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服务百科信息网!
首页 >地区 >奉天府
奉天府

奉天府

(清朝奉天府)
奉天府,中国清朝府名之一,位于盛京。1644年清兵入关,迁都北京后,盛京改为留都。并设盛京五部。顺治十四年(1657年),以“奉天承运”之意在盛京(沈阳)设立奉天府,因系“龙兴重地”而定为京府,相当于省级行政建置。该府设府尹辖有治中,通判等官职。1912年,清朝灭亡,该府废除。
奉天府资料
  • 性质:中国清朝府留都
  • 时间:1644年
  • 中文名:奉天府
  • 辖区

    光绪32年(1906年)8月,从新民府辽阳州、海城县分划出部分地区,设置了阿斯牛录镇(今辽中镇);不久,又将承德县(今苏家屯区)西南境划入,建立了辽中县,归奉天府管辖。清末府治承德、兴仁(今辽宁省沈阳市)。下辖:承德(今辽宁省沈阳市东部)、兴仁(今辽宁省沈阳市西部)、开原(今辽宁省开原市)、铁岭(今辽宁省铁岭市)、海城(今辽宁省海城市)、盖平(今辽宁省盖州市)6县;辽阳(今辽宁省辽阳市)、复州(今辽宁省瓦房店市复州城镇)、金州(今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3散州营口(今辽宁省营口市)1散厅。

    简介

    八门八关

    1663年(清·康熙二年)修建道观“太清丛林”(本名三教堂;今太清宫)于古城西北角。1680年(清·康熙十九年),在盛京古城(奉天府)城外增筑一圈圆形周长16公里的夯土关墙,又设八个关,开设八个边门与内城的八门相对应。其关的称谓按地名为主,即大东边门(大东关)、小东边门(小东关);大南边门(大南关)、小南边门(小南关);大西边门(大西关)、小西边门(小西关);大北边门(大北关)、小北边门(小北关)。这是沈阳奠定古城“八门八关”的城廓规制,是未来二三百年间东北地区最完备壮观的古代城池。沈阳古城城建规划由此而来初具都市规模。

    历史发展

    1657年(清·顺治十四年)盛京城设立奉天府(奉天将军),从此,沈阳又有奉天之称。

    1684年于古城大南门外修建两进院的佛庙般若寺。1707年始建锡伯族家庙(今太平寺)于皇寺西侧。

    1752年(清·乾隆十七年)扩建,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重修扩建。

    1765年(清·乾隆三十年)位于新民县镇南街的清真寺竣工,原寺为土草垒苫构筑,光绪年间重建为砖木结构建筑。

    1803年(清·嘉庆八年)在回民聚集地修建清真东寺。后逐年扩建为经学院。如今在沈阳西部的新民县境内,可见当年清王朝修建的柳条边墙遗存。

    相关合集

    历史上四大天府

    4个词条621阅读

    顺天府

    明朝、清朝设于京师的最高行政机关

    承天府

    明朝承天府(今湖北钟祥市)

    奉天府

    清朝奉天府

    查看更多

  • 上一篇百科:塔拉纳基大区
  • 下一篇百科:星海公园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