月起开始流通。新货币发行后,旧货币可以继续沿用至2007年12月31日,之后正式退出流通。

    工矿业

    工业基础薄弱,原料依赖进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有所上升。2012年工业增长率为7%,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7.6%,为第二大经济部门。黄金、石油开采等采矿业近年成为最有活力的部门,产值年均增长59.8%,自2000年来,矿业收入是加外汇主要来源,占其外汇收入年均比例38%。2011年,黄金产量达292.4万盎司,出口创汇近46亿美元,同比增长28%。铝矾土矿产量持续扩大,同比增长30%,达47万吨。2011年制造业和建筑业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7%和9.2%,分别增长13%和20%。制造业主要有木材和可可加工、纺织、水泥、食品、服装、皮制品、酿酒和碾米等。有3家钢铁厂,主要以废钢铁为原料生产钢筋,年产量12万吨,可满足加市场需求。为保护本国纺织业,2005年7月政府采取征收惩罚性关税等措施限制纺织品进口。

    农业

    农业是加经济的基础,2015、2016年增速分别为2.8%、3%,2017年增速预计为4.3%,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2016年的18.9%降至18.5%。农业人口约1063万,占全国总人口的38%。可耕地731万公顷,已利用30%。可灌溉土地11万公顷,但灌溉面积仅占7.5%。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北部,种植面积约250万公顷。主要粮食作物为玉米、薯类、高粱、大米、小米等,产量不稳,正常年景可基本满足国内需要。可可为主要经济作物,年产量60—80万吨,种植于北部省以南所有省份,是传统出口产品。上世纪20至70年代曾居世界之首,2009年产量达71.1万吨,仅次于科特迪瓦居世界第二位。2016年产量约85万吨。其他经济作物有油棕、橡胶、棉花、花生、甘蔗、烟草等。近年来,非传统农业出口商品有较大幅度增长,2013年达24.2亿美元。

    林业

    木材出口有近百年历史,森林覆盖率曾占国土面积的34%。由于缺乏保护和管理,森林覆盖率逐年递减,根据2007年统计,森林面积为5.29万公顷。主要用材林在西南部,面积为8.2万平方公里。有树木360种,可出口的约40多种。为保护森林资源和提高出口附加值,政府规定每年只砍伐1/40的森林,从1996年起禁止原木出口,改为出口木材制成品和高附加值产品。2004年林业增长21.7%,木材出口创汇2.117亿美元,此后呈下降趋势。2014年林业出口35.6万立方米,创汇约1.38亿欧元。

    渔业

    加纳渔业资源丰富,分为海上渔业、泻湖渔业和内河渔业,海上渔业居主导地位,但捕鱼设备简陋,渔船燃料短缺,阻碍了渔业发展。50万人从事渔业生产,年均捕鱼量约为40万吨,年需求量为72万吨,仍有32万吨需要进口解决。金枪鱼和虾类为主要出口产品。2009年捕鱼总量为38.9万吨,收入占农业收入总额的12.4%,同比增长4.9%。2005年通过金枪鱼制品出口创汇1亿美元,成为加纳出口创汇第四大产业。2012年渔业增长2.3%

    服务业

    服务业系加国民经济重要部门,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2000年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0%,增长率为5.4%。其中交通运输、仓储、通讯及酒店业等增速较快。受不利的外部经济环境影响,2001年服务业出现负增长。

    旅游业

    政府重视利用自然和人文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旅游业已成为增速最快的产业,超过木材成为黄金、可可后的第三大创汇产业。游客主要来自美国、英国、德国及荷兰。2010年接待国际旅游人数93万人次,收入约18.75亿美元。

    财政金融

    2001年新爱国党政府上台后,通过宏观经济调控,减少政府开支,加强征税,财政赤字逐步减少,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2000年的8.5%降至2004年3.2%。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政府财政赤字大幅攀升,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14.9%,米尔斯政府实施稳健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后,加财政状况得到改善,外汇储备从2008年底的12亿美元增至2010年底的47亿美元。2017年,外债总额约223亿美元,外汇储备约73亿美元(资料来源:2018年5月《伦敦经济季评》)。

