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服务百科信息网!
首页 >机构 >江西省宜春市第一中学
江西省宜春市第一中学

江西省宜春市第一中学

(1938年创办的公立普通高中)
宜春市第一中学(YICHUN NO.1 MIDDLE SCHOOL)坐落于享有“月亮之都”、“亚洲锂都”之称的宜春市,1955年省教育厅确定为全省重点中学,1996年被评为江西省优秀重点中学。江西省宜春一中前生是江西私立袁山中学堂,为当地名绅杨翘新先生于一九三八年春创办;2005年7月与宜春中学整合办学,又命名为宜春中学南校区;2012年7月恢复独立办学,重新更名为宜春一中。学校占地面积57766平方米,现有高中教学班64个,在校学生3800余人,在职教职工253人,其中高级教师127人。
江西省宜春市第一中学资料
  • 中文名:江西省宜春市第一中学
  • 类型:江西省普通高中
  • 创立时间:1938年
  • 机构属性:江西省重点中学
  • 院系设置:高中
  • 校园简介

    学校占地面积57766平方米,建筑面积60300平方米,绿化面积11000平方米,现有初中教学班29个、高中教学班46个,在校学生4700余人,在职教职工262人,其中高级教师46人,中级教师75人,宜春市学科带头人2人。江西省宜春市第一中学

    校史发展

    创校初期

    1938年(中华民国27年),是春天 由杨翘新创办江西私立袁山中学堂并出任首任校长,校址设现今宜春市新坊乡合浦村。(江西私立袁山中学堂易名为宜春县初级中学校址设耶稣堂)

    曲折发展

    2002年12月18日,宜春一中第一次向袁州区教委呈送了《关于剥离初中实施意见的报告》和《关于开办股份制民办初中的报告》;2003年1月18日,学校再次向区教委呈送了《关于创办民办公助(股份合作制)初级中学的报告》;2003年3月21日区政府下发了袁府字【2003】20号文件《关于同意<关于宜春一中实验初级中学组建方案>的批复》。

    2005年6月20日,宜春市政府研究决定将宜春一中整体上划市管;6月21日市政府公布了《关于中心城区部分中学调整的工作方案》,明确了学校的定位;宜春一中上划后,先经过一段时间独立运行,再与宜春中学进行整合(保留宜春一中的牌子)。整合后的宜春中学实行"一校两区"管理。办学目标定位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2006年6月7日,市政府常务会议决定,合并后的宜春中学成建制整体移交给宜春学院管理。

    2006年6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并于9月1日起施行,其中第二十二条明文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不得以任何名义改变或者变相改变公办学校的性质。江西省教育厅也于七月初就公办中小学办"校中校"的问题,向全省发出了清理整顿通知。2006年8月18日,袁州区政府决定:宜春一中实验初中恢复公办性质并更名为宜春中学初中部。

    2006年8月底,一中校区停止招收高一新生,高一年级全部放在新校区,一中校区仅初一年级招生492人,编班8个。

    2007年,由于袁州区小学"五改六"转制从2007年秋季开始分两年完成,2007年,秀江河以南的小学无毕业生,为此2007年4月11日,宜春市教育局决定:一中校区2007年秋季停止招收初一新生。

    2007年7月11日,经宜春学院批准,宜春中学和学院二附中正式组建学院附中教育集团。7月25日,学院二附中正式向集团办理移交手续。9月28日,宜春学院第二附属中学开始搬迁至一中校区,从10月4日开始,正式在一中校区上课。

    2008年6月10 日,宜春市政府宣布:宜春中学收归市直管(5月9日市政府第16次常务会议决定)。6月18日,宜春中学校长办公会明确两校区称谓:新校区称为"宜春中学北校区"、一中校区称为"宜春中学南校区"。6月30日,宜春市教育局决定:一中校区2008年秋季恢复招收初一新生,开始安排高一新生(约占宜春中学新生招生计划的40%)。