    央行加纳银行负责管理银行及其他金融部门。1989年,加纳证券交易所(GSE)成立。上市公司主要为制造、酿酒、银行、保险、矿业和石油行业。2017年,加政府发行22.5亿美元国债,以内债和长期债务置换外债和短期债务,减轻政府还债压力。

    对外贸易

    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但外贸长期逆差。上世纪90年代以来,对外贸易逐年增长,外贸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左右。实行贸易自由化政策。长期以来近90%的外汇收入来自黄金、可可和木材三大传统出口产品。主要贸易伙伴为中国、美国、法国、荷兰、尼日利亚。2017年外贸总额约为253.16亿美元,出口额约131.51亿美元,进口额约121.65亿美元。

    外国援助

    双边援助主要来自英、美、法、加、德等国;多边援助主要来自世界银行、欧盟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世界银行对加纳的首批贷款始于1962年,截至1996年共贷款约35亿美元。2014年8月,美国和加纳在《千年挑战计划》框架内签署总额为4.982亿美元的援助协议。2015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加政府签订紧急救助协议,批准向加发放3年期6.642亿特别提款权(相当于9.18亿美元)。2017年,双方决定将救助协议延长至2018年12月。2017年5月,世界银行国际开发协会承诺将在未来3年内提供12亿美元支持加纳政府财政预算和发展项目。2018年7月,加纳议会批准世界银行国际开发协会1.5亿美元贷款项目,主要用于修路。

    文化

    语言

    加纳官方语言为英语。另有埃维语、芳蒂语和豪萨语等民族语言。

    宗教

    加纳全国居民69%信奉基督教,15.6%信奉伊斯兰教,8.5%信奉传统宗教。

    民俗

    酋长制

    加纳独立后,政府实行共和制。不过在农村仍保留着酋长制。酋长为男性,拥有政治、土地和法律方面的权力。酋长由任命产生,如表现不称职,会随时被罢免。酋长是本部族的发言人,向政府反映本部族的要求和意见,调解民事纠纷,组织领导本地的公益活动,在部族中享有崇高威望,具有很大的社会影响。

    凳子

    凳子是酋长权力的象征,老百姓也保存着一个自己喜爱的凳子,凳子还作为嫁娶的必需品。

    其他

    加纳每个部族每年都有自己传统的节日,如“饥饿节”、“木薯节”、“猎鹿节”等,在盛大的节日里都举行非常有趣的击鼓会。大广场上放置各种各样大小不一的非洲鼓,鼓手们可用抑扬顿挫不同的鼓声表示对酋长的歌颂,也可用慢声表示叙述往事,或宣布部落的新闻、大事,进行“斗鼓”比赛。

    交通

    概况

    以公路为主。近年来政府重视道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占发展总支出的近50%。

    公路

    占全国总货运量的98%。2000年以来,政府不断加大该领域投入,公路基础设施发展迅速,公路总长达6.7万公里,其中干路1.35万公里。近年,加纳政府重点实施东部走廊、西部走廊等道路项目。

    铁路

    总长1300公里,但只有64公里铁路能够维持运营,其中54公里连接阿散蒂省和西部省,另外10公里连接阿克拉和特马港。主要担负大批量出口商品,如锰、铝矾土、木材和可可的运输。加政府拟在未来4年投入78亿美元建设1400公里铁路。2009年铁路货运量为15万吨。

    水运

    主要有特马港和塔克拉迪港。特马港是非洲最大人造海港,正在进行扩建,年吞吐能力有望由现在的120万标箱升至300万标箱。2016年吞吐量达1341万吨,主要用于进口物资。塔克拉迪港2016年吞吐量达600万吨,主要用于出口物资。加纳还在沃尔特湖建造河港,开辟内河航运网,但港口和航运设施不完备。

    空运

    加纳没有国有航空公司。首都阿克拉科托卡新国际机场于2004年启用,年接待旅客能力达750万人次,是西非地区重要航空站,共有近20条国际航线可以直飞欧洲、美国、南非和西非各国。塔克拉迪、库马西和塔马利等国内主要城市开设国内航班。

    人口民族

    加纳全国总人口有2482万(2012年),人口增长率2.1%(2008年估计)。全国有4个主要民族:阿肯族(52.4%)、莫西—达戈姆巴族(15.8%)、埃维族(11.9%)和加—阿丹格贝族(7.8%)。官方语言为英语。另有埃维语、芳蒂语和豪萨语等民族语言。居民69%信奉基督教,15.6%信奉伊斯兰教,8.5%信奉传统宗教。

    概况

    文化以本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又吸收了欧洲文化。主管官方机构是国家文化委员会,成立于1989年,主要成员由来自学院、音乐、舞蹈、绘画、宗教等领域的16名知名人士组成。同教育机构和非官方的文化机构密切合作,执行国家文化政策,保护并促进国家文化的发展。除文化委员会外,还有加纳语言事务局、版权署等机构共同致力于文化工作。

    社会

    民生

    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16年人类发展报告》公布的人文发展指数,加纳在188个国家中排名第139位。过去十余年人民生活水平总体得到改善。贫困人口从1991年的52%下降至2005年的约33%,但减贫人口分布不均。政府职员、工人及其他公务员享有医疗、住房、交通等多种补贴及退休金和退休保险。全国约1/3人口生活贫困,收入低于平均水平的2/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3的赤贫者占总人口的7%。80%贫困人口生活在农村。2012年,加纳被国际电信联盟列为信息化建设进步最快的国家之一。2012年全国共有28.5万固定电话用户,2561万部手机用户。加纳有14%的人口使用互联网。

    全国共有国立医院4所,以及省级医院、卫生中心和诊所等近3000家,平均每1万人拥有一名医生。2000年后,政府大力发展国家健康保险计划,该计划已覆盖全国48%的人口。阿库福—阿多政府拟推行全民医保计划。人口增长率约2.5%,人口平均寿命为58岁。2006年婴儿死亡率约为11.1‰。2017年艾滋病患病率1.67%。

    教育

    加纳大学

    独立初期,恩克鲁玛重视发展教育事业,实行免费教育等政策。1988年政府提出“普及义务基础教育计划”,到2005年使每个学龄儿童都享受义务基础教育,经费主要来自政府拨款和外国援助。现行学制:小学6年,初中3年(以上两个阶段属义务教育),高中3年(或中等技术学校3~4年),大学2~4年。重要的大学有6所,其中加纳大学、库马西恩克鲁玛科技大学和海岸角大学较为有名。另有38所师范学院、10所地方技术学院、50余所私立大学及学院。2012/2013学年度在校接受各类高等教育的学生26万人。全国现有公立小学约1.2万所,学生约410万;公立初中6418所,学生约145万人;公立高中近474所,学生约90万人(包括技工学校学生);私立初高中在校生约5万人。

    医疗

    加纳地处西非,公共卫生环境较差,热带疾病较多,人口预期寿命60岁,常见疾病有:霍乱、疟疾、黄热病、肺结核、脑炎、肝炎等。其中疟疾和霍乱最为普遍。加纳艾滋病感染率低于非洲平均水平,仅为1.9%。

    除首都及少数大城市外,大多数医院设备较旧,缺医少药。首都阿克拉及特马港口区均有中国人开设的私人医疗诊所。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1年加纳全国卫生医疗卫生总支出占GDP的5.3%,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人均医疗健康支出99美金

    体育

    2010南非世界杯是南非世界杯上第一个小组出线的非洲球队。第一次进入8强。北京时间6月27号凌晨,在南非世界杯1/8决赛的第二场交锋中,加纳队2:1淘汰美国队优先晋级8强。第5分钟,凯文-博阿滕为加纳取得领先;第62分钟,多诺万点球扳平比分。第93分钟,吉安送出绝杀助加纳晋级八强。历史上首次挺进八强。加纳VS乌拉圭球队进入8强,拉平了以往非洲球队取得的最好成绩。

    奥运会

    自1956年参加奥运会以来,加纳总共在13届奥运会中获得一银三铜的成绩。

    媒体

    主要报纸:《每日写真报》,1950年由英国“每日镜报”集团创办,为官方报纸,最大的全国性日报,英文版,日销售量约60万份。1998年开始采用新华社消息。《加纳时报》,第二大官方报纸,英文版,1957年由恩克鲁玛创办,日发行量约6万份。

    加纳通讯社:官方通讯社,成立于1957年,是国内其他新闻单位主要新闻来源。

    加纳广播公司开设两家全国性的广播电台,一台以埃维、阿肯等6种民族语言广播,二台用英语播送新闻、商务、娱乐等节目,每天播放15.5小时(节假日17.5小时),另外还使用英语、法语对外广播。

    加纳从1965年7月开始播放电视节目,1986年开始播放彩色电视节目,1996年出现私营电视台。现主要有加纳电视台、电视三台、都市电视台以及两家卫星电视台。

    军事

    1957年3月独立时建立陆军,1959年建立海军、空军。总统为全国武装力量总司令。聘用英国、加拿大等国顾问或教官参与军队的训练和军官培训。装备主要来自英国。

    总兵力约1.55万人,其中陆军1.15万人,海军和空军各2000人。上世纪70年代起参与联合国和西非地区组织的维和行动,分别向波黑、黎巴嫩、塞浦路斯、伊科边境、西撒哈拉利比里亚、塞拉利昂、科特迪瓦等国派驻过军队或观察员,是非洲派出联合国维和部队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居世界第八位。此外,加还派兵赴苏丹达尔富尔等地区积极参与非盟在冲突地区的调解维和任务。

    2005年武装部队总人数约7000人,其中陆军三个旅及院校学员约5000人,空军约1000人,分驻阿克拉、库马西和塔科拉迪三个基地。海军约1000人,分驻特马、塔科拉迪两个基地。2007年和2008年,国防预算分别为1.05亿美元和1.19亿美元。

    70年代起参与联合国和西非地区维和行动,分别向波黑、黎巴嫩、塞浦路斯、伊科边境、西撒哈拉、利比里亚、塞拉利昂、科特迪瓦等国派驻过军队或观察员,是非洲派出联合国维和部队人数最多的国家,居世界第六位。此外,加还派兵赴苏丹达尔富尔等地区积极参与非盟在冲突地区的调解维和任务。

    外交

    外交政策

    奉行“积极中立”的外交政策,重视开展经济外交。优先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寻求政治、经济和军事支持。谋求与邻国和平共处和相互合作,努力维护次区域和平与稳定,推动西非区域一体化进程。积极参与地区和国际合作,树立西非重要国家形象,努力提升国际影响力。重视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促进经贸合作。是非盟前身非统组织和不结盟运动的创始国之一。

    • 关于应对埃博拉疫情

    加纳作为西共体轮值主席国,在西非抗击埃博拉疫情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马哈马总统先后访问疫区三国,宣布加纳作为抗埃人员和物资中转站,同意联合国应对埃博拉特派团将总部设在阿克拉,并召开西共体特别首脑峰会,在联大会议等多边场合寻求支持。

    对外关系

    同中国的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加纳共和国于1960年7月5日建交。1966年10月,政变上台的加纳政府单方面中断同中国的外交关系。1972年2月,阿昌庞政府主动恢复同中国的外交关系,此后中加关系发展顺利。

    2006年6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加纳进行正式访问。2007年3月,全国政协副主席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作为胡锦涛主席特使出席加纳独立50周年庆典。2007年4月,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访问加纳。2006年11月,时任加纳总统库福尔来华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2006年11月,库福尔总统来华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2008年8月,库来华出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2008年3月,时任加纳副总统阿利乌来华进行商业考察。2008年4月,时任加纳议长塞基-休斯访华。2009年11月,温家宝总理在出席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期间,会见了加副总统马哈马。2010年9月,加副总统马哈马来华出席联合国贸发会议第二届世界投资论坛,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会见马一行。9月底,加纳总统米尔斯来华进行国事访问,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分别与米会谈、会见。2011年2月,全国政协副主席李兆焯访问加纳。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铁农以及中央军委委员、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梁光烈先后访问加纳。2012年4月,加副总统马哈马应加驻华使馆邀请访华。8月,胡锦涛主席特使、民政部部长李立国赴加纳出席米尔斯总统葬礼。2013年1月,胡锦涛主席特使、水利部部长陈雷赴加纳出席马哈马总统就职典礼。

    加纳重要来访有:总统恩克鲁玛(1961年8月、1966年2月)、国家元首和总统罗林斯(1985年9月、1995年12月)、部长委员会主席(总理)奥斌(1989年10月)、议长安南(1996年4月)、国家安全顾问兼国务委员齐卡塔(1997年9月)、外长贝霍(2000年1月)、总统米尔斯(2000年7月作为副总统、2010年9月)、议长阿杰蒂(2002年8月)、总统库福尔(2002年10月、2006年11月来华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2008年8月出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外长阿库福-阿多(2006年6月)、副总统阿利乌(2008年3月)、议长塞基-休斯(2008年4月)、副总统马哈马(2010年9月来华出席联合国贸发会议第二届世界投资论坛、2012年4月)、外长特塔赫(2015年7月)、副总统巴武米亚(2017年6月)、外长博奇韦(2018年6月)、总统阿库福-阿多(2018年8-9月来华国事访问并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4]

    同英国的关系

    英为加原宗主国,在加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存在传统利益和影响。英是加最大投资国和第二大贸易伙伴国。加是英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第三大市场和最大受援国。上世纪70年代及80年代初,两国关系一度较冷,后渐有好转。2005年,库福尔总统访英。2007年,库福尔总统两度访英。2009年,米尔斯总统访英。2013年,英国防参谋长和外交大臣分别访加,马哈马总统访英并会见英国首相卡梅伦。2014年10月,马哈马总统访英,会见英国女王。2015年5月,马哈马总统访英。2014年和2015年,马哈马总统两度访英。2016年4月,英国国际发展大臣访加,宣布向加选举部门提供400万欧元援助。5月,英国王子爱德华访加。2017年2月,英国外交大臣约翰逊访加。

    同美国的关系

    美对加经济技术援助始于1955年。加是世界上第一个接受美国和平队的国家。1976年后,两国关系一度冷淡。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美支持加经济改革,恢复对加援助。2005年和2006年,库福尔总统先后三次访美,并同布什总统举行会谈。2006年,库福尔总统两次访美,分别会见布什总统和出席美千年挑战账户提供约5.47亿美元援助的仪式。2008年,美总统布什和奥巴马分别访加。2012年,米尔斯总统访美,美向加提供7.9亿美元贷款用于基础设施建设。2014年8月,马哈马总统赴美出席美非峰会。2016年6月,美国政府向加纳提供1000万美元,用于提高加纳农产品净度和检疫标准。10月,加纳和美国千年挑战帐户公司签署第二个协议。2017年9月,阿库福—阿多总统赴美出席联大期间会见美总统特朗普。2018年2月,阿库福—阿多总统在美国出席美国全国州长冬季会议。4月,巴武米亚副总统率团访问美国硅谷。

    同德国的关系

    德自1961年开始援助加纳,曾为加最大的援助国和美、英之后第三大投资国。2004年,德总理施罗德访加,系加独立47年来德总理首次访加,就取消加全部债务(共计1640万美元)达成协议。2007年,德国总统科勒对加进行工作访问,并与库福尔总统共同主持第二届德国非洲会议。2012年,德国开发银行向加提供4000万美元贷款,用于帮助加应对气候变化等项目。2013年,德国外长韦斯特韦勒访加。2015年2月,马哈马总统访德。2016年11月,加纳与德国签署价值4082万欧元贷款协议,用于加发展电力行业和加强政府部门能力建设。2017年12月,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访问加纳,双方签署1亿欧元的双边投资协议,德国拟在可再生能源和职业教育领域扩大对加投资。2018年2月,阿库福—阿多总统赴德出席第五届德非经济论坛,并会见德总理默克尔。8月,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加。

    同法国的关系

    1999年,法与加签署两国促进投资与保护协定,承诺每年向加提供3400万美元援助,并将加列入优先团结区国家名单。此外,法重视同加在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合作。2004年,法宣布取消加1.16亿欧元债务。2005年,库福尔总统访法。2007年,库福尔总统作为非盟轮值主席出席在法国举行的第24届法非峰会。2010年,米尔斯总统赴法国出席法非峰会。2011年,法总理菲永访加,向加提供4000万欧元贷款和50万欧元赠款。2013年,马哈马总统访法。法开发署与加政府签署协议,将在3年内向加提供2100万欧元优惠贷款。2015年10月,马哈马总统访法。11月,马哈马总统赴法国出席气候变化巴黎大会。2016年6月,加纳财政部与法国国际开发署签署协议,获取3750万欧元用于库马西道路等项目。9月,马哈马总统再度访法。

    同日本的关系

    日是向加提供双边援助最多的国家。日将加作为其援非的重要基地,两国关系迅速发展。1998年加接受日提供的官方发展援助1.477亿美元,成为日在非洲的最大受援国。截至2005年12月,日本共向加提供援助5.8亿美元。2006年5月,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访加。11月,库福尔总统访日,两国元首实现互访。日本宣布未来三年日对加援助数额将翻番。2008年,库福尔总统出席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和八国集团与非洲国家领导人对话会议。2009年1月,日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出席米尔斯总统就职典礼。2009年7月,日本宣布向加提供9000万美元无偿援助,用于加公路改扩建项目。2010年3月,日本皇太子访问加纳。10月,米尔斯总统访问日本。2011年3月,日向加提供1440万美元赈灾援助。2012年5月,日向加提供价值1200万美元的粮食援助,另提供1240万美元赠款用于卫生项目。

    同尼日利亚的关系

    同尼日利亚关系密切。两国积极推动西非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并就以“快车道”方式加速地区一体化进程达成协议。两国在调解地区冲突和联合国安理会改革等问题上相互协调,加支持尼“入常”。2010年,加纳总统米尔斯出席在尼日利亚举行的第37届西共体第37届首脑峰会,会见尼代总统乔纳森。2010年,米尔斯总统赴尼日利亚吊唁尼已故前总统亚拉杜瓦。2010年,米尔斯总统访问尼日利亚,与乔纳森总统举行会谈。2011年,尼日利亚总统乔纳森访加。2012年以来,马哈马总统多次访尼。2013年,尼总统乔纳森出席马哈马总统的就职典礼。2015年9月,尼总统布哈里访加。2016年12月,马哈马总统赴尼日利亚与西非各国领导人共商冈比亚选举危机解决方案。2018年3月,尼总统布哈里访加并出席加纳独立61周年庆祝活动。

    同邻国的关系

    重视睦邻友好,与周边国家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加与多哥在“西多哥”归属问题上曾存在争议,长期不睦。1994年加总统罗林斯当选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主席后,两国关系趋缓。2001年,多总统埃亚德马参加库福尔总统就职仪式,库上台后即对多正式访问,两国关系得到较大改善。2004年,库福尔总统对多哥进行工作访问。2005年2月,多总统埃亚德马病故后,多国内出现政治危机,库福尔总统积极参与斡旋。同年5月,多新总统福雷访加。2007年多总统福雷访加。2012年,米尔斯总统访多。2014年11月,多总统福雷访加。2015年4月,马哈马总统访多。2017年5月,阿库福—阿多总统访多。11月,阿库福—阿多总统访多,积极协调旋多宪政危机,督促多朝野展开对话。2018年上半年,阿库福—阿多总统多次访多,主持多哥朝野对话,调解多哥危机。

    加与科特迪瓦关系曾长期处于“冰冻状态”。1997年3月,科总统贝迪埃率团出席加40周年独立庆典,两国关系迅速升温。2001年,科总统巴博与库福尔总统实现互访。2009年1月,科总统巴博出席米尔斯总统就职仪式。科特迪瓦出现选举危机后,加纳明确反对西共体对科进行军事干预。2011年,科总统瓦塔拉访加,与加政府、联合国难民署共同签署了关于遣返在加1.8万名科籍难民的三方协议。2012年,马哈马总统访科。2014年1月,马哈马赴科特迪瓦出席西非成员国首脑会议。9月,阿瑟副总统在阿克拉会见瓦塔拉总统。2016年3月,马哈马总统访科。2017年5月,阿库福—阿多总统访科。加纳与科特迪瓦曾长期存在海洋划界争议。2009年,科特迪瓦向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递交划界申请,将两国争议的海域划为己有,引起加方强烈不满,两国关系由此受到影响。后在联合国等机构调解下,双边关系有所缓和。2014年底,两国将上述争端提交国际海洋法法庭。2017年9月,该法庭作出裁决,划定了两国海洋边界,双方均表示接受裁决结果。