    2009年8月28日,一中校区初中部与宜春五中联合办学启动仪式在五中校园内举行,宜春市副市长舒建勋、市、区相关领导及中心城区各中小学校长参加了此次启动仪式,一中校区初中部全体教师出席了启动仪式。学校派出了五名优秀教师和一名中层干部进驻五中,全面参与五中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其中,年级主任巫海华同志兼任五中副校长分管教学。

    2011年6月29日,为扩充宜春中心城区优质普通高中教育资源,调整优化初中网点布局,市教育局决定,从2011年秋季学期开始,一中校区初中部停止招生,学区内初中学生划归宜春八中管理,并由宜春八中承接原一中校区与宜春五中的联合办学。8月,一中校区初中部整体划给新组建的宜春八中。

    改革兴盛

    2012年6月26日,市教育局召开宜春中学办学定位听证会,与会的有来自中心城区中小学领导、老师和家长代表以及社会各界人士代表共30多人,大家一致认为,宜春中学一校两区的格局应尽快转变为两个独立的学校--宜春中学和宜春一中。2012年7月20日,宜春市政府第7次常务会议研究决定:收回宜春一中校名及无形资产,恢复宜春一中独立办学。7月24日,市政府召开宜春中学教职工大会正式宣布这一决定并公布《恢复宜春一中工作方案》(宜市教字【2012】42号),会议宣布巫绍武为宜春一中负责人。

    2012年9月9日下午五点,宜春一中校园内举行独立办学揭牌仪式,代表着宜春一中的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篇章。

    恢复独立办学以来,学校立足发展需求和时代需求,提出了“精品教育、多元办学”的办学理念。学校先后启动了“大语文教学”“互联网+数学”“情景式英语教学”等教学改革,逐步建立了围绕“知识+能力+素养”的“6 + 1”课程体系,以“青春四季”为核心的德育系统不断完善,以“国际办学、尚墨教学、体育特长生培养”为核心的升学渠道不断开拓。

    发展宣传

    2018年一中庆祝建校80周年,发布校园宣传片《教育问道八十年》。

    办学条件

    办学规模

    截止到2020年,学校占地面积57766平方米,现有高中教学班64个,在校学生3800余人,在职教职工253人。

    学校尤其注重国学教育,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完全精神人格为己任,着力打造国学园教育基地。并有由春、夏、秋、冬为时间段设立的季度主题文化大型活动;

    学校设有高中部、国际部两个教学序列。2017年4月25日新西兰教育集团来一中进行交流访问;2017年5月3日德国柏林艺术学院与德国安哈尔特应用科技大学来一中进行交流访问;2017年11月2日新西兰林肯高中国际部到一中进行交流访问;2017年12月14日新西兰马卢热瓦高中师生到一中进行交流访问;2015年与天津尚墨学校合作引进高水平教师与培训机构,组建尚墨班。

    硬件设施

    宜春第一中学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三区分明,共建有三栋教学楼、艺术楼、科技楼、综合楼、体育馆、图书馆、学术报告厅、办公楼、食堂楼,拥有塑胶田径场、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排球场和舞蹈房以及学生宿舍和教师宿舍;学校拥有国学文化广场、走廊和尚墨艺术长廊。

    学校现已建成达国家一类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7间及多媒体视听教室两间;拥有现代化的语音室两间及先进的卫星地面接收站、闭路电视系统和演播室;装备了计算机185台,校园计算机管理网实际了与 国际互联网的联接;图书馆藏书近八万册,拥有期刊报纸近两百种,开设了电子阅览室及六个学生阅览室。

    师资力量

    截至2020年,在职教师共253人,其中高级教师127人,特级教师2人,省学科带头人4人,省骨干教师6人,市学科带头人5人,市骨干教师9人,市名师名校长10人。

    名师名录

    特级教师:甘洪斌 聂剑军

    省学科带头人:林莹 王仲标

    展望未来

    2019年,袁州古城文化复兴项目是重塑宜春文化内核的关键所在。

    宜春一中正借着宜春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的机遇,稳步推进“二次规划建设”。“二次规划建设”仍然以“国学园地建设”为核心,在“做精、做优”上下功夫,努力打造一座书院式校园。

    办学成果

    学生成绩

    高考成绩

    2008年高考,一中校区刘金超同学排列江西省文科第四名,夺得市文科状元;邹明、龙蓉、龙捷等同学录取北京大学。

    2008年中考,易越同学以759分的高分获袁州区状元;袁州区个人总分前10名中,一中校区占4人,位居袁州区第一;700分以上高分人数多达36人,位居袁州区第一。

    2009年中考,彭昕卉同学以752分夺得袁州区中考状元,袁州区中考前十名一中校区有7人,位居第一,中考总分700分以上人数有47人,占56.5%,位居全区第一。

    2017年高考,600分以上高分人数理科24人,文科10人,一本上线人数304人,较去年增长27%,本科上线人数883人,较去年增长17.9%,美国迈阿密大学1人,新西兰奥克兰商学院1人,清北港大有望录取3人。

    2018年高考,600分以上92人,一本上线314人,占比21.4%,本科上线925人,占比63.1%,获得北大清华自主招生加分2人,申请香港大学全额奖学金1人,申请香港中文大学1人。

    学科竞赛

    日期

    学科与等级

    获奖等级

    获奖学生名单

    教师

    2007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

    江西赛区一等奖

    曹赛

    谢建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

    江西赛区一等奖

    邹明

    赵军

    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

    江西赛区一等奖

    刘亚云

    刘燊元

    2011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

    江西赛区一等奖

    李德鑫

    谢建

    素质教育

    日期

    参赛活动

    获奖等级

    参赛作品

    2010

    全省中小学校园电视评选

    金奖

    校园文艺短片《墨起袁州》《青春·高三·"90后"》

    2010

    中国中小学校园电视评选

    金奖

    《墨起袁州》

    2019

    江西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主题征文大赛

    高中组

    三等奖

    教师荣誉

    日期

    教师

    比赛项目

    参赛作品

    获奖情况

    2009年

    6月

    徐月清

    江西省优秀自制教具评选活动

    《发光二极管(LED)频闪灯》

    一等奖

    全国优秀自制教具评选

    二等奖

    2009年9月

    张莉

    教师评选

    "全国优秀教师"

    "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

    2010年

    10月

    罗红

    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观摩评比暨教学改革研讨会

    《原电池》

    一等奖

    2010年

    11月

    李明旭

    第七届全国初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观摩与评比活动

    一等奖

    展开表格

    学校荣誉

    国家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

    江西省优秀重点中学

    江西省电化教育示范学校

    江西省文明单位

    宜春市文明单位标兵

    江西省内保工作先进单位

    江西省家长示范校

    江西省红旗团委创建单位

    江西省勤工俭学校办产业先进单位

    江西省普通高中办学水平为"优秀"(2017年度)

    展开表格

    文化传统

    学校标识

    校训

    修德、育人、励学、养慧

    学校活动

    宜春一中提出了建立“国学教育示范基地”的愿景,构建了“青春四季”系列活动。春墨流芳,举办书法,绘画,摄影作品比赛,以涵养君子之雅;夏林啸歌,举办课本剧,汉字听写等比赛,以化成君子之德;秋风骨,举办体育文化艺术节,以砥砺君子之勇;冬炉谈艺,举办簿火晚会,以陶铸君子之美。

    设立尚墨美术展示长廊,举办歌手大赛、班级合唱比赛、象棋大赛、辩论赛、校园才艺大赛,开办教师"春雨杯"教学大赛;开办学生平台《清风夜读》栏目,开设校园广播站、美术社、魔术社、排球社、器乐社、书法社、文学社、瑜伽舞蹈社、戏剧社、爱心社等。

    著名校友

    教育、科技届

    江元生

    48届

    全国六届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罗会邦

    52届

    十七届中央委员气象专家、中山大学教授、地球与环境学院院长

    郭冬乐

    53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杨秋林

    56届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财务与会计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邹国林

    65届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生命科学院院长

    钟宜生

    74届

    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展开表格

  • 上一篇百科:昌黎书院
  • 下一篇百科:兰阳技术学院