    同其他国家的关系

    2011年10月,古巴国务委员会副主席赫南德兹访加,分别会见米尔斯总统、马哈马副总统。7月,米尔斯总统访问伊朗。11月,米尔斯总统访问加拿大。2013年3月,黎巴嫩总统苏莱曼访加。4月,伊朗总统内贾德访加。2014年11月,阿瑟副总统访问印度。12月,马哈马总统分别访问卡塔尔和肯尼亚。2015年2月,赤道几内亚总统、刚果(布)总统访加。3月,马哈马总统访问博茨瓦纳。10月,马哈马总统赴印度出席第三届印非峰会。11月,马哈马总统出席布基纳法索总统卡博雷就职典礼。2016年2月,马哈马总统访问加拿大,加拿大总理访问加纳。3月,土耳其总统访加。4月,阿瑟副总统出席尼日尔、贝宁总统就职典礼,埃塞俄比亚总理访加。5月,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总理访加。6月,印度总统访加。2017年5月,阿库福—阿多总统访问布基纳法索、塞内加尔几内亚、佛得角、塞拉利昂、利比里亚、马里。2018年3月,阿库福—阿多总统赴印度出席国际太阳能峰会。4月,利比里亚总统维阿访加。5月,几内亚比绍总理戈梅斯、几内亚总统戈戴先后访加。

    旅游

    加纳为非洲十大旅游国之一。主要旅游点有阿布里植物园、阿科松博、库马西文化中心、海岸角、埃尔米纳奴隶堡及金矿带等。

    海岸角城堡

    阿布里植物园(AburiBotanicalGarderns)是加纳最漂亮、最幽静、最吸引人的地方。该园于1890年3月开始接受游客参观,占地面积64.8公顷,从海拔370米至460米的高度可俯瞰阿克拉的沿海平原。阿布里植物园不仅是每个加纳人,而且也是每个到加纳来旅游的游客一定要去的地方。

    海岸角是曾经黑奴贸易中有名的“奴隶堡”,曾为当年英国殖民者的政府所在地。

    非洲象

    莫尔国家公园是西非国家加纳的国家公园,位于该国西北部,占地4840平方公里,成立于1958年,海拔高度150米,每年平均降雨量超过1000毫米,野生动物包括非洲象、河马、水牛、疣猪、水羚、赤羚、马羚狷羚麂羚东非狒狒绿猴赤猴、疣猴、侏儒鳄非洲狭吻鳄鬣狗、狮子、豹等。

    最佳旅游时间:每年10月至次年4月最佳,因湿度较低和降雨较少,也是全年中观鸟的最佳时间,常驻鸟类与从欧洲和亚洲北部迁徙过来的鸟类都能被观赏到。

    参考资料

    [1] WIPO 发布《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GII)》中文版 ·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引用日期2020-12-12]

    [2] 联合国新一任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产生_澎湃国际_澎湃新闻-The Paper · 澎湃新闻[引用日期2021-06-12]

    [3] 国家概况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引用日期2021-07-20]

    [4] 双边关系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引用日期2021-12-06]

    [5] 阿尔巴尼亚等5国开始担任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 · 今日头条·新华社[引用日期2022-01-05]

    相关合集

    2020东京奥运会拳击比赛代表团

    81个词条1.6w阅读

    阿尔及利亚

    非洲北部马格里布的国家

    安提瓜和巴布达

    英联邦成员国

    阿根廷

    拉美主要矿业国之一

    查看更多

    英联邦现任成员国

    54个词条1.5w阅读

    安提瓜和巴布达

    英联邦成员国

    巴哈马国

    大西洋西岸的岛国

    孟加拉国

    孟加拉人民共和国

    查看更多

    2018世界黄金产量高的国家TOP10

    10个词条1148阅读

    1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

    澳大利亚

    大洋洲的议会君主制国家

    3

    俄罗斯

    半总统共和制国家

    查看更多

    本初子午线穿过的国家

    8个词条3380阅读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

    西班牙

    欧洲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国家

    查看更多

    位于非洲西部的国家

    17个词条4575阅读

    贝宁共和国

    西非中南部的总统制共和国

    布基纳法索

    西非内陆国家

    乍得

    位于非洲中部的总统制共和国

    查看更多

    相关视频

    全部

    独家

    1134次播放01:19

    加纳——非洲西部的“可可之乡”

    简介

    1098次播放01:21

    非洲加纳海岸角城堡航拍

    旅游

    1.6万次播放08:27

    被英美奴役500年,在我国的帮助下摆脱贫困,为感恩回馈大礼

    合集

    更多视频

    4个视频

  • 上一篇百科:阿根廷
  • 下一篇百科:科特迪